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合计6份)_第1页
2023年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合计6份)_第2页
2023年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合计6份)_第3页
2023年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合计6份)_第4页
2023年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合计6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根据2023年汛前调查结果,截至3月底,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9处,受威胁群众216户823人,威胁财产4333.5万元。(一)按照灾害类型分:崩塌38处、滑坡38处、泥石流3处。(二)按照稳定程度分:不稳定49处、较稳定24处、稳定6处。二、地质灾害重点威胁对象、范围及防范重点(一)威胁对象。主要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山区集中居民点、新建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中小学校舍以及较大弃土场周边一定区域;小流域泥石流区域;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和新建乡村道路两侧一定区域;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弃土场、尾矿库、临时堆场、蓄水池等区域。(二)威胁范围。全县除梅山镇、白塔皈镇等部分丘陵区域外,其它区域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三)防范重点。2023年汛前调查确定的79处在册地质防范地质灾害自觉性,增强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四、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州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要求,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务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统一,工作上狠抓落实,依法履责、依法防控;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主动加强领导、检查和督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XX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强化联动防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防灾联动机制。县发改、自然资源、住建、教科、交通、应急管理、水务、民政、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和集镇规划以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二)加强灾害隐患排查防控。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控工作,汛期前要组织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以及公路交通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特别是位于高陡边坡下方、泥石流沟道(口)地带的村落和居民住宅房前屋后,要定期巡查复查。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逐一制定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综合治理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区划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编制乡村社区地质灾害风险图,加强地质灾害防控管理,促进乡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汛期是全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各乡镇政府务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研判形势、及早谋划工作、及时落实措施。自然资源部门要不断完善和严格落实汛期“三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处置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靠实工作责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震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在发生强降雨等重要时段,要加大隐患巡查、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频率,加强应急值守,对社会公布应急值班电话,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灾情、险情信息速报制度,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各乡镇政府要及时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修订完善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大隐患要一点一案,逐点落实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撤离路线、临时避让场所,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发出预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应急处置。(四)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以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为主线,把持续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总结经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全面完成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深入分析原因,组织力量实施重点突破,逐一倒排工期,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点、时限到天,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已实施完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护,及时清淤修护,确保防灾工程正常运行,满足防灾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规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水平。XX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环境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加之近几年极端气候条件致使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要充分发挥“全力防、配合救”的工作职责,各乡镇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各项责任,细化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XX发[2023)XX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益政发[2023)XX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2022年度全区地质灾害概况2022年,全区共经历8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119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O2022年7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我区遭遇干旱高温、暴雨洪涝、低温冷冻等极端天气,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XX处,主要发生在XX镇、XX镇XX区和XX街道等中心城区。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发生险情11处(重大险情2起)共威胁283户830人,潜在经济损失XX万元,累计紧急转移群众XX户XX人。2022年全区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比例明显增高,全区发生的32处地质灾害,均由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引发;二是地质灾害规模多以小型为主,具有多发、突发,面广、危害大,隐蔽性强、发现难等特点。二、防治目标通过科学防范,有效治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实现全区地质灾害10年零伤亡目标。三、防治重点(一)重点防范期根据历年来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结合汛期前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和气象部门预测分析,4-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期和重点防范期。5-7月雨水相对集中期,短时降水强度大,部分地区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必须重点防范强对流天气或台风过境影响引发的地质灾害。对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连续3日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突发性地质灾害会明显增加,具有较强的群发性,应予以高度关注。(二)重点区域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结合我区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规律,全区2023年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域为:XX桥镇XX村、XX山村、XX村、XX村等9个行政村的地面塌陷,XX镇XX村的不稳定滑坡带;XX街道XX村、XX村、XX村、XX村等6个行政村的山体滑坡带;XX镇XX村、XX村滑坡带;XX镇XX村滑坡、崩塌带;XX镇XX旅游景区岩体破碎带;中心城区XX街道XX社区、XX社区、XX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全区正在建设的项目施工区、矿山活动强烈地区、扩建或新建公路铁路沿线、水利水电工程周边、农村临坡切坡建房地段。(三)重点防范对象一是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23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统计,全区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数XXX处,分布在我区XX个乡镇(街道),其中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涉及XX镇、XX镇、XX街道、XX街道、XX镇、XX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二是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22年汛后复查及1:10000风险调查工作成果,我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分别为XX镇欧XX村XX村组、XX镇XX村杨家屋组、XX街道XX村XX屋组、XX街道马头村大竹山组、XX铺镇XX村XX组。