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1页
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2页
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3页
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4页
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评估报告PagePAGE1ofNUMPAGES5-PAGE1-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一、评估依据(1)重庆市工程设计院于2020年11月编制的《温泉谷安置房三期边坡工程方案设计》(2)重庆市工程设计院于2020年5月编制的《温泉谷安置房三期勘察设计及相关服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重庆市建委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6)《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7)《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7年版)(8)国家和地区颁布执行的现行规范、规程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碚区澄江镇朱家湾中桥。按设计方案平场及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8.9m的填方边坡。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对本项目边坡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是必要的。三、地质概况3.1地形地貌勘察区整体地形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总体地势北西侧高,南东侧低。场地整体地形坡度角一般为10°~25°,局部陡坎可达53°。场地南东侧由于道路修建开挖形成高度最高约35m,主要为斜坡地貌。最高点位于场地北侧,标高为280.0m,最低点位于场地南侧,标高约230.0m,相对高差约50.0m。3.2地质构造根据地质调查及查阅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璧山向斜南东翼,岩层单斜产出,岩层产状:323°∠40°,层面平整,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基岩中主要发育2组裂隙。1)L1:135°∠61°,裂隙延伸1.6~2.2m,间距约1.2~2.0m,裂隙张开2~5mm,裂面较平整,结合状况为分离,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L2:210°∠85°,裂隙延伸0.8~3.6m,间距约0.5~1.8m。裂隙张开3~10mm,裂面较平整,结合状况为泥质胶结,泥质物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地质构造简单。3.3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泥岩、砂岩碎石和粉质黏土组成,局部有建筑垃圾。碎石约占15~35%,粒径一般在10~250mm,局部可见最大粒径约1.2m。结构呈稍密,稍湿,少量为湿润,堆填年限为3~10年,为无序抛填土。场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已建道路附近以及南侧区域。钻探揭示层厚约0.50(ZK105)~7.90m(ZK27)。(2)粉质黏土(Q4el+dl):黄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为残坡积成因。钻探揭示层厚约0.50(ZK43)~6.60m(ZK24)。~~~~~~~~~~~不整合~~~~~~~~~~3.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3)砂岩(J2s-Ss):灰白色、灰褐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带岩石岩质软,轻敲易断,岩芯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硬,强度高,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部分呈碎块状。钻探揭示层厚约1.00(ZK109)~17.20m(ZK31)。(4)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局部含少量灰绿色砂质团块。强风化基岩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轻敲易碎;中等风化基岩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岩体强度较低。钻探揭示层厚约1.00(ZK41)~43.40m(ZK60)。3.4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大部分上覆填土层厚度不大,下覆砂岩、泥岩。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层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全新统第四系表层填土孔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大气降水通过表层土下渗,在基岩面较低洼处汇集形成上层滞水。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基岩顶部强风化裂隙以及基岩构造裂隙中,该类型地下水受基岩裂隙控制,分布不连续,含水量小。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孔隙、裂隙向下渗入,循基岩面坡度由较高处向低洼地段迳流,向西侧排出场外,具就地补给,就近排泄,迳流途径短,动态变化大的特点,丰水季节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含量较多,枯季多干涸。勘察期间经对场地内所施工的117个钻孔的终孔水位观测,均为干孔。本场地地形坡度较大,覆盖层厚度小,大气降水排泄通畅,下渗条件差,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瘠,本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位,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5不良地质作用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范围内无活动断层,场地内也未发现溶洞、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采空区、古河道、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分布。场地中部岩质斜坡地带,受风化影响局部有掉岩块现象,按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被清除,对拟建场地影响小。3.6岩土参数取值见地勘报告。四、设计方案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临时基坑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永久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1环境边坡A1-A2;A3-A7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118m,边坡高约1~10m,为岩质边坡。根据地勘提供赤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设计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每孔锚杆配3根32三级钢筋,锚杆钻孔直径为φ150mm,倾角15°,挡板厚度200mm,采用现浇,要求严格按逆作法施工,支护一级开挖一级的支护方式,采用跳槽开挖,不能一挖到底后再支护,每次开挖高度不得大于3米。砂浆采用M30水泥砂浆.肋柱截面300mm×400mm,压顶梁截面300mm×400mm,肋柱、压顶梁、面板混凝土等级C30,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2环境边坡A2-A3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22m,边坡高约10m,为岩质边坡。根据地勘提供赤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由于距边坡坡顶16米处为高压铁塔,边坡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应当考虑主动受力的支挡形式,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3环境边坡B1-B4;B6-B7段此段边坡为土质边坡:长约116m,边坡高约1~8.9m,为土质边坡。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1)B1-B4区段挡墙高度小于等于4米时,挡墙选取图集《17J008》第82页FJB系列;挡墙高度为5~7米时,挡墙选取图集《17J008》第109页HJB系列,挡墙地基持力层为岩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400Kpa。(2)B1-B4区段挡墙选取图集《17J008》第110页HJB11,挡墙地基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0Kpa。挡墙墙背回填碎石土,碎石土等效内摩擦角不小于35°,压实系数不低于0.94,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4环境边坡B4-B6段此段边坡为土质边坡:长约98m,边坡高约5.5~8.9m,为土质边坡。由于基岩埋置较深,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5~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5环境边坡B7-C1段此段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长约80m,边坡高约8.9m。边坡土层段稳定性为可能沿土体内圆弧滑动破坏,岩层主要为强风化岩层,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5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6环境边坡C1-C3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26m,边坡高约2~4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7环境边坡D1-D3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21m,边坡高约1~6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8环境边坡E1-E3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36m,边坡高约1~5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一颗黄果树需保护,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9环境边坡F1-F4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55m,边坡高约1~13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4.8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10环境边坡G1-G4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52m,边坡高约6~10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5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11环境边坡H1-H3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44m,边坡高约4.8~5.7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2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5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12环境边坡K1-K2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22m,边坡高约7.5~8.3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坡顶为待建建筑物,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桩为直径1.5米圆形桩,桩心间距4米,桩间采用300mm厚挡板连接,桩顶设置冠梁连接,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4.13环境边坡P1-P2段此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约84m,边坡高约3.8~8.8m,根据持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强度控制。边坡采用不陡于1;2的坡率放坡后,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为稳定边坡,边坡坡面采用挂网喷射80mm厚C25混凝土封闭处理,钢筋网采用单层双向直径12mm三级钢。4.14基坑边坡J1-J3;J4-J11;E3-J11;B5-J14;J11-J14-K1;K1-H3;H1-G4段边坡总长约672m,边坡高约1~7.1m,边坡中风化岩层段采用不陡于1:0.75坡度放坡处理,强风化岩层段及土层段采用不陡于1:1.5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