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温忆敏课件_第1页
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温忆敏课件_第2页
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温忆敏课件_第3页
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温忆敏课件_第4页
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温忆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主讲人:温忆敏空气样品的分析方法1课程主要内容4123第六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第七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第五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第十章第二节检测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2第五章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第一节适用范围第二节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六节方法应用第七节学习小结3第一节

适用范围序号元素种类代表化合物方法标准号GBZ/T可选方法1锑金属锑、氧化锑160.1-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钡金属钡、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钡160.2-2004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3铍金属铍、氧化铍160.3-2004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4铋碲化铋160.4-2004原子荧光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镉金属镉、氧化镉160.5-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钙氧化钙、氰氨化钙160.6-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铬铬酸盐、重铬酸盐、三氧化铬160.7-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8钴金属钴、氧化钴160.8-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9铜金属铜、氧化铜160.9-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0铅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和四乙基铅160.10-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微分电位溶出法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3锰金属锰、二氧化锰160.13-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14汞金属汞、氯化汞160.14-2004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表5.1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4第一节

适用范围表5.1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续上)序号元素种类

代表化合物方法标准号GBZ/T可选方法15钼金属钼、氧化钼160.15-2004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6镍金属镍、氧化镍、硝酸镍160.16-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7钾氢氧化钾、氯化钾160.17-200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8钠氢氧化钠、氯化钠160.18-200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9锶氧化锶、氯化锶160.19-200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钽五氧化二钽160.20-2005碘绿分光光度法

5第一节

适用范围序号元素种类代表化合物方法标准号GBZ/T可选方法21铊金属铊、氧化铊160.21-200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2锡金属锡、二氧化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60.22-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氧化锡的栎精分光光度法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法28砷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化氢160.31-2004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32钇160.84-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表5.1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续上)6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采样设备与采样介质微孔滤膜(含浸渍微粒滤膜或碱性微孔滤膜),孔径0.8μm大型气泡吸收管,或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或25mm空气采样器:或称采样泵,流量0~3L/min和0~10L/min,在易燃易爆场所应采用相应防爆等级的采样泵;流量校准器:泡沫流量计或干式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7样品的现场采集方法依据GBZ159-2004执行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采样方法空气中绝大多数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样介质可用微孔滤膜。

采样后,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对于用液体吸收管采集的样品,完成采样后,应立即密封样品,竖立摆放于流转箱中,平稳运输避免倒置,并按要求尽快分析。样品的运输与保存8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

1.洗脱法洗脱法是用溶剂或溶液(称为洗脱液)将滤料上的待测物质溶洗下来的方法,例如,微孔滤膜采集铅烟或铅尘后,用硝酸溶液浸泡滤膜,将铅溶洗如硝酸溶液中,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测定。评价洗脱法的的指标为洗脱效率。2.消解法消解法是利用高温和(或)氧化作用将滤料及样品基质破坏,制成便于测定的样品溶液。主要使用酸消解法。例如:1:9的高氯酸和硝酸的混合消解液常用于微孔滤膜样品的消解。评价消解法的的指标为消解效率。9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影响洗脱效率的因素优点局限性及注意事项洗脱法洗脱液的性质、洗脱时间、加热、振摇或超声1.不使用浓酸,操作简单、省时、安全、经济;2.洗脱液可以直接用于测定,无需过滤或离心操作不适用于难溶于水和稀酸溶液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消解法消解方法的选择、消解的温度和时间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待测物样品的处理需要使用浓酸和加热,必需注意操作安全,防止烫伤、腐蚀皮肤粘膜和衣服,特别在使用高氯酸时,要防止爆炸表5.2洗脱法和消解法比较10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分析精度好;

选择性好;

应用范围广;

分析速度快;

仪器比较简单。测定难熔元素不太理想;

多元素同时分析受到限制。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汽状态时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职业卫生金属样品的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原子吸收光谱法11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依据

对于原子吸收值的测量,是以一定光强的单色光I0通过原子蒸气,然后测出被吸收后的光强I,吸收过程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即:

……………(5-1)式中:K为吸收系数,N为自由原子总数(近似于基态原子数N0),L为吸收层厚度。吸光度

……………(5-2)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与火焰中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和一定的火焰宽度下,吸光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5-3)该式就是原子吸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依据。12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等组成。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组成13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等组成。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组成1.光源:发射特征共振辐射,空心阴极灯应用最广。2.原子化器:原子化器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和原子化。常用火焰原子化法和非火焰原子化法(石墨炉原子化法应用最广)。火焰原子化器:由喷雾器、雾化室和燃烧器三分组成。常用的火焰是:乙炔-空气火焰:燃烧稳定,重现性好,噪声低,燃烧速度适中,温度足够高,对大多数元素有足够的灵敏度。