三是临坡高、中风险切坡建房户。根据2023年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汛前排查的切坡建房户数据,我区存在高风险切坡建房32户、中风险切坡建房54户,其中大部分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未留够安全距离,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滑等地质灾害,属地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落实防范责任,加强监督指导。四是旅游景区。XX峰、XX仑、XX旅游景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边坡岩体破碎、岩体风化程度高,在强降雨、低温冰冻天气下,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崩滑等地质灾害。相关主管部门、属地乡镇(街道)要加强景区监督管理,加大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力度,争取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五是在建工程。园区重点工程建设,鱼形山街道灵宝山崩滑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重点防范施工中发生的边坡、基坑坍塌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四、防治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乡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层层明确责任,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发改、科技、财政、气象、交通运输、水利、住建、教育、文旅广体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开展汛期排查,落实值班值守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遇有灾情险情时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严谨性。带班领导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督促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切实履行职责,随时保持通信畅通,严禁擅离职守。相关乡镇(街道、园区)要根据汛期排班表认真值班,坚持巡查核实受灾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本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常态化巡查、摸排,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底数,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详细监管台账。(三)完善监测预警,加强群测群防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相关单位要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灾险情、应急处置等情况及时如实上报相关单位,按要求及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重点防范地段的监测和预警,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加大汛期、冻融期巡排查力度,实时监测,确保不留死角。完善“区一乡镇(街道、园区)一村(社区)一组一人”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群测群防隐患点台账管理,逐点设立明显警示标志,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编制发放“两卡一案”,定期更新。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发放“两卡一案”,撤离受威胁对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关键环节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资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评估工作程序、评估内容与方法,提高评估成果质量,加强评估成果审查的监督和备案管理。各项建设工程必须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执行工程“三同时”制度,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工程,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在遇到灾险情需及时处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相关乡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要及时上报区政府,按照应急抢险管理办法及时处置,区财政按照最终决算拨付资金。(五)深化部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发改、科技、财政、气象、交通运输、水利、住建、教育、文旅广体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旦遇发生灾险情等紧急情况,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积极履行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职责。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全县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27个,分布为XX镇28个,XX镇5个,XX镇13个,XX镇19个,XX镇38个,XX乡14个,XX乡5个,XX乡5个。其中风险等级:高风险19个、中风险79个、低风险29个,类型主要以滑坡、不稳定斜坡为主,占96.9%,崩塌、泥石流占3.1%,共威胁1783户1.022万人,威胁财产3.752482亿元;风险斜坡308处,分布为XX镇46处,XX镇45处,XX镇62处,XX镇33处,XX镇62处,XX乡26处,XX乡19处,XX乡15处。其中风险等级:极高1处(XX镇XX一号风险斜坡)、高129处、中177处、低1处,共威胁3515户1.5474万人,威胁财产5.1891亿元。2022年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年度“零”伤亡。二、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我县地质条件脆弱,根据2023年气象预测情况,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和特点综合分析,具体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一是南涝北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5-8月,暴雨次数在7-8月,与常年同期相比持平;二是公路、建房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未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二)重点时段。重点防范期为4〜9月,预测高峰期为5〜8月,特别是大暴雨、特大暴雨、连日中到大雨强降雨及秋汛、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活动、矿产开采以全周期为重点防范时段。(三)重点防范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景区、矿区、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坐落于高陡斜坡地带的群众聚居村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在建公路、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活动区。在以上预测预报范围以外亦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地势起伏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的区域。此外,地质灾害不仅汛期多发,非汛期也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特别是遭遇极端天气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三、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人防+技防”措施,巩固“隐患点+风险斜坡”管控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最大程度守护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全域排查巡查风险隐患。一是全面排查新增隐患。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行政、技术各方力量,适时对辖区内具有威胁对象的斜坡单元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尤其对人口密集区域和工程建设活动、地形地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要加大排查频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有关行业部门要组织开展医院、学校、公路、矿山、旅游景区等行业领域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排查,确保及早发现并整治隐患。二是全面灾害隐患点,2022年10月全县调查纳入切坡建房隐患监管的116处切坡建房点,2021年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反馈的41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发现其它需要纳入的隐患点。三、重点防范期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台风等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其次是1月至2月,主要防范因融雪雨水下渗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我省汛期(5-9月)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暴雨日数略偏少,有气象干旱发生发展。梅雨季节较常年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台风2个,接近常年(1.9个),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9月。汛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受暴雨或台风影响,出现局地性、突发性强降水的可能性仍较大。(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合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排除地震及极端灾害天气等因素,考虑上年度长期受干旱影响,预测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灾险情较往年偏多,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往年严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为主。