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新高考卷第8-9题 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1页
押新高考卷第8-9题 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2页
押新高考卷第8-9题 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3页
押新高考卷第8-9题 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4页
押新高考卷第8-9题 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新高考08、09题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考点分布3年考题考情分析清末新政2022广东卷第7题考查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史实。命题多提供新材料,以小角度切入,多层面综合考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强调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①考查角度: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变化。②考查方式:注重从不同角度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尤其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军队和人民群众努力斗争的史实。辛亥革命2022重庆卷第8题2022天津卷第6题2022江苏卷第7题2021广东卷第7题国民革命2022海南卷第7题2021江苏卷第9题2020山东卷第9题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22辽宁卷第8题2022湖南卷第9题2020山东卷第7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天津卷第7题局部抗战2021重庆卷第8题2020天津卷第5题全面抗战2022湖北卷第8题敌后战场的抗战2021海南卷第10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022北京卷第8题2021广东卷第9题全面内战的爆发2022广东卷第9题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总体: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黑暗与光明并存。政治北洋军阀独裁专制与割据混战;列强对中国加紧侵略并扶植各派势力;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倡导国共合作推动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反帝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形式统一;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有加剧也有松缓,日、美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发展也有萎靡,经济工业化进一步推进;官僚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一定发展;思想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西学东渐由制度层面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并逐渐中国化;社会生活土洋并存,中西合璧。衣食住行,新习俗、新风尚,生活渐趋文明化;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状态时间原因影响晚晴时期产生19C六七十年代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①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③早期维新思想形成;初步发展19世纪末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③实业救国的思潮;④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救亡图存运动民国时期短暂春天1912—1919①一战的影响;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民国的建立实行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壮大了无产阶级,为中共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基础;萧条1919--1927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②军阀割据混战;较快发展1927--1936①实现了全国统一;②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沉重打击1937-1945①日本的侵略和掠夺;②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③官僚资本的压迫陷入绝境1945-1949①美货倾销;②官僚资本的压制;③苛捐杂税横征暴敛、通货膨胀;④社会动荡、战争环境;新中国重获新生1949-1956①新中国的建立;②合理调整工商业;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气象1)革命性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面临着新的领导、新的方式、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前途。2)国民觉醒:席卷全国,囊括各界的群众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某些地方,青年学生还到农村做宣传,使一部分农民也加入觉醒的行列。3)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组织大量涌现。办报刊,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4)个性解放:青年人从被动的受教育,变为主动的磨炼自己。走出家庭,摆脱宗族、家族的压力,到学校,到各种团体中去求知识,求训练,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5)移风易俗:婚礼丧礼的改革在各地均有体现。四、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哪儿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强调民权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新”(“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五、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方面(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变化:武装反蒋(大革命失败后)→反蒋抗日(九一八事变后)→逼蒋抗日(华北事变后)→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2、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意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抗日,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过程1935年的“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呼吁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1937年7月17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保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37年9月22日国民觉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23,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原因: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让步;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社会各界的推动。(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军事上1)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2)防御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配合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4)开辟敌后战场百团大战2、经济上1)开展大生产运动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①对农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②对地主:维护了地主的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共同抗日;③对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争取抗日的胜利;3、思想上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①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②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2.