氢-空气火焰:燃烧速度较乙炔-空气火焰快,但温度较低,背景发射较弱,透射性能好。

乙炔-氧化亚氮火焰:火焰温度最高,而燃烧速度并不快。

14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2.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由加热电源、保护气控制系统和石墨管状炉组成。优点:可控制温度,原子化率高;气态原子停留时间长;

样品消耗小;

灵敏度高,尤其适用于难挥发、难原子化元素和微量样品的分析。缺点:精密度较火焰法差,基体影响大,干扰较复杂,操作不够简便。低温原子化器:利用某些元素本身或元素的氢化物在低温下的易挥发性,将其导入气体流动吸收池内进行原子化。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干扰少,灵敏度高,是定量分析汞的好方法。3.分光器:将所需要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由入射和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现在多使用光栅作为色散原件。4.检测系统:多使用光电倍增管,也有些使用电荷耦合器件作为检测器。

15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条件的选择1.

分析线

通常选用待测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因为这样可使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例如,测金(共振线242.80nm)时,选用不同的分析线灵敏度变化如下:通常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测定高含量元素时,可以选用灵敏度较低的非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As、Se等共振吸收线位于200nm以下的远紫外区,火焰组分对其有明显吸收,故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这些元素时,不宜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16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条件的选择2.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空心阴极灯一般需要预热10~30min才能达到稳定输出。灯电流过小,放电不稳定,故光谱输出不稳定,且光谱输出强度小;灯电流过大,发射谱线变宽,导致灵敏度下降,校正曲线弯曲,灯寿命缩短。

选用灯电流的一般原则是,在保证有足够强且稳定的光强输出条件下,尽量使用较低的工作电流,通常以空心阴极灯上标明的最大电流的1/2至2/3作为工作电流,在具体的分析场合,最适宜的工作电流由实验确定。17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条件的选择3.火焰类型和特征在火焰原子化法中,火焰类型和特性是影响原子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低、中温元素,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对高温元素,宜采用氧化亚氮-乙炔高温火焰;对分析线位于短波区(200nm以下)的元素,使用空气-氢火焰是合适的;对于确定类型的火焰,稍富燃的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量)是有利的。对氧化物不十分稳定的元素如Cu、Mg、Fe、Co、Ni等,用化学计量火焰(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与它们之间化学反应计量相近)或贫燃火焰(燃气量小于化学计量)也是可以的。为了获得所需特性的火焰,需要调节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18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条件的选择4.燃烧器的高度选择在火焰区内,自由原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且随火焰条件而改变,因此应调节燃烧器的高度,以使来自空心阴极灯的光束从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域通过,以期获得高的灵敏度。19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方法仪器条件的选择5.程序升温的条件选择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合理选择干燥、灰化、原子化及除残温度与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干燥应在稍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下进行,以防止试液飞溅。灰化的目的是除去基体和局外组分,在保证被测元素没有损失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用较高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选择原则是,选用达到最大吸收信号的最低温度作为原子化温度。原子化时间的选择,应以保证完全原子化为准。原子化阶段停止通保护气,以延长自由原子在石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除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残留物产生的记忆效应,除残温度应高于原子化温度。20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仪器条件的选择6.狭缝宽度的选择适宜的狭缝宽度,一方面要保证将共振吸收线与非吸收线分开,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适宜的光强输出。一般对于谱线较简单的元素,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宜选用较宽的狭缝;对于谱线复杂的元素,如过渡、稀土元素等,宜选用较窄的狭缝。7.进样量的选择如果进样量过小,则吸收信号弱,不便于测量;进样量过大,在火焰原子化法中,对火焰产生冷却效应,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会增加除残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应测定吸光度随进样量的变化,选取能达到最满意吸光度的进样量。21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标准溶液浓度间的校准曲线.然后从校准曲线上依据样品的吸光度查得待测元素的浓度或含量。22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

应注意以下几点:(1)待测元素浓度高时,会出现校准曲线弯曲的现象,因此,所配制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应服从比尔定律。最佳分析范围的吸光度应在0.1~0.5之间。绘制校准曲线的点应不少于4个;(2)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应该用相同的试剂处理,且应具有相似的组成。因此,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应加入与样品组成相同的基体。使用与样品具有相同基体而不含待测元素的空白溶液将仪器调零,或从样品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值;(3)应使操作条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不变。23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特别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04ng·cm-3。现已有20多种元素低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较易制作多道仪器而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基本原理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为原子荧光。

优点24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定量依据

Φ—为荧光量子效率,表示发射荧光光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光量子数之比;A

为受光源照射后在检测系统中观察到的有效面积;I0

为单位面积上接受入射光的强度;L

为吸收光程长,ε

为峰值吸收系数;N

为能够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的浓度。25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参数和测试条件保持不变,即Φ、A、I0、ε、L均为常数,即可认为,原子荧光强度与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也由于原子浓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所以可得If=KC,K为常数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26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仪器组成光源透镜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为标准曲线法

