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关系探究教学课件_第1页
教考关系探究教学课件_第2页
教考关系探究教学课件_第3页
教考关系探究教学课件_第4页
教考关系探究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考关系探究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考关系探究教考关系探究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考关系探究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北大国培讲座

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会思想的人

黄玉慧一、教、学现状(一)温儒敏看法——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第一种偏向,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第二种偏向,是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第三种偏向,不让学生读“闲书”。第四种偏向,“文笔”成了作文的第一要义。第五种偏向,“宿构作文”成风。(北大承办“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讲课整理稿)一、教、学现状(一)温儒敏看法

学生作文两大病灶:套路化与文艺腔,见不出思想抄袭、套写成风!套写显得“安全、保险”,也导致许多有写作才华的考生,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作文。一、教、学现状

(一)温儒敏看法

“文艺腔”成为风气,跟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指向也有关,还是要改一改,适当淡化文采或文笔要求,更多强调文从字顺,以及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现状(二)教学困惑(1)教考关系1.如何平衡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2.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如何解决?3.语文活动如何放手开展,回归生态语文,生态课堂?怕语文活动冲去高考成绩,但语文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众所周知的,老师进入一种两难境地,所以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突围”的方法。一、教、学现状(二)教学困惑(2)各种关系1.语文学科“培优”如何去做?如何解决与“数理化”的矛盾?2.由于课时的限制,阅读教学中,重古诗文轻现代文的现象比较严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怎样解决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4.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链接?

一、教、学现状(二)教学困惑(3)阅读1.高三阅读教学如何备考?2.阅读标准的单一化和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3.如何组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文学类、社科类、应用类三种文体中应侧重训练哪一类?4.古典诗句教学效率不高,学了很多,但鉴赏力提高不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怎样才能在高考中得到体现?一、教、学现状

(二)教学困惑(4)-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中语法知识欠缺,如句式等,中考不考,初中不讲,给高中留有遗患。2.如何兼顾文言文的“言”与“文”,两手同时抓?3.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处理“文”与“言”的关系问题?一、教、学现状(二)教学困惑(5)写作1.面对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如何让学生既提升写作水平,又不限于套式作文的泥沼。2.高考中,“真情实感”作文与“模式化”作文该如何评价?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教考不是对立关系教考相谐事半功倍考试是一种特殊的学习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

(一)语文教学与高考的依据相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又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基本规范的纲领文件,也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一)语文教学与高考的依据相同

1、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展开。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独立命题省份制定的高考说明,也都是依据“课标”制定的。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二)教、考能力目标一致“考试大纲”: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课标”基本理念规定:“(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三)教学与高考考查内容——“理解”能力“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课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课标对词、句理解能力的要求不仅达到“考试大纲”的标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而且还要求学生体会其表现力,这实际上对语句已是做鉴赏的要求。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三)教学与高考内容考试大纲:“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课标:“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

(三)教学与高考内容——“综合分析能力”“考试大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标”:“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阅读能力要求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本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文章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意境)的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感情地把握和评价

阅读能力要求

内容

能力词语理解和解释句子理解和解释信息分析和筛选结构、思路归纳概括观点分析和概括依据内容合理推断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鉴赏思想内容、作者感情

