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相平衡课件_第1页
物理化学相平衡课件_第2页
物理化学相平衡课件_第3页
物理化学相平衡课件_第4页
物理化学相平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相平衡质量分数等压T/K单相两相等温

§5.1引言

§5.2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

§5.3

相律

§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5.5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5.6

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5.7

二级相变第五章 相平衡*§5.8

铁-碳系统的相图相图(phasediagram)

研究多相系统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相图。相律(phaserule)

研究多相平衡系统中,相数、独立组分数与描述该平衡系统的变数之间的关系。它只能作定性的描述,而不能给出具体的数目。相(phase)

系统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

§5.1

引言

§5.1

引言

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研究多相系统的平衡在化学、化工的科研和生产中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溶解、蒸馏、重结晶、萃取、提纯及金相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相平衡的知识。一、多相平衡:1)液体的蒸发(液相和气相平衡)2)固体的升华或熔化(固相与气相或液相平衡)3)气体或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气-液、固-液相平衡)4)溶液的蒸气压(溶液各组分-气相组分平衡)5)溶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布(溶质在两溶液相中的平衡)6)固体或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化学平衡,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多相平衡的例子,这些类型多相平衡各有一定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规律,例如: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分配定律、平衡常数及某些其他经验性规则。而下面要介绍的“相律”,却不同于上述这些规律。“相律”是一种从统一的观点来处理各种类型多相平衡的理论方法。相律所反映的是多相平衡中最有普遍性的规律,即独立变量数、组分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二、几个基本概念

1.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有一明显的物理界面,越过此界面,性质就有一突变。体系中相的数目用符号

表示。

1)气相:对体系中的气体来说,由于在通常条件,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在一起,均能无限掺合,所以体系中的气体只可能有一个气相。2)液相:对体系中的液体来说,由于不同液体的互溶程度不同,可以有一个液相、两个液相,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液相(特殊情况可能超过)。3)固相:固溶体:即固体溶液,固体以分子或原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固体的晶格中,形成性质均匀的固体溶液。对体系中的固体来说,如果固体之间不形成固溶体,则不论固体分散得多细,一种固体物质就有一个相。而同一种固体的不同颗粒仍属同一相,因为尽管颗粒之间有界面,但体相的性质是相同的。例如:糖和沙子混合,尽管混得很均匀,仍然是两个相。2.组分数足以表示平衡体系中各物种的组成所至少需要的独立物种数,称为体系的“组分数”,用符号C来表示。注意:体系中的物种数(S

)和组分数(C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体系中有几种物质,则物种数

S

就是多少;而组分数

C

则不一定和物种数相同。1)如果体系中各物种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一般说来此时组分数等于物种数:C=S例如:乙醇

溶于水,组分数

C

=S=

22)如果体系中各物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建立了化学平衡,此时:

组分数

(C)=

物种数

(S)

独立化学平衡数(R)

因为各种物质的平衡组成必须满足平衡常数关系式;有一个(独立的)化学平衡,就有一个平衡关系式,体系中就少一个可以任意指定的组成。所谓独立的化学平衡,指该化学平衡不是由体系中的其他化学平衡组合得到的。组分数(C)=物种数(S)-独立化学平衡数(R)例如:体系中有CaCO3(s)、CaO

(s)

CO2(g)三种物质,在平衡时这三种物质建立了一个化学平衡:

CaCO3(s)CaO(s)+CO2(g)这时的组分数应为:

C=SR=31

=

2而不是3因为三相平衡时,只要两个组分确定,第三个也就定了。

说明:①究竟选择哪些物质作为独立组分是任意的,从上例看,可取CaCO3和

CO2,也可取CaO和CO2,或CaCO3和

CaO作为独立组分。②减去的化学平衡数必须是独立的化学平衡数,否则将会得出荒谬的结论。③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限制条件,会使独立组分数减少。

例如

NH4Cl分解体系:

NH4Cl(s)NH3(g)+HCl(g)当起始体系中没有

NH3(g)和

HCl

(g)

存在,或存在的

NH3(g)

HCl

(g)

的物质量相等,则达到平衡时,NH3(g)

HCl

(g)

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表示气相的组成时,有关系式:

PNH3=PHCl(或c

NH3=cHCl)所以这时的组分数既不是

3

也不是

2,而是:

C=

311=1这种情况下组分数可用以下关系确定:

组分数(C)=物种数(S)独立化学平衡数(R)同一相中独立的浓度关系数(R)注意:①这种物质之间的浓度关系的限制条件:只有在同一相中方能应用,不同相中不存在此种限制条件。例如:CaCO3的分解体系,虽然有

nCaO=

nCO2

但因

CaO

(s)和CO2(g)不是同一相,所以不能作为特殊的浓度制约关系。②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系物种数

(S)

的确定可能不同,但组分数不会改变。例如水溶液体系:i)纯水液相体系:

若不考虑水的电离,组分数

C=

1,等于物种数S。若考虑电离:H2O

H+

+

OH

则S

=

3,但有一化学平衡:R=1;液相中浓度关系式

[H+]=[OH],R

=

1∴组分数:C

=

S

R

R

=

3

1

1=1在讨论水溶液体系的组分时,一般不用考虑水的电离因素。

ii)酸的水溶液,如:HAc+

H2O,若不考虑酸的电离,则C

=2;

a.若考虑HAc电离:HAcH++Ac

S

=4(

H2O,HAc,H+,Ac),R

=

1(有一化学平衡),且R´=1(

[H+]

=

[Ac]

),∴C=SRR´=2b.若同时考虑

H2O

的电离,溶液中有两个化学平衡,R

=

2:

HAcH++Ac及H2O

H++OH

S=5(

H2O,HAc,H+,OH,Ac

)由电中性原理,溶液相中正、负离子有一个浓度关系,R´=1[H+]=[Ac]+[OH]