五、主要防治措施巡查风险隐患。各乡镇(街道)要对群测群防体系进行全面核查,调整不具备履职条件或履职能力偏弱的隐患监测员和风险斜坡巡查员,及时更新"1155"平台上“五位一体”人员信息,按时足额发放监测和巡查业务补助,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要求,及时捕捉地质形变信息,有效判别隐患风险。三是全面开展动态调查。各地要强化地质灾害对口技术保障机制,发挥驻县资质队伍技术优势,对发生变形隐患的风险等级、威胁范围、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进行专业调查,着力解决地质灾害动态变化和时空不确定性的难题。(二)加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一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各级自然资源、气象、水务、应急、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汛期适时会商和数据信息移送接收确认机制,强化数据信息与行业技术共享,科学分析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推进“消息树”工程建设,准确全面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二是推行雨量位移双预警。气象部门要持续优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地质灾害与气象预警信息的融合分析,提高气象风险预警精准度,同时科学设定连续12小时、24小时预警降雨量阈值,对降雨强度持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三是推进监测预警智能化。自然资源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优化完善平台自动化预警模型,解决因监测数据波动导致的预警信息误报等问题,提高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尚未建设自动化监测站点的隐患点要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尽快完成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并接入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三)抓实临灾避险撤离管控。一是编制撤离预案。各乡镇(街道)要编制修订每个隐患点的临灾避险预案,明确避险撤离组织责任人、启动撤离情形标准、临灾避险预警信号、群众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完善“喊醒”“叫应”机制,完善老弱群体避险转移帮扶措施。二是果断启动撤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把“三个紧急撤离”作为刚性措施。汛前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突出“三断”、夜间等特殊情境下的实战化演练。常态化维护撤离通道、避难场所,严防撤离通道被占用、堵塞等情况。三是加强现场管控。险情发生后,对群众已经撤离的危险区域,要配置足够管控力量,警戒撤离区域主要通道路口,设置禁止进入警戒线和指示标识,做好撤离群众政策宣传并妥善安排生产生活,坚决防止撤离群众擅自返回撤离区域的情况。(四)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一是加大避险搬迁力度。各乡镇(街道)要用好XX[2022)XX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避险搬迁政策宣传引导,对处于风险隐患区群众分期分批搬迁。持续推进衔接房地产政策助推避险搬迁试点,引导更多受威胁群众通过购买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进行搬迁。二是规范防治项目实施。各县级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要对照防治项目绩效目标,迅速完成项目招投标,着力解决实施进度滞后、资金执行率低等问题,严禁统筹、挤占、挪用防治项目资金。三是整顿防治项目问题。各县级人民政府要持续开展历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清零行动”,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工程完成率、资金执行率”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并整改落实。对防治项目结余资金,及时调剂用于本辖区其它综合治理项目。(五)严防人为活动诱发灾害。一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级交通运输、水务、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监管责任,重点对公路、铁路、矿山、水库、切坡建房等在建工程,督促建设项目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评估意见实施防治工程并强化过程监管。二是强化空间规划引领。在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全面收集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数据,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作为特殊空间予以管控,引导各类生产、经营、建设活动主动避让。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将乡村建设用地布局在地质灾害风险区之外,从源头管控风险。(六)突出防治铺天盖地宣传。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以受威胁群众为重点,按照“灾前参与监测预防,灾中配合避险撤离,灾后响应重建帮扶”的流程化思路,着力构建目标导向明确、内容通俗易懂、载体丰富多样的地质灾害宣传动员工作体系。二是把握宣传重点内容。整合媒体资源和专业团队力量,致力打造口碑好、传播广、效果好的精品佳作,让科普知识“有声、有色、有趣、有温度”。推广防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制度创新、成果运用,重点报道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观念转变。三是创新丰富宣传形式。全面发挥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和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优势,把乡镇(街道)、村(社区)作为前沿阵地,大量投放防治科普公益广告和宣传视频,做到天天有声音、日日有图像,将地质灾害科普贯穿覆盖到“最后一米”。(七)强化应急抢险救援准备。一是健全抢险救援队伍体系。各地要统筹辖区内地质灾害专业防治和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健全联动响应机制,畅通应急联络渠道,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加强抢险物资装备配备。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抗救”需要,组织储备抢险救援装备设备,强化物资储备和更新补充,建立应急物资平战调用工作机制,指导做好灾民临时和过渡性安置救助。三是严格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干部值班、专家驻守、24小时响应的值班值守制度。要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联动,确保发生险情灾情时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履行主体责任,将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层层传导压力,逐级钾劲防灾责任链条,把防灾责任、措施落实到责任人和隐患点。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本地区本行业防治工作形势,全面掌握隐患风险,找出防治问题,加快补短强弱,推进构建全民防治新格局。(二)强化要素保障。各乡镇(街道)、部门要根据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切实保障本地区本行业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要统筹和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合理配备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三)强化督促检查。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将以督促检查作为落实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检查、明察暗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任到人、措施到点、限期整改,确保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有效落实。对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工作不到位,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行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了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一、2023年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XX县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地处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环境较脆弱。2023年汛期,我县雨量不多,地质灾害情况相对平稳。二、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据县气象部门分析预测,预计2023年主汛期(4-6月)降水量680-750毫米,正常略偏少,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前少后多,部分地区有阶段性洪涝或内涝,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预计,2023年伏秋期(7〜9月)平均雨量略偏少,为320-400毫米。气温略偏高,盛夏高温日数偏多。部分地区有阶段性干旱发生。(一)全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域1、黄通、XX、对桥、陆坊、琉璃、XX等乡镇;2、高坊水库、马街水库、廖坊水库等大小水库的临岸山坡;3、抚河XX段沿岸。(二)全县地质灾害重要危险点1、XX县黄通乡XX村XX组滑坡;2、XX镇XX村山体崩塌滑坡;3、XX县XX镇XX村XX组山体滑坡;4、XX乡新街山体滑坡;5、XX乡印山山体滑坡;(三)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区1、XX镇芳源、XX镇中洲等矿业开发集中区以及其它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地区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2、县城、乡镇(场)开发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滑坡、地面塌陷;3、316、206国道XX段以及乡村公路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强化防治工作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系统,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责任制,将具体工作层层落实到人。