为了检测荧光信号,避免待测元素本身发射的谱线,要求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光源、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三者位于直角状态。27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干扰消除猝灭效应。是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主要干扰,这种干扰可采用减少溶液中其它干扰离子的浓度避免。散射光可产生较大的正干扰。减少散射干扰,主要是减少散射微粒,采用预混火焰、增高火焰观测高度和火焰温度,或使用高挥发性的溶剂等,均可以减少散射微粒,也可采用扣除散射光背景的方法消除其干扰。其它干扰因素如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等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似。28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精度高,可准确分析含量达到10-9级的元素;样品范围广,可实现对70多种元素的测定;动态线性范围宽;>106,减少了繁琐的处理过程产生的误差;多种元素同时测定;可利用标准谱图库对未知样品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基本原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电感耦合等离子炬ICP激发源的作用下变成激发态,利用受激发态原子或离子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特征光谱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优点29基本原理定量依据I—谱线强度;m—两个能级间的跃迁概率;ν—发射谱线的频率;

h—普朗克常数;N—单位体积内激发态原子数。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谱线强度仅和N成正比,其他均为常数。在固定实验条件下,基态原子数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所以谱线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式中:a为常数,C为目的元素的浓度。考虑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程度的谱线自吸,对式(5-6)加以修正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5)

…(5-6)

式中:b为自吸系数,一般情况下b≤1。在ICP光源中多数情况下b≈1。…(5-7)

30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仪器组成ICP–AES基本结构由ICP光源、进样装置、分光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如图5-2所示。图5-2ICP-AES仪器组成及工作流程图31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光谱分析的干扰及其消除物理因素的干扰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与基体效应干扰ICP光谱分析中的化学干扰,比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或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要轻得多,因此化学干扰在ICP发射光谱分析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本处主要介绍其他三方面干扰因素。32ICP光谱分析的干扰及其消除1.物理因素的干扰基本原理有机溶剂的影响由于ICP光谱分析的试样为溶液状态,因此溶液的粘度、比重及表面张力等均对雾化过程、雾滴粒径、气溶胶的传输以及溶剂的蒸发等都有影响,而粘度又与溶液的组成、酸的浓度和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相关。当溶液中含有机溶剂时,粘度与表面张力均会降低,雾化效率将有所提高,同时有机试剂大部分可燃,从而提高了尾焰的温度,结果使谱线强度有所提高。

所以,当溶液中含有有机溶剂时,ICP的功率需适当提高,以抑制有机试剂中碳化物的分子光谱的强度。33ICP光谱分析的干扰及其消除1.物理因素的干扰酸的影响在相同的酸度时,粘度以下列的次序递增HCl≤HNO3<HClO4<H3PO4≤H2SO4。其中HCl和HNO3的粘度要接近些,且较小。而H2SO4

、H3PO4的粘度大且沸点高,因此在ICP光谱分析的样品处理中,尽可能用HCl和HNO3,而尽量避免用H3PO4和H2SO4。减少干扰的方法最主要的办法是使标准试液与待测试样无论在基体元素的组成、总盐度、有机溶剂和酸的浓度等方面都保持完全一致。

目前进样系统中采用蠕动泵进样对减轻上述物理干扰可起到一定作用,另外采用内标校正法也可适当地补偿物理干扰的影响。基体匹配或标准加入法能有效消除物理干扰,但工作量较大。34ICP光谱分析的干扰及其消除2.光谱干扰谱线重叠干扰由于ICP的激发能力很强,几乎每一种存在于ICP中或引入ICP中的物质都会发射出相当丰富的谱线,从而产生大量的光谱“干扰”。光谱干扰主要分为两类:谱线重叠干扰和背景干扰。谱线重叠干扰是由于光谱仪色散率和分辨率的不足,使某些共存元素的谱线重叠在分析上的干扰。对于这种干扰,采用高分辨率的分光系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消除这类光谱干扰,只能认为光谱干扰可以减轻至最小强度。因此,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另外一条干扰少的谱线作为分析线,或应用干扰因子校正法(IEC)给予校正。背景干扰这类干扰与基体成分及ICP光源本身所发射的强烈杂散光的影响有关,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现代仪器所具备的背景校正技术给予扣除。35ICP光谱分析的干扰及其消除3.电离干扰与基体效应干扰电离干扰由于ICP中试样成分的变化对于高频趋肤效应的电学参数的影响很小,因而易电离元素的加入对离子线和原子线强度的影响比其他光源都要小,但实验表明这种易电离干扰效应仍对光谱分析有一定的影响。减少干扰的方法:双向观察ICP光源;保持待测样品溶液与分析标准溶液在物理、化学各方面性质大致相同。基体效应干扰由于ICP具有良好的检出能力,使分析溶液总盐量保持在1mg/ml左右,此时基体干扰很小。当基体物质的浓度达到几mg/ml时,则不能忽视基体效应的影响。

