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欧本特视光 PAGE4爱欧本特视光PAGE4视觉训练手册集合不足概述视觉训练(Visiontherapy,visiontraining,orthptics)的定义视觉训(visiontaining也称为视觉治(visiontheay是使用光学心理物理学等方法产生对双眼视觉系(包括调节系统眼球运动系统及其二者的关联系统)一定的认知负(通常这一负荷高于日常所需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系统的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及治愈双眼视觉疾病的目的。现代视觉训练的历史与分歧视觉训练起源于视轴训(orthoptic视轴矫正训练由从事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首先提出,但由于训练本身耗时较长,且效益相对较低,这些眼科医师就培训了一些视轴矫正师专门进行手术前后检查及非手术训练视轴矫正训练在上世纪中叶达到全盛时期,此后渐渐被眼科界边缘化,传统意义上的助手型视轴矫正师逐渐减少,而一些视光师将视轴矫正训练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发展,将其适应症扩大,并以双眼视觉训练的概念提出,因此诞生了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专业——视觉训练,并成为许多视光学院的必修课程。为什么在眼科界被边缘化的视觉训练会在视光界蓬勃发展?问题的答案是在美国,眼科学界与视光学界对视觉训练的认识针锋相对,孰是孰非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并且争论的背后涉及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术之争,还有市场之争,利益之争,倾听双方面的声音对我们发展视觉训练将会有所帮助。视光学界的声音appendix1)美国视觉训练权威Pess撰文指出“如果视觉训练有效,为什么眼科医生会放弃?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他们对视觉训练不了解。amer的论文精辟的指出了这个问题‘当眼科医师撰文讨论视觉训练问题时,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工作,而是基于他们助手的工作——视轴矫正师的工作他们极少接触到视觉训练领域的进展,因此眼科医师认识中的视觉训练已经落后于当今视觉训练的发展’无论我们用多么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回应眼科界对视觉训练的质疑,对视觉训练的恶意诽谤却从未终止过。如此下去,眼科界与视光界永远无法填平横贯在视觉训练认识上的鸿沟。当眼科医生门用苛刻的眼光去质疑视觉训练效果时,是不是也应该用同样的眼光去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的?科学家Bauer的一段评论准确的指出了这一问题‘几年前,当我作为科学研究项目的评审专家时,眼科医生说视光师学识不深,他们推崇的视觉训练没有严密科学实验的支持。眼科医生说的不错,从我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上看,一些关于视觉训练的项目的确存在着缺陷但我要对眼科医生们说你们犯了同样的错误,你们的研究没有将手术治疗方法与视觉训练方法对比,因此也不能说明手术比训练更有效,住在透明房子里的医生们最好不要乱扔石头虽然眼科医生质疑我们对视觉训练发展所作的贡献虽然他们对这一领域无所建树,但是事实却是公众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白宫为此专门发表声明,将8月定为“视觉与学习月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视觉治疗是庸医的骗术那么为什么它会有广阔的市场生存空间?视光师并不是第一个尝试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人,心理学家,心理医师,教育学家都在尝试解决,为什么他们没有形成广阔的市场?这恐怕不是能用霍索恩效应(Hwthomeect工人、学生等因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而增加产量或提高成绩)来解释的。事实是,我们视光师发现在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的确存在双眼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我们用训练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了孩子的学习状况,这就是为什么公众接受了我们的视觉训练。