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NH3

B、Cl2

C、NO

D、HCl参考答案:C略2.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不溶物一定是Cu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Fe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参考答案:B略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2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C.用45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参考答案:A【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精确到0.1g分析;B、根据量筒精确到0.1mL分析;C、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和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进行选择分析,没有450mL的容量瓶,必须采用500mL的容量瓶;D、根据广泛pH试纸的测定值为正整数;【解答】解:A、天平可精确到0.1g,能用托盘天平称取3.2gNaCl固体,故A正确;B、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0.1mL,无法量取7.50mL稀盐酸,故B错误;C、没有450mL的容量瓶,必须采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同浓度的溶液500ml,再量取450ml即可,故C错误;D、广泛pH试纸的测定的pH为正整数,无法测得某溶液pH为3.5,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中学化学中常用仪器在使用中读数的问题,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熟悉不同仪器的精确度不同,只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便可解4.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亦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A.Cl2+H2OHCl+HClO

B.2F2+2H2O=4HF+O2C.H2O+CaO=Ca(OH)2

D.2Na+2H2O=2NaOH+H2↑参考答案:A略5.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是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参考答案:C略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硫酸镁跟氢氧化钡反应Ba2++SO42-BaSO4↓C.铁片插入盐酸中2Fe+6H+2Fe3++3H2↑D.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反应H++OH-H2O参考答案:D略7.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为金镶玉,直径为70mm,厚6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中金属的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该金属是由纯金制成;乙认为该金属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该金属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取制造这种金牌的材质粉末少量进行实验,加入下面一种试剂来证明他们猜想的正误,该试剂应是A.硫酸铜溶液

B.盐酸

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

参考答案:C略8.下列试剂不能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参考答案:B略9.常用一些图案标示危险化学品,化学物质与其图案标识相符的是()A.氮气

B.铜片

C.浓盐酸D.浓硝酸参考答案:D【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分析】A.氮气不能燃烧;B.铜单质只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C.浓盐酸不能燃烧;D.浓硝酸有腐蚀性.【解答】解:A.氮气不能燃烧,不是易燃气体,故A错误;B.铜单质只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不是氧化剂,故B错误;C.浓盐酸不能燃烧,不是易燃液体,故C错误;D.浓硝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D正确;故选:D.10.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极:O2(g)+2H2O(l)+4e﹣=4OH﹣Y极:2H2(g)﹣4e﹣+4OH﹣=4H2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B.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C.X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参考答案:B【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解答】解:A、根据燃料电池中,X极:O2(g)+2H2O(l)+4e﹣=4OH﹣,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故A错误;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则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故B正确;C、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Y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又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水,稀释了碱,则溶液PH减小,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逻辑关系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液溶胶属于胶体,与胶体是包含关系,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有些是离子反应,有些不是离子反应,属于交叉关系,B错误;C.钠盐、钾盐有些是碳酸盐,所以钠盐、钾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C错误;D.混合物与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单质属于并列关系,D正确。答案选D。12.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

B、H2X

C、XH3

D、XH4参考答案:D略1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列第IA族为第1列,0族元素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第2列元素

B.第3~12列元素全为金属C.第17列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

D.每列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均依次增大参考答案:D略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Al3++3OH-=Al(OH)3↓B.铝溶解在NaOH溶液中:2Al+2OH-+6H2O=2[Al(OH)4]-+3H2↑C.MgO溶于醋酸中:MgO+2H+=H2O+Mg2+D.Al(OH)3溶于稀硫酸中:OH-+H+=H2O参考答案:B略15.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B.C.D.参考答案:CA.形成硫化钠过程中存在电子的转移,应该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故A错误;B.硫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错误,故B错误;C.氟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中存在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D.溴化钾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错误,故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实验室要配制100mL

1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

g。(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①

。(3)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4)若出现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③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④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参考答案:(1)称取NaCl固体

5.9

g。(2)玻璃仪器有①

烧杯②玻璃棒

1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3)操作顺序应是

BEACDF

(填序号)。(4)①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为什么?参考答案:否。这是因为一种元素可能存在几种核素,即几种原子,故原子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种类。略18.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盐进行分类:K2CO3、KCl、BaCl2、BaSO4、K2SO4、BaCO3、Na2CO3参考答案:分类标准: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19.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