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七)材料要点的概括与比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文明多样性的成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与社会。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为了在这些不同的区域生存、发展,必然形成与具体的气候、资源等条件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制度方式、空间形构、思想观念等,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多样文明。人的禀赋、行为、习俗、观念等的多样性,特别是多样的分工领域一旦形成,就超越了自然生态,成为文明多样性不断推进和深化的重要原因。文明多样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人群、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空间营建方式、行为与制度习俗等,而文明多样性的深层本质、核心内容则是社会分工、分工领域的多样化。所谓分工的不断发展,也就是人们日益成为分属于不同群体、领域的专业、专门生产者。正是这些日渐多样的专业、专门生产者,生产、营建出日益多样的空间、器物、制度、精神等文明成果。分工的深化推动着文明的进步,没有分工的不断深化,也就没有文明的不断进步。(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材料二:不同文明体之间在资源占有、发展机会、综合利益等方面的总体均衡,是文明演进的一个规律。从来没有一种文明或者说一个文明体可以长期孤立地存在、长期孤立地单独发展自身、长期单边地处于领先地位并保持发展优势。一种文明、一个文明体若长久地比其他文明、文明体发达,它总会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冲突的发生、衰落的来临。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在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其他文明体的利益,保持文明体之间的总体均衡,日益成为追求与推进发展的自觉选择。总体均衡的法则,也适用于文明体内部。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抽象物,而是由不同的领域、部门、要素等构成,并最终由处于不同分工领域、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观念的多样、差异人群构成。能否保持诸多的差异性人群在发展利益、发展机会、发展代价等方面的总体平衡,是一个文明体、一个国家和区域能否兼顾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利益、发展机会长期固化,缺少流动性,是一个文明体遭遇诸多层面冲突甚至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防止利益与机会的固化,使所有分工领域、空间区域、语言区域的人群都有可能获得经济、文化、政治层面的上升通道,是实现一个文明体稳定、发展、不分裂、持续繁荣的重要前提。总体均衡是文明多样性健康发展的客观法则。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法则的现实化、内在化。在注重“空间实现”的同时注重“心性内化”,对推进文明多样性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意义。营建公共空间,是促进文明多样性有序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路径。人们日益分布、分属甚至相对固化于不同的空间,是文明多样性发展中的一个客观现象。空间的不断分化、相对固化,对文明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成为固化、拉大人群的隔膜、差异的重要原因。没有共同的空间,没有共同的活动,也就没有共同的意识、共同的情感。公共空间的自觉营建、有效运行、有效管理,对克服、减少不同人群间的差异、隔膜、冲突,减少文明多样性的负面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在营建公共空间的同时,自觉促进文明多样性客观法则的心性内化,能够为文明多样性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主体保障。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的心性、意识、观念等主体素养对文明的促进、制约、转换等作用越大;文明的进程虽然问题不断,但人们可以通过调适、规范自己来克服可能的问题,减少文明的冲突,防范文明的衰落。(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材料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直是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方面。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了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个精彩的比喻道出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两种甚至多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在世界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时期,只有在文明交流中,扬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才有可能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摘编自《三论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明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的人群、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空间营建方式、行为与制度习俗等,社会分工、分工领域的多样化是其核心内容。B.保持诸多的差异性人群在发展利益、发展机会、发展代价等方面的总体平衡,是一个文明体、一个国家和区域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C.人们日益分布、分属,甚至相对固化于不同空间。空间的不断分化、相对固化,成为固化和拉大人群之间隔膜、差异的重要原因。D.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若彼此能做到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就有可能在交流互鉴中和谐相处。[答案]B[解析]原文是说“……总体平衡”是“稳定和发展”二者“兼顾”的“重要条件”,B项只说了“平稳发展”一方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在不同的地域生存、发展,并且去适应该地域的各种条件,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文明,是为了创造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B.不仅是不同文明,同一文明内部由不同领域、部门等构成,并最终由多样差异的人群构成,追求与推进总体均衡的发展也应成为一种自觉选择。C.营建公共空间和自觉促进文明多样性客观法则的心性内化,是促进文明多样性有序健康发展的两种基础路径,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基础意义。D.我们处于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累增时期,固然要重视文明多样性,兼顾其他文明体利益,但更要追求自身发展,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答案]B[解析]材料二第1段主要阐述不同文明追求与推进“总体均衡”的发展日益成为自觉选择,而第2段说“总体均衡的法则,也适用于文明体内部”;由此类推,同一文明内部同样要自觉追求与推进总体均衡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人在不同的地域生存、发展……”不是“为了创造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而是“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形成的多样文明是为了“在不同的地域生存、发展”。C项,材料二第4段中,对于“促进文明多样性有序健康发展”,首先是“营建公共空间……”作为“基础路径”,再是“……心性内化”,能“提供主体保障”,也不能说“二者具有同样的基础意义”。D项,三则材料尤其是材料三强调文明多样性及其共同发展,选项说“更要追求自身发展”缺乏文本依据,更不能说由此“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3.在阐述文明多样性时,下列句子不能作为论证材料的是()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C.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答案]C[解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为“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表现的是道家无为的思想。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阐述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但各有侧重。试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材料二从理论的角度(对文明多样性的相关认知),阐述了促进文明多样性健康发展的客观法则。