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原理-6
经济活动的衡量
讲义大纲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与核算体系总产出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衡量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的GDP及其增长 亿元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09yearGDP0246810121416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09yearGrowthRate(%)时期年增长率,%1978-19909.01978-20009.71978-20099.81991-200010.42001-200910.0中国经历了快速但是有波动的经济增长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DGP增长与工业增长051015202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GDP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增长率%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经济规模最大的14省的GDP,2009 亿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广东江苏河南辽宁四川湖南北京山东浙江河北上海湖北福建安徽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投资的增长 亿元050000100000150000200000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TotalinvestmentinfixassetsUrbaninvestmentRealestateinvestment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StateBudgetDomesticLoansForeignInvestmentSelf-raisingFundsOthers35.8%14.8%3.5%29.7%-2.8%GrowthrateIn2008over2007投资资金来源的增长 亿元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投资资金来源的构成Statebudget,4%Domesticloans15%Foreigninvestment3%Self-raisingFunds61%Others17%Statebudget4%14%3%65%14%DomesticloansForeigninvestmentSelf-raisingFundsOthers20072008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指标19801990200020052008人口22.121.620.8
20.2
19.8
GDP1.731.64
3.75
4.94
7.14
国际贸易总额0.93
1.65
3.60
6.66
7.88
--出口0.891.80
3.86
7.26
8.89
--进口0.96
1.50
3.35
6.08
6.90
对外直接投资0.11
1.68
2.95
7.44
6.38
Source:FAODatabase;UNSDDatabase;WorldBankWDIDatabase;IMFDatabaseGDP中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0102030405060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0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GDP的支出构成,(%)-20%0%20%40%60%80%100%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08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固定基期价格指数,(%)0100200300400500600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Consumerpriceindex,Producerpriceindexformanufacturedgoods,1978=1001985=100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9901995199219972000200220052008M2M1051015202530354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M2M1%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2009货币供给 十亿元国民经济核算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的总产出通常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来定义和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和方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没有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数据,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就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国经济的范畴,由该国政府控制和管理的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经济单位,指在一国领土上拥有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的常住单位国民经济活动,由国民经济中各经济单位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账户和平衡表,连续描述国民经济中的整体状况统计指标及其指标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用来描述国民经济的主要手段借助国民经济核算,可以获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可用以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效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上曾经同时存在过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产生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asystemofnationalaccounts),也叫西方体系另一个是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也叫东方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构建核算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所服务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不同,两套体系在核算框架、基本概念的定义、基本分类和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与最初的国民收入统计相比,国民经济核算在内容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国民收入统计侧重于单个经济总量指标的估计,而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既包括由众多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也包括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核算表体系和账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渊源主要指标统计范围20年代中期,前苏联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30年代形成一个体系,50年代定型。
社会生产总值社会净产值国民收入物质生产和消费领域从国民收入统计发展而来。开始于17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20世纪30年代,斯通和米德核算了英国国民收入。1953年联合国正式公布了国民帐户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物质生产和消费领域加上非物质生产和消费领域MPSSNA两大的核算体系的比较MPS以狭义生产概念——物质生产为特征,与广义生产SNA存在差别: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数字存在巨大差别。但有一些值得借鉴和吸取,使SNA更加科学系统的一些方面: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组织内容比较严谨而科学SNA是以广义生产为的理论依据,即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的服务生产,把国民(内)生产总值统计纳入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之中,建立了生产、消费、积累和国外(即对外经济往来)等综合帐户及其分支帐户,编制一整套“T”字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和其他形式的平衡表,利用会计的借贷原理和复式记帐方法搜集和记录各个帐户的数据,深化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50年,前苏联中央统计局统一制定了一系列国民经济平衡表,主要包括:(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2)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3)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4)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5)财政平衡表;(6)固定资产平衡表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包括人、财、物平衡表在内的物质平衡表体系,并逐步推广到原经互会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68年公布的SNA包括以下五个子体系: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平衡核算等构成每个子体系分别设计一个核算领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现状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1952