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2018年9月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考情分析学习方法课程内容练习反馈3考情分析——考查内容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化学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学实施能力化学教学评价能力4考情分析——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模块比例题型学科知识运用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教学实施30%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评价10%单项选择题、诊断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
51.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A.木炭、铵盐B.银氨溶液、已烯C.油酯、碳铵D.活性碳、铵基酸6(2)肾上腺素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与FeCl3溶液能够发生显色反应B.该物质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C.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D.该物质与浓溴水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7(3)IVA族元素从Ge到Pb,下列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的是A.+2氧化态的稳定性B.二氧化物的酸性C.单质的熔点D.氢化物的稳定性82.简答题一位化学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及规律,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盐类的水解”内容为例,设计两个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2)请结合这两个课堂教学问题,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93.诊断题
某教师在过程性考试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多数学生的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如下:[试题]
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阴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中电极上析出0.24g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A.CuSO4B.Mg(NO3)2C.Al(NO3)3D.Na2SO4[考试结果]有62.4%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B
1011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是,解题思路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124.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学科或专门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涉及大量专门知识的应用,这些专门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离开这些知识,就无法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13JosephD.Novak(1984)认为概念图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强调的是概念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相互联系,因而能够反映被试的陈述性知识的组织特征。在概念图中化学概念之间的横向连线越多,纵向连线越深,说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越好,头脑中的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越高……(摘自牛拥,李广洲.
学优生与学困生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差异的探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4)14根据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哪些类型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适宜选择哪些教学方法?为什么?(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画出该知识的概念图。(4)试简要说明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形成困难的原因。15
5.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略)。材料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硝酸的性质”原文(略)。16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本课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6)请对本节课进行板书设计。17学习方法教材笔记刷题18第一部分学科知识运用19第一章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新课标核心素养生涯规划20
一、改革背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2国家层面: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3思考力实践力创造力忍耐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24教育层面:有知识无素养不会迁移——没素养素养——有知识,能迁移25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6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27化学课程标准28(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课程性质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增加了物质的“转化”,特征方面突出了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29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自复制、自组织30
化学能够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一门非常迷人的学科,我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
31化学学科价值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32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物质世界化学分子生命分子元素生命生命世界33化学课程的作用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并两次提到,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4【2016年下】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C.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52.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改变了课程目标体系,有机结合原来的“三维目标”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维度)36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通过有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化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有层次”“可选择”37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变化1
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变为“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变化2
删去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8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了“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39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5.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评价方式转变,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实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如:提问与点评、练习与作业、复习与考试等基本途径和方法。40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7版删去这两条内容41【例1】42431.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体现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一课程理念。442.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化学能是否能转化为电能”,体现了“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453.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请某一小组学生展示,采用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464.就该教师整体教学流程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课堂中进行试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巨大贡献,体现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47【例2】下面四位教师用各自的方法开始了高中化学第一课,其中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A.强调必须学好化学才能考上大学,否则没有前途B.强调许多化学物质有腐蚀性或毒性,化学工业也有很多污染C.强调化学很重要,但化学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D.强调化学很重要,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化学48【例3】下列不属于当前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是()A.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拓展学生选择空间B.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C.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D.加强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培养化学科技人才49(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0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主流观点:“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在完成义务教育时这些素养应得以具备,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九大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52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5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55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56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于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57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58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59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60必备品格: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力、意志)
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
61关键能力(智力因素)必备品格(非智力因素)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正确价值观念(价值取向)62哲学认识科学认识化学认识宏观教育科学教育化学教育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化了的科学素养,是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科学素养63645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怎样的结构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科学实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科学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65化学科学实践化学科学思维化学科学价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践认识再实践66
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化学课程的主体。化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和系列,这些主题、模块和系列都依托化学基础知识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必修“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学习,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意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物质”模块的学习中,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对官能团的认识中,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解决实际问题。67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
