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的防治原则,掌握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概念,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2.熟悉中医“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熟悉标本缓急,病治异同等治则的应用规律以及八大治法的临床适应症。在这里,我重点讲解中医防治原则的临床意义与应用;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概念,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7/20/20231教学防治原则复习思考题1.中医学的基本治则有哪些?2.何谓正治?何谓反治?各有哪些具体内容?3.何谓“八法”?4.试述八法中清法及补法的分类及注意事项。7/20/20232教学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与治法防治原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普遍原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7/20/20233教学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病治异同“三因”治宜7/20/20234教学防治原则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疾病发生之前做好预防。1.注意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防止邪气侵害: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污染,避免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疫疠等侵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养生保健:保养生机,延续生命。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7/20/20235教学防治原则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二)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早诊断,早治疗,防变化。2.先安未受邪之体:《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7/20/20236教学防治原则养生与预防(预防为主)《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总之,不要发生“亡羊补牢”的现象。7/20/20237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即寻找疾病的本质所在。本:正气病因原发病标:邪气症状继发病7/20/20238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常用法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7/20/20239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2.反治(从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法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例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7/20/202310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2.反治:(1)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如:少阴病(主要指心肾功能衰退病症)出现下利清谷,手足厥冷,又见虚烦面赤等热象,采用温阳药而不用清热药。7/20/202311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2.反治:(2)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如:急性热病病人,有时会出现肢冷色青、脉微欲绝之寒象,采用寒凉药,而非温阳药。7/20/202312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2.反治:(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血枯经闭。7/20/202313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2.反治:(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以及膀胱湿热所致尿路刺激症状。7/20/202314教学防治原则治病求本(二)标本缓急1.急则治其标:如突发小便不利、出血证等。2.缓则治其本:如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病等。3.标本兼治:如糖尿病/尿毒症同时合并感冒发热等。7/20/202315教学防治原则调整阴阳阴阳为八纲之总纲,阴阳失衡必然导致体内脏腑阴阳偏盛偏衰。(一)损其偏盛(损其有余):适用于实证;如阳热亢盛之实热证,采用“寒者热之”治法,清泄其阳热。(二)补其偏衰(补其不足):适用于虚证;如阴虚阳亢虚热证,采用滋阴以治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7/20/202316教学防治原则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多用补虚的方法。祛邪: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多用泻实的方法。扶正与祛邪:⑴单纯扶正:适用正气虚而邪气不盛的虚证。⑵单纯祛邪:适用邪实而正气未衰的实证。⑶扶正兼祛邪:适用正虚邪实病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①先扶正后祛邪:适用邪盛正虚者。②先祛邪后扶正:适用正虚邪实者。7/20/202317教学防治原则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一疾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别,头痛有血瘀、血虚之别。异病同治:不同疾病采用相同方法治疗,如中气下陷——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7/20/202318教学防治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考虑用药原则。如夏季不宜辛温发散药,避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冬季慎用寒凉药,以防伤阳;暑季多雨多湿,治宜酌加化湿、利湿之品。7/20/202319教学防治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选择用药。西北病多燥寒,治宜辛温滋润,慎用苦寒之品。东南多雨,病多湿热或温热,治宜清化,慎用温热助湿之品。7/20/202320教学防治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三)因人制宜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进行适当的治疗。7/20/202321教学防治原则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基本治法)和具体治法。基本治法:共性和普遍性。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具体治法:个性和特定性。如感冒有辛凉和辛温解表法。7/20/202322教学防治原则治法1.汗法(解表法)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法。适应症:一切外感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脉浮;水肿病腰以上肿、疮疡病初起、麻疹疹出未透兼有表证。7/20/202323教学防治原则
1.汗法(解表法)辛温发汗(解表)法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的表寒证。辛凉发汗(解表)法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燥,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