眼科学界的声音appendix2)斜视权威Helen撰文评价视觉训练时说“只有在传统的光学手段和手术治疗无效或病人拒绝采用这些手段时,视觉训练才会有用武之地。眼睛可训练的余地很小,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眼外肌的运动协调能力均是如此。以眼外肌为例:除外病理状态,眼外肌在日常生活中仅发挥其全部能力的一小部分,就足以完成所有复杂的眼动任务了。多数斜视(非麻痹性斜视)的眼外肌没有功能问题,只是在协调上出了问题,麻痹性斜视或限制性斜视的眼外肌收缩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由于Hering’s定律的作用训练这些麻痹的肌肉会使斜视角更大所以视觉训练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从历史角度说,是眼科医生培养了视轴矫正师。视矫正师进行的视觉训练是在眼科医生监督下在有限领域内进行的视轴矫正师的任务有三(1训练病人代偿隐斜(2)集合不足的诊断标准1、I症状的主观评分序号阅读或距序号阅读或距工作时是感觉有从未极少有时经常总是1眼睛疲劳2眼部不适3头痛4困倦感5注意力集中6阅读时不阅读的容7复视现(影像)8阅读文移、跳跃游、波动9阅读速慢10眼痛11阅读或距工作时是觉眼酸12眼周牵紧感13文字时模时而清楚14阅读窜行15反复阅同行文字各栏得分x0x1=x2=x3=x4=总得分2、CI的客观检查视力:远近矫正视力 ≥看近隐斜角(DN)大于看远隐斜角(DF)至少4△正融像性集合(PF)不足,采用如下2个标准:⑴Sheads:PF<2DN⑵最小PFV破裂点15△集合近点(NPC)6cm立体视≥500”训练顺序(visiontheaysequence)集合不足(CI)的训练分三个阶段,共12周。一、阶段1(phase1)第1~2周绳球操1(BockStrin,Leel1)绳球操2(BockString,Leel2)字母表操1(Leer ChartAcmodtie ckleel)第3~4周集合训练卡片1(Barel Cad)集合训练卡片2(Lie Ser Cad)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1(Compuer Orthotics HS leel 1)调节训练1:松散透镜操(Loose lensAcmodtie ck leel 1)二、阶段2(Phase2)第5~6周离心圆卡片(Eccentric circle)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2(Computer Orthoptics HTS level2)字母表操2(Letter AcmodtieckLeel2)第7~8周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2(ComputerOrthoptics HTSlevel2)调节训练2:松散透镜操(Loose lens Acmmodtie ck el 2)三、阶段3第9-10周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3(ComputerOrthoptics HTSlevel3)离心圆卡片(Eccentric circle)双眼调节速度(Binocular Acmodtiefacility)第10-12周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3(ComputerOrthoptics HTSlevel3)离心圆卡片(Eccentric circle)双眼调节速度(Binocular Acmodtiefacility)训练计划阶段一大体集合(GrossConvergence)训练项目训练目标完成日期绳球操1(BrockString,level1)近点小球达到2.5cm绳球操2(BrockString,level2)集合近点达到2.5cm集合训练卡片1(BarralCard)3秒钟内融合每个视标,并保持融合5秒,不同视标间交替注视达到10次。正融像性集合(PostieFuioalergnc)训练项目训练目标完成日期立体画卡(绳圈/小丑)s)e30△BaseOut计算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ComputerOrthoptics(RDS)RDS大视标:45△BaseOut集合训练卡片2(LifeSaverCard)清晰看到4行视标,维持融合5秒单眼调节(MonoclarAommdaio)训练项目训练目标完成日期调节训练1;松散透镜操sse)+1.50/-3.00D维持清晰,10周/分调节训练2;字母表操(LetterChartAccommodation)交替阅读近字母表(距离和年相适应)和远字母表(距离3米)时视标清晰。阶段二平滑快变融像性集合(RampusonlVegece)训练项目训练目标完成日期立体画卡(绳圈/小丑)s)e25△BaseOut,12△BaseIn(字母L)。