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材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中期以后东汉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的统治开始动摇,人民的反抗逐渐出现,其中尤以黄巾起义最为突出。虽然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但却有力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本课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统治的全过程,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方法】针对本课,我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指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历史资料,运用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统治者宽容的统治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指导学生梳理已学朝代,并提出问题:汉朝的开创者和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分别是谁?西汉的下一个朝代是哪个朝代?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东汉的兴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已知知识入手,然后探究新的知识,以便形成知识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东汉的建立1.材料展示:“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仍臻,流散冗食,馁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思考: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提示: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生活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的统治已经穷途末路。2.王莽改制: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3.东汉建立: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4.问题探究: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结合所学历史和地理知识,想一想这么称呼的原因应该是()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提示:师生共同回顾两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后,再思考作答。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东汉【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地图,了解西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王莽当政时期的社会动荡,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目标导学二:光武中兴1.背景:出示材料“东汉初期的社会问题”,了解“光武中兴”的历史背景。过渡: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治理东汉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2.光武中兴(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2)措施: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提示: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影响:材料展示: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后汉书·刑法志》出示“东汉全国户籍人口图”。得出结论: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提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先自主学习,后教师重点剖析。【设计意图】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引导,帮助归纳总结。目标导学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问题思考: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提示: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2.图表展示: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问题思考: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从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9.5岁。24岁。3.图片展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问题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提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教师过渡: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设计意图】东汉衰败的表现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分析它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利用图表的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探究,利于突破难点,形成认识。目标导学四:黄巾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特点分别是什么?提示:(1)原因: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发生;(2)爆发的时间:184年;(3)领导人:张角;(4)特点:有组织、有准备。2.教师提问:黄巾起义的结果如何呢?有什么影响?提示: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3.讨论: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提示:相同点:都是农民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统治者的统治。不同点: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带有偶发性,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4.思考:黄巾起义被镇压,是不是标志着东汉朝廷转危为安?提示:出现军阀割据局面,进入三国时代。【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住单位,让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体会东汉灭亡的必然性,总结规律,得出启示,升华情感。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了解到东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和动荡的农民起义,从而对今天的治国提供借鉴和启示。【布置作业】课后思考: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设计】东汉的兴衰一、光武中兴——刘秀(光武帝)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三、黄巾起义【教学反思】本课紧扣新课标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结合地图、图片和表格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注重遵循“论从史出”方法及原则,填补了大量的史实,让学生清楚用史实说活。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对课本的单一教学会感到枯燥乏味,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呈现课本内容。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效果分析本课准确定位了教材所处的地位,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确定恰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分析了新课标新增本课的地位和目的,深入分析了东汉为什么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学思路清晰、流畅,说理透彻。教法的选择适合该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已经学过的西汉王朝的知识相衔接,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陈述历史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文本的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教材分析《东汉的兴衰》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程。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中期以后,由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于是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的统治开始动摇,人民的反抗逐渐出现,其中尤以黄巾起义最为突出。虽然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但却有力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教材将东汉的兴亡历程单独成课,意在让学生对东汉的发展历程有完整的了解,以便与之后两汉经济的发展和昌盛的两汉文化相照应,与三国割据历史的形成相衔接,因此,本课的学习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测练习一、基础过关1.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结合所学历史和地理知识,想一想这么称呼的原因应该是()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2.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A.农民起义B.世袭继承C.谋权纂位D.联盟征战3.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休养生息D.开元盛世4.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A.统治者“改制”失败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C.民族矛盾尖锐D.灾荒连年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③减轻刑罚④严惩贪官污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能力提升材料一:材料二: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材料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和材料一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课后反思本课紧扣新课标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结合地图、图片和表格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注重遵循“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