治法7/20/202324教学防治原则治法1.汗法(解表法)滋阴发汗:适用于阴虚+外感助阳发汗:适用于阳虚+外感益气发汗:适用于气虚+外感养血发汗:适用于血虚+外感7/20/202325教学防治原则治法应用汗法的注意事项:1.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汗出邪去为度,太过则耗散津液,损伤正气。2.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自汗、盗汗、吐泻、失血、热病后期津亏者不宜。如必须使用,应同时加入益气、助阳、养血、滋阴之药。3.服发汗剂时应避风寒、忌食辛辣油腻之品。7/20/202326教学防治原则治法2.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于气道而病邪有上涌之势,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7/20/202327教学防治原则治法应用吐法注意事项:1.是急救方法,应慎用。2.病势危重、老弱气衰、失血证、哮喘、幼儿、孕妇、产后气血虚弱者不宜应用。3.不宜反复使用。4.催吐后宜进食软食(米粥),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忌酒。7/20/202328教学防治原则治法3.下法(泻下法)
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结滞和积水的一种治疗大法。适用于寒热燥湿内结于肠道,以及水液、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7/20/202329教学防治原则治法3.下法(泻下法)分类:寒下:适用于里热证之大便不通、热结旁流。温下:适用于寒痰结滞、胃肠冷积、寒实结胸之大便不通。7/20/202330教学防治原则治法3.下法(泻下法)分类:润下:适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不通证。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通瘀、攻痰、驱虫:适用于蓄血、瘀血、痰滞、虫积内结证。7/20/202331教学防治原则治法3.下法(泻下法)分类:峻下:病势急迫,正气不虚。缓下:病势轻缓或体质虚弱。7/20/202332教学防治原则治法3.下法(泻下法)应用下法注意事项:1)下法,特别是峻下逐水剂极易损伤人体正气,应用时务须注意。2)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损伤正气。3)非里实证或阳明腑实证者不可应用。4)体弱、老年、产后不宜用峻下法,经期、妊娠期、脾胃虚弱者慎用或禁用。7/20/202333教学防治原则治法4.和法(和解法)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适应于少阳证、肝胃不和证、肝脾失调证、肠胃失调证等。7/20/202334教学防治原则治法4.和法(和解法)应用和法的注意事项:1)病邪在表,尚未入少阳者慎用。2)邪气入里,阳明热胜之实证者禁用。3)三阴寒证者不宜使用。7/20/202335教学防治原则治法5.温法(祛寒法)运用温热的方药,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适用于里寒证寒邪侵袭脏腑、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及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7/20/202336教学防治原则治法5.温法(祛寒法)临床分类: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中中焦或阳虚中寒证。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的寒痹证。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虚脱、阴寒内盛的危象。7/20/202337教学防治原则治法5.温法(祛寒法)应用温法的注意事项:1)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禁用温法。2)热盛、热痢、神昏欲脱者,禁用温法。3)经期、孕妇、产妇慎用或禁用。7/20/202338教学防治原则治法6.清法(清热法)
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适应症:凡外感热病,无论其热在气分、营分血分,只要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者,均可应用。7/20/202339教学防治原则治法6.清法(清热法)1)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的实热证。2)清热解毒:时疫温病、热毒疮疡等证。3)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入营血的证候。4)清泻脏腑:适用于邪热入于脏腑之证。分别有泻肺清热、清心降火、清肝泻火、清泻胃火等不同治法。7/20/202340教学防治原则治法6.清法(清热法)应用清法注意事项:1)清热法易损伤脾胃阳气,不宜久用。2)体质素虚、脾胃虚寒,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因气虚或血虚引致虚热证,皆不宜用清法。7/20/202341教学防治原则治法7.补法(补益法)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虚弱,或某一脏腑虚损之证。7/20/202342教学防治原则治法7.补法(补益法)
1)补气法: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大等症。2)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与失血的患者,视其血热(宜补血行血以清之)、血寒(宜温经养血以和之)之不同,分别用药。3)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的病证。4)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7/20/202343教学防治原则治法7.补法(补益法)应用补法注意事项:1)“真实假虚”证禁用。2)邪实正虚者以邪气盛为主时慎用。3)为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发生气滞症,宜在补剂中稍佐加理气药。
7/20/202344教学防治原则治法8.消法(消导法、消散法)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适用于气、血、痰、食、湿(水)所形成的积聚、癥瘕、痞块等病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酒店布草及床上用品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境游健康保障与责任划分合同3篇
- 农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项目承包保证金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高效生产线布局施工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系统设备采购与施工安装合同2篇
- 2025年度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合同
- 2025版矿产产品知识产权交易合同2篇
- 2024年鱼塘租赁与渔业产业扶贫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更抚养权与子女生活费用及教育费用支付协议3篇
- 初中数学概率难题汇编附答案
- 信用修复申请书模板
- HG-T 2006-2022 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
-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 JBT 4730.1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 五年级口算1000题(打印版)
-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颗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常识题400道完整
- 冲压车间主管年终总结
- 轮胎返点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