计算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ComputerOrthoptics(RDS)RDS大视标:45△BaseOut,12△BaseIn裂隙尺(Aperturerule)△e2△e6)离心圆周卡(Eccentriccircle)30△BaseOut,15△BaseIn单眼调节(MonoclarAommdaio)训练项目训练项目训练项目调节训练1;松散透镜操sse)+2.50/-6.00D维持清晰,10周/分调节训练2;字母表操(LetterChartAccommodation)表离3成0阶段三跳跃快变融像性集合(JumpusonlVegece)训练项目训练项目训练项目立体画卡(绳圈/小丑)s)e在△△I0。计算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ComputerOrthoptics(RDS)在45△BO/15△BI跳跃变化时保持融合。裂隙尺(Aperturerule)用△△I读8△△成0离心圆周卡(Eccentriccircle)使用交叉融合两卡分离到12cm;使用非交叉融合两卡分离到6cm两者交替时两卡分离6cm,能重复20次。松散棱镜速度训练(LoosePrismFacility)读m用△O用△,少0双眼调节(BionoulrcomodtinFailty)双眼调节速度训练rn阅读40cm0.6(20/30)视标,使用±2.00D翻转透镜,在保持清晰双眼单视情况下完成至少13周/分。本阶段主要训练
集合不足的训练:阶段1※ 大体集合(GrossConvergence)※ 正融像性集合(PositiveFusionalVergence)※ 单眼调节(MonocularAccommodation)大体集合(GrossConvergence)-、绳球操1(BrockString,level1)1、目的(1)训练病人对双眼集合分开运动的感觉能力。(2)提高病人自主集合运动的能(运动的幅度及速度。(3)恢复病人正常的集合近点。2、使用设备(1)球绳(BrockString)(2)-2.00D翻转透(fliplens -2.00D)3、设备设定(1)使用红绿两球,绳长1m;(2)绳一端固定病人持另一端将其拉紧,绳末端至于鼻尖之上。(3)绿球距离病人30cm红球距离病人60cm。4、训练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绿球此时由于生理复视的作用,病人应看到一个绿球,两个红球,两条绳相交于绿球。(2)要求病人注视红球同样由于生理复视的作用病人应看到一个红球两个绿球,两条绳相交与红球。(3)向病人说明生理复视是保持训练有效的重要知觉反馈因素当病人使用双眼注视,且注视点位于小球上时,小球前后的线绳将呈现“x”状,x的交叉点与小球重合如果病人反映将注视点保持在小球之上但是x的交叉点位于小球之后,则说明病人的注视点过远,应提醒病人将x的交叉点与小球重合。(4)如果病人感觉将x的交叉点与小球重合很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小球在接近自己(近感辐辏。☆要求病人用手指触及小球,手眼协调可以帮助病人保持双眼单视。☆使用-2.00D翻转透镜刺激调节性集合。(5一旦获得了看近和看远的融合能力后这时要求病人注视近处的绿球5秒后再注视远处的红球5秒。(6)重复3次后,将近处的绿球移近5cm,而远处的绿球保持在60cm处。(7)要求注视远处的红球5秒后再注视近处的绿球5秒,重复10次。(8)继续移近绿球(每次5cm,重复步骤7,直到绿球位于鼻尖前2.5cm5、训练终点(1)病人可以持续注视鼻前2.5cm处的绿球。(2)病人可以明显感觉出双眼集合、分开时的不同。二、绳球操(BrockString,level2)1、目的(1)进一步训练病人对双眼集合、分开运动的感觉能力。(2)进一步提高病人自主集合运动的能力(运动的幅度及速度。(3)加快恢复病人正常的集合近点。2、使用设备(1)球绳(BrockString)(2)±2.00D翻转透镜3、设备设定(1)使用红绿两球,绳长1m;(2)绳一端固定,病人持另一端,将其拉紧,绳末端至于鼻尖之上。(3)绿球距离病人2.5cm,红球距离病人1m。4、训练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1m此时由于生理复视的作用病人应看到一个红球两个绿球,两条绳相交于红球。(2)要求病人缓慢的移动注视点,直到绿球(2.5cm)(3)当病人注视点可以稳定于绿球上时要求病人再将注视点缓慢的移回到红(1m,如此重复20次。(4)移除红球和绿球,要求病人双眼从1m处逐渐集合至2.5cm处,并且能感觉出不同位置时“x”形状的线绳。5、训练终点(1)病人可以轻松持续注视鼻前2.5cm处的绿球。(2)病人可以明显感觉出双眼集合、分开时的不同。三、集合训练卡片(BarralCard)1、目的(1)训练病人对双眼集合、分开运动的感觉能力。(2)提高病人自主集合运动的能力(运动的幅度及速度。(3)恢复病人正常的集合近点。2、使用设备(1)集合训练卡片(Barral(2)±2.00D翻转透镜3、设备设定
