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3.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5.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6.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7.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9.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三)一词多义1.出不复出焉(动词,出去)皆出酒食(动词,拿出)2.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4.舍便舍船(离开,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5.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四)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省略主语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2)省略宾语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3)省略介词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六)成语积累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七)名句积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②、③):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感受。第三部分(④、⑤):渔人再访桃花源“不复得路”和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六、课文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芳草:香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有一天)他划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这里的)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1、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极:非常。才:仅。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译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数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2、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阡陌:田间小路。相:互相,指双方。悉: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孩子。是借代手法。并:都。怡然:快乐的样子。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3、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乃:竟然。具:详细。要:通“邀”,邀请。咸:都。译文:(桃花源人)见了渔人,竟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4、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云:说。先世:先代,祖先。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复:再,又。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5、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既:已经。扶:沿、顺着。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及:到。所志:所做的标记。遂:终于。译文:南阳的刘子骥,是个清高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计划还未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七、问题归纳1.开篇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作铺垫。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为了突出主旨,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美丽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3.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定。4.如何理解桃花源人的“叹惋”?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5.“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罢了。6.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俨然()阡陌()()邑人()诣太守()垂髫()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g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3、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4、填空。①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②《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③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是:。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解释下列字的意思(1)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2)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4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5)其:既出,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6)舍:便舍船()屋舍俨然()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6---12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属:阡陌:垂髫:要:绝境:遂:惋:8、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9、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答:10、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②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③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④“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⑤“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11、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13、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3----17题。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14、给下列各字注音稷()靡()吠()俎()孺()怡()15、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憩()荫()纵()斑白()16、翻译下列两句诗。①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译文: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译文:17、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答:18、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三)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8----21题。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苏轼《和桃源诗序》)19、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2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①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②饮其水皆寿。()③或至百二三十岁。()④使武陵太守得至焉。()21、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三、写作32、《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14.翻译下列语句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参考答案1、huò、yǎn、qiānmò、yì、tiáo2、A.咸全、都B.要同“邀”邀请C.缘沿着D.寻不久E.规计划F.遂于是,就A.shě舍弃shè屋舍B.zhuó衣着zháo着急C.jiān房间jiàn间隔D.shuà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不以语人3、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D.如此像这样这样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F.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4、①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略7.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垂髫:指小孩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9.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肉类采购合同范例
- 煤炭居间买卖合同
- 购销合同毛竹购销版
- 合同违约责任专业解读
- 工程项目分包合同格式
- 2024校园食堂承包合同
- 城中村改造合同范本
- 砌体工程分包合同中文版
- 2024年度咨询服务合同regarding标的:企业管理咨询及市场分析
- 政府采购合同中的集中采购策略研究
- 2024年双11电商消费回顾及趋势总结报告-flywheel飞未-202411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2024江西吉安县政务服务大厅人员招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礼仪培训第一
- 2025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详解)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及答案
- 团员发展纪实簿
- 2024年中学生编程(图形化)竞赛试题
- DB11T 1213-2015 自来水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