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造血细胞检验目录一、骨髓细胞形态检查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评价第一节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第二章造血细胞检验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通过骨髓中各系血细胞数量的增减及其比例的改变,以及形态的异常,可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多数血液病及其某些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象的变化,也有助于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细胞形态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细胞体积(二)细胞质(三)细胞核(四)核质比衡量血细胞是否处于原始或幼稚阶段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核染色质和核仁。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的一般规律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1.细胞体积及外形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但巨核细胞相反,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1.细胞体积及外形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浆细胞由圆形变为卵圆形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2.核质比细胞成熟过程中,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核形
幼红细胞核始终呈圆形,核渐缩小,核染质固缩粒细胞系:原+早幼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淋巴细胞的核始终呈圆形或椭圆形
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核形
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一侧稍凹陷,形成肾形、不规则形,并有扭曲成折叠巨核细胞系的核由圆形或椭圆形,逐渐增大并分叶,分叶不规则堆叠形成为巨大的核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核位置红系居中;粒、单、浆及巨常偏位;淋巴核一侧着边,仅一侧有胞质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着色由浅变深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4.细胞质量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染色红、粒、巨核系列,均由嗜碱性变为嗜酸性(由深蓝或浅蓝变为浅红;淋巴系呈透明天蓝色;单核系呈浅灰蓝色保持不变;浆细胞由浅灰蓝色变为深蓝色)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4.细胞质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红细胞胞质中一般无颗粒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中可见小空泡,其他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退行性变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血细胞发育过程中有共同的形态学特点项目幼稚备注原始→成熟细胞大小大→小原始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核质比例大→小核大小大→小成熟红细胞核消失核形态圆→凹陷→分叶有的细胞不分叶核染色质细致→粗糙,疏松→致密核染色受色淡紫色→深紫色核膜不明显→明显淋巴细胞核膜较明显核仁有→无胞质量少→多小淋巴细胞较少胞质颜色蓝(嗜碱)→红(嗜酸)或天蓝→浅蓝胞质颗粒无→少→多粒细胞分为3种颗粒,小淋巴细胞无颗粒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骨髓各系细胞比例的正常范围粒系:50%~60%,原粒<1%早幼粒<5%;红系:20%,淋巴系:20%单核细胞系:<4%浆细胞系统:<2%巨核细胞:7~35个其他细胞:极少量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364521骨髓细胞六大系统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在正常骨髓中约占45%~70%中性粒细胞在粒细胞系统占绝大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过敏性疾病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阶段划分<2%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晚幼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8%、<1%、罕见<5%20%、<3%、<1%10%、<2%、罕见12%、<5%、<1%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粒细胞发育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血液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粒细胞发育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中性杆状核中性分叶核嗜酸性中幼粒嗜酸性晚幼粒嗜酸性杆状核嗜酸性分叶核嗜碱性中幼粒嗜碱性晚幼粒嗜碱性杆状核嗜碱性分叶核特异性颗粒非特异性颗粒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1.原始粒细胞
(1)原粒I型胞体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居中或稍偏,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胞浆中无颗粒。(2)原粒II型在I型基础上,胞浆有少数细小颗粒(少于20颗)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2.早幼粒细胞(1)核有偏位(2)核附近有淡染区(3)染色质聚集,颗粒增多(4)胞体较原始细胞大,胞浆稍多(5)核仁1~4个或消失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3.中幼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密集,呈粉黄底色,不透亮嗜酸性颗粒比中性颗粒大,大小一致,圆形,桔黄色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乱,覆盖核上注以颗粒的特性划分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粒细胞,自中至晚、杆、分叶核粒细胞的划分,主要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依据。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3.中幼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3.中幼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粒细胞胞核凹陷程度的划分标准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4.中性晚幼粒细胞直径10~16μm,胞核肾型,有凹陷凹陷度在假设圆径1/2~3/4,小于1/2为中幼粒,大于3/4为杆状核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直径10~13μm,胞核如杆状、带状,胞核之凹陷度大于3/4,染色质凝固块状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直径10~13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一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中性粒细胞的核分为2~5叶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总体形态特征胞体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核一边扁平→肾形→杆状→分叶状胞质颗粒无颗粒→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仅有特异性颗粒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占骨髓有核细胞20~25%红细胞系统临床四阶段划分(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有些学者提出六阶段划分(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I,II,晚幼红I,II)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阶段划分