Card)(1)病人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卡片一端的下缘(2)卡片另一端抵病人鼻尖,病人下颌略抬起,使卡上的小视标距离眼最近。4、训练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卡上最远的大视标,此时病人感觉到视标为红绿相混合。(2)病人报告中视标和小视标红绿各两个。(3)要求病人注视中视标5秒再注视小视标5秒当病人注视一个视标时其余两个均为红绿两个。(4)不同视标间交替注视各10次。(5)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近感辐辏。☆将训练卡片稍稍移远。☆使用±2.00D翻转透镜刺激调节性集合。☆将卡片长度减半,减少隔离效应。5、训练终点(1)病人可以在3秒内将融合每个视标,并保持融合5秒。(2)病人可以在不同视标间交替注视各10次。(3)病人可以明显感觉出双眼集合、分开时的不同。正融像性集合(PositiveFusional一、立体画片(绳圈/小丑)(quoits/clownVectograms)1、目的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幅度2、使用设备(1)立体画片(绳圈/小丑)(2)双光源读片架和偏振镜3、设备设定
Vergence)病人戴偏振镜坐于双光源读片架前将立体画片插入读片架的卡槽内将游标读数置于0。4、训练步骤第一步:建立融合(1)要求病人描述所见,如果融合建立,病人应报告立体画片中的某些部位凸起。(2)立体画片左边的L和R应对齐,并且均位于黑框内。(3)如果病人不能观察到此现象,应诱导其观察到此现象。第二步:建立知觉反馈线索(1)模糊A、逐渐增加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渐渐模糊B、降低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渐渐清晰。(2)复视A、逐渐增加集合需求,直至破坏融合,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变为两个。B、降低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重新感到清晰的双眼单视。(3)近大远小(SILOSmallInLargeOut)A、要求病人忽略立体画片左侧方框内的L和R,集中经理注视画片内容。B逐渐增加集合需求要求病人随时报告看到是单一清晰的图案这时病人应该感到随着集合的增加,画片图案已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移近。C、逐渐降低集合的降低,画片图案已逐渐变大,并且逐渐移远。D如果病人不能感觉到以上变化应加以诱导如“你是否觉得图案变大或变小,移远或移近?”(4)、凸起/定位当病人建立良好的SILO感觉后逐渐增加集合需求并要求病人指出图案上凸起的部分。模糊,复视,SILO,凸起将作为重要的知觉反馈线索贯穿训练始终。第三步:集合训练(1)使用绳圈卡,将游标移至3△BO处,询问病人是否有清晰的双眼单视。(2)如果有,再询问病人是否感觉到SILO
和凸起(3)如果有再将游标逐渐缓慢移至6△BO重复询问以上2个问题如果回答是继续增加集合需求,直到30△BO。(4)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近感辐辏)☆退回到上一个集合需要量,重新建立融合。(5)病人达到30△BO后,换小丑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30△BO。5、训练终点30△BO二、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三、集合训练卡片2(LifeSaver Card)1、目的(1)提高病人自主集合运动的能力。(2)此项训练较为困难,应给于病人更多的鼓励。2、使用设备(1)不透明的集合训练卡片2(LifeSaver Card)(2)削尖的铅笔3、训练步骤☆ 集合训练(1)训练卡片置于鼻前40cm处。(2)将铅笔尖置于训练卡片上,第一行两个相邻圆环之间。(3)要求病人始终盯住铅笔尖。(4)缓慢的将铅笔尖从训练卡片上移开,向病人眼前移动。(5)随着笔尖的靠近,病人应该感觉到笔尖两侧的彩色圆环渐渐模糊,有可能有分裂感。(6)笔尖进一步靠近,病人可能感到两个圆环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圆环,此圆环位于笔尖下。(7)适当调整笔尖的前后位置,直到融合圆环清晰,忽略其他圆环。(8)融合圆环看上去像是从卡片表面凸起,图案亦有部分凸起(图示为)第一行,(9)保持5秒。(10)将铅笔尖移走,努力保持融合圆环单一、清晰。(11)保持10秒。(12)放松双眼,休息片刻。(13)在没有铅笔尖的帮助下得到清晰的融合圆环如果感到困难仍可以借助铅笔尖的帮助。(14)移到下一行圆环,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最后一行。(15)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在看很近的物体,尽最大努力“对眼。☆保持铅笔尖稳定,稍稍调整训练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融合圆环。4.训练终点(1)病人完成4行训练视标,每行均可以看到凸起的融合圆环,并保持5秒。(2)病人可以在没有铅笔尖的帮助下完成所有训练任务。训练内容