开展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1945年4月20日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政治上1)发动群众运动,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2)打退国民党的反共浪潮,维护抗战大局3)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措施:①精兵简政;②实行三三制原则;③民主选举;●补充名词概念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召开中共七大(1945)政治路线: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组织路线: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六、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特征: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影响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2)社会主要矛盾: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环境: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慈禧太后曾支持洋务运动,但在预备立宪阶段面对政治变革时,却左右摇摆,采取拖延战术,导致新政以失败而告终。慈禧太后的态度主要是基于()A.时局不断变化 B.西方国家态度 C.维护封建统治 D.个人利益喜好【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和维护封建统治,曾支持洋务运动,20世纪初,为了应对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慈禧太后作为清政府实际统治者,并无诚意进行政治改革,说明慈禧太后的态度主要是基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时局的不断变化会影响统治者的态度,但维护统治始终是慈禧太后所作所为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西方国家态度一定程度影响慈禧太后的态度,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当时慈禧太后作为清政府实际统治者,维护统治始终是慈禧太后所作所为的根本目的,其个人利益与腐朽的封建统治已连成一体,排除D项。故选C项。2.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 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C.民族经济的迅猛发展 D.南北官员的内部论争【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辛亥革命前,两江总督端方投资创办《舆论日报》,通过收购和补贴民营报纸的手段,控制舆论,并得到其他地方总督的支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遏制革命形势的高涨,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维新运动在1898年失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迅猛发展”的表述程度过重,与史实不符,而且也不是这些举措应对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官员的内部争论,材料信息表明南北官员支持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3.1912年1月,北京部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并在福州率先发行。这批邮票购买者不多,贴用与集藏的为数更少。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邮票必须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在各方压力下,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通知“暂缓发售”。这反映了()A.西方列强支持清政府 B.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C.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 D.中国邮票发行权开始丧失【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临时中立”“中华民国”等信息可得出,在武昌起义后,基本上形成了南北对峙的书面,南方为临时政府,而北方仍然是清政府,社会动荡,说明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B项正确;仅从材料与邮票相关的内容看不出列强的态度,排除A项;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是与袁世凯有关,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错误,在武昌起义前已经开始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4.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 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根据材料,黎元洪提出“速促满洲退位”“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等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派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边疆形势危急,革命派急于与袁世凯达成妥协,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现状,而非瓜分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背景,而非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民族独立意识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5.北洋政府曾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条例、章程等文件,保护出国华工和海外侨胞,一战前后,为监督保护出国侨工设立了国务院侨工事务局、办理国籍证书处。1918年经旅俄华侨联合会请愿,设立莫斯科总领事馆保护侨民。这些举措反映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A.华侨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政策性鼓励华工出国C.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北洋政府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保护出国的华工和海外侨胞,这一做法追随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是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的表现,D项正确;北洋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并不代表华侨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排除A项;这些政策措施是为了保护出国的华工和海外侨胞,但并不是为了鼓励华工出国,排除B项;这些制度措施都是国内事务,并不是在参与国际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可以反映出民国时期的上海()表: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单位:人/天)年份步行人力车马车轿子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11770689454490000192650823146000034593764172922A.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B.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C.民众出行以新式交通为主 D.封建习俗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反映出”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民国时期的上海。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近代上海通行交通工具中,逐渐出现了传统交通方式和近代交通方式并存的局面,这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对上海的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意味着城市化的机遇和挑战并存,A项正确;材料只是静态呈现交通工具变化情况,无法看出当时城市的治理水平是否提高,排除B项;当时步行和人力车占比较高,说明传统的出行方式占主导,排除C项;出行方式和封建习俗并无直接关联,而非这一时期封建习俗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A项。7.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使命。这一做法()A.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B.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C.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D.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根据“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使命。”