相对而言,水平观察ICP光源的基体效应稍严重些,采用基体匹配、分离技术或标准加入法可消除或抑制基体效应。36分析方法1.光谱定性分析一般多采用摄谱法。试样中所含元素只要达到一定的含量,都可以有谱线摄谱在感光板上。摄谱法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快速,在几小时内可将含有的数十种元素定性检出。当进行定性分析时,不需要将所有的谱线全部检出,只须检出几条合适的谱线就可以了。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如果只见到某元素的一条谱线,不能断定该元素确实存在于试样中,因为有可能是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检出某元素是否存在,必须有两条以上不受干扰的最后线与灵敏线。灵敏线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最后线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7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

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含有不同浓度被测元素的标准样品与试样在相同条件下激发光谱,以分析线强度I,或内标法分析线对强度比R或lgR对浓度c或lgc做校准曲线。再由校准曲线求得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8第六节方法应用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三、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9基本原理采样器材:微孔滤膜,采样夹,小型采样夹。

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体积比)。

0.12mol/L盐酸

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锰标准溶液。

平行配制或购买另一份标准溶液,作为质控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仪器试剂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0基本原理样品采集短时间采样: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1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样品前处理——消解1.将采过样的滤膜加入5ml消化液;2.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左右;3.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4.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移入具塞刻度试管或小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5.加热过程中应防止消化液爆沸溅出,可在烧杯上方加盖一个合适的表面皿。消化液或稀释液转移过程中,可用玻璃棒加以引导,并反复冲洗,确保样品充分转移而不遗失。6.现场空白或对照样品同采集样品同步平行处理。42样品的分析测定1.标准曲线的配制(1)配成0.0、0.20、0.50、1.0、2.0、3.0μg/ml锰浓度标准系列。(2)同时,平行配制质控样品(或者直接购买标准质控样),质控样浓度应处于标准曲线浓度范围之内。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般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的准备(1)打开仪器预热,设置参数;(2)设置波长279.5nm,调整狭缝宽度,选择光源并设置灯电流,打开光源预热,打开乙炔和空气气源并调节至适当压力;(3)仪器点火时,先开助燃气,后开燃气;关气时先关燃气,后关助燃气;(4)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和提示,完成仪器的初始化工作;(5)录入检测任务及样品信息,开始样品分析。43样品的分析测定3.样品测定(1)标准曲线6个样品的分析,每个样品测定3次,取平均值;(2)以吸光度均值对锰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90,截距应不太大。否则,应重新配置标准曲线,重新进行分析,直至满意;(3)测定质控样,结果偏差应≤±10%,否则应分析原因,重新配制,重新分析,直至满意;(4)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均符合要求,即可开始样品分析。(5)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锰浓度(μg/ml)。(6)如果样品浓度超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较多,应将其稀释合适倍数后,重新分析,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4结果计算1.空气中锰浓度的计算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空气中锰的浓度

…(5-8)C-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g/m3;c

-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浓度,μg/ml;10-样品溶液的体积,ml;Vo

-标准采样体积,L。2.采样体积的转换GBZ159-2004中规定,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按式(3-1)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再按式(5-8)进行计算。45基本原理方法说明本法检出限为0.026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

样品中含有100倍Al3+、Ca2+、Cd2+、Cr6+、Cu2+、Pb2+、Zn2+等不产生干扰;100倍Fe3+、Fe2+有轻度正干扰;Mo6+、Si4+有轻度负干扰。若有白色沉淀可离心除去。

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一、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6基本原理原理空气中蒸气态汞及其化合物被吸收液吸收。之后,汞被硼氢化钠还原成汞蒸气,在原子化器中,汞原子吸收193.7nm波长发射出原子荧光,测定原子荧光强度,以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三、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47采样器材:大型气泡吸收管。汞还原装置或氢化物发生装置,包括反应瓶和载气系统。原子荧光光度计,具有汞空心阴极灯和氢化物发生装置。仪器操作条件:原子化器高度8mm,载气(Ar)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1000ml/min。配制1.8mol/L硫酸溶液,0.18mol/L硫酸溶液,0.8mol/L硝酸溶液,200g/L盐酸羟胺溶液。

配制汞吸收液,氯化汞吸收液,汞保存液,氯化亚锡溶液,硼氢化钠溶液

标准溶液:称取0.1354g氯化汞(在105℃下干燥2h),用少量汞保存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加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于冰箱保存。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0.05μg/ml汞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平行配制或购买另一份标准溶液,作为质控样。仪器试剂二、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48基本原理样品采集

在采样点,串联2个各装5.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5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采样后,采集氯化汞的空气样品,立即向每个吸收管加入0.5m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尽快测定。对照试验:将装5.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三、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样品前处理