集合不足的训练:阶段2第一部分平滑快变融像性集合(RampFusionalVergence)☆立体画面(绳圈/小丑)Vectograms(quoits/clown)baseout/basein☆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ComputerOrthoptics(RDS)☆裂隙尺(Aperturerule)☆离心圆卡片(Eccentriccircle)第二部分 单眼调节(MonocularAccommodation)☆调节训练1:松散透镜(LooseAccommodativeRock)☆调节训练2:字母表(LetterChartAccommodativeRock)第一部分:融合训练一、立体画片(绳圈/小丑)1、目的(1)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幅度。(2)提高病人负融像性集合的幅度。2、使用设备(1)立体画片(绳圈/小丑)(2)双光源读片架和偏振镜3、设备设定病人戴偏振镜,坐于双光源读片架前,将立体画片插入读片架的卡槽内,将游标读数置于0。4、训练步骤第一步;建立融合(1)要求病人描述所见,如果融合建立,病人应报告立体画片中的某些部位凸起。(2)立体画片左边的L和R应对齐,并且均位于黑框内。(3)如果病人不能观察到此现象,应诱导其观察到此现象。第二步:建立知觉反馈线索(1)模糊A、逐渐增加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渐渐模糊。B、降低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渐渐清晰。(2)复视A、逐渐增加集合需求,直至破坏融合,询问病人是否感到视标变为两个。B、降低集合需求,询问病人是否重新感到清晰的双眼单视。(3)近大远小或远小近大(SILOSmallInLargeOutorSOLISmallOutLargeA、要求病人忽略立体画片左侧方框内的L和R,集合精力注视画片内容。
I)B逐渐增加集合需求要求病人随时报告看到是单一清晰的图案这时病人应该感到随着集合的增加,画片图案已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移近。C逐渐降低集合需求要求病人随时报告看到是单一清晰的图案这时病人应该感到随着集合的降低,画片图案已逐渐变大,并且逐渐移远。D、可能有些病人感觉近小远大。E如果病人不能感觉到以上变化应加以诱导如“你是否觉得图案变大或变小,移远或移近?”(4)凸起/定位当病人建立良好的SILO感觉后逐渐增加集合需求并要求病人指出图案上凸起的部分。模糊,复视,SILO,凸起将作为重要的知觉反馈线索贯穿训练始终。第三步:集合分开训练集合(1)使用绳圈卡,将游标移至3△BO处,询问病人是否有清晰的双眼单视。(2)如果有,再询问病人是否感觉到病人仅看到一个笔尖和一个视标。
SIO和凸起,并用笔尖指到视标,确认(3)如果有再将游标逐渐缓慢移至6△BO重复询问以上2个问题如果回答是继续增加集合需求,直到25△BO。(4)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近感辐辏。☆退回到上一个集合需求量,重新建立融合。分开(1)使用绳圈卡,将游标移至字母一侧。(2)分开训练与集合训练步骤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形成的知觉图形较远,病人较难用笔尖定位。(3)当游标移至6-8△BI左右时,知觉图形的位置将位于立体画片的后方较远的位置,有些病人可能无法用笔尖定位。(4)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以使用透明的手持读片架。(5)将红色笔尖用胶带固定于墙面上,病人距离墙面1米左右。(6)将立体画片固定在手持读片架上,病人持读片架,距离40cm。(7)要求病人透过立体画片注视墙上的红笔尖,并感觉绳圈的位置,此时病人应感觉知觉图形位于墙面红笔尖处。(8)如果病人仍然感觉融合困难,可以稍稍走近或离远墙面,直到能够融合。(9)每次游标移动三个刻度(三个字母,保持融合,直到字母“L”5、训练终点25△BO12△BI(字母L)二、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三、裂隙尺1、目的(1)增加病人集合、分开融合运动的幅度2、使用设备(1)裂隙尺(2)细铅笔尖3、设备设定(1)按照裂隙挡板上的数字和训练卡片上的数字将挡板和训练卡片分别固定在裂隙尺的相应位置。