C=SRR´=521=2∴计算酸(或碱)水溶液的组分数时不必考虑酸(或碱)及水的电离因素。iii)盐的水溶液:NaAc

+

H2O,如不考虑电离及水解:C=2a.若考虑NaAc的水解,R=1:

NaAc

+

H2O

NaOH

+

HAcS=4(

NaAc,H2O,NaOH,HAc)浓度关系[NaOH]=[HAc],R

=

1∴C=SRR´=411=2

b.若再考虑

HAc

及NaOH的电离:S=8

(

NaAc,H2O,NaOH,HAc,H+,Ac,Na+,OH)相关的化学平衡方程为:事实上:(5)=(1)+(2)+(3)(4)(5).NaAc

Na++

Ac(1).NaAc

+

H2O

NaOH

+

HAc(2).HAcH++Ac(3).NaOHNa++OH(4).H2O

H++OH所以(5)式不是独立的化学平衡,R=4(1).NaAc

+

H2O

NaOH

+

HAc(2).HAcH++Ac(3).NaOHNa++OH(4).H2O

H++OH由电中性原理,溶液中正、负离子有如下浓度关系,R´=1[Na+]+[H+]=[Ac]+[OH]物料平衡,溶液中元素Na与基团

Ac

均来源于

NaAc,有如下浓度关系,R

=

1[NaOH]+[Na+]=[HAc]+[Ac-]

∴C=S

R

R

R

=8

4

1

1

=

2综上所述:讨论水溶液中的独立组分数时,不必考虑物种的电离、水解等因素对独立组分数是否有影响(无影响)。

3.自由度

要确定体系所处的某一状态时,其强度性质的独立变量数,称为该体系的

“自由度”,用符号

f

表示。例如:要确定一定量液态水的状态,需指定水所处的温度和压力;如果只指定温度,则水的状态还不能完全确定;如果指定了温度和压力,不能再任意指定其他性质(如

Vm、密度

等);因为水的状态已经完全确定了。因此,当体系只有水存在时,体系的自由度:

f=2此时水的温度和压力两个状态函数

(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强度性质

),可以任意指定;即体系中有两个变量(T,P)可任意改变,而体系仍为水一个相。当然,所谓水温度和压力的任意改变,是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任意改变。P

=

1atm

下,稳定水相的温度只能在

0C

100C

之间任意改变;当温度改变到

0C

时,开始有冰产生(产生新相);当温度改变到

100C

时,将有蒸汽相产生(产生新相)。同理,在一定温度下,水的压力不能小于该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否则将转化成蒸汽相。例如:所以体系的自由度可以理解为:在保持体系相数不变条件下,可任意改变的独立变量数。例如:水在保持单一液相条件下

f=2(压力、温度)而水在保持:汽

液两相平衡条件下,独立变量数为

f=1(压力或温度)∵若温度一定,只有

P

=

PH2O*时,才有汽液两相平衡,∴f=1)(1)热平衡§5.2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

在一个封闭的多相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可以有热的交换、功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流。

对具有个相系统的热力学平衡,实际上包含了如下四个平衡:(2)力学平衡(3)相平衡(4)化学平衡(1)热平衡条件

设系统有,两个相构成,在系统的组成、总体积和热力学能均不变的条件下,若有微量热自相流入相,系统总熵变化为当系统达平衡时当系统达平衡时,两相的温度相等。同理,可以推广到多相平衡系统(2)压力平衡条件

设系统的总体积为V,在系统的温度、体积及组成均不变的条件下,当系统达平衡时当系统达平衡时,两相的压力相等。同理,可以推广到多相平衡系统设相膨胀了相收缩了(3)相平衡条件

设多组分系统中只有和

两相,并处于平衡状态。在定温、定压下,根据偏摩尔量加和公式平衡时有的物质B从相转移到了相因为同理,可以推广到多相平衡系统(4)化学平衡条件

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化学势等于生成物的化学势,化学势的代数和可表示为

对于含

个相的多相平衡系统,这几个平衡可表示为§5.3

相律一、“相律”的完整表述在平衡体系中,联系体系内相数、组分数、自由度及影响物质性质的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重力场、磁场、表面能等)之间关系的规律为相律:

f=C+n§5.3

相律

某平衡系统中有S种不同的化学物种,有

个相,需要多少强度变量才能确定系统的状态?表示每一个相的组成需要的浓度变量为表示所有各相组成需要的浓度变量为加上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则变量总数为根据化学势相等导出联系浓度变量的方程式数为§5.3

相律根据自由度的定义这是相律的一种表示形式(1)若化学反应中有R个独立的化学平衡(2)系统的强度性质还要满足R‘附加条件,例如浓度限制条件§5.3

相律则相律表示式为令:相律为:C称为独立组分数

它的数值等于系统中所有物种数S减去系统中独立的化学平衡数R,再减去各物种间的强度因数的限制条件R'。§5.3

相律对于化学平衡条件,必须是独立的例如系统中有如下反应:

这三个反应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所以R=2§5.3

相律又如,在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因为有一个独立的化学反应,所以R=1因为两种气体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所以§5.3

相律

对于浓度限制条件R‘,必须是在同一相中几个物质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能有一个方程把它们的化学势联系起来。例如:因为不在同一相中§5.3

相律

对于凝聚系统,压力影响不大,只有温度影响平衡,则相律可表示为

若除温度、压力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磁场、电场、重力场等)的影响,则相律可表示为三、例题:1.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化合物:Na2CO3H2O,Na2CO37H2O,Na2CO310H2O。1)试说明在1atm下,与碳酸钠的水溶液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以有几种?2)试说明30C时可与水蒸汽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有几种?解:此体系由

