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1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39张)_第1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1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39张)_第2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1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39张)_第3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1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39张)_第4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1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3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重要考点课程标准商鞅变法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知识整合·深化认知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③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④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3)秦国自身条件。①不利状况:秦国地处西部、偏居关中,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②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受君民认同;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③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④主观因素:孝公雄心、商鞅来秦。2.性质、特点、措施及作用。(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2)特点。①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②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3)措施及作用。领域措施作用经济“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领域措施作用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严肃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领域措施作用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习俗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①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④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消极影响。①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①阶级矛盾:北魏政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②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②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内容和意义。措施内容意义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依据政绩决定官吏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障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措施内容意义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更便于经略南方;经济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敌的骚扰,稳固了政权汉化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3.评价。(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3)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安定。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2)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3)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2)宋神宗支持变法,重用王安石。3.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内容及作用。项目目的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免役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项目目的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项目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

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省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增加马匹的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兵器产量增加、质量提高项目目的措施内容作用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4.性质:是封建社会内部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5.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解决了冗兵问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互动探究·培育素养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比较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变法图强、时代潮流民族融合、时代潮流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巩固统治措施推行县制、废井田、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风俗汉化比较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性质封建化改革封建化改革进步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宗法制、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时代潮流、民族融合、封建化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解析】(1)可从两者所处立场的不同,导致对商鞅变法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反映出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的角度概括。(2)可从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增加秦国税收、推动社会移风易俗等方面概括。【参考答案】(1)原因:荀子基于法治立场,认为商鞅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颇有古风;贾谊基于儒家礼治,认为商鞅变法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两者所处立场的不同,导致对商鞅变法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反映出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2)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增加秦国税收;推动社会移风易俗。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5)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比较2.不同点。比较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根本目的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实质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法也基本被废除(2020·全国Ⅱ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熙宁二年(1069),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1074),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根据材料“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积贫积弱。(2)根据材料“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将兵法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参考答案】(1)背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功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3.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④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⑤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2020·河南名校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