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将后管吸收液倒入前管,摇匀,取5.0ml于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汞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49样品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20、0.40、0.60、0.80、1.00和1.40ml汞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0、0.002、0.004、0.006、0.008、0.010和0.014μg/ml汞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滴加盐酸羟胺溶液至颜色褪尽为止,用力振摇100次,放置20min。将仪器调节到最佳操作状态,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汞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空白对照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汞浓度(μg/ml)。三、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50空气中汞或氯化汞的浓度

………………(5-10)C-空气中汞的浓度,乘以1.354为氯化汞的浓度,mg/m3;c

-测得洗脱液中钡的浓度,μg/ml;Vo

-标准采样体积,L;10-样品溶液的体积,mL。参照GBZ159-2004将采样体积转化为标准采样体积。结果计算方法说明三、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本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3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01~0.014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8%~3.4%。平均采样效率为95.3%。样品若出现二氧化锰沉淀,在用盐酸羟胺溶液退色时,应将沉淀和颜色彻底消除空气作为载气,应经过活性炭净化。51基本原理原理

空气中气溶胶态钼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202.03nm波长下进行定量测定。四、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2采样器材:微孔滤膜,采样夹,小型采样夹,

空气采样器(0~3L/min和0~10L/min)。

实验器材及仪器:烧杯,电热板或电砂浴,25ml具塞比色管,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操作条件:发射波长:202.03nm;入射功率:1150W;雾化气流量:0.6L/min;辅助气流量:1.0L/min;冷却气流量:1.1L/min)。试剂:盐酸,硝酸,高氯酸。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4(体积比)。

稀消化液:取50ml消化液用水稀释至1L。

标准溶液:称取1.5000g三氧化钼,用少量50g/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用盐酸中和,再加20ml盐酸;用水定量转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2.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mg/ml钼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平行配制或购买另一份标准溶液,作为质控样。原理仪器试剂四、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3原理样品前处理四、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和1ml盐酸,盖上表面皿,在室温下放置30min后,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120℃左右。至溶液残留0.5ml左右时取下稍冷,再加入2ml消化液,重复上述操作。然后,加10ml水,加热挥发至0.5ml左右。若还有不溶物,可加入1ml盐酸,再加热1min。用稀消化液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并加至25ml刻度,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钼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稀消化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54样品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25、0.50、1.00、1.50ml钼标准溶液,各加稀消化液至25.0ml,配成0.0、250、500、1000、1500g钼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02.03nm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发射光强度均值对钼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发射光强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发射光强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钼含量(μg)。四、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5空气中钼的浓度

………………(5-11)C-空气中钼的浓度,mg/m3;m-测得样品溶液中钼的含量,μg;Vo

-标准采样体积,L。参照GBZ159-2004将采样体积转化为标准采样体积。结果计算方法说明

本法的检出限为0.17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6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17~6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8%~2.9%。

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6.4%~99.7%。200倍量的钨不干扰测定。

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四、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6第一节适用范围熟悉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存在形态、测定方法。第二节样品采集1.熟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设备与采样介质;2.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样方法、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样品采集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熟悉采样原始记录单中应包括的信息。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1.熟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分析方法种类;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定量依据;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组成、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定量方法;4.熟悉光源的基本要求、原子化器的种类及原理。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1.熟悉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定量依据;2.掌握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组成、分析方法及干扰消除方法。第五章学习小结57第五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1.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相关概念;2.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原理;3.熟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性能特点、仪器组成、各部分原理及主要作用;4.熟悉ICP光谱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第六节方法应用1.掌握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采样测试步骤、结果计算;2.掌握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采样测试步骤、结果计算;3.熟悉钼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采样测试步骤、结果计算。第五章学习小结58第六章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第一节适用范围第二节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四节离子色谱法第五节方法应用第六节考试大纲59第一节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类检测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含碳化合物、无机含氮化合物、无机含磷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碘及其化合物等,其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等,具体方法见表6.1。60表6.1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第一节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类检测适用范围61表6.1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续上)第一节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类检测适用范围62第一节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类检测适用范围检测方法检测种类优点局限性分光光度法5类17种设备成本低,方法简单,操作简单采样方法比较繁琐,采样器皿易碎,不利于携带。离子色谱法4类,主要用于难以用其他仪器和方法分析的常见阴、阳离子、有机胺和有机酸类的分析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且能同时进行多组分测试有机溶剂中的样品和复杂样品要进行相应的前处理气相色谱法3类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化物方法经典,成本低廉检测影响因素多,操作繁琐不分光红外气体分析仪法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表6.2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非金属类检测方法比较63采样介质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液体吸收介质应正确掌握在每种物质的采样过程中所使用的吸收管和吸收液的操作配制方法;