Na2CO3和水构成,为二组分体系。虽然

Na2CO3和水可形成几种水合物,但对组分数没有影响,因为每形成一种水合物,就有一化学平衡,故组分数仍为

2,即C

=2。1)在指定1atm下,条件自由度

f*=C

+1

=C+1f*=3f*

当f*=0时相数最多,有三相共存。现已经有溶液相和冰两个相,所以与其共存的含水盐相最多只能有一种。

2)同理,在恒定温度下,

f

*=

C

+1

=

3

最多有三相,所以定温下与水蒸汽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有两种。2.说明下列平衡体系的自由度1)25C和

1

atm

下,固体

NaCl

与其水溶液成平衡。答:C=2,

=2(固相、溶液相)

f**=C

+0=22+0=0即一定温度、压力下,NaCl

在水中的饱和溶液浓度为定值。若问

25C

1atm

NaCl

水溶液的自由度?答:

=1,

f**=C

+0=2

1=1即一定温度、压力下,NaCl

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化。2)I2(s)与I2(g)成平衡:答:C=1,

=2f=C

+2=1

2+2=1I2(s)与I2(g)达成平衡时,温度和压力只有一个可变,一旦温度确定,蒸气压也就确定;反之亦然。3)若初始为任意量的HCl

(g)

和NH3(g)

,在反应

HCl

(g)

+

NH3(g)

NH4Cl

(s)

达到平衡时。答:C

=

2(S

=

3,R=

1,C

=

3

1

=

2)

=2∴f=C

+2=22+2=2即:一旦温度和压力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就确定了。

∵一旦温度、压力确定

P=PNH3+PHCl确定由PHCl

PNH3=1/

KP(平衡常数)

PHCl,PNH3也确定了。或一旦平衡温度及

PHCl确定,PNH3也确定了。3.

在水、苯和苯甲酸的体系中,若指定了下列事项,试问体系中最多可能有几个相,并各举一例。1)指定温度;2)指定温度和水中苯甲酸的浓度;3)指定温度、压力和苯中苯甲酸的浓度。

答:

C

=

3,f

*

=C

+1=4

=

4

f

*

max=4例如,在一定条件下:苯和苯甲酸在水中的饱和溶液;苯甲酸和水在苯中的饱和溶液;水和苯在苯甲酸中的饱和溶液;蒸气相;四相共存苯+苯甲酸+水体系1)指定温度;

答:C

=2,f

*

=

2

+1=3

max=

3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苯甲酸(浓度指定)和苯在水中的溶液;苯甲酸和水在苯中的溶液;蒸气相;三相共存水+苯+苯甲酸体系2)指定温度和水中苯甲酸的浓度3)指定温度、压力和苯中苯甲酸的浓度答:C

=2,f

**

=

2

+0=2

,max=

2例如,在一定条件下:苯甲酸、水在苯中的溶液;苯甲酸、苯在水中的溶液,两相共存。所举例子的存在条件,需在后面讲到的三组分体系相图中分析。苯+苯甲酸+水体系相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作用:利用相律可以确定在各种条件下,多相平衡所能具有的独立变量数或相的数目;以及它们随温度、压力和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关系(后面要讲到的相图)。2.局限性:相律只能对多相体系的平衡作定性的概括描述,而并不能代替如前所述的那些经验规律。如: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分配定律;平衡常数等。体系的哪些性质可作独立变量?这些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相律并没有给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前述的那些经验定律。所以说,在对多相平衡体系研究中,相律、热力学定律及其他经验规律是相互补充的。§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外压与蒸气压的关系——

不活泼气体对液体蒸气压的影响水的相图*硫的相图超临界状态§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双变量系统单变量系统无变量系统

单组分系统的自由度最多为2,双变量系统的相图可用平面图表示。单组分系统的相数与自由度单相当=1两相平衡当=2三相共存当=3C=1f+=3§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相点物系点

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两相区中,只有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表示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点称为相点。

相图中表示系统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在T-x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上、下移动;在水盐相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物系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任何纯物质达到两相平衡时,在两相中Gibbs自由能相等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

若温度改变dT,则压力改变dp,达新的平衡时

根据热力学基本公式,有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

这就是Clapeyron方程,可应用于任何纯物质的两相平衡系统

设有1mol物质,则气-液、固-液和气-固平衡的Clapeyron方程分别为

说明了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单组分相图上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受焓变和体积变化的影响。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对于气-液两相平衡,并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将液体体积忽略不计,则这就是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是摩尔气化焓假定的值与温度无关,积分得: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利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的积分式,可从两个温度下的蒸汽压,求摩尔蒸发焓变。

或从一个温度下的蒸汽压和摩尔蒸发焓,求另一温度下的蒸汽压。Clausius-Clapeyron方程代入上式积分,得

将写成温度的函数

式中A,B,C,D均为常数,适用的温度范围较宽,但使用麻烦。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式中A,B,C均为常数,t为摄氏度。此式适用的温度范围较宽。

有一个半经验公式,称为Antoine公式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可以用来粗略地计算摩尔蒸发焓

Trouton(楚顿)规则

适用于分子不缔合的液体。对极性大的液体和沸点在150K以下的液体不适用。

外压与蒸气压的关系——

不活泼气体对液体蒸气压的影响因为已知在等温下代入上式得或把气体看作为1mol理想气体,设液体体积不受压力影响,积分得

外压增加,液体蒸气压也增加。但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一、水的相图:1.用相律来定性描述水的相图:

在通常压力下,水的相图为单组分体系相图中最简单的相图。相图:体系的相、自由度随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规律在状态空间中的描述。在单水体系中,当只有一个稳定相时,即水以气相、或液相、或固相单相存在时,体系的自由度:

f=C+2=11+2=2即温度和压力均可变。因此,在PT图上,每一相均占居一块面积(因为单相稳定存在时其自由度f=2,在一定范围内P,T均可变化)。水的相图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即,在P

T

图上可以划出三块面积,各代表这三个稳定存在的相。

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在单水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两相平衡有三种情形:i)水-汽平衡ii)冰-汽平衡iii)冰-水平衡此时体系的自由度:f=C+2=1