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可以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遇到灾害性天气,可以通过群测群防网络迅速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及时组织危险地带的人员撤离避让,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各地要健全村、组和监测责任人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各乡镇应在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的基础上,做好对群测群防网络的核实和补充工作,对责任人员已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应立即落实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也要落实治理规划,并应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简易应急工程措施和防范措施,以遏制、减缓险情。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通知、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对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予以制止,对已造成危害的,并坚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批和备案制度。3、建立监视、监测与巡查制度。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由所在乡(镇)、自然资源所、村负责监视监测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有关的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重点防护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视一般不少于2-3次,重要地区、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检。监测期间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要按照速报制度要求及时上报。4、落实预报、预警措施。要明确统一地质灾害报警信号;以锣、哨声、警报器为基础,锣、哨声、警报器为报警信号;锣、哨声、警报器短而急促为避险信号。要明确安全疏散路线和地点,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或有其他明显征兆)。当异变级、临界级情况发生时,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进一步调查论证。对确认进入危险阶段的,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危害发布预警。在地质灾害危险点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段、设置警示标记。汛期地质灾害预报,由县自然资源局会同气象、应急管理部门联合组织发布,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助配合进行。5、做好各项应急避险、抢险救灾工作。对预警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加强监测和防范技术指导。预警点所在乡(镇)政府要立即成立有关部门参加的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转移、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的准备。要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险情,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撤离,重要财产要转移;出现临界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对灾害影响范围内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军事设施、水利水电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一旦灾害发生,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查明情况,按速报要求迅速上报;灾发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和分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安全抢险救灾;主要由武装部、武警和公安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实施应急简易工程措施;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利、通信、电力、住建等部门要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并优先保证抢险救灾的急需;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与当地驻军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驻军提供救援支持。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统计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估灾害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意见措施等,在基本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五日之内上报抢险救灾情况总结。6、加大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要多方筹集、落实。社会性自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符合国家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申请条件的,要积极争取申报立项;同时地方财政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由诱发单位、受益单位和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落实。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XX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一)切实加强“三查”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隐患排查制度,全面开展汛前调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要地区,将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居民区、学校、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作为巡查排查的重点,全面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二)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对79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扩大监测设备安装范围,明确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信息员。监测内容主要有坡体裂缝的宽度、长度变化以及裂缝相对位移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监测次数和时间要求为:旱季每月监测3次;重点防范期(5月一9月)每天进行监测;如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暴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水量达50mm以上时)2小时监测一次,昼夜安排专人监测。每次监测均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三)强化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联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加速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加强预警监测设备管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最大程度减少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和我镇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及发展趋势,按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原则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主要指因自然作用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一、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23年我镇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滑坡18处。全镇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28户,153人,财产602万元。二、2023年全镇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镇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及主要诱发因素,隐患点的分布、稳定状况以及气象部门对2022年全镇降水趋势预测,预测2023年度我镇地质灾害以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全镇9个村均有可能发生。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仍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三、地质灾害防治年度目标及防治工作重点(一)目标.通过群测群防,全镇无因地质灾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逐年安排工程治理小型隐患点。.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和预警系统。(二)防治工作重点.加强群测群防、气象预警和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与防灾演习。.加强汛前、汛中、汛后地质灾害巡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救援。.落实各项制度,特别是值班制度,明确责任。.对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进行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四、重点防范区域、防范重点和防范期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全镇重要防范区域和防范重点如下:(一)重要防范区域主要为全镇9个村居住人口密集区域、道路施工沿线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二)防范重点:.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状极不稳定的隐患点。.集乡、村庄、学校、矿山企业等。.重要交通线:各村小组道路。(三)重点防范期:3—7月份。