(2)裂隙尺一端应置于病人鼻尖处。4、训练步骤集合训练(1)从1号卡片开始。(2)交替遮盖病人左眼和右眼病人应报告左眼所见视标和右眼所见视标有所不同。(3)撤去遮盖,询问病人双眼所见。(4)病人可能报告复视,或者单眼抑制,或者将双眼视标融合为一个单一图案。(5)向病人说明训练视标是获得单一清晰的图案。(6)如果病人不能融合,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暗示病人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近感辐辏。☆将训练卡片稍稍移远。(7)若仍有困难可以尝试使用细笔尖帮助将细笔尖置于裂隙挡板后要求病人注视笔尖病人会报告看到一个笔尖和一个图案一旦病人获得融合即可将笔尖撤走,经过若干次训练,病人就会在没有笔尖的帮助下融合左右图案。(8)若病人报告获得了融合询问病人图案的清晰程度图片上抑制控制线是否均出现,是否感到图案有深度感。(9)要求病人保持融合数到5将视线从训练卡片上移开片刻再重新注视训练训练卡片,尽可能快地获得融合。(10) 每张训练卡重复上述过程5次,更换训练卡片,调整单一裂隙挡板的位置,重复上述全部步骤(3-9,直到12号卡片。分开训练分开训练步骤与集合训练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1)使用双裂隙挡板和画片。(2)使用细笔尖帮助定位时,细笔尖应位于训练画片之后。5、训练终点(1)集合:保持视标清晰单一,达到12号卡片(30△BO。(2)分开:保持视标清晰单一,达到6号卡片(15△BO。四、离心圆(Eccentric Circles)1、目的(1)增加病人集合、分开融合运动的幅度。2、使用设备(1)Keystone不透明离心圆卡片。(2)Keystone透明离心圆卡片。(3)细笔尖。3、设备设定(1)病人手持卡片,或者将卡片固定在有光源的适宜读片架上。(2)卡片距离病人40cm。(3)两张卡片标有“A”的一侧重合。4、训练步骤集合训练(1)要求病人双眼同时注视两张卡片。(2)暗示病人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或者感觉在“对眼。(3)如果病人感到困难,可以用细笔尖加以帮助。(4)告诉病人一旦获得融合,病人将看到三个圆。(5)要求病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中间的圆上,尽力忽略旁边的两个圆(6)询问病人所见此时病人应该看到两个圆一个较大一个较小大圆有凸起感,距离病人较近另外病人将看到清晰“clear字样如果病人没有看到以上信息可以稍事放松或者保持融合5秒以期获得清晰“clear字样要向病人特别强调,深度觉是训练效果的重要反馈线索。(7)要求病人保持融合5秒,将视线从训练卡片上移开片刻,再重新注视训练卡片,尽可能快地获得融合。重复10次,将两张卡片分开1cm,继续上述步骤训练,直到两张卡片分开达到12cm。分开训练(1)分开训练步骤与集合训练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知觉图形将位于卡片之后。(2)对于部分个体,能感觉到一个不透明卡片后存在一个“可见”图形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此部分病人可以采用透明的离心圆卡片加以训练。(3)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说,训练伊始通常十分困难,明确标出知觉图形所出现的位置会对病人有所帮助,病人可以面对墙,用胶带在视线水平的墙面上固定一个红笔尖,病人距离墙面1米左右,距卡片2.5米。(4)病人注视墙面上的红笔尖,感觉卡片上圆的变化。病人应该能看到三个圆。如果不能,可以请病人稍走近或稍走远,直到看到三个圆。将注意力集中在中间的那个圆上,忽略旁边两个圆。一旦病人能获得融合,训练步骤与集合训练相同。(5)从生理角度上讲,融像性分开运动的幅度要比融像性集合运动的幅度小,因此分开训练时,两卡片分离能达到6cm即可。(6)融像性运动的最终训练目标是在保“clear字样清晰的情况下获得交叉融合(Chiastopic Fusion,维持5秒,变为交叉融合再维持5秒。(7)要求病人作以上往复训练若干分钟。5、训练终点(1集合工作距离为40cm时保持视标清晰单一交叉融合幅度达到30△B(既两卡分离12cm。(2分开工作距离为40cm时保持视标清晰单一非交叉融合幅度达到15△B(既两卡分离6cm)第二部分单眼调节(Monocular Accommodation)一、单一透镜操1、目的(1) 恢复病人正常的单眼调节幅度。(2) 恢复病人正常的单眼调节速度。2、使用设备(1) 调节视标卡,视标大小20/30(2) 末经切割的塑料透镜片+2.00D~-6.00D,梯度为0.50(3) 眼罩。3、设备设定(1) 遮病人左眼。(2) 调节视标卡置于病人眼前40cm.(3) 病人双手各持一个镜片。