②材料三从实践的层面(有意识地利用文明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论述了文明多样性在处理国际关系、不同文明关系上的实际运用(不同文明之间可以求同存异,开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5.承认并发展文明多样性有何意义?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承认并发展文明多样性,①是对人类文明演进发展趋势的遵循;②可以实现不同文明体及文明体内部的稳定与持续繁荣;③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扬长补短,应对未来;④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在互联网的出现之初,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了“theDailyMe”(我的日报)——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报纸的出现。在theDaily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在与“信息茧房”相关的常见讨论中,最常被指责的对象,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大热的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许多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都凭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这种“量身定做”常常会令人怀疑:算法的自我迭代,是否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又是否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由于这些质疑,与“信息茧房”的形象正好相符,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算法”是制造“信息茧房”的元凶。然而,结合“信息茧房”的原始定义,我们却不难发现,这口“大锅”并不能轻率甩给算法。“信息茧房”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当时连互联网都尚未充分普及,推荐算法根本不存在。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为的不是警告互联网公司,而是直接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很可能将个体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对于推荐算法,曾经有人总结道:“算法没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它对,是因为算法本身只是一串由逻辑组成的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之所以说它不对,是因为算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应用算法的人,而这些应用者的价值观,很可能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受到算法的放大,进而被推向极端。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摘编自杨鑫宇《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材料三:从本质上看,“信息茧房”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认知陷阱。既然是陷阱,便必然有诱饵、有伪装,而不可能直接以其险恶的真实面貌示人。在“信息茧房”这种陷阱里,起到“诱饵”作用的,便是唯有身处“信息茧房”之内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观点与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人注定凤毛麟角。“信息茧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信息来源完全被与其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包围”时,他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在这个看似众声喧哗,其实无异于“回音场”的环境里得到精准的呼应。这种人人都能“一呼百应”的快感,是各种不同立场每天都在激烈对撞的真实舆论场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虽然在理智上不难理解“信息杂食”的重要性,但要直面那些和自己的立场全然对立的观点与事实,确实需要拿出一点勇气。离开“信息茧房”的好处,当事人的心里未必不清楚,但是,就像自然界里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离巢时的样子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对安全、安逸的环境全无眷恋呢?如果说“信息茧房”给人提供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陷阱的“诱饵”的话,那么这个陷阱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伪装”。对一般人而言,“信息茧房”最有力的伪装,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社会迷思。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会在各种各样的人口中听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把“独立思考”理解成不随波逐流,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却有不少人扭曲了“独立思考”的内涵,将其曲解为“完全不受(和自己主观意见不同的)外部信息影响”,以至于许多人不仅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观点,还言之凿凿地自称善于“独立思考”,甚至引以为豪。这也是许多人身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鑫宇《识破信息陷阱的诱饵与伪装——“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三》)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A.因为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某老师订阅了《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小学班主任》等杂志。B.苏明是宠物爱好者和关注者,最近百度新闻每天都为他推荐有关宠物的图片、视频和新闻。C.为了命制考试题目,命题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信息茧房”的资料文献进行研读。D.抗战胜利日,刘文同学为班上出了一期关于长沙四次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的手抄报。[答案]B[解析]完成这道题,关键在于对“信息茧房”的理解。“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自主选择的,而不是因为外在需求形成的。二是“信息茧房”的本质是个人接触信息的片面性。A、C、D三项所述现象都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选择的,而B项中,苏明是宠物爱好者,这是个人的喜好;百度新闻用推荐算法对他的爱好和平时的主动选择进行分析后,自动形成符合苏明趣味的“个人报纸”。参看材料一与材料二。7.下列不属于人们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原因的一项是()A.在信息茧房中,个人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样茧房就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B.“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C.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信息茧房能给人们带来认同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D.有人将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的观点当成不受外界影响、善于独立思考。[答案]A[解析]这一项是“信息茧房”所带来的后果。本题具有迷惑性的是B选项,需要明确的是,材料二认为,推荐算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它也是原因之一,原文有这样的表述“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综合来看,“信息茧房”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B.推荐算法会使用户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极端单一,会屏蔽与用户认知相异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当拒绝推荐算法。C.设计推荐算法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的价值观会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影响受众。D.不同于每天都有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真实舆论场,“信息茧房”能让人们从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那里获得快感。