确保采样器在计量有效期内,同时在现场采样前要进行流量校准;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时间在工作人员操作位和浓度最高时段进行样品采集。GBZ/T160系列标准中,用于分析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其采样介质多是吸收液、滤膜。吸收液采样往往受限于采样器和采样介质的特点,多用于短时间定点采样;滤膜采样相对比较方便,可进行定点采样和个体长时间采样。64采样介质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浸渍滤料(滤膜)介质

安装采样介质时,应毛面向上。氟化物的采样介质即为经过浸渍处理的玻璃纤维滤膜。使用的浸渍液配置方法为:溶解8g氢氧化钠于水中,加入20ml丙三醇,用水稀释至1L。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采样介质、流量及采样时间见表6.3。65采样介质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表6.3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采样介质、流量及采样时间66采样设备

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样设备主要为各种类型吸收管、采样夹和采样器。采样介质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67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1.气密性

将采样介质和采样器连接后进行采样,整个回路系统的密合性是采样准确性的关键,所以采样前一定要进行气密性检查,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影响因素:

各连接处的密合性;

采样器的连接口是否完好无损。2.吸收管的规格要求

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完好无损,进气管出气口的内径和进气管尖端到外管底的距离、进气管尖端到液面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68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3.吸收液的使用量和溶解量

吸收液使用量及其与被采物的相溶度是通过验证提出的,与分析方法有关。4.滤膜种类和孔径

不同种类和孔径的滤膜具有不同的采样效率,适用不同的场所和不同的物质,使用中应引起充分的注意。5.采样器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采样要求

采样器的流量范围、稳定状态下的采样时间、采样流量的恒流和恒压能力等都影响采样效率,具体参见GB/T17061-1997。6.其他因素

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因素。69样品采集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采样的注意事项

采样位置:要选择操作者的呼吸带高度,选择下风向位置,避开风道和风口;选择操作者工作和操作位,包括巡检位。个体采样时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

采样时机:一般在正常作业和稳定生产状态(包括正常维护、维修作业)下,危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样品采集。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

采样设备的正确连接和运行:吸收管的进气口不能与采样器的进气口连接;要防止吸收液进入采样泵损坏泵体,最好连接一个缓冲瓶;各连接要密合,防漏气,勤视察;

滤膜个体采样时防止进气口和采气管被阻塞,定时巡查和检查采样泵状态,及时纠正异常情况,保证采样的顺利进行;

应真实记录现场工况、采样位置和人员数量、现场温度、湿度和气压、操作者的个体防护情况、工时等,原始记录应尽可能信息全面、能够追溯。70样品采集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样品空白

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空白。样品空白同样品一起运输和分析,目的是检验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有无污染情况。71采样设备

不同采样介质的样品应按要求分别保存。液体样品应注意防止撒漏和污染,将样品瓶密封并竖立摆放于流转箱中,避免倒置,按要求尽快分析样品。滤膜样品要用薄膜袋保存和运输,保持干燥和防止污染,到实验室时放入干燥器内进行保存,总之要保证样品在实验室分析前不被污染和损坏。样品运输和保存采样设备

用吸收管法和扩散膜法采样后,所得吸收液样品通常可以直接用于测定,不必作预处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太低或太高,样品中含有干扰的有害物质等,也需要进行预处理。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稀释、浓缩和溶剂萃取法等。吸收液样品的预处理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72吸收液样品的预处理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1.稀释或浓缩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测定方法的测定范围时,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如果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是由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溶剂挥发损失而造成的,则应先补充溶剂,恢复吸收液原本组成后,再用吸收液进行适当稀释。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范围时,可将吸收液样品通过挥发或蒸馏等方法浓缩后测定。在进行稀释或浓缩时,要注意稀释或浓缩后样品基体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溶剂萃取法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范围时,或样品中含有干扰的有害物质时,为了达到分离干扰物和浓缩待测物的目的,可以采用萃取法。73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根据被测物质在紫外-可见光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特性而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化学危害因素检测中的常用方法。

具有灵敏度高,测量精度好,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它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均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若采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有机显色剂,并加入适当掩蔽剂,一般不经过分离即可直接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方法的相对误差为5%~10%。74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定量依据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即在一定条件下溶液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成正比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6-1)式中:A----溶液吸光度;

K----吸光常数(摩尔吸光常数);

C----溶液浓度,mol/L;

L----液层厚度(比色皿厚度)

吸光系数K在给定条件下(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等)是物质的特征常数,可作为定性依据。在吸收度与浓度之间的直线关系中,吸光系数K是斜率,是定量的依据,其数值越大则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75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仪器组成

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nm~90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图:

图6.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图76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条件的选择1.适宜的吸光度范围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公式经过数学推导得出当A=0.4343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2~0.8之间。2.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通常根据被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强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入射波长。当最强吸收峰的峰形比较尖锐时,往往选用吸收稍低,峰形稍平坦的次强峰或肩峰进行测定。