中幼红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1%<5%10%10%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阶段划分原始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1.原始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μ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网状,深紫红色,核仁2~3个胞浆浓(深)蓝色,着色不均,边缘着色深,核周浅染(相当于高尔基体部分和线粒体),无颗粒,有钝伪足0.03~0.05%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2.早幼红细胞圆形,直径15~18μm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失或不明显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粒0.92~0.41%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3.中幼红细胞胞体圆形,直径8~18μm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凝聚小块直至碎墨块状,核周边出现透亮的缝隙核、浆各占半,浆灰兰色,淡兰色,嗜多色性(碱性核糖体与橙红色血红蛋白混合所致)7.41~1.91%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4.晚幼红细胞直径7~13μm,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状(I),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II)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4.晚幼红细胞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核/浆进一步变小此阶段细胞基本没有分裂能力10.75~2.36%
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5.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和成熟红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状,此种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5.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活体染色)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5.网织红细胞(瑞氏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胞体直径:8~11μm)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5.网织红细胞(瑞氏染色)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6.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m)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二)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总体形态特征胞体: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居中胞质颜色:深蓝色→蓝灰色→灰红色→淡红色胞质颗粒:无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三)淋巴细胞系统——阶段划分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三)淋巴细胞系统1.原始淋巴细胞胞体胞体大小同原粒,圆或椭圆,边缘齐胞质胞质极少、蓝、天蓝,呈透明状态无颗粒常有狭窄的核周(淡染)区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三)淋巴细胞系统1.原始淋巴细胞胞核胞核园或椭园形,居中或者稍偏位 染色质均匀、细粒状,紫红色较原粒深 核膜厚且又清晰
小核仁1~2(个),明显、淡蓝、呈凹陷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三)淋巴细胞系统2.幼稚淋巴细胞与原淋比较:胞体略小胞质量稍多,淡蓝、透明,偶有少量较粗大的嗜天青颗粒、染紫红色胞核偶有凹陷,染色质粗、紧、可见浓集处
核仁模糊不清或无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三)淋巴细胞系统3.成熟淋巴细胞直径5~18μm染色质致密块状,有的有假核仁胞浆量少,兰色,透亮,有少许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胞浆量多在正常骨髓中约占15%~25%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四)单核细胞系统——阶段划分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四)单核细胞系统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个较大、14~25μm,圆或椭圆边不整,常有伪足胞质量较多,灰蓝;胞核偏位或居中,圆、椭圆或者形不规,有时折叠或扭曲,染色质松、纤细,交织呈现细丝网,染成淡紫红色核膜薄、不明显,核仁常有1~3个,大而清晰易于辨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四)单核细胞系统2.幼稚单核细胞与原单细胞比较胞体略大,为15~25μm胞质量增多,灰蓝、不透明,可出现细小而均匀分布的嗜天青颗粒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四)单核细胞系统2.幼稚单核细胞与原单细胞比较胞核常偏位,核形不规则更突出,呈扭曲折叠、有凹陷、切迹,染色质较原单粗,但仍疏松呈丝网状;核仁可隐可无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四)单核细胞系统3.成熟单核细胞胞体稍小,直径12~20μm核居中或偏一侧,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聚,如筛底或粗线条状胞浆量多,灰蓝色,散布细小粉红色颗粒在正常骨髓中<5%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阶段划分原浆细胞幼浆细胞浆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1.原始浆细胞胞体较原粒大,较原单小胞质量多、深蓝、不透明,有近核淡染区,无颗粒,偶见空泡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1.原始浆细胞胞核圆形卵圆形,占细胞的2/3,居中或偏于一侧,染色质呈粗粒网状,均匀分散,染紫红色;核仁2~5个,染淡蓝色(见于浆白、MM)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2.幼稚浆细胞与原浆细胞比较胞体略小,多呈椭圆形胞质量增多,深蓝色,不透明,有半月形的近核浅染色区,有时可有空泡和少数嗜天青颗粒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2.幼稚浆细胞与原浆细胞比较胞核圆形或椭,约占细胞的1/2,常偏于一侧,核轴与细胞长轴垂直,染色质较粗糙,有浓集,染深紫红色;核仁或隐或无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3.浆细胞与幼浆细胞比较胞体更小,椭圆或不规则形,可有刺状突出胞质丰富,深蓝或紫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核周有明显的淡染区,浆内常有小空泡,一般无颗粒,胞质常呈飘扬的旗帜样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五)浆细胞系统3.浆细胞与幼浆细胞比较胞核较小,占细胞的1/3左右,偏位,染色质粗糙,凝成大块,常有车辐状排列;无核仁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六)巨核细胞系统——阶段划分
颗粒型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
裸核型巨核细胞
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六)巨核细胞系统原始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六)巨核细胞系统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裸核型巨核细胞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六)巨核细胞系统特点:1.巨核细胞自原巨至裸核不做细胞整体分裂,仅仅是DNA的核内复制,染色体由2倍体可增至128倍体,细胞形态也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胞体明显由小到大。血小板的生成是巨核细胞走向解体的过程。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六)巨核细胞系统特点:2.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与其倍体数有关:倍体数越高产生血小板越多。一般从8倍体开始产生血小板,病理情况下可提前或不产生。3.临床划分:原始巨核-幼稚巨核-成熟巨核(包括颗粒巨和产板巨)-裸核-血小板第二节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第二章造血细胞检验一、概述1.适应证原因不明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血液病定期复查及化疗后的疗效观察微生物培养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检测、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等一、概述2.禁忌证严重出血的血友病禁忌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为明确诊断疾病也可做,穿刺后必须局部压迫止血5~10分钟。晚期妊娠的妇女慎做骨髓穿刺,小儿及不合作者不宜做胸骨穿刺。一、概述3.临床应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其他部位:胫骨头内侧定位穿刺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髂后上棘穿刺术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髂前上棘穿刺术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胸骨穿刺时手固定胸骨的姿势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胸骨穿刺点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小儿可穿刺部位二、标本采集(一)骨髓取材部位棘突穿刺剖面二、标本采集(二)骨髓穿刺方法1.