2+2=1即两相平衡时,T

P

只有一个能任意变更,或者说

P

T

的函数。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因此,在相图上每一种两相平衡即由一条相应的

P

T

曲线表示,共有三条曲线各代表上述三种两相平衡。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冰-水-汽三相平衡,此时体系的自由度:

f=C

+2=13+2=0即三相平衡点的

T,P

均已确定,不能变更。在单水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三相平衡只有一种情形,即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显然,水在三相点时,固、液、汽三相两两平衡,所以三相点应为三个两相平衡曲线的交点。因此,在相图上有一个确定的点代表三相平衡。这个点

O

”叫作水的三相点。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通过相律虽能得到水的相图的大致轮廓,但相图中所有线和点的具体位置却不能由相律给出,必须由实验来测定。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OA线:

水-汽平衡线(即水的饱和蒸汽压T

曲线)OB线:

冰-汽平衡线(即冰的饱和蒸气压T曲线)OC线:

冰-水平衡线;“

O”点为冰-水-汽三相平衡的三相点。水的相图水冰水蒸气610.6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均已确定,温度为0.0098C,压力为4.58

mmHg。此图与相律所预示的完全一致,即有三个单相面(水、汽、冰);三条两相平衡线(OA、OB、OC);一个三相平衡点

O”。界点(即温度为

374C,压力为220

atm)。在此点以外,汽-水分界面不再能确定,液体水不能存在。

2.进一步说明

1)

水的蒸气压曲线

OA

向右上不能无限地延伸,只能延伸到水的临OF

线为不稳定的液-汽平衡线(亚稳态)。从图中可以看出,OF高于OB线,此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同温下的冰的饱和蒸汽压。OA线往左下延伸到三相点“O”以下的OF

线是可能的,这时的水为过冷水。

即过冷水的化学势高于同温度下冰的化学势,只要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振动或有小冰块或杂质放入),立即会出现冰。

2)OB线向左下可延伸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根据克拉贝龙方程,冰-汽平衡曲线符合:

当T→0时,ln

P→

,即P→0,∴OB

线理论上可无限逼近坐标原点,只是实验上尚未有能力达到。

OB

线向右上不能超过“O”点延伸,因为不存在过热冰。

冰→水,熵增过程,混乱度增加过程,无时间滞后,所以不存在过热冰。水→冰,熵减过程,有序度增加过程,有可能时间滞后,所以存在过冷水。

3)OC

线向上可延伸到

2000

atm

20C

左右,如果压力再高,则将出现其它的固态冰晶型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OC线的斜率是负值,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加,水的冰点将降低;例如三相点压力4.58mmHg下的冰点为0.01C,而1atm

大气中的冰点为0C。

这是由于克拉贝龙方程:因此,OA、OB、OC线的斜率可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计算。两相平衡线的斜率

三条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均可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或Clapeyron方程求得。OA线斜率为正。OB线斜率为正。OC线斜率为负。水冰水蒸气610.62超临界水

在相同温度下,过冷水的蒸气压大于冰的蒸气压,所以OD线在OB线之上OD

是AO的延长线

是过冷水和水蒸气的介稳平衡线。

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就立即全部变成冰。水冰水蒸气610.62超临界水水冰水蒸气610.62超临界水

两相平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有三种情况。如OA线上的P点:(1)f点的纯水,保持温度不变,逐步降压

在无限接近于P点之前,气相尚未形成,系统仍为液相。(2)当有气相出现时,气-液两相平衡(3)当液体全变为气体,液体消失水冰水蒸气610.62超临界水O点是三相点H2O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K,压力为610.62Pa。气-液-固三相共存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系统自定。1967年,CGPM决定,将热力学温度1K定义为水的三相点温度的1/273.16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

三相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不能加以改变,

冰点是在大气压力下,水的液、固二相共存冰点温度为 大气压力为时改变外压,水的冰点也随之改变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

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

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1)因外压增加,使凝固点下降 ;(2)因水中溶有空气,使凝固点下降 3.相图的利用

例如:P(

760

mmHg

)

下,将温度为

T1的冰加热到

T2,体系将发生什么变化呢?利用相图可以指出,体系的某个状态函数在变化时,状态将发生什么变化。

T1,P时体系状态点在

X,在恒定压力下,将体系加热到温度T2,体系的状态将沿XY线而变化。

∵此时f=C

+1=

1

2

+

1

=0温度保持

T=

0C,直到冰全部变成水为止;由图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到

N

点时,冰就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保持不变。

然后水温继续升高,到达

M

点时,开始汽化,这时的温度又保持不变(

T

=

100C

),直到全部水变为汽为止;水汽的温度最后可继续升高到

T2。超临界状态液相固相气相T/Kp/Pa超临界流体临界点二氧化碳相图示意图液相固相气相T/Kp/Pa在临界点之上的物态称为超临界流体

它基本上仍是气态,但密度与液体相近,有很强的溶解力;它黏度小,扩散速度快

它的介电常数大,有利于溶解极性物质

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用于: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等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的萃取的优点1.

流体密度大,溶解能力强2.

流体黏度小,扩散快,可进入各种微孔3.

毒性低,易分离4.

无残留,不改变萃取物的香味和口味5.

操作条件温和,萃取剂可重复使用,无三废6.