3.狭缝宽度的选择

为了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应以减少狭缝宽度时,试样的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一般来说,狭缝宽度大约是试样吸收峰半宽度的十分之一。

77二、显色条件的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条件的选择

对多种物质进行测定,常利用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为在一定波长范围有吸收的物质。常见的显色反应有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显色反应必须满足:(1)反应生成物须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吸光能力,即摩尔吸光系数较大;(2)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被测组分生成的化合物吸收曲线应与共存物质的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差别;(3)反应产物应足够稳定,以保证测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不变;(4)反应产物组成恒定。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需先用参比溶液调节透光度(吸光度为0)为100%,以消除其它成分及吸光池和溶剂等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测定误差。78分析方法(单组分)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将一系列不同量的标准溶液依次加入各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和其他试剂,并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最后稀释至同样体积,配成一套颜色逐渐加深的标准色阶。将一定量的被测溶液置于另一比色管中,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显色,并稀释至同样体积,从管口垂直向下(有时由侧面)观察颜色。

如果被测溶液与标准系列中某溶液的颜色相近,则被测溶液的浓度就等于该标准溶液的浓度。如果被测试液颜色介于相邻两种标准溶液之间,则试液浓度就介于这两个标准溶液浓度之间。79分析方法(单组分)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标准曲线法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保持液层厚度,入射光波长和其它测量条件也不变,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测得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因此,配制一系列已知的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在选定波长处测其吸光度A,然后以标准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出A-c关系曲线。如果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则可获得一条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称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浓度。80样品检测注意事项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度法进行样品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试剂和显色条件对检测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显色剂质量,注意其使用期限、保存方式(低温、避光、干燥)、显色剂纯度的区别和要求,尽量使用有效期限和方法要求的试剂纯度;

遵照实验要求,注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控制条件;

注意显色的稳定时间,并在其稳定时间内进行检测;

使用试剂分级和质量,按检测要求使用;

对被检样品的干扰物质和干扰因素,要进行排除,必要时进行复检。81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法(IC)是利用色谱技术测定水溶液中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态物质的方法,属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种。根据分离机理不同,离子色谱(IC)可分为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三种。

优点

分析过程快速、方便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

运行费用非常低,无需特殊试剂

分离柱的稳定性好,容量高82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仪器组成

离子色谱仪的构成与高效液相色谱相同,一般由流动相输运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抑制或衍生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如图6.2)。

图6.2离子色谱仪的结构组成83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分离方式的选择

首先应了解待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样品的基体情况,如无机还是有机离子,离子的电荷数,是酸还是碱,亲水还是疏水,是否为表面活性化合物等。待测离子的疏水性和水合能是决定选用何种分离方式的主要因素。

水合能高和疏水性弱的离子,如Cl-或K+,最好用离子交换分离。

水合能低和疏水性强的离子,如高氯酸(ClO4-)或四丁基铵,最好用亲水性强的离子交换分离柱或离子对分离。

有一定疏水性也有明显水合能的pKa值在1~7之间的离子,如乙酸盐或丙酸盐,最好用离子排斥分离。

有些离子,既可用阴离子交换分离,也可用阳离子交换分离,如氨基酸,生物碱和过渡金属等,就要进行适用性的选择。

84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检测方式的选择

对无紫外或可见吸收以及强离解的酸和碱,最好用电导检测器;

具有电化学活性和弱离解的离子,最好用安培检测器;

对离子本身或通过柱后反应后生成的络合物在紫外可见有吸收或能产生荧光的离子和化合物,最好用UV/VIS或荧光检测器。

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几种方案可选择,分析方案的确定主要由基体的类型、选择性、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是否经济来决定。

常见的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离子,包括无机和有机离子,以弱酸的盐(Na2CO3/NaHCO3、KOH、NaOH)或强酸(H2SO4、甲基磺酸、HNO3、HCl)为流动相,阴离子交换或阳离子交换分离,电导检测,已是成熟的方法,有成熟的色谱条件可参照和使用。85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分离和检测方式的选择

对近中性的水可溶的有机“大”分子(相对常见的小分子而言),若待测化合物为弱酸,则由于弱酸在强碱性溶液中会以阴离子形态存在,因此选用较强的碱为流动相,阴离子交换分离;

若待测化合物为弱碱,则由于在强酸性溶液中会以阳离子形态存在,选用较强的酸作流动相,阳离子交换分离;

若待测离子的疏水性较强,由于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作用而使保留时间较长或峰拖尾,则可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有机溶剂,减弱吸附,缩短保留时间、改善峰形和选择性。

对弱保留离子可选用高容量柱和弱淋洗液以增强保留,对强保留离子则反之。86第四节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分离和检测方式的选择

水溶液中离子态物质,即较强的酸或碱,应选用电导检测。

具有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基团或经柱后衍生反应后(IC中较少用柱前衍生)生成有吸光基团的化合物,选用光学检测器。