~1984年,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采用MPS1985~1992年,为适应经济体制向着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换的需要,试行对SNA与MPS兼收并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1998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系的试行方案1999年以后,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总结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最终颁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理论和国民收入统计的互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为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构建、形成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需要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揭示经济的运行规律,宏观经济分析涉及到的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均需通过国民收入核算来定义和计量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收入核算把各种反映经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成系统的核算资料。借助这种核算资料,经济学者可以解释在过去的时期中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发生过什么变化,并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作出对未来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的预测显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不断对国民收入核算资料的提出新的需求是促进国民收入统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一套计量产品总流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收入总流量的规则和方法根据传统的复式记帐原理,在国民收入和产品帐户上,一方列出的是产品流量的总额,另一方列出的是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流量的总额作为核算的结果,这个帐户表示出经济中产品流量与收入流量在宏观水平上的恒等关系。国民收入核算国民产出可以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衡量:一是根据产品流量衡量,二是根据收入或成本流量衡量一定时期内,社会要消费各种不同的物品和劳务,包括食品、服装、汽车、医疗、理发等等。这些被最终消费的物品和劳务叫做最终产品。国民产出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形成了企业的收入。这些收入按企业的经营成本或生产要素的报酬以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四种方式进行分配。因此,国民产出又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合。物品和劳务生产性劳务家庭企业消费品的购买支出工资、利息、利润等生产要素报酬产品与收入环流图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环流图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环流图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环流图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表示的就是国民经济中产品流量与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经济学中,通常用如下形式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
C+I+G+(X-M)≡Y≡C+S+T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恒等式的左边表示产品流量。国内生产总值按在最终产品上的支出分为消费支出C,总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G和净出口(X-M)或NX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恒等式的右边表示收入流量,即收入总额用于哪些方面C是可支配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数额S是个人储蓄与企业总储蓄之和,叫做私人储蓄。个人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C。企业总储蓄等于企业净储蓄加上折旧。企业净储蓄是企业利润中扣去交纳给政府的所得税和付给个人的股息后的存留部分T是政府的净税收,即政府的总税收中扣去转移支付后余下的部分四部门经济恒等式把前式两边的消费C消去,并把左边的G移到右边,得到下式:
I+(X-M)≡S+(T-G)上式的右边是储蓄总额,左边可以看作投资总额如(X-M)为正值,则表示对外投资。所以净出口,也就是“净国外投资”国内投资加净国外投资,构成投资总额金融市场在国民收入环流中的作用总产出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国外要素支配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获得的收入—
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GDP=GNP-NFPSNA中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SNA中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GDP从地域角度,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NominalGDP)现实国内生产总值(ActualGDP)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GDP)国民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现实国内生产总值<0通货紧缩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现实国内生产总值>0SNA中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净值(NNP)=GNP—
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GDP—
折旧国民收入(NI)=GDP—
间接税个人收入(PI)=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红利可支配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非税收性支付其他总量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增加值法支出法产品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叫做总支出。总支出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经济中与这四大部分相对应的人群则是消费者、生产者、政府和外国人支出法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当期被售出,或者未被售出。被售出的最终产品总额叫做最终销售,未被售出的最终产品总额叫做产品存货这种核算方法把未售出的产品作为企业在产品存货上的投资支出,它是总投资支出的一部分。所以,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恰好等于购买这些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根据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核算GDP的方法。消费支出:一定时期居民购买用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支出:一定时期购买不用于本期消费的产品(投资品)上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一定时期各级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的在支出。净出口: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支出法注意1居民购买耐用品属于消费,虽然具有投资性质居民支付教育费用属于消费,虽然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居民购买住房属投资居民租房支出属于消费家庭存货不予考虑,企业存货增加或减少相应地使投资增加或减少注意2理论上或西方的统计中,C为居民消费,I为私人部门投资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的“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既包括私人部门投资,也包括公共部门投资支出法GDP(1978-1987)单位:亿元年份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19783605.62239.11377.9-11.419794092.62633.71478.9-2019804592.93007.91599.7-14.719815008.83361.51630.217.119825590.03714.81784.29119836216.24126.42039.050.819847362.74846.32515.11.319859076.75986.33457.5-367.1198610508.56821.83941.9-255.2198712277.47804.6446210.8支出法GDP(1988-1997)单位:亿元年份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198815388.69839.55700.2-151.1198917311.311164.26332.7-185.6199019347.812090.56747510.3199122577.414091.97868617.5199227565.217203.310086.3275.6199336938.121899.915717.7-679.5199450217.429242.220341.1634.1199563216.936748.225470.1998.6199674163.643919.528784.91459.2199781658.548140.6299683549.9支出法GDP(1998-2006)单位:亿元年份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199886531.651588.231314.23629.219999112555636.932951.52536.62000987496151634842.82390.22001108972.466878.339769.42324.72002120350.371691.2455653094.12003136398.877449.5559632986.32004160280.487032.969168.44079.12005188692.197822.780646.310223.12006221170.5110413.294103.216654.1美国支出法核算的GDP构成收入法收入法(income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从收入角度计算GDP企业的增值是如何分配的:付给职工的部分是工资,付给企业租用的土地、房屋等所有者的部分是租金,分付给银行的是贷款利息,付给政府的是间接税,支付资本重置的部分是资本折旧,最后剩下的是企业本身的利润所有企业的增值的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所有收入的总和也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根据生产过程种产生的收入流量的分配核算GDP的方法。