(4) 起点+0.50D和-0.50D4、训练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调节视标卡,保持视标清晰,在眼前交替放置正镜和负镜。(2)当正负透镜交替时,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时间来保持视标的清晰。(3)训练目标是不考虑时间因素,病人可以在保持视标清晰的情况下交替正负镜10次。(4)每次增加0.50D,直到+2.00D/-6.00D。(5)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当使用负镜时暗示病人感觉在看很近的物体需要用“对眼使用正镜时暗示病人感觉在看很远的物体,需要放松双眼。☆降低集合需求即当使用负镜时可以将视标卡稍移远直到病人感觉清晰,再移回40cm处当使用正镜时可以将视标卡稍稍移近直到病人感觉清晰,再移回40cm处。☆可以降低透镜的度数。(6)遮右眼,重复上述步骤,训练左眼。(7)一旦病人获得了+1.50D/-3.00D的交替能力后,要开始速度训练,目标是要在一分钟重复10次。5、训练终点(1) +2.00D/-6.00D保持清晰,10cpm。(2) 病人可以明显感觉出戴正负镜时,视标的不同变化。二、字母表操1、目的(1)恢复病人正常的单眼调节幅度。(2)恢复病人正常的单眼调节速度。2、使用设备(1)大字母表(远用)(2)小字母表(近用)(3)眼罩3、设备设定(1)遮病人左眼。(2)大字母表置于3m远处。(3)小字母表置于40cm处。4、训练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小字母表第一行,保持视标清晰,依次读出每个字母,边读边将小字母表移近。(2)当小字母表到达病人不能保持视标清晰的距离时略将小字母表移远2.5cm要求病人交替阅读大字母表与小字母表第二行每一个字母。(3)当病人完成第二行后将小字母表重新移回40cm处保持视标清晰依次读出第三行每个字母边读边将小字母表移近重复第二步唯有将阅读目标改为第四行。(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所有10行的阅读。(5)如果病人感觉困难,可以尝试如下方法:☆阅读小字母表时,暗示病人感觉在看很近的物体,需要用力“对眼;阅读大字母表时暗示病人感觉在看很远的物体,需要放松双眼。(6)遮右眼,重复上述步骤,训练左眼。5、训练终点(1)交替阅读小字母(阅读距离与年龄相匹配见附表和大字母表时均能保持视标清晰,每分钟可以交替10次(10周/分)(2)病人可以明显感觉出交替阅读大小字母表时视标清晰度的不同变化。集合不足的训练:阶段3训练内容第一部 跳跃快变融像性集合☆ 立体画片(绳圈/小丑)☆ 计算机视觉训练程序(随机点)☆ 裂隙尺☆ 离心圆卡片☆ 松散棱镜训练第二部分 双眼调节☆ 双眼调节速度训练第一部分 跳跃融合训练一、立体画片(绳圈/小丑)1、目的(1)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正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Latency)(2)提高病人负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负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2、使用设备(1)立体画片(绳圈/小丑)(2)双光源读片架和偏振镜(3)棱镜块6△,10△,12△,15△,20△,25△(4)翻转偏振镜3、设备设定病人戴偏振镜坐于双光源读片架前将立体画片插入读片架的片槽内将游标读数至于0。4、训练步骤第一步:建立融合(1)将游标读书至于3△,要求病人建立融合,看到一个清晰的单一绳圈。(2)要求病人用细笔尖指出立体画片中凸起的部位确认病人只看到一个笔尖和一个绳圈。再一次向病人强调要随时保持双眼融合的重要性。第二步:跳跃融合训练(1)将游标读数置于3△,要求病人将视线移开几秒后重新回到立体画片,再次获得融合如此反复直到游标达到25△当游标达到25△时反复注视速度要达到10周/分。(2)将游标读书置于3△待病人建立融合后令病人依次佩带棱(6△10△12△,15△20△25△以改变集合需求要求病人在佩带棱镜后要尽可能快地恢复融合,此后再作视线交替,当在6△时达到10周/分时,换10△。(3)在读片架上下两层分别放置不同的立体画片上层将游标置于6△BO下层置于2△BI。要求病人注视上层画片,获得融合后保持5秒,改注视下层画片,同样获得融合后保持5秒,当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时,增加集合需求,2△BO,1△BI,继续上述步骤直到上层将游标置于25△BO下层置于12△BI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4)使用翻转偏振镜,一侧为BO方向,一侧为BI方向。