把握和评价二、正确认识教考关系

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检测评价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一)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一组例子:必修4《拿来主义》“研讨和练习”:“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011年广东卷第14题: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划线句子: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2011年湖北卷第17题: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一)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高考题与教材“研讨和练习”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教材的练习题则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从而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通过词语的理解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的领会。此外,教材中的练习题,还在题干中对理解词语的思路进行了引领,是理解词语意思所做的必要的能力准备。这是日常教学训练高于高考试题之所在。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第二组例子:必修2《囚绿记》: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2011年四川卷第14题: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这是对文学类文本“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理解与“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的考查。教材中的练习,既要求达到高考题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水平,还要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二)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第三组例子:必修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2011年上海卷第4题:文章结尾引用《诗经》里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二)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这两个题目无论是高考题,还是课后练习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高考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需要简单地概括引用诗句的内容、情感,然后再阐述作者借此传达的情感。教材中练习题既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对作者的用意、情感、主张进行分析理解,还是对文章写法进行揣摩分析,理解与鉴赏能力训练兼而有之。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三)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第四组例子:必修3《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必修5《陈情表》:《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背诵全文,谈谈你的阅读体会。2011年北京卷第122题: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三)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高考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陈情表》练习题意在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与高考的能力要求并无二致。《锦瑟》练习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这首诗各部分(联)的象征意义”,此外,训练学生品读其华美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三、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四)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必修1第三单元《小狗包弟》: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2011年浙江卷第15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小狗包弟》练习题其“设题意图”在于:“第一问是从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三问是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要求与复述故事相比,可能更难一些,也正好考查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表达创见的能力。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脉络对回答此题有所帮助,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材“研讨和练习”训练题型与高考考查题型相近,这是语文教学与高考相一致的实践基础。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一)理性分析1.鼓励个性化解读,关注“你”的看法【示例】(江苏卷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近一两年来,探究题不再只是要求考生简单地分析文章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更加强了考查“你”(考生)的思考。考查内容主要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你”对命题者规定的某一角度的具体问题(作者的观点见解、情感态度,文章的意蕴等),谈自己的“看法”、“见解”、“观点”,这是鼓励考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或要求考生对文章在某一方面的艺术特色(语言、自然景物叙写、细节描写等),按照具体要求进行探究、赏析、评析。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

(一)理性分析2.关注思维结果,更重视思维过程

【示例】(全国课标卷,第11(4)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在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更明确地要求:“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谈谈你的思考”。这些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对思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考生摆出自己得出结论的依据,说明自己提出观点的“理由”,展示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如:

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一)理性分析2.关注思维结果,更重视思维过程

【示例】(天津卷,第20题)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示例】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

(一)理性分析3.阅读为基础,探究为目标

全国各地语文试卷的探究题,虽然不像北京卷称之为“阅读延伸题”,但是多数题目要求学生“请联系全文”、“请结合全文”、“请结合这一背景”、“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或结合某一段落来解说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得出观点的理由。这种“结合”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文本整体或局部等规定内容的深入解读能力。考生需要对文本中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以及对文本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做细致地、具体地、深入地理解,还要搞清作者持某种观点的依据与理由,清楚地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思维轨迹。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解释、分析、阐发,说出作者没有完全说出的话。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是进行探究的基础。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

一)理性分析★理性分析能力-“不是正误判断,而是合理与否的判定”。“正误判断”是对文章中的观点、结论做简单的对错判断,而“合理与否的判断”要求学生说明结论的合理性,解说结论的道理何在,重在考查学生思考问题过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它要求“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观点正确,阐发评价有理有据,即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一)理性分析言之有据——正确的、可靠的、广泛的依据。言之成理——发现依据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发现依据与观点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对这些联系作出分析。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一)理性分析理性分析能力的考查与培养课程理念----符合“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课程目标-----适应“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课程评价原则----体现了“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的以活动结果为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的。

(二)思辨能力2010年探究题以探究作品的意蕴为主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探究题则继承2010年加重对学生鉴赏分析能力兼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呈现渐强趋势。2011年共有4套试卷4道题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占文学类文本16套试卷的25%.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

四、高考导向(阅读延伸)(二)思辨能力【示例】(全国课标卷,第11(4)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示例】(辽宁卷,第11(4)题)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示例】(江西卷,第18题)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示例】(天津卷,第20题)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四、高考导向(三)重视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007年高考题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之。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个题目提供了结论——“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要求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首先要从诗文中找到得出结论的依据,那些能够表现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诗句,“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礻颉之”,然后观察分析这些依据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均是动词。表面特点的判断,再进行抽象归纳,这其实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这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学生不仅要牢固的记忆知识,还要深刻的领会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