五、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委会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要将所有监测、预防责任人予以公告,并及时上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确定的和本次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确定的隐患等级小型隐患点,应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管理监测体系,落实好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各村负责本村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各村委会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逐级逐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抓住重点、强化监督,要从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各项规定和“六项制度”,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二)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定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各村委会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的巡查,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本村地质灾害工作任务和各项措施。应重点加强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汛前调查与汛期巡查。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治工作。.按《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省、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各村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每个隐患点均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预报预警方式、避险路线、避险地点和自救方法,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当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所在村应启动应急预案;当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险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三)加强群测群防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监测责任人和防治责任人必须到岗到位,监测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按预案进行报警,组织人员临时撤离避让。.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发出地质灾害预警,并通过媒体发布和信息平台发送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监测责任人和防治责任人,接到三级预警信息后,各村加强值班并立即通知所有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巡查,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接到四级预警信息后,各村加强值班并立即通知所有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巡查,同时做好隐患点上人员转移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灾、险情立即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接到五级预警信息后,各村加强值班并立即通知所有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巡查,同时将灾害隐患点上人员按预案撤离危险区,妥善安置好群众生活,一旦发生灾、险情立即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四)落实经费,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镇政府将地质灾害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汛期巡查、应急调查,隐患点的监测、应急治理等工作,确保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应急治理费用。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五)突出重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点防范期内,各村及乡直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防范区段内的城乡、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重点工程进行调查、巡查和督查,因地制宜,采取监测、避让或应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牌、警戒线,并予以公告。.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指导群众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自救能力。.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落实市、县自然资源局制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严格按照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和本预案规定,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规定的时限如实报告上一级政府和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村要将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纳入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队伍,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进行针对性演习,保证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判断,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要加强露天采矿矿山边坡安全的监督管理,责成矿山企业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防止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矿山安全事故。(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工作镇政府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的隐患点,纳入年度防治方案,并在资金上落实到位。《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四)全面开展地灾应急演练。科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周密制定临灾避险方案,设立醒目警示标志。要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五)积极推进地灾综合治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明确的目标任务,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针对风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加大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争消除一批威胁重要地段、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于在册地质灾害点受威胁户实施避让搬迁的,经验收合格后将按“以奖代补”形式争取资金给予补助。(六)落实切坡建房点管理。对2022年排查的H6处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切坡建房点,以属地乡镇为责任主体,落实乡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按一户一档标准完善好档案资料,加强后期跟踪、监测、治理和管理。(七)落实风险调查反馈疑似隐患点管理。对2021年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排查反馈的41处未采取防治措施的疑似地灾隐患点,以属地乡镇为责任主体,落实辖区乡镇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参照在册灾害点管理标准,完善好疑似隐患点档案资料,加强汛期监测和管理。六、保障措施(一)注重宣传教育。各地要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抖音、互联网等媒体和张贴宣传画、公益广告、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乡镇、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一线人员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二)落实防治责任。各乡镇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防灾工作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层层压实防治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把防灾责任落实到人、防灾任务分解到位,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科学编制方案预案。各乡镇及各责任单位要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各重点隐患点应急预案,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明确各重点隐患点监测人员、预警方式、应急避险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和自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村组和具体责任人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规范、到位。(四)健全保障机制。根据年度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监测巡查、值班值守、应急处置以及转移人员的需要,县财政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专款专用。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辖区及责任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给予补助。(五)严格值班值守。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网格信息员(监测员)坚持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坚持信息日报告、灾情速报和零报告制度,重要情况随时上报,及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