具有在外加电压下可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基团的化合物,可选用直流安培或脉冲安培检测。

对一些复杂样品,为了一次进样得到较多的信息,可将两种或三种检测器串联使用。

87第五节方法应用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二、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88基本原理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氮通过三氧化铬氧化管,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于水中生成亚硝酸,再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玫瑰红色,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测定。

用两只吸收管平行采样,一只带氧化管,另一只不带;通过氧化管测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浓度,不通过氧化管测得二氧化氮浓度,由两管测得的浓度之差,为一氧化氮浓度。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89器材和仪器:多孔玻板吸收管,氧化管,分光光度计。吸收液:将50ml冰乙酸(优级纯)加入900ml水中,摇匀;加入5g对氨基苯磺酸,搅拌溶解后,加入0.05g盐酸萘乙二胺,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为贮备液。置于棕色瓶中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1个月。临用前,取4份此液与1份水混合。吸收液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三氧化铬砂子

氧化氮标准溶液:配制0.10mg/ml标准贮备液。置于冰箱内可保存1个月。临用前,用水稀释成5.0g/ml氧化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平行配制或购买另一份标准溶液,作为质控样。仪器试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90

在采样点,用两只各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平行放置,一只进气口接氧化管,另一只不接,各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直到吸收液呈现淡红色为止。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尽量在当天测定。

对照试验:将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样品采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用采过样的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放置15min,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样品预处理91样品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05、0.10、0.20、0.30、0.50、0.70ml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ml,加入4.0ml吸收液,配成0.00、0.25、0.50、1.00、1.50、2.50、3.50μg氧化氮标准系列。将各标准管摇匀后,放置15min;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氧化氮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样品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氧化氮的含量(μg)。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92空气中氧化氮的浓度

………………(6-2)C-空气中氧化氮的浓度,mg/m3;m-测得样品溶液中氧化氮的含量,μg;1.32-由气态氧化氮换算成液态氧化氮的系数;Vo

-标准采样体积,L。参照GBZ159-2004将采样体积转化为标准采样体积。

不接氧化管的吸收管测得的是二氧化氮浓度,接氧化管的吸收管测得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浓度,后者浓度减去前者浓度,即为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计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93基本原理原理

空气中氟化氢用装有碱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经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器材:多孔玻板吸收管,微孔滤膜,过滤装置。

离子色谱仪:IonpacAS4A阴离子色谱柱和IonpacAG4A阴离子保护柱,或同类型的柱;流动相:吸收液;流动相流量:1.5ml/min。

吸收液(流动相):称取1.908g碳酸钠和1.428g碳酸氢钠溶于100ml水中,置冰箱内备用。临用前,取出10ml,用水稀释至1L。

标准溶液:配制100μg/ml氟化钠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g/ml氟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平行配制或购买另一份标准溶液,作为质控样。仪器试剂94

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保存7d。

对照试验:将一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样品采集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

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用微孔滤膜过滤入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样品预处理95样品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4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25、0.50、1.0ml氟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0.50、1.00、2.00g/ml氟标准系列。按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离子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进样50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氟浓度(g/ml)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样品空白对照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氟的浓度(g/ml)。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96空气中氟的浓度

………………(6-3)C-空气中氟的浓度,mg/m3;5-吸收液的体积,ml;c-测得样品溶液中氟的浓度,μg/ml;Vo

-标准采样体积,L。参照GBZ159-2004将采样体积转化为标准采样体积。结果计算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97第六章学习小结第一节适用范围熟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常见分析测试方法。第二节样品采集1.熟悉液体吸收法的主要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2.熟悉浸渍滤料(滤膜)法的原理、应用实例及注意事项;3.掌握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4.掌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样品采集和运输保存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组成、分析测试条件的选择、分析方法及其注意事项。3.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关基本概念。98第六章学习小结第四节离子色谱法1.熟悉离子色谱法定义、色谱分离的主要方式及其分离机理,离子色谱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2.了解几种离子分离方式的优缺点,离子色谱的系统构成以及离子色谱法的优缺点;3.熟悉离子色谱仪器组成、各部分元器件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熟悉各类型元器件的基本原理;第五节方法应用1.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方法及计算;2.熟悉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样品采集方法;3.了解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的分析测试步骤。99第七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第一节适用范围第二节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三节气相色谱法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五节方法应用第六节考试大纲100第一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39类(检测方法标准为GBZ160.38~160.75,160.82),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等3类21种农药(GBZ160.76~160.78),以及药物类2种、炸药类4种、生物类1种等。101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采样介质有机化合物通常以蒸气态存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现场常用采样方法为固体吸附剂法和无泵型采样法,只有个别物质用液体吸收法(例如:酰胺类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等)、直接采样法(液化石油气等)。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样品采集应用最广的采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