可得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并不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进行批判,同进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中符合新时期需要的文化内涵,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性质并没有变化,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A项;近代学习西方的文化才是主流,复古并不是主流,排除B项;这一做法是试图从旧文化中找到新出路,而不是强调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8.读如图,以下影像史料所反映的事件表明,当时()李大钊、孙中山从会场走出的照片,1924年1月摄于广州A.马克思主义已被广泛接受 B.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C.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共识 D.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影像史料所反映的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景,国共合作表明反帝反封建成为双方共识,C项正确;当时很多国民党人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而非单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9.《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使《新青年》在翻译外国著作时,由以文学类为主转变为以政治类和社会类为主,B项正确;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革命,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1918年——1920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0.1921年2月,蔡和森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称:“有人说中国没有大中产阶级,阶级战争用不着的,固然是忘记了外国资本家早已成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主人。”他意在强调中国()A.在经济上依附于帝国主义 B.无产阶级深受外国压迫C.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必然性 D.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建【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根据材料“有人说中国没有大中产阶级,阶级战争用不着的,固然是忘记了外国资本家早已成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主人。”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蔡和森给陈独秀的信中,称中国拥有大中产阶级,而且已经成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主人,要将其推翻,说明了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与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无产阶级深受外国压迫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其革命目标是推翻大中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11.1935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将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生活艺术化”概念引申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认为“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运动,不难使国民循序渐进于劳动创造武力之习练与整备。”这说明,新生活运动()A.塑造了国民劳动精神 B.实现了生活的军事化C.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D.恢复了儒家礼教传统【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材料“生活艺术化……职业道德规范……不难使国民循序渐进于劳动创造武力之习练与整备。”,可以看出蒋介石通过新生活运动,将西方的生活艺术化引申为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又将传统的文化运用于劳动创造武力之习练与整备,这些都是为自身统治服务的,C项正确;对国民劳动精神会有影响,但是“塑造了”,表述夸大,排除A项;“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新生活运动并没有恢复儒家礼教传统,而是吸收了儒家的部分思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2.20世纪30年代,西方记者笔下描绘了西部地区的“新世界”:红军识字率达60%-70%;刚脱盲的农民急于办板报;红军大学里,学员们关注国际形势,更有当地农民向西方记者打听西班牙人民阵线左翼联盟的斗争情况。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重视()A.落实土地改革政策 B.贯彻全面抗战路线C.开展根据地的建设 D.争取国际力量支持【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红军识字率达60%-70%;刚脱盲的农民急于办板报;红军大学里,学员们关注国际形势,更有当地农民向西方记者打听西班牙人民阵线左翼联盟的斗争情况。”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部地区红军和农民的识字率得到提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革命根据地落实土地改革政策的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此时全民族抗战还未开始,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争取国际力量支持革命斗争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图为纪念近代某一革命活动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示意图。该革命活动()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图片可知,材料中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长征沿线的省份,该革命活动为长征,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D项正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是国民大革命,与长征不符,排除A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是将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长征不符,排除B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的是三大战役,与长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1年4月19日,毛泽东撰文指出:“一切抗日的地主资本家都有和工人农民一样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但又防止他们可能的反革命行动的两重性的政策……让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着发展的机会,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制度。”该论断意在()A.维护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 B.践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念C.巩固和扩大工农联盟基础 D.适应土地革命形势的需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抗战时期。根据材料“一切抗日的地主资本家都有和工人农民一样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制度”可知,抗战是首要任务,该论断强调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阶层,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同时防止他们可能的反革命行动,维护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A项正确;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新中国成立后践行这一理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一战线,也要联合抗日的地主资本家,排除C项;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5.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各根据地先后建立出版社19家,印刷厂17家,书店10多家,出版图书2520余种,发行量达480多万册。这些图书中既包括最早描写敌后抗战生活的小说《吕梁英雄传》,也有政治军事类期刊《前线月刊》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唤醒民众进行抗日救亡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力量 D.