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分析】教材使用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出自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该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二个课时,它与第14课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内容是;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学习和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起核心作用,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的意志,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它们的成功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坚信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学情分析】香港澳门回归,距离现在比较近,对此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印象或听说过,在此后的学习中香港澳门回归也经常提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了一些相关港澳台的历史知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其历史根源学生不是很清楚,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补充。许多孩子对于香港、澳门是向往的,因此本课学习孩子们有着满满的兴趣与好奇,教学内容是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的;教师要合理的利用爱好完成情感态度的指引完成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香港、澳门的回归历史事实的叙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港澳回归的重要前提。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的回归最终也会实现。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感受祖国强大是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增强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树立勤奋学习、自立自强、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基本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地图以及音乐、视频资料,用多种方式使学生靠近并了解历史。学生利用多媒体的演示知道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通过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感受祖国强大是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从而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大美中国的短片,谈一谈你的心情如何?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每次看完后,总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国家历经了百年沧桑到现在能够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国,我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但是,在旧中国,我们国家却多次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至于许多国土相继沦丧!今天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就曾经沦丧为侵略者的殖民地。(教师幻灯片出示香港、澳门、台湾)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游子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通过让学生观看VCR,让学生视觉感受日新月异、日益强大的中国,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居安思危,让学生有一个民族危机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我们主要从三个篇章来学习本节课:第一篇章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第二篇章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母子喜团聚--香港澳门的回归。先来学习第一篇章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回想一下香港岛和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学生答,教师播放课件)香港岛只是香港的一部分,它还包含九龙和新界。下面咱们一块来看一下整个香港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正式割占香港岛。从此,香港岛成了英国的殖民地。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等230多个岛屿强行租去,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条约有一个与其它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学生:《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被租借的,租期99年,其它两个是被强行割占的教师:如果说香港是被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走的,那么澳门是被欺骗骗走的。教师:强调葡萄牙殖民者欺骗过程--借口、贿赂、强行塞进教师:就这样,英国、葡萄牙实现了对整个香港、澳门地区的殖民统治。(设计意图:借助地图资料结合古代史、近代史知识,回顾香港澳门沦丧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针对学生储备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既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又注重了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看图片,让学生讨论,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哪两个殖民国家所占领?为什么会离开祖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学生一:说明了明朝政府的腐败以及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香港的丧失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学生二: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教师:爱国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香港和澳门篇,在诗的字里行间都深刻的表达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依恋和人民渴望统一的迫切心情!(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会有感情的起来朗读、听歌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渴望回归的爱国情感,认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教师:人民的愿望如此强烈!为了国家统一,不同时期历届政府都做了不同的努力,但结果如何呢?请从以下两则材料找出答案。(旧中国,北洋政府曾想收回香港,但因英国的顽拒和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国民政府也很想收回香港,但因内战需要英美援助,最终妥协。建国初,1949年解放军很想收复香港,但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和美国的封锁,做出了暂不动香港的决策。)教师:旧中国和建国初都没能收回香港,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教师:我们始终要相信,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收回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邓小平说,现在时期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教师:请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学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教师:请同学们看材料,国家实力强大的史实,都是我们这册学过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观察中国国力提升的史实。从而得出解决香港问题,是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提上了日程的)(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到国家实力是收回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大国。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了天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0年,建立深圳等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1982年,中国政府就把香港问题提上了谈判的日程——-《初中历史》七下教师:国家强大了,有能力收回香港和澳门,如何收回?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政策收回?教师:出示邓小平的一段话(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毫说,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采用这两种方式的不同效果如何?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怎样?为什么要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教师出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收回的不同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继而肯定和为上策。引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教师: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学生:“一国两制”。 第二篇章: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教师: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是解决香港和澳门的最佳方案。什么是一国两制呢?(请阅读课文66页第二段正文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学生讨论后完成。)教师:找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找出的答案。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教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出的知识结构:一个国家,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实行两种制度的前提!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统一。教师:两种制度: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这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稳定了港澳台经济的发展,因此,被誉为“天才的创造”。教师:一国两制提出有何意义?学生: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设计意图:分析探讨一国两制的内涵,突出重点。让学生初步形成一国两制是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香港和澳门的最佳历史方案)教师:邓小平这个天才的创造能不能收回香港、澳门?我们一同来探讨第三篇章:母子喜团聚--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回归路是非常坎坷的。而让这一时刻成为现实的,是一场堪称世纪谈判的中英最高级别的外交较量。1982年,具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和具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中国的香港问题进行了首次谈判。(教师播放图片,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演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并进行对话,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来表演,既能让学生对这个事件有更深的体会,也能活跃整个班级的气氛,更能突出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撒切尔夫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这是国际条约,你们不能推翻。”……邓小平:“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就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如果到1997年还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撒切尔夫人:"香港只有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继续繁荣",如果中国收回香港,香港就会出现动乱,要面临灾难性的后果邓小平: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这次“灾难”做出决策!如果我们在香港问题上谈不拢,那么中国将决定香港回归的时间和方式,我们穷是穷了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教师:在这次谈判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与撒切尔夫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并态度坚决的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撒切尔夫人完全没想到这个“钢铁公司”如此强硬,她被邓小平坚决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所震撼!以至于神思恍惚,走下大会堂的台阶时摔了一跤!教师:双方经过22轮的艰难谈判,双方最终于1984年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与1997年的7月1日,香港如约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教师播放视频《1997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让我们重温那经典时刻!