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课件_第1页
二轮专题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课件_第2页
二轮专题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课件_第3页
二轮专题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课件_第4页
二轮专题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备考专题

地球运动原理与规律课程标准活动建议考试说明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观测家乡所在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刻和正午太阳高度),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考纲要求地球运动知识高考考查情况(二)学情分析

由于地球的运动属于宏观运动,人类置身其中,很难有亲身的体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高考试题又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能力要求高,而文科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欠缺,两者严重失衡,导致该专题成为学生普遍感到难度最大,最为头疼的“卡脖子”知识。地球运动知识高考考查情况本专题内容是多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被作为主干知识,是高考试卷中的“压轴题”、“拉分题”。但从2011年开始,在新课标全国卷中一直未再出现。

尽管这三年自主命题的省份对该知识有所涉及,但相比以前,难度降低许多,不再成为“压轴题”。对于新课标卷该知识的考试,不知何时会再“现身”。地球运动知识高考考查情况(三)考情分析(1)、备考困惑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考不考?(继续不考?突然又考?)2、大胆放弃?有备无患?3、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4、复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方面能力?(2)、个人看法1、不猜题、不押题、不放弃,正常教学,做到“主干知识复习无遗漏”、“有备无患”。2、降低难度,贴近生活。3、研究考题、把握考点、精讲精练、分层要求:尖子生要掌握娴熟、中等生要基本掌握,后进生有所掌握。(四)如何备考不能完全放弃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地球运动试题的图形越来越简单,并多以选择题方式出题;从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伴随着世界各国宇宙探索潮,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将体现得更加充分。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该部分知识由于难度大,某些方面的考查有数学学科立体几何方面的嫌疑,故在命题方面要么回避,要么难度降低。理解三个概念:晨昏线、太阳高度、日界线地球运动重难点知识掌握三个规律: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顺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时间(地方时、日期)的关系找准三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确定三条线:晨线(昏线)、日界线(180˚经线)、0时经线进行三种计算: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照图与晨昏线一、常见日照图类型知识梳理●侧视日照图

一般图例:

变式图例:●侧视日照图

变式图例:

变式图例:●俯视日照图

一般图例:

变式图例:●立体(侧俯视)日照图●矩形(方格状)日照图

一般图例:

变式图例:●矩形(方格状)日照图

一般图例:

变式图例:NS●以夏至日为例二、晨昏线知识梳理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1.判断南、北半球●1.晨线与昏线的判别方法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是太阳光线与地球的切线)(2)晨昏线与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都等于0°;太阳高度在昼半球大于零,在夜半球小于零。

(3)晨昏线与赤道:晨昏圈和赤道是大圆,两者永远相交平分。(4)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每小时15o。

●2.晨昏线(圈)特点

●4.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1)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这两天重合,其余时间两者为相交关系。两者的夹角碎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在冬、夏至日时夹角达到最大23°26′。(2)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这两天垂直,其余时间两者为相交和相切的关系。●晨昏圈与纬线圈、经线圈夹角的季节变化☆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大部分位于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经线)为12时,大部分位于夜半球的为24时或0时。

●4.晨昏线与地方时

●5.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关系(1)直射点的经度:即光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也就是12点经线的经度。

(2)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切点的纬度数

(或通过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6.晨昏线与昼夜长短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就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同时也可利用昼弧和夜弧的比例来解决昼夜长短的问题。昼长=昼弧跨经度数÷15=(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夜弧跨经度数÷15

=(子夜24时-日落时间)×2=2×日出时间计算昼夜长短要注意四点: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②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③极昼地区的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极夜地区正好相反。④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注意★对称规律: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两地昼长(夜长)相加等于24小时。太阳光线ABCDPQ★对称规律: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两地昼长(夜长)相加等于24小时。●7.晨昏线与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交点上的时间。①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②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1)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2)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的区域●8.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则北(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南)的地点昼越长,夜越短。(夜长规律相反)(2)太阳直射点向北(南)半球移动,则北(南)半球昼渐长(短)。(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下图。(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下图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9.晨昏线与日期、季节的关系知识梳理三、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一)时间的相关计算

1.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3)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4)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5)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两类日期界线

●时间计算5.判方向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够造成时间上的差别:

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间隔(东加西减)

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0时区0°7.5°E7.5°W西12时区东12时区180°180°

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0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东1~东11区,西1~西11区,东西12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已知经度数求时区:经度数÷15°(精确一位小数,四舍五入)东