化学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根据《2017年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三点七条”的要求,可以将化学学科能力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5个要素的基础,推理论证能力的高低决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水平,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层次决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68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与学科价值的基本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思想方法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物质运动思想,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分类思想,即树状分类、交叉分类;物质守恒思想,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动态平衡思想,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唯物辩证思想,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绿色化学思想,即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质就落实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宏观——微观——符号”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69认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是探索物质世界的前提;基于证据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是学习、研究化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并运用化学符号模型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认知方式;掌握物质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运用逻辑思维对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是认识、创造新物质的基础和途径;在研究、利用、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能自觉遵循科学伦理,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交流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70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71教学设计师指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作出的一中规划。教学设计充满着教师的个性化色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造性的工作。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课题)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72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3.教学目标设计4.教学重难点确定5.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6.教学情境的设计7.教学媒体的设计8.教学过程的设计739.作业练习的设计10.教学板书的设计1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741.现行教材科学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化学”科目由不同功能的模块构成。学习领域(科学)模块(化学1等8个)科目(化学)75现行教材化学1化学2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76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77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78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79选修6——实验化学主题1化学实验基础主题2化学实验探究80选修1——化学与生活主题1化学与健康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81选修2——化学与技术主题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主题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主题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82现行教材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83课程内容结构改动较大,由原来的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修改为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具体变动情况如下:8485《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的物质,是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是高中阶段重点内容之一。862.学情分析(起始状态分析和潜在状态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风格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87例:铁的重要化合物1.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钠、铝的重要化合物,并初步具备了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的一些经验,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规律和学习方法仍需加深认识。2.经过初三和高一前两章的学习,学生普遍有学好化学的愿望,愿意动手实验,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科学方法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88【练习】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知识和能力。说明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A.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B.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教学评价的方法的选择P18789三维并重和谐发展科学评价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2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3.教学目标90如何描述内容标准?知识与技能用可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说出识别举例描述区分解释设计解决……模仿学会完成测量掌握运用……91如何描述内容标准?过程与方法常用过程性、体验性的动词表示。过程与方法经历尝试讨论表述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解释……92如何描述内容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用体验性的动词表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感受体验承认认同欣赏尊重珍惜形成养成具有热爱坚持追求……93学习目标的行为描述年段学习水平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低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高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中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高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94学习目标的行为描述年段学习水平技能性目标的学习行为低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高中
独立操作、完成、测量、学会、掌握
高迁移、灵活运用95学习目标的行为描述学习水平体验性目标的学习行为低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高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96下列表述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溶液配制实验技能B.能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化学计算C.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D.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是()A.辨认关注B.分类测量C.说明养成D.解释判断97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是()A.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得到发展B.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建立化学基本观念C.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D.让学生热爱化学,关心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98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其原因。992.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1003.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认知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1014.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1025.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103《氯气》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3)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家庭自制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104《二氧化硫》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葡萄酒中SO2的用途,预测SO2的性质,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2)通过实验探究SO2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和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3)通过设计关注社会、真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4)通过探究SO2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105《氨气》教学目标(1)通过对NH3的沸点较高和极易溶于水等宏观现象的解释,深刻认识氨分子的结构以及氢键对NH3物理性质的影响。(2)通过设计实验情境回忆归纳NH3的主要化学性质,形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模型。(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解释以及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成能运用宏观、微观、符号等方式描述NH3转化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106(4)通过对不同条件下NH3与O2反应的实验探究以及NH3催化氧化产物的讨论,深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基于化学反应原理预测物质转化产物的意识。(5)通过对NH3性质与应用的归纳整理,感受NH3等化学产品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价值。107《氧化还原反应》(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3)通过汽车尾气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108《氯气》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氢气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4.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能力。2.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观。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109《二氧化硫》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实验,体会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通过类比的方法,递推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110②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②通过实验设计的封闭化和环保化操作,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③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11《氧化还原》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112(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113【练习】必修2《乙醇》教学目标114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过自学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再从结构的角度分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从中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观察、思考、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11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3)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提高安全使用乙醇的意识,杜绝由乙醇引发的火灾事故。116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科学探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117过程与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策略中的逻辑思考试题及答案
- 财务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明确MySQL索引应用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二级计算机试题与答案的趋势
- Python可视化库使用考题及答案
- Python代码风格的作用与意义试题及答案
- 2025年MySQL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MySQL考试操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Msoffice实战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逻辑分析与决策支持的联系试题及答案
- 660MW机组金属监督项目
- 大连银行招聘考试最新笔试复习材料题目内容试卷真题复习
- 卷烟纸生产工艺
- JBK-698CX淬火机数控系统
-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护理查房ppt
- 回旋镖运动轨迹的模拟
- 《康复医学》PPT课件(PPT 105页)
- 心理学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其工作职责
- 超星尔雅学习通《今天的日本》章节测试含答案
- 光学零件工艺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