促进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各根据地先后建立出版社19家,……这些图书中既包括最早描写敌后抗战生活的小说《吕梁英雄传》,也有政治军事类期刊《前线月刊》等。”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各革命根据地发行了大量关于抗日英雄和革命思想的书籍,这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A项正确;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分别为1949年4月23日、4月25日《南京日报》头版(部分)透过其报道立场的变化,说明史料分析尤其应注意史料()圈中文字为“中共发动圈中文字为“百万市民夹道全面攻击,当局采取紧急欢迎解放军进入南京”步骤”A.获取的途径 B.编撰的方式 C.作者的学识 D.产生的环境【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4月23日至25日(中国南京)。根据材料1949年4月23日报纸内容为“中共发动全面攻击,当局采取紧急步伐”,1949年4月25日报纸内容为“百万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入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于4月23日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4月25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刘伯承、宋任穷分任正副主任,刘伯承兼任南京市市长,两则新闻产生的环境不同,是导致报纸内容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史料获取的途径都是旧报纸,排除A项;史料编撰的方式都是新闻报道,排除B项;作者的学识只是造成史料内容不同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17.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待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当时围绕“宋教仁案”,社会舆论呈现出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报道:材料一是日之殡仪中,军队之多,为从前所未有;而送殡者之哀戚,又为上海所未见也……反对党之加害宋先生者,正以加害民国,自此南北统一之希望,益陷于渺茫之境者……倘后来之政治家有纯粹而健全者,亦以几粒子弹了之,是民国将无政治家,即有政治家亦畏尾而不敢出,国家前途尚堪设想乎?——摘编自1913年《民立报》(注:1910年宋教仁等创办于上海)材料二《申报》的广告版面这几日一直为新新舞台的《宋教仁遇害》所占据,记者记录“途之为塞,七时余已人满为患,后至者尚络绎不绝。以座无缝地,俱环立而观。”……在《鸣呼宋教仁》的广告词中表示:“因昨日出版后,本埠订购者已达两万铁以上,确有印刷不暇之憾”。——摘编自1913年《申报》材料三“吾辈为政治方面计,不惜委由求全,许以法律保计,职分当然却无偏私之见。”……“大总统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贯格,限期严拿凶犯外,合行慰问。”——摘编自1913年《临时大总统慰令政府公报》(1)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关于“宋教仁案”不同报道的叙述主体。(2)阅读上述材料,评析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答案】(1)材料一:叙述主体:革命党人士——认为宋教仁死后,国家发展前途渺茫;材料二:叙述主体:新闻(大众)舆论——宋教仁案引起巨大影响;材料三:叙述主体:北洋军阀——遵照法律,严查真凶。(2)革命党人的叙述:烘托了宋教仁案的巨大影响;突出他伟大的政治家地位,将他个人的悲剧和民国前途相串联;为推动革命做與论准备。商人的叙述:通过商业广告、舞台剧将宋教仁案描写成了惊奇故事,吸引人们的兴趣;公共性报纸,有广泛关注性,引起整个社会的震动;同时商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盈利为目的。袁世凯政府的叙述:坚持依法解决宋案,做好宋教仁身后的抚恤工作;尽可能与案件搬清关系;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防范革命党的攻击。综上,因为不同群体对于朱案的叙述有各自的角度、立场、价值取向和目的诉求,所以表述存在差异;此外,不同群体的多重文本叙述,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的复杂性,更好的还原历史真相。【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据材料一“是民国将无政治家,即有政治家亦畏尾而不敢出,国家前途尚堪设想乎?”可知叙述主体:革命党人士——认为宋教仁死后,国家发展前途渺茫;据材料二“《申报》的广告版面这几日一直为新新舞台的《宋教仁遇害》所占据”,“确有印刷不暇之憾”可知叙述主体:新闻(大众)舆论——宋教仁案引起巨大影响;据材料三“吾辈为政治方面计......许以法律保计”,“限期严拿凶犯外,合行慰问”可知叙述主体:北洋军阀——遵照法律,严查真凶。(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从革命党人、商人以及袁世凯政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首先,从革命党人角度分析,说明宋教仁案的影响、突出民国前途以及推动革命舆论即可;其次,从商人角度分析,说明吸引兴趣、引起社会震动以及以盈利为目的即可。最后,从袁世凯政府角度分析,说明法解决宋案,做好宋教仁身后的抚恤工作、尽可能与案件搬清关系、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防范革命党的攻击即可。最后总结,得出因为不同群体对于朱案的叙述有各自的角度、立场、价值取向和目的诉求,所以表述存在差异;此外,不同群体的多重文本叙述,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的复杂性,更好的还原历史真相。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材料调查时间调查概况文本名称与成文时间1923.4派人在湖南衡山岳北进行调查未成文1925.2在韶山附近做社会调查未成文1926年《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1926.1;《湖南农民运动的策略》1926.8;《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丛刊>序》1926.9.1;《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过程》1926.11.25;《湖南的农民》1926.11.301927.1.4—2.3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做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31927.10在鄱县水口(井冈山西麓)调查未成文1927.11在宁冈调查《宁冈调查》遗失1928.2在永新调查《永新调查》遗失…《井冈山土地法》1928.12…《兴国县土地法》1929.41929.6在闽西六县进行农村调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1929.71930.5在寻乌县进行调查《寻乌调查》1931.1……完成《调查工作》一文,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1930.51930.10在兴国县调查《兴国调查》1931.11930.10听取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王怀等人关于当地富农与贫雇农在土地革命中斗争情况的报告后写的调查材料《分田后的富农问题——永新及北路的情形》1930.101930.10在去吉安途中对东塘、大桥、李家坊等处土地革命情况进行调查《东塘等处调查》1930.111930.11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赣西南土地分配的情形》1930.11《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1930.11.141930.11.21在吉水县木口村调查《木口村调查》1930.11.211933.2在瑞金县叶坪召开座谈会《怎样分析阶级》1933.61933.11在长冈乡调查《长冈乡调查》1933.111933.11在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1933.11——孟庆延《理念、策略与实践: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以“毛泽东的农村调查”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一)史事概括毛泽东在1923—1933年进行农村调查的过程和内容;将毛泽东在1923—1933年进行的农村调查与时代背景相联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毛泽东在1923—1933年进行农村调查的意义、价值进行阐释。(二)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三)示例1923—1933年,毛泽东通过多种方式在湖南、江西和福建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对阶级状况、土地分配、农民运动、农民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写成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集中在城市进行工人运动,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开始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为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重要依据。1930年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