1时区东

2时区东

3时区东

4时区东

5时区东

6时区东

7时区东

8时区东

9时区东10时区东11时区西

1时区西

2时区西

3时区西

4时区西

5时区西

6时区西

7时区西

8时区西

9时区西10时区西11时区172.5°E172.5°W

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E地方时。

●时间计算

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间隔(东加西减)美国东部时间为:10月1日8点-13=9月30日19点东8区相隔13个时区10月1日8点西5区例4: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点时,美国东部时间是多少?地球上有两条日界线,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原则是1800经线;另一条是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0时线1800经线加一天减一天今天昨天昨天日界线及其判断:172.5ºE180º172.5ºW

东12区西12区

国际日期变更线

从当地时间(西12区)的2011年12月29日后,太平洋岛国萨摩亚把自己所处的时区从西12区调整到东12区,从过去最后一个见到太阳的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第一个见到太阳的国家。这一变更时区的举措意味着萨摩亚“跳过”了()A。2011年12月29日B。2011年12月30日C。2011年12月31日D。2012年1月1日全球处于同一天今天昨天当0°经线为零时当180°经线为零时例题:全球只有一个日期10月1日、则北京时间是多少?20:00

(二)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2.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3.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在日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五)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公式法:H=90°-两地纬度差(或H=90°-∣φ-δ∣)太阳直射点的特征(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一)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①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当地时间12点,叫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90°时为直射。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②全球范围,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距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距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四周降低直至0°(即晨昏线)——可以用等太阳高度线来表示。将太阳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平滑曲线为太阳高度等值线。基本原理规律——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基本原理规律——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2读图分析:任一时刻,全球昼半球太阳高度分布有何规律?任何时刻,地球表面有且只有一个直射点,以直射点为圆心,等太阳高度线呈同心圆由直射点向外递减,在晨昏线上递减为0。75°N60°W75°N60°W30°E120°E0°75°N75°S0°例13下图为某地域某日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由内向外分别为60°,30°,0°。15°S60°W右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图示时刻太阳照射地表情况的是()C图B图D图A图120°ESABC图解:图示时刻太阳光照图要符合以下条件:晨昏线与南北纬75°相切;120°E的地方时为12点,即在昼半球的正中间;75°S以南为极昼,75°N以北为极夜。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

某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0°90°12时太阳高度时间0时24时赤道6时18时60°30°N30°60°N春秋分日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绘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点五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E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3)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没有变化,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1)非极昼极夜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个最大值,即正午太阳高度。(4)刚出现极昼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纬度的2倍(2)极昼区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例: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30°NB.75°NC.60°N

D.83°26'N2.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是下图中的0时的太阳高度为0°,说明该地刚好发生极昼(即极昼区的最低纬度)。极昼区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2X直射点的纬度极昼(极夜)区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下图中,弧线ONP为某经线圈中的一段,其中N为北极点,阴影为晨昏圈平面,甲乙两点纬度值相同。O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40°B.30° C.20°D.10°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春、秋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由赤道向两侧降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回归线上与极圈的太阳高度角互为余角。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降低。赤道上与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互为余角。南回归线上与北极圈上的太阳高度角互为余角。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降低。赤道上与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互为余角。北回归线上与南极圈上的太阳高度角互为余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纬度的变化(日期确定)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0°H=90°递减递减夏至:23°26′NH=90°递减递减0°冬至:23°26′SH=90°递减递减0°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某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H=90°30°N45°S0°计算:图示这天,30°N、45°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1)30°NH=90°-(30°N+23°26′S)=36°34′S

(2)45°SH=90°-(45°S-23°26′S)=68°26′S●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③南北回归线之间: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赤道以北,两次直射时为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达到最小值;赤道上,两次直射时为最大,两至日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赤道以南,两次直射时为最大,夏至日达到最小值。结论: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直射点移去正午太阳高度减少●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例: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回答: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靠近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随季节的变化(纬度确定)南北极圈以内的纬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地区:H90°6月22日12月22日H90°6月22日12月22日90°6月22日12月22日H北(南)回归线以北(南)的纬度地区:知识梳理四、太阳高度

●(四)正午太阳高度与日影长短、朝向的关系春、秋分正午日影图示夏至日正午日影图示冬至日正午日影图示例题: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后回答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南温带D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天文爱好者所测绘的正午杆影长度及杆影朝向一年中变化曲线。各地杆长相等。据图回答1---2题。1.春分日何地天文爱好者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2.一年中,四地实际日照时数可能最多的是

A.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