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萃取和提纯§5.5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应用

对于二组分系统,C=2,

f

=4-,至少为1,则f最多为3。

这三个变量通常是T,p和组成x。所以要表示二组分系统状态图,需用三个坐标的立体图表示。因此,要完整地表示双组分体系的状态图,需用三维坐标的立体模型。体系有4个可能的相,而每一相在

P-T-x

坐标空间中各占居一块体积。这给我们定量图示带来困难(不同于单组分二维P-T图)。为方便表示起见,往往指定某一变量(温度或压力)固定不变,考察另外两个自由度的变化关系。这样,只要用二维平面就可以表示二组分体系的状态。例如:可指定压力不变(

P下),看温度和组成的关系;或指定温度不变,看压力和组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相律应表现为:

f

*

=2

+1=3

=1

时,f

*

=2;即二组分体系(二维)相图中,每一相占居一块面积。三相点,

=

3,f

*

=0;两相平衡线,=

2,f

*

=

1。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从立体图上得到平面截面图。(1)保持温度不变,得p-x图较常用(3)保持组成不变,得T-p图不常用。(2)保持压力不变,得T-x图常用两组分体系的类型有很多种,但从物态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双液体系(2)固液体系(3)固气体系其中(3)固-气体系实际上就是多相化学平衡,将在化学平衡一章中讨论;其中(1)双液体系:又可分为:完全互溶双液体系;部分互溶双液体系;完全不互溶双液体系。一、理想溶液与实际溶液当两个液体能无限互溶形成一溶液,如果在任何浓度范围内,溶液中各组分的蒸气压与组成的关系均能遵守拉乌尔定律,则此溶液称为理想溶液。此种溶液的蒸气压-组成如图所示。这类相图已在“理想溶液”部分讨论过了。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

完全互溶的双液系

两个纯液体可按任意比例互溶,每个组分都服从Raoult定律,这样的系统称为理想的液体混合物1。

p-x

如苯和甲苯,正己烷与正庚烷等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形成这种系统。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AB已知,,或,就可把各液相组成对应的气相组成求出,画在p-x图上就得p-x-y图。

即易挥发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大于液相中的含量,反之亦然。若则AB液相线气相线AB液相线气相线

在等温条件下,p-x-y图分为三个区域。在液相线之上,系统压力高于任一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气相无法存在,是液相区。

在气相线之下,系统压力低于任一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液相无法存在,是气相区。

在液相线和气相线之间的梭形区内,是气-液两相平衡。对于绝大多数实际溶液,或多或少总是与拉乌尔定律有偏差。40C时

C6H12-CCl4体系的蒸气压-组成

其偏差程度与溶液所处的温度和两个组分的性质有关(如图)。图1中总蒸气压和蒸气分压均大于拉乌尔定律所要求的数值,即发生了正偏差;而在所有的浓度范围内,溶液的总蒸气压在两个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40C时

C6H12-CCl4体系的蒸气压-组成

2

中,蒸气压也发生正偏差,但在某一浓度范围内,溶液的总蒸气压高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即有一蒸气压极大点存在。CH2(OCH3)2-CS2体系在35C时的蒸气压-组成

3

中,蒸气压发生负偏差,在某一浓度范围内,溶液的总蒸气压低于任何一纯组分的蒸气压,所以说有一蒸气压极小点存在。3.CH3COCH3-CHCl3体系55C时的蒸气压

-

组成二、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分类

以上三种情况是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蒸气压-组成图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可将所有的完全互溶双液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溶液的总蒸气压总是在两纯组分蒸气压之间。例如:C6H12-CCl4;C6H6-CCl4;H2O-CH3OH等体系,比较接近理想溶液。第二类:溶液总蒸气压-组成曲线中有极大值点。例如:甲缩醛CH2(OCH3)2-CS2;

CH3COCH3-CS2;

C6H6-C6H12;

H2O-C2H5OH等体系。例:水和乙醇溶液在某浓度时的沸点有最低值,此值低于纯乙醇的沸点。第三类:溶液总蒸气压-组成曲线中有极小值点。例如:

CHCl3-CH3COCH3;

H2O-HCl等体系。对于理想溶液,曾得到这样一条规则:

“相对较易挥发物质,在平衡蒸气相中的浓度要大于其在溶液相中的浓度。”数学表示式为:若PA*PB*,则yAxA上述规则对非理想溶液来说,一般也是适用的。三、经验规则1881年,阿诺华洛夫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系蒸气组成和溶液组成之间关系的两条定性规则:1)在二组分溶液中,如果加入某一组分而使溶液的总蒸气压增加(即在一定压力下使溶液的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平衡蒸气相中的浓度将大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2)在溶液的总蒸气压-组成图中,如果有极大点或极小点存在,则此极值点对应的平衡气相的组成和溶液相的组成相同。根据规则(1),可以确定在溶液的总蒸气压-组成图中,各种类型溶液的总蒸气压-气相组成曲线在总蒸气压-液相组成曲线的下面。

∵在蒸气压一定条件下,气相组成点总是偏向易挥发组分,即

Pi*较高的组分一侧。如图:图中l线代表蒸气压-溶液组成曲线;

v线代表蒸气压-气相组成曲线。第一类溶液由于加入组分B将使体系蒸气压增加,所以平衡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溶液中B

的浓度。v曲线在

l

曲线下面。当溶液浓度组成为a时,与此溶液成平衡的蒸气相组成为a。究竟v曲线离开l曲线的位置多远?取决于B比A易挥发的程度。第二类溶液

当溶液浓度在A和C之间时,由于加入B将使体系蒸气压增加,故B在平衡蒸气相中浓度大于B在溶液中的浓度;当溶液浓度在C和B之间时,由于加入A使体系蒸气压增加,故A在平衡蒸气相中浓度大于A在溶液中的浓度;溶液组成为C时,溶液组成和蒸气组成相同。第三类溶液

溶液浓度在A和D之间时,A在气相中的浓度大于A在溶液中的浓度;溶液浓度在D和B之间时,则B在气相中的浓度大于B在溶液中的浓度;在D点时,溶液组成和蒸气相组成相同。应当指出,上述蒸气压-组成图均为固定了另一变量