将游标读数置于3△,当病人从翻转偏振镜BO方向获得融合后改为BI方向要求病人尽可能快地重新获得融合,如此往复,当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时,增加集合需求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12△BO,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当病人建立良好的SILO感觉后,逐渐增加集合需求,并要求病人指出图案上凸起的部分。模糊,复制,SILO,凸起将作为重要的知觉反馈线索贯穿训练始终。5、训练终点(1)当使用双立体画片时,幅度达到25△BO,12△BI(字母l),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2)当使用翻转偏振镜时,幅度达到15△BO,12△BI(字母L),交替速度达到10周/分。二、计算机视觉训练(随机点)跳跃快变集合三、裂隙尺1、目的(1)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正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2)提高病人负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负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2、使用设备(1)裂隙尺(2)细铅笔尖(3)翻转棱镜(8△BO/4△BI)3、设备设定(1)按照离析档板上的数字和训练卡上的数字将档板和训练卡分别固定在裂隙尺的相应位置。(2)裂隙尺一端应置于病人鼻尖处。4、训练步骤(1)从1号卡片开始。(2)询问病人是否获得了融合询问病人图案的清晰程度图片上抑制控制线索是否均出现,是否感到图案有深度感,如果病人回答均为是,则可以开始跳跃集合训练。跳跃集合训练(1)要求病人将视线从训练卡片上移开片刻,再重新注视训练卡片,尽可能快地获得融合。(2)病人获得融合后,遮单眼5秒后,去遮盖,尽可能快地重获融合。(3)使用翻转棱镜,每翻转一次病人应该在3秒内重获融合翻转次数应达到15次。#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集合或分开需求可以在使用翻转棱镜的同时……。四、离心圆1、目的(1)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正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2)提高病人负融像性集合的速度,降低负融像性集合的反应潜时。2、使用设备(1)Keystone不透明离心圆卡片。(2)Keystone透明离心圆卡片。(3)翻转棱镜(8△BO/4△BI)。(4)西笔尖。3、设备设定(1)病人手持卡片,或者将卡片固定在有光源的适宜读片架上。(2)卡片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用切肉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典当行房屋抵押流程合规审查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地脚手架维护合同
- 吸盘碗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织物柔软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水泥窑尾高温气体分析装置》
- 2024年度日料店租赁合同书
- 游标卡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电路板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林产品购销合同
-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复习课件
-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答案
- 03S40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 《二进制数的运算》课件
- 校园普及心肺复苏课件
- 汽车系职业生涯规划总结报告
- 网站推广优化方案费用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系列之口算题专项练习(原卷版)(全国通用)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
- (25)-6.5 DHCP协议和P2P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
- 2024线上冲锋衣市场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