骨髓取材满意指标患者在抽吸骨髓瞬间有特殊的酸痛感骨髓液抽取量要少于0.2ml骨髓涂片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或脂肪滴可见大量骨髓特有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二者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数二、标本采集(二)骨髓穿刺方法2.骨髓取材失败指标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完全稀释:骨髓涂片与血涂片的细胞成分完全一样部分稀释:混有部分血液,骨髓小粒、油滴少或不见,有核细胞少,骨髓特有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细胞>3/5二、标本采集(三)骨髓质量保证严格无菌穿刺,预防感染初诊患者于治疗前做骨髓穿刺;死亡病例可在死亡后半小时内进行穿刺动作应缓慢,避免稀释多部位穿刺,可提高疾病诊断的阳性率二、标本采集(四)干抽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极度增生,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三、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注意事项与外周血涂片的制备、染色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推片速度应比外周血涂片慢应选择含骨髓小粒多的标本作涂片涂片固定和染色时间较血片稍长,可在低倍镜下观察,待染色满意后再冲洗不宜将涂片全部染色,以防止染色不佳,失去全部涂片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一)血涂片染色(二)血涂片检查的意义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二)血涂片检查的意义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检查(10倍)1.观察涂片情况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3.观察巨核细胞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1.观察骨髓涂片情况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以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一般低倍镜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并结合观察骨髓小粒的结构及其内的细胞数量与成分来判断正常为1:20采用五级分类法: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活跃、减低、明显减低。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率有核细胞/1000个成熟红细胞常见原因
范围平均范围平均极度活跃1:0.5~2.01:1>50238.96~521.07351.96白血病明显活跃1:5~121:10>1043.78~230.77114.51增生贫血增生活跃1:16~321:201~11021.53~63.6735.34正常骨髓增生减低1:35~701:500.5~17.41~19.6110.53慢性再障极度减低1:3001:200<0.51.96~7.414.85急性再障骨髓增生程度分级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3.观察巨核细胞观察以下方面: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形态)。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4.观察有无异常细胞由于异常细胞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故应观察涂片尾部、边缘、骨髓小粒周围。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等。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油镜检查(100倍)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各细胞系形态观察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油镜检查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油镜检查。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在油镜下连续分数200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三)骨髓涂片检查——油镜检查2.观察细胞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方式填写自然情况及穿刺部位、时间、临床诊断填写骨髓取材、制备、染色情况填写各期细胞百分比、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文字描述:骨髓片、血片、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填写诊断意见和建议:肯定性、支持性、可疑性、排除性、形态学描述、对于已明确诊断者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五)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全面分析:形态(胞体、胞核、胞浆),染色归入下一阶段原则大数归类法急白时通过幼稚细胞、成熟细胞、结合血片、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推测原始细胞归属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五)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分类不明细胞涂片中血小板少者,要排除标本凝固的可能性血片检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化疗后疗效的观察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六)标本保存与资料存档登记标本保存资料保存外借标本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七)骨髓象检查质量保证检验者临床诊断水平检验者操作技术水平先进技术的应用五、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特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小儿淋巴细胞偏高,可达40%,主要是成熟淋巴细胞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六、骨髓象分析(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1.增生极度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六、骨髓象分析(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2.增生明显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增生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DS、慢性白血病、真红、类白血病反应、化疗后恢复期六、骨髓象分析(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3.增生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常见于正常骨髓象、传单、多发性骨髓瘤、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部分稀释、骨髓造血功能较差的贫血六、骨髓象分析(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4.增生减低:反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常见于再障、PNH、骨髓增生低下、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部分稀释、化疗后六、骨髓象分析(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5.增生极度减低: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稀释、化疗后六、骨髓象分析(二)粒红比值改变1.粒红比值增加:由粒细胞增多或有核红细胞减少所致,常见于各种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My future Lesson 30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底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稠油冷采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网络电脑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水溶性膳食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荔湾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塑编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激光自动安平基准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一通三防培训课件PPT课件(PPT 53页)
- 江苏省邳州市2021-2022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践全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最新)
- 教练技术一阶段讲义(共59页)
- 第3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
-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修订)
- 未成年人需办银行卡证明(模板)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
- 员工考勤流程图
- 出口加工区外汇管理培训(ppt4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