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与道家课件_第1页
老庄与道家课件_第2页
老庄与道家课件_第3页
老庄与道家课件_第4页
老庄与道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庄与道家老子与庄子——道家的代表。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杨朱——先秦道家第一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结论=无为而无不为。犬吠黑衣一、老子与庄子:(一)老子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的创始人《史记》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一说老子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一说他是战国中期周室太史,名儋(担)。《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到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汉以前称《老子》,汉人称之为《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称为《道经》,后44章成为《德经》。“道”——宇宙本质。万物由“道”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特征——“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P87-88·2.3.5章)

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P88-8章)关于人类生存方式,老子主张返朴归真。(P91-80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的文体——格言体,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长短相较,节奏感强。语言辛辣老到。特别便于记诵。(二)庄子——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故里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曳尾涂中”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就可以达到独立和自由的境界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篇》二、《庄子》的主要思想:

“法天贵真”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而毁灭生命,不要为了贪得而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尊重客观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不要以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它。保持自我的纯素的自由,我与世界本真的统一、融合。即为真。1.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2.政治主张:自然无为

《秋水》:河神与海神的对话。河神自以为大,到了海神面前,遂自叹不如。海神为河神讲道。道的无限大,人的有限渺小。那么,有限的自我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应该如何呢?顺其自然,才是明智之举。如果治理社会不能顺其自然,会怎样呢?《鲁侯养鸟》:从前有只海鸟飞落在鲁国的郊外,鲁侯把它引进太庙,送酒给它饮,奏《九韶》之乐使它乐,宰牛羊喂它。海鸟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至乐》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篇》掊击仁义,反对“仁政”。庄子说:“大仁不仁”、“至仁无亲”。“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焉存。”庄子学派菲薄仁义的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它被“大盗”窃去,成为王权的赃品了。

3.涉世之道(养生之道)《养生主》“疱丁解牛”:教育人们在生活中如何作到“游刃有余”。第一,说明世事复杂,只有顺乎事物的自然去做,才可迎刃而解。这说明了处世之道:抓住问题的关键,顺其自然,解决问题,不要强求硬上。第二,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用谨慎的态度,才能作到“游刃有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解牛=养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技术=养形)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自然大道=养心)无用之用。社树的故事(P94-95):有一个名叫匠石的木匠,要到齐国去,路过曲辕这个地方时,见到一棵栎(利)树,被村民们当作社树。“山木,自寇也;膏(脂油)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樗树的故事。“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钱穆“庄子不是以追求某种美为目的,而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为目的。但他的精神,既是艺术的,则在其人生中,实含有某种性质的美。因而反映在艺术作品方面,也一定会表现某种性格的美。而这种美,大概可以用‘纯素’或‘朴素’两字加以概括。”——徐复观4.对学习的态度——肯定真知

一方面,庄子在《养生主》内,说了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引起了普遍的误解。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极其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领域,必然会茫然而无得。由于知识是浩瀚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和认知能力却有限。

因而庄子认为,当知识的探求已超出极限范围以外,便应适可而止;对于我们能力所不能达到的事物,亦应安于无知。尤其是一些误导众生的世俗之知,是“小知”,庄子认为人不必努力去学习它。另一方面,要学习真正的智慧。《齐物论》向人们说明了什么是大道真知,大道真知是平等的,无形的,无处不在的,要用心去体会(天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自我身心俱忘)。“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我庄周曾经做梦变成了蝴蝶,是一只飘飘荡荡的蝴蝶,醒来成了庄周,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了庄周呢,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鲁迅《起死》5.生死观:生死如来去

死亡——原始恐惧。德国哲学家德格尔说:(面对死亡)这时候你便陷入完全孤立无援的境界。

在庄子的意识中,死亡不过是“悠然而往,悠然而来而已。”——《大宗师》此生命的结束又意味着另一生命的开始,“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所以我们要以旷达的心胸来迎接它。庄子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大地给我形体,使我勤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善于掌握我的生,也就善于安置我的死。鼓盆而歌(《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

泰戈尔:抬起脚是走路,落下脚也是走路。三、《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艺术特色)汪洋恣肆,奇诡雄豪,空灵缥缈,诙谐风趣。奇异的散文。两汉、魏晋风度、盛唐之音等,均披拂着《庄子》的流风余影。绝妙的诗。感伤诗、山水田园诗以及曹植、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和闻一多的诗均受其影响。

1.以寓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卮(只)言为曼衍,以重(重要)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满纸荒唐言)《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假托《齐谐》,蝉与学鸠嘲笑鲲鹏。商汤曾经从其大臣那儿听说过这个故事。列子御风而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肩吾问于连叔关于“大而无当”之争。宗旨:超越世俗羁绊,游于无穷的至大快乐。艺术效果:陌生化,可增强说理,激发读者思考。2.散漫无羁的结构方法。《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3.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艺概·文概》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想象奇特恣纵。“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老庄》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