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7课 主权残缺_第1页
【高中·历史】第37课 主权残缺_第2页
【高中·历史】第37课 主权残缺_第3页
【高中·历史】第37课 主权残缺_第4页
【高中·历史】第37课 主权残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7课主权残缺协定关税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主动与英国协商关税;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率须美国同意,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858年中国海关税明确了“值百抽五”的原则;1902年修订海关税则时,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税率已下降到3%左右;1854年列强迫使上海道台在上海设立由外国人担任的税务司;1859年清政府设立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长,中国丧失海关管理权。危害:中国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失去关税保护的国内经济则陷入困境。领事裁判权过程《南京条约》规定:不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望厦条约》规定:不仅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有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1868年公审会廨在上海成立;1876年《烟台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英国人“观审”权的范围,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官员的独立审判权;危害:中国司法主权被严重破坏,外国侵略者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不受中国政府管制。租界——“国中之国”发展过程依据:《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英租界:1845年签订《上海租地章程》,英国在上海开始建立租界。美、法租界:继英国之后,美国和法国也在上海建立租界。公共租界: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租界扩张到全国:20世纪初,列强在全国各通商口岸城市建有租界

20多处。收回租界: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国在华的租界全部被收回。管理:英美在公共租界设立殖民政权“工部局”;法国在法租界设立公董局。列强在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危害:租界是“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积极意义: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城市管理制度。瓜分狂潮时间:19世纪末。目的:外国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的侵略利益。内容:列强强租中国土地、港口,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危害: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若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并准英人一体均沾。”

——《虎门条约》回答:文中“一体均沾”的条款在国际法中称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通过《虎门条约》所攫取的就是这样一种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规定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可以一体均沾。但是中国却无权反过来享受英国的同等待遇。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相互援引,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关税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主权应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权力:1、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2、管理海关行政权;3、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这个权力是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海海关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因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估资,均宜乘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五口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英人共同协议订定。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英国人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制定并推行了一套由外国人管理的半殖民地的海关制度──通商口岸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