温度,即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作出的。

改变温度,也能得到类似的图型。2。T-x图亦称为沸点-组成图

T-x图在讨论蒸馏时十分有用,因为蒸馏通常在等压下进行。

外压为大气压力,当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溶液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某组成的蒸气压越高,其沸点越低,反之亦然。T-x图可以从实验数据直接绘制。也可以从已知的p-x图求得。381K373K365K357K从p-x图绘制从实验绘制T-x图AB定压混合物起始组成为x1加热到温度为T1液体开始沸腾对应气相组成为x2组成为F的气体冷到E有组成为x1的液体出现E点称为露点将泡点都连起来,就是液相组成线D点称为泡点AB定压将露点都连起来,就是气相组成线

f*=C+1=21+1=2

有T,xB两个自由度;在曲线

v

以上为单相气相区域,在此区域中只有气体存在:

f*=C+1=21+1=2有T,xB两个自由度;在曲线

l以下为单相液相区域,在此区域中只有溶液相存在;

根据相律,在曲线lv之间两相平衡区:f*=C+1=22+1=1

如果温度确定,则两个平衡相的组成也就随之而定了;反之亦然。即曲线l和v之间的两相平衡区内,只能有一个自由度,也就是说:

体系中实际存在的是两个相,溶液相的组成为b,蒸气相的组成为b,例如:将含

B

X1的溶液加热,当温度为

t2时,由

“O”

点表示体系的总状态点。

这两个相的组成由于温度

t2的确定而确定,不可能随意变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将组成为X1的溶液在1atm下加热,当温度为t1时,溶液开始沸腾。这时平衡蒸气的组成为a。

如果溶液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不断蒸发;由于平衡蒸气相中的B含量相对较液相大,故溶液的组成将向A增多方向移动,同时沸点升高。

当溶液全部蒸发完时,温度上升到

t3,此时最后剩下的一滴溶液的组成为

c。即此时溶液的组成沿

abc

曲线移动,而蒸气的组成沿abc

曲线移动。

在整个蒸发过程中蒸气相始终与溶液相达成平衡。应当注意,这是描述溶液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不断蒸发过程;纯组分的沸点是恒定的,即由开始沸腾到蒸发终了,温度值不变。溶液与纯组分沸点的不同:而溶液的沸点则不恒定,由开始沸腾到蒸发终了有一温度区间,上例中组成为X1的溶液的沸腾温度区间为从

t1

t3。

杠杆规则(Leverrule)在T-x图上,由nA和nB混合成的物系的组成为xA

落在DE线上所有物系点的对应的液相和气相组成,都由D点和E点的组成表示。AB定压加热到T1温度,物系点C落在两相区DE线称为等温连结线这两个相的互比量(即两个相的物质量之比)与体系总组成(点)的关系应遵守“杠杆规则”。“结线性质”:在结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体系总组成,都可分成两个组成一定的相互平衡的相;其中

B

的总的mol分数为X1,此体系包含相互平衡的液相和气相,组成分别为b和b。“杠杆规则”以上图中的结线bob为例,假设体系的总组成点为“

O”点,体系中共有

n

mol

物质,设液相的

mol

数为

n

l,气相的

mol

数为

n

v,则:

(此即杠杆规则)

此时,(重量)v(重臂)v=(重量)l(重臂)l相当于以总组成“

O”点为支点,结线作为杠杆,其两端分别挂着分为n

l及n

v的液体及气体,并使杠杆平衡。杠杆规则的证明:体系中组分B的总

mol数

nx1,等于气、液两平衡相中组分B的mol

数之和:

n

x1=n

v

x3+nl

x

4①由n=n

v

+nl

,两边乘以x1n

x1=n

v

x1+nl

x1n

v(x3x1)=nl(x1

x4)

(杠杆规则)n

x1=n

v

x3+nl

x

4①n

x1=n

v

x1+nl

x1代入①n

vx1+nlx1=nvx3+nlx

4如果溶液的组成不是以

mol

分数

X

而是用重量浓度来代替,不难证明杠杆规则仍然成立;只是将

mol

n

换成重量

W,mol

分数X换成重量浓度。推论:蒸馏(或精馏)的基本原理简单蒸馏

简单蒸馏只能把双液系中的A和B粗略分开。在A和B的T-x图上,纯A的沸点高于纯B的沸点,

一次简单蒸馏,馏出物中B含量会显著增加,剩余液体中A组分会增多。

则蒸馏时气相中B组分的含量较高,液相中A组分的含量较高。例如:将一组成为

X1

的溶液在恒压下蒸馏

(如图),当溶液的沸点由

t1上升到

t2时,蒸气的组成由

a

变到

b。蒸馏的情形与前面所述的溶液和蒸气成平衡时的蒸发情形不同。

t1

t2温度间馏出物的组成

(即锥形瓶中液体的组成)近似等于由

ab

之间的气相组成平均值

(而不是

t2时蒸气的组成

b)。

而在烧瓶中剩下的溶液组成是

b

点的组成,即

X4(而不是由a到b的平均值)。

这就是说,在蒸馏达

t2时,馏出物的组成(ab的平均值)

不同于平衡蒸发情况。即如果将馏出物重新在

t2时气化,并不能与剩余溶液达成平衡。

与平衡蒸发情况下的气相组分

b

相比,整个馏出物中低沸点组分

B

的含量(a

b的平均值)

较大。

随着蒸馏继续进行,溶液中A的组成逐渐增加,溶液的沸点就逐渐向A的沸点移动。最后剩下很少量的溶液将为纯A。

蒸馏(不平衡蒸发)与平衡蒸发的区别:沸点为

t1

t3区间,溶液浓度由

a

逐渐过渡到

c,然后全部气化;1.平衡蒸发过程:

整个体系的状态点(物系点)是垂直逐渐向上移动的

“a

o

c…”气相浓度由a逐渐过渡到c,最后全为组成为c的气体。

2.蒸馏过程中一旦有蒸气出现,立即被冷凝而移去,所以烧瓶中气体的量可忽略不计。

蒸馏过程中烧瓶内物质(体系)的状态点“

O”始终落在液相组成线

l

上(杠杆规则)并且沿

a

b

c逐渐升温,甚至超过

c

直到最后的纯A。3.再看蒸气冷凝液的情况:将蒸馏物初期得到的蒸气冷凝液(不妨假设其组成为b,实际应为ab的平均值)在新的蒸馏瓶中重新蒸馏;这时在

d

点(即

t4)溶液就开始气化,相应的蒸气组成为

d,d

中含

B

的组成又大大增加。将这开始部分蒸气冷凝后,再蒸馏。如此反复多次,每次都得到比上一次

B

组成更高(但量更少)的冷凝液。最后就可得到很少量的纯B。实际操作时,溶液馏出物的组成是逐渐变化的。所以除非只需要得到极少量的纯A或纯B,若要使溶液中的组分A和B全部分离,还需将蒸馏剩余的冷凝液重新合并,多次重复蒸馏,最后才能使A和B全部分离,此即为分馏。一次蒸馏不能全部分离

A

B。这种分馏方法手续极为麻烦;且因气化热被冷凝器吸收,每次重新蒸馏时又须另加热量,消耗能量极大,极不经济。所以这种步骤工业上已经废弃不用。现在比较实用的分馏都是用分馏柱,使冷凝和蒸发的诸多步骤自动而连续地在分馏柱中进行。最简单的分馏柱就是一根内部充以碎玻片的管子。当第一部分蒸气遇到玻片时即冷凝,冷凝的液体沿玻片往下滴;此时遇到上升的蒸气,由于冷凝的液体沸点比上升蒸气的温度低,于是上面的冷凝液体重新蒸发,而下面上升的蒸气却冷凝成液体。此冷凝液体又与上升蒸气相遇,再重新蒸发。如此连续不断地在此管中进行冷凝与蒸发的过程。当此管子足够高时,则从管上口逸出的蒸气将趋近于较易挥发的纯组分

B。最后留在下面的将是纯

A;而分馏柱中各部分的组成将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B↗);这就是可连续生产的较节能的分馏方法。工业上的分馏则用分馏塔(例如分离有机溶液)至于定量计算分馏塔的效率等问题,不在此详述。蒸馏(或精馏)原理精馏

精馏是多次简单蒸馏的组合。

精馏塔有多种类型,如图所示是早期用的泡罩式塔板状精馏塔的示意图。

精馏塔底部是加热区,温度最高;塔顶温度最低。

精馏结果,塔顶冷凝收集的是纯低沸点组分,纯高沸点组分则留在塔底蒸馏(或精馏)原理精馏从塔的中间O点进料B的液、气相组成分别为x3和y3越往塔底温度越高,含高沸点物质递增越往塔顶温度越低,含低沸点物质递增每层塔板都经历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过程非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1)对Raoult定律发生偏差发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有:2。A,B分子混合时部分形成化合物,分子数减少,使蒸气压下降,发生负偏差1。某一组分A本身有缔合现象,与B组分混合时缔合分子解离,分子数增加,蒸气压也增加,发生正偏差3。A,B分子混合时,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不同,发生相互作用,使体积改变或相互作用力改变,都会造成某一组分对Raoult定律发生偏差,这偏差可正可负。等温气液液气(1)对Raoult定律发生正偏差等温气液液气

如图所示,是对Raoult定律发生正偏差

虚线为理论值,实线为实验值。真实的蒸气压大于理论计算值。

液相组成线不再是直线(2)正偏差很大,在p-x图上有最高点(2)正偏差很大,在p-x图上有最高点

由于A,B二组分对Raoult定律的正偏差很大,在p-x图上形成最高点

在p-x图上有最高点者,在T-x图上就有最低点,这最低点称为最低恒沸点

处在最低恒沸点时的混合物称为最低恒沸混合物根据阿诺华洛夫规则可知,当溶液的组成恰好与具有最低沸点的组成相同时,则此时蒸气相的组成与溶液的组成相同。

而且此溶液与众不同,其开始沸腾到蒸发终了,沸点不变,故此溶液称为“恒沸点混合物”;因此,在此浓度(C

)的溶液要想用分馏方法分离出纯组分A或B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沸点小于任一其他组分的沸点,我们称之为“最低恒沸点”。分析讨论:

1.在P-X图中的最高点的组成(C)不一定等于T-X图中的最低点的溶液组成(C)。因为在P-X图中的最高点组成

C

为某一温度

T

下蒸气压最大时(不一定为1atm)的组成;而T-X图中最低点组成则通常为1atm下,沸点最低时的组成。两者不但压力不同,而且温度也不同,根据相律,两相平衡时:

f=C-

+2=2-2+2=2所以各自不同的压力、温度,确定了其不同的组成。尤其是当

P-X

图中的设定温度偏离恒沸点温度较大时,组成C与C相差明显。(而压力的不同,引起偏差较小。)2.恒沸点混合物(1atm下)虽然象纯物质一样,其沸点恒定,但仍为一混合物,而非化合物。因为不同压力下,恒沸点(通常不特别说明,指1atm下)的组成略有差异,所以说恒沸点混合物并非化合物。1atm(760

mmHg)下HCl+H2O的恒沸点(最高恒沸点)为108.6C,组成为

20.22%HCl;但在

0.92atm(700

mmHg)下,HCl+H2O的恒沸点为106.4C,组成为20.36%HCl。例如:当溶液浓度在

C

B

之间时,用分馏方法可得纯

B

和恒沸混合物

C,不可能得到纯

A。由

T-X

相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溶液浓度在

A

C之间,则分馏方法可得到纯

A

和恒沸混合物

C,不可能得到纯

B;(2)正偏差很大,在p-x图上有最高点

最低恒沸混合物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它的组成在定压下有定值。在标准压力下, 的最低恒沸点温度为351.28K,含乙醇95.57