全场起立,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教师:重温经典时刻,你有哪些感想?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形式对这一盛况进行简短的时事报道。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样板,从不同的角度把香港回归后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记者在行动:教师出示模板,学生先以小组形式讨论,在进行交流)香港台记者:各位观众朋友,我是xxx台记者xxx,我现在就站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就在7月1日凌晨,我看到了中国cctv记者:……英国记者:……教师:同学们的报道非常精彩,道出了自己不同的心情!(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飘扬,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证实香港回归祖国的强大和邓小平实施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再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香港回归祖国后,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并有了自己的区旗区徽!教师:在一国两制的推动下,1987年中葡两国也签署了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并有了自己区旗区徽!教师:请学生思考讨论: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它和深圳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请看66页课本中的小红字部分,书中提到有五个地方不变,都有哪些方面不变呢?(1)香港的现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变。2)法律基本不变。3)生活方式不变。4)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5)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特区派干部。)学生一:“特别”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学生二:与深圳经济特区的社会制度不同。教师: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不变,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香港仍是国际自由贸易港;高度自治,军队只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干预内部事务,有专门的区旗区徽。但有一点注意:香港没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权教师出示:这高度体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设计意图:探讨港澳回归后的变与不变、同与不同,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正确性。)教师;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怎样呢?是不是和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那样,香港只有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继续繁荣?回到祖国是个灾难呢?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这些数据再一次有力的证明了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正确性!探究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港澳能够顺利回归?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这四条原因更加证实了统一是大势所趋2、你从香港和澳门两地被割占到顺利回归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自信,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何重要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设计意图: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强调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力量。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课堂小结:(教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此进行巩固)四、课后练习1、我国能够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增强C、殖民力量的削弱D、外交政策的成熟2、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问题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指的是()A、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B、“一国两制”的构想C、尊重历史与现实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A、和平统一方式B、实现经济互助C、平等谈判原则D、实现一个中国的原则5、材料分析: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邓小平材料二“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录根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五、课后延伸:教师:香港澳门的回归路尽管坎坷,但仍没能阻挡住统一的步伐,因为统一是大势所趋。感谢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澳门问题,为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与我们仅有一湾海峡之隔的台湾,却仍与我们遥遥相望。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海外游子盼望祖国统一那炽烈而深沉的情感!(教师播放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的乡愁也是我们大家的乡愁。让我们衷心的祝愿:学生齐读(祖国明天会更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配乐诗朗诵:先学生齐读,在找个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盼望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设计意图: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只有国力强大,认识到实现台湾回归的可行性、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六、教后反思在本节课我设计的最大特色,在核心素养方面——家国情怀体现尤其突出。重点体现历史学科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史料、视频、音乐等,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我做了大量的设计。一、在教学中,多运用视频、音乐为衬托与历史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头部分,我采用CCTV录制的“我爱你中国”短片来展现我们大美中国的形象的形式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让学生在感叹祖国强大的同时,在用反设置形式提到旧中国是个处处被西方国家欺凌的一个国家,多处领土被欺占,继而导入到香港澳门被侵占。给学生心理一个落差,让学生有一个民族危机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问题的设置迅速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述香港回归的经典盛况时,我也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当时的中英交接仪式,当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时,我让全体师生起立,面对国旗行注目礼,这是对国旗的尊重,也是学生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其次,我在本节课中适当的穿插背景音乐,使德育效果事半功倍。为了表现人民都渴望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盼望国家统一的这一强烈愿望,我采用让学生起来有感情的朗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香港;播放音乐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再到最后结尾部分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起来齐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定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更加坚定了祖国统一的坚强信念,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二、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让学生起来多说,多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记者在行动--对香港回归这一经典盛况进行简短的实事报道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做为香港记者和中央台的CCTV记者还是英国的记者,都能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对香港回归这一盛况进行了不同心情的表达,声音和表情、音调把握的都非常到位,学生表现的都很棒!还有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钢铁较量”的精彩谈判过程中,让两个学生来演绎,弄成小短剧的形式,其效果要比教师讲述好的多,让学生亲自来表演,既能让学生对这个事件有更深的体会,也能活跃整个班级的气氛,更能突出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情分析香港澳门回归,距离现在比较近,对此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印象或听说过,在此后的学习中香港澳门回归也经常提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了一些相关港澳台的历史知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其历史根源学生不是很清楚,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补充。许多孩子对于香港、澳门是向往的,因此本课学习孩子们有着满满的兴趣与好奇,教学内容是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的;教师要合理的利用爱好完成情感态度的指引完成教学目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效果分析本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可以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意识的培养。多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说、多练。在观看香港回归视频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完成这节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定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更加坚定了祖国统一的坚强信念,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此外,在这个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符合新课改下增强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破了难点。通过当堂检测练习,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出正确答案,说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分析教材使用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出自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该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二个课时,它与第14课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内容是;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学习和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起核心作用,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的意志,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它们的成功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坚信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能够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

澳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增强C、殖民力量的削弱D、外交政策的成熟2、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

别在于()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问题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指的是()A、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B、“一国两制”的构想C、尊重历史与现实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A、和平统一方式B、实现经济互助C、平等谈判原则D、实现一个中国的原则材料分析题:从以下材料中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邓小平材料二“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后反思历史学科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尤其突出。在本节课我设计的最大特色,在核心素养方面——家国情怀体现尤其突出。就是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史料、视频、音乐等,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我做了大量的设计。一、在教学中,多运用视频、音乐为衬托与历史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头部分,我采用CCTV录制的“我爱你中国”短片来展现我们大美中国的形象的形式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让学生在感叹祖国强大的同时,在用反设置形式提到旧中国是个处处被西方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