工资:工资收入者的劳动报酬净利息: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这部分利息作为转移支付处理租金:出租人所得间接税:政府的税收资本折旧:是总利润的一部分利润:公司利润和非公司利润收入法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收入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北京7870.283496.571161.551251.091961.07
天津4359.151383.36775.09595.091605.61
河北11660.434510.241524.091491.984134.12
山西4752.541716.84720.21698.241617.25
内蒙古4791.481951.94550.42701.281587.84
辽宁9251.153930.661502.031490.672327.79
吉林4275.121849.35601.28766.421058.07
黑龙江6188.902210.63795.94809.932372.40
上海10366.373756.561623.361730.513255.94
江苏21645.088805.233328.413232.536278.91
浙江15742.516345.742284.552191.194921.03美国个人收入的来源,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的构成增值法:根据生产过程各阶段产品的增值核算GDP的方法。通常把经济按部门(产业)进行分类,加总各部门的增值,得到GDP。增加值法则从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的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它侧重于经济中的各个部门对最终产品的价值的贡献企业的增加值是这个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与购买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价值之间的差额。增加值是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价值增值法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指由一个企业卖给另一个企业作为投入要素的产品生产汽车需要的钢材,加工面包需要的面粉,制做家具需要的木料等,都属于中间产品在一国经济中,许多行业专门生产中间产品。例如,采矿企业把铁矿石卖给钢铁企业,钢铁企业把钢材卖给制造企业,制造企业再生产各种各样的金属用品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不能直接消费铁矿石和钢材,所以采矿企业和钢铁企业都是专门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产业分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门类A 农、林、牧、渔业B 采掘业C 制造业D 电力、煤气及热水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 地质勘探、水利管理G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H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I 金融、保险业J 房地产业K 社会服务业L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M 教育、文化艺术N 科学研究与技术 服务O 国家机关、社会 团体P 其他行业制造业中的大类产业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皮革、羽绒制品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印刷、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纤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服装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武器弹药制造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食品加工业中的中类产业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其他食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中的小类产业冷冻水产品加工业干制水产品加工业腌制水产品加工业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业其他水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中的中类产业糕点、糖果制造业乳制品制造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调味品制造业其他食品制造业糕点、糖果制造业中的小类产业糖果业糕点业饼干业方便主食品业蜜饯业其他糕点、糖果制品业社会服务业中的大类产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旅馆业租赁服务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纺织业中的中类产业纤维原料加工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其他纺织业棉纺织业中的小类产业棉纺业棉织业印染业棉制品业棉线带制造业帘子布制造业其他棉纺织业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地下经济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社会福利,即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衡量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城市种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揽子商品和劳务的成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具有代表性的生产者购买的、固定的一揽子商品和劳务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衡量市场交易的最初价格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GDPdeflator)=定义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的指数衡量.
主要价格指数价格水平价格指数的计算计算价格指数的基本公式是:
其中:Pt为第t期的价格水平;
Pi,t为第i种产品或服务在第t期的价格;
Pi,t-1为第i种产品或服务在第t-1期的价格;
Wi为权数,价格指数的应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价格指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经济变量的数据进行调整,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即把名义变量换算成实际变量,这种调整过程叫做减缩化过程经过缩减化处理的可以用实际购买能力进行衡量,对于用同一基期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化处理的经济变量,就可以作为比较不同年份购买力变化的依据价格指数的应用因为通货膨胀,尽管家庭的名义收入提高了,但是他们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却减少了,生活水平降低了,即家庭的实际收入从2003年到2008年下降了6000元家庭收入的实际价值变化 单位:(元)年份名义家庭收入CPI实际家庭收入=名义家庭收入/CPI2003500001.0050000=50000/1.002008550001.2544000=55000/1.25价格指数的应用价格指数也会被用来把实际变量换算成名义变量,即根据价格指数的变化调整名义变量的值以防止通货膨胀削弱购买力,这种调整过程叫做指数化过程对经济变量进行指数化过程的调整,通常是为了保证某一名义支付(如最低生活保障,或退休金)维持在不变的购买力水平上。例如,政府为了维持退休人群的购买能力,需要根据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对所支付的退休金进行调整,使得退休金增加的百分比等于该年的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的应用在一些劳动合同中也有类似的指数化规定,使得工资额的确定及其以后各年的调整能够全部或部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指数化劳动合同 单位:元年份合同规定(月)CPI实际工资(月)名义工资(月)120001.00200020002实际工资提高5%1.1020001.05=210021001.10=23103实际工资提高5%1.2021001.05=220522051.20=2646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1103.4105.1102.3102.9106.2109.1109.51992106.4108.6104.7105.4106.8111115.31993114.7116.1113.7113.2124135.1126.61994124.1125123.4121.7119.5118.2110.41995117.1116.8117.5114.8114.9115.3105.91996108.3108.8107.9106.1102.9103.91041997102.8103.1102.5100.899.7101.3101.7199899.299.49997.495.995.899.8199998.698.798.59797.696.799.62000100.4100.899.998.5102.8105.1101.12001100.7100.7100.899.298.799.8100.4200299.29999.698.797.897.7100.22003101.2100.9101.699.9102.3104.8102.2用价格指数换算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品质量的提高。