[答案]D[解析]A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可知,“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的是个人日报,个人日报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但它本身不是信息茧房。B项,推断失据,原文虽然说推荐算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应用者本身,所以不能得出“拒绝推荐算法”的结论。C项,错在“程序设计员”,原文中“算法背后的人”,是指应用推荐算法的人,是指用户,而不是程序设计员。9.请说说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内容上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同:两则材料都分析了“信息茧房”的成因,都认为造成信息茧房的决定性因素是作为信息获取主体的人。②异:材料二指出造成“信息茧房”的不是推荐算法而是算法背后的人。材料三进一步指出“信息茧房”是由于人的认知陷阱形成的,并分析了形成认知陷阱的两大要素——诱饵和伪装。10.请结合材料分析,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摆脱个人偏好,广泛涉猎信息。谨惕推荐算法带来的弊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圈。②摆脱信息茧房的“诱惑”。不能沉迷于“一呼百应”的快感,一味追求认同感,要了解并接受不同于自己认知的观点。③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学会辨析外界信息真伪和价值,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材料一: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①____。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早在史前时期,中华先民就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图画符号,孕育了文字的雏形。我国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这些符号虽尚不能系统记录语言,但已是我们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确证了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了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②____。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汉字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正如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言:“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③____。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的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了平衡统一。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但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汉字这种“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委身于口语语音,而是通过形、义等符号要素直接锚定语言的意义系统,“得意忘言”的书面语使不同时、地的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对中国人来说,语与文常常是一体的,语言认同主要通过文字认同建立,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得以生发。此外,汉字创造了书法篆刻、对联谜语、诗歌音乐等异彩纷呈的汉字文化,带给人们独特而奇妙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源源不断地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④____。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民族交往、语言交流、文化交融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汉字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随着中国疆域扩大、民族交流加深,汉字很早就从中原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他们借以交流和记事的工具。秦汉时期,北方匈奴族“无文书簿领”,其信函印玺都使用汉字。唐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起初习用汉字,后仿照汉字于10至12世纪创制了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这些比照汉字形貌特征和构造原理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汉字系文字”,共同组成一个“汉字大家族”。汉字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树立在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了汉藏两族“叶同如一”的团结情意。13世纪初,元朝政府规定,“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清代的语言生活如同《五体清文鉴》所展现的那样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其中汉字是当时文书行政系统和社会文化领域中最重要最通用的文字,因此编纂《康熙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在中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历程中,汉字不仅是族际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交流使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摘编自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材料二:大家熟知的甲骨文、金文,是后世汉字的前身,其时代的上限是商代后期。不过在其以前,文字已经有过很长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业已发现了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中国史前文化中大量存在的陶器、玉石器上面的符号,确有可能与文字起源相关。其中一部分只是符号,另一部分则应视为原始文字。当前关于中国文字起源讨论的一个焦点,是符号与原始文字(以及文字)的判定和区别。然而无论如何,像吴县澄湖等地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多个符号,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陶片上的成行陶文,说与文字无关是不合适的。襄汾陶寺陶扁壶上的毛笔朱书文字,是字也很难否定。我想重复一个观点,就是不能认为在中国境内的古文字只有像商周文字那样的汉字的前身。在四川及其附近发现的巴蜀文字,便不是汉字。(摘编自李学勤《汉字起源研究是科学的重大课题》)1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的考古器物上的刻画符号,是了解先民的文化“密码”,也是汉字的雏形和源头。B.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使得当时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直到秦朝实行“书同文”制度,才统一为汉字。C.汉语方言在口语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沟通,但由于汉字“通古今、达四方”的力量,书面语交流不受影响。D.我国少数民族起初都习用汉字,后来比照汉字形貌特征和构造原理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这种文字称为“汉字系文字”。[答案]C[解析]A项,“是汉字的雏形和源头”错。根据原文,刻画符号是文字的雏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综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3.3 做个快乐鸟3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
- 元稹-《菊花》课件
- 装修甲醛合同(2篇)
- 2020-2024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
-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装在套子里的人 (公开课获奖课件)
- 抛物线中的三角形面积
- 实体店培训计划书
- 急性心肌梗死小讲课
-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初赛试题(答案)
- Unit3ConservationWritingWorkshop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护理查房课件
- 跨境数据流动与治理
- 转体梁施工方案
- 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
-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试卷(含答案)
- 供水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