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法-切诊(中医基础课件)_第1页
中医诊法-切诊(中医基础课件)_第2页
中医诊法-切诊(中医基础课件)_第3页
中医诊法-切诊(中医基础课件)_第4页
中医诊法-切诊(中医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切诊

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又分为:脉诊按诊

脉诊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目的要求

1、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3、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4、熟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5、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概念、方法。

切诊寸关尺的定位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诊寸口分候脏腑

寸——心左手关——肝尺——肾(阳)寸——肺右手关——脾尺——肾(阴)二、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切诊三、脉诊的指法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循法、推法、总按、单按。切诊平脉的特征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1)脉位居中,不浮不沉……(位) (2)脉率调匀,不快不慢……(数) (3)脉道适中,不大不小……(形) (4)脉力充盈,不强不弱……(势) (5)脉势和缓,从容流利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切诊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2、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切诊

(1)

浮脉

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切诊脉位分类浮脉2、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2)

沉脉

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切诊脉位分类沉脉

2、临床意义:主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3)

迟脉

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

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切诊脉率分类迟脉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

(4)

数脉

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切诊脉率分类数脉

2、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5)洪脉

1、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切诊脉的宽度分类洪脉

2、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之兆。(6)

微脉

1、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2、主病:气血虚甚,阳气衰微。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

《伤寒论》:“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切诊

(7)

细脉

1、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

《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切诊脉的宽度分类细脉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2)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9)

虚脉

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切诊脉力度分类虚证2、临床意义: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10)

实脉1、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切诊脉力分类实脉

2、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11)

滑脉

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切诊脉流利度分类滑脉2、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脉流利度分类滑脉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

(12)

涩脉1、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

《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

特点: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切诊脉流利度分类涩脉

2、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13)

长脉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切诊脉长度分类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14)

短脉1、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李中梓:“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2、临床意义: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切诊(15)

弦脉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经》:“按之如弓弦状。”

《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直中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濒湖脉学》:“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

特点:脉管细、脉力强、两端绷紧,触手点长。切诊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17)

紧脉

1、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切诊脉的紧张度分类紧脉

2、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发热,头痛咳嗽,心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25)

促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