改变压力,最低恒沸点的温度也改变,它的组成也随之改变。属于此类的系统有:精馏结果只能得到纯A(或纯B)和恒沸混合物。(3)负偏差在p-x图上有最低点(3)负偏差在p-x图上有最低点

在T-x(y)图上,处在最高恒沸点时的混合物称为最高恒沸混合物属于此类的系统有:

它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其组成在定压下有定值。改变压力,最高恒沸点的温度及组成也随之改变。标准压力下, 的最高恒沸点为381.65K,含HCl20.24,分析上常用来作为标准溶液。当溶液浓度在A和D之间时,可用分馏得纯A和D(恒沸混合物);当溶液浓度在D和B之间时,用分馏方法可得纯B和D。与第二类溶液相似,在最高恒沸点时,溶液与蒸气的组成相同,用分馏方法不能得到纯组分。

1atm下常见恒沸溶液的数据列表溶液恒沸点(C)重量百分浓度HCl+H2O108.6(最高)20.22%HClHNO3+H2O120.5(最高)60%HNO3HBr+H2O126(最高)47.5%HBrC2H5OH+H2O78.13(最低)95.57%C2H5OHCCl4+CH3OH55.7(最低)44.5%CCl4部分互溶双液体系的温度-组成图

一、部分互溶现象及共轭溶液:当两种液体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体系的行为比之理想溶液有很大的正偏差时,会发生“部分互溶”的现象,即一液体在另一液体中只有有限的溶解度。例如在通常温度下将少量的酚加入水中时,开始酚是完全溶解的。如果继续往水里加酚,在浓度超过一定数值以后,就不再溶解。这时溶液中出现两个液层,这两个液层是部分互溶的饱和溶液,即:①酚在水中的饱和溶液;②水在酚中的饱和溶液。这两液层(液相)是相互平衡的,称为“共轭溶液

”。正因为共轭溶液的两个相平衡,所以它们有着相同的蒸气压。这类体系有:酚-水、水-苯胺、苯胺-环己烷、二硫化碳-甲醇、及水-丁醇等等。二、共轭溶液的性质(温度-组成图)根据相律,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共轭溶液的组成是确定的。因为这时自由度:

f

**=C

+0=2

2+0=0而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共轭溶液的组成将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因为这时,自由度:

f

*=C

+1=2

2+1=1下图中即为水-酚体系在恒压下的温度-组成图。图中ACB曲线以外的区域是单相区,只有一个液相,自由度:

f

*

=C

+1=2

1

+

1

=2(黄色阴影面)

f

*

=C

+1=22+1=1

(曲线ACB)在ACB曲线以内的区域是两相区,在此区域内有两个相互平衡的液相存在;自由度:X1是酚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组成;

X2是水在酚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例如:在

50C

时,这两个相互平衡的液相(即共轭溶液)为

l1和

l2,其组成分别为

X1和

X2。连接l1和l2的线就是“结线”。当体系的总组成(物系点)落在结线上时,体系两相共存。且这两相的互比量(质量比)应遵守杠杆规则。比如体系的总组成为X时,共轭溶液的组成分别为X1和X2,而这两个相的互比量为:三、临界溶解温度

由图中可以看出,对酚-水体系来说,随着温度的下降,共轭溶液的组成的差别就增大,即两种液体的互溶度减小;当温度到达

tc时,共轭溶液的组成相同,即为曲线上的极大点

C,此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

tc”。在

tc以上,两种液体就无限互溶。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共轭溶液的组成就靠近,即两种液体的互溶度增大。

常见的部分互溶双液体系的临界溶解温度及相应的组成表体系A-B临界溶解温度(C)百分组成WA%苯胺-己烷59.65甲醇-环己烷49.129水-酚65.966甲醇-二硫化碳40.520水-苯胺167.015四、讨论

如果在恒温度下往此溶液中加酚,则体系的状态点(物系点)将沿a

b线向右移动;1.在

50C

时,组成为

a

的溶液是酚在水中的不饱和溶液。如果继续往此体系中加酚,则两个液相的组成仍然为X1和X2,但这两个液相的互比量变化。随着酚的不断加入,l1相会减少,l2相的量会增加。当总组成为X时:当体系的总组成恰好落在ACB曲线上(即

l1)时,体系中即将出现组成为

X2的另一液相l2。当体系的总组成为X2时,l1相恰好消失。如果继续加酚至组成为b时,则体系中只有一个水在酚中的不饱和溶液相了。如果将此溶液冷却,则当温度降低到

50C时,体系的状态点正好落在ACB曲线的

l1上,此时体系即将出现另一液相l2;2.若某温度时有一组成为

d

的溶液,其状态点在ACB曲线的外面,故此时只有一个液相存在。温度继续降低,共轭溶液的组成会随之变改:

l1的组成向A方向移动;

l2的组成向B方向移动。

3.有时液体的互溶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如:水-三乙基胺,这种情况的相图就如把上图倒过来一样。其他情形的分析与上述一样,可自行分析。

部分互溶的双液系(1)具有最高会溶温度

系统在常温下只能部分互溶,达溶解平衡时分为两层。B点温度称为最高会溶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水和苯胺可无限混溶。

下层是水中饱和了苯胺,上层是苯胺中饱和了水,

升高温度,彼此的溶解度都增加。升温到达B点,界面消失,成为单一液相。质量分数等压T/K单相两相质量分数等压T/K单相两相(1)具有最高会溶温度D点:苯胺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E点:水在苯胺中的饱和溶解度温度升高,互溶程度增加B点水与苯胺完全互溶帽形区内两相共存

是最高会溶温度质量分数等压T/K单相两相(1)具有最高会溶温度在温度作水平线交点称为共轭配对点

是共轭层组成的平均值BC是平均值的连线,不一定是垂直线DB线是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EB线是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