价格指数隐含着产品质量保持不变的假定,技术进步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时期质量有所提高,使用价值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会高估价格水平的上涨,低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品结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价格指数在其计算中包含的产品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用价格指数换算的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完全可比的,时期越长,产品结构变化越大,这种可比性则越差。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商品化了,这种变化虽然没有增加居民消费,但却增加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这也是价格指数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价格水平普遍性地、持续地上涨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性的上涨。而且,这种上涨不是短期的变动,而是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此相反的变化过程叫做通货紧缩(deflation),它是指价格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下降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提供的是一种比较平均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衡量方法,而通货膨胀则是对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程度的衡量价格水平的急剧上升或下降会对经济运行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多数影响与所谓“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有关货币购买力是指一定数量的货币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购买力,给经济带来不良后果第一种算法:本月价格指数与上月价格指数对比,例如上月价格指数Pt-1=150%,本月价格指数Pt=151.5,则本月通货膨胀率为1%。用这个通货膨胀率乘以12为全年通货膨胀率,即12%。第二种算法:用本月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月价格指数进行对比,例如今年12月的价格指数为Pt=168%,上年同月价格指数为Pt-1=150%,则本年通货膨胀率为12%。公式
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类型按通货膨胀率高低划分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时的通货膨胀。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对经济运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完全失去控制、无限制地加速上涨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类型按政府对通货膨胀干预的程度划分的类型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对价格水平的上涨不进行任何干预,通货膨胀完全从价格水平的上涨中反映出来,通货膨胀率等于公开的价格水平上涨率。抑制的通货膨胀,是指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干预。政府干预的形式可以是价格管制,还可以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中隐瞒真实的通货膨胀情况,以期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通货膨胀的类型按价格上涨的范围划分的类型均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按照同一比例上涨,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各种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不均衡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上涨幅度不一致,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而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人口(Working-agepopulation):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法定退休人口后的人口总数。我国规定: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劳动力:指劳动人口中愿意就业的人口总数,是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劳动人口就业人数:指全日制工作的成年人数量。失业人数: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数量。失业率:指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百分比,即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基本概念劳动人口(Working-agepopulation),也称工作年龄人口,是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法定退休人口后的人口总数。在中国,劳动力人口的法定年龄范围是:男性为16-60周岁;女性为16-55周岁。劳动力(laborforce),是指劳动人口中愿意就业的人口总数,是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总和非劳动力(outsideofthelaborforce),是指年龄在法定范围之内且有劳动能力,但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在寻找工作的一类人口,包括在自己家中从事家务劳动的家庭主妇、在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群就业与失业:基本概念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劳动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百分比就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可以是全职或兼职。在进行就业统计时,有一份正常工作但正在休假、歇工或罢工的人员,通常被统计为就业人员就业-人口比率,是指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的百分比,是用来衡量经济中的工作可获得性和就业者的技能与工资的匹配程度的指标就业与失业:基本概念失业人员(unemployment),是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失业统计时,失业的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通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如4周)为了寻找工作进行了努力和尝试,被统计为失业人员失业人数: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数量失业率:指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百分比,即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就业与失业:基本概念丧失信心的失业者(discouragedworkers),是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却始终找不到工作,从而失去了信心,在统计的时间范围内没有继续积极地寻找工作的人群非全日制工作者(part-timeworkers),是指只在部分时间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的人群不情愿的兼职工,是指那些自己希望获得全职工作但却只能找到兼职工作的人群自愿失业者,是指声称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实际上却没有积极地寻找的人群就业与失业:基本概念失去工作者,是指那些被长期或暂时解雇了工作的人。其中一些失去工作者成为失业者,而另一些失去工作者则会退出劳动力离职者,是指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妇女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及风险分级干预研究
- 科技助力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
- 探索未知领域科技前沿的创新与突破
- 宠物药品的宠物医疗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机会挖掘考核试卷
- 2024年广西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
- 2025年沪教版高二数学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苏人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 销售与销售目标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寒假课内预习重点知识默写练习
- 2024年食品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第一次工地开工会议主要议程开工大吉模板
- 全屋整装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高中生物学科学推理能力测试
- GB/T 44423-2024近红外脑功能康复评估设备通用要求
- 2024-2030年中国减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运动技能学习
- 2024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传统文化的魅力(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书面表达)(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