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1页
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2页
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3页
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4页
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蜂鸟每天要吸食与体重相等的蜜浆,这体现了生命的哪一基本特征?()A.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B.生物具有应激性

C.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2.“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 D.光照和水分3.下列四组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其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这四组中,正确的是()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C.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生理盐水 B.清水,碘液 C.生理盐水,碘液 D.碘液,碘液5.成人大约有一千多亿个细胞,这些细胞的共同点是()A.形态基本相似 B.大小基本相似 C.结构基本相似 D.功能基本相似6.下列与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B.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C.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属于营养器官

D.系统是动物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7.下列哪一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明显差异?()A.番茄和黄瓜 B.番茄和家兔 C.衣藻和草履虫 D.狗和猫8.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9.俗话“树怕剥皮”,是指失去树皮的树木会很快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的()被破坏,植物体无法输送有机物等.A.筛管 B.导管 C.木质部 D.形成层10.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某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在控制所选衣料、奶渍量、洗衣粉用量、用水量均相同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奶渍所需时间如表所示:水温(℃)304050607080除去奶渍所需时间(S)2812641217则下列A、B、C、D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水温与洗衣粉催化效率关系的图示是()A. B. C. D.11.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12.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脚气病-缺乏维生素A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先天性愚型-体细胞内多了一条染色13.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14.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1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6.下列各组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图解的足()A.Ⅰ一分解者、Ⅱ一消费者、Ⅲ一生产者

B.Ⅰ一裸子植物、Ⅱ一被子植物、Ⅲ一种子植物

C.Ⅰ一脊椎动物、Ⅱ一鸽子、Ⅲ一鸟类

D.Ⅰ一基因、Ⅱ一DNA、Ⅲ一染色体

17.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

C.两栖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8.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19.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图中的哪个曲线图来表示()A. B.

C. D.20.科学推测是根据已有证据通过逻辑思维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的看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证据推测A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B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C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D孔子鸟化石的特征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A.A B.B C.C D.D21.下列对生物遗传变异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可能是基因突变

B.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C.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转基因鼠的获得是基因控制性状的典型实例22.多利羊和巨型小鼠的获得,分别采取的生物技术是()A.转基因和克隆技术 B.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技术

C.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D.克隆和组织培养技术2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针对吸烟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实验小组设计了“烟雾回收液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水蚤活动状态蒸馏水烟雾回收液25%50%75%100%正常20161283运动受限04678死亡00259A.烟雾能对水蚤的心血管造成损害 B.烟雾能对水蚤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

C.烟雾能对水蚤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 D.烟雾回收液浓度越高水蚤的死亡率越大2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坚决拒绝第一支烟 B.进行适宜锻炼 C.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D.沉迷网络游戏25.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随手关紧水龙头 B.绿色低碳出行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纸张双面使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6.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③的名称是______,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管,③内流的是______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3)如果血管②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______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27.如图是人体屈肘动作和关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运动系统由骨骼肌、骨和______共同构成.

(2)当你用手捂住嘴打喷嚏时,图甲中①处于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状态.

(3)乙图中结构[③]______(填名称)内有滑液,具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4)平时我们说的“脱臼”是指乙图中标号______所示部分从关节窝脱出.28.如图表示某人的体细胞内一对染色体上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B、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染色体,它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已知基因B来自母方,则基因b来自______。

(3)假定这对基因Bb控制的性状是有无耳垂,已知有耳垂是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而无耳垂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那么此人的性状为______(填“有耳垂”或“无耳垂”)。

(4)在人的体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______。29.任务情境: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尾损伤是否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1)根据任务情境,作出你的假设?______。

(2)在取样时,需要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在多个水塘中取样是为了______。

(3)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______。

(4)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3组,用于尾损伤处理。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3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和对照组(不损伤,CO),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后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包括______。

(5)如图表示实验结果(由3组蛙在规定时间移动的距离绘制的曲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0.如图是初中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忆做过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环境中。

(2)在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到图2所示装置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此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______,小烧杯中的液体会变成______色。

(3)图3装置中,甲保温瓶中的温度较高。这个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

(4)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

【解析】解:新陈代谢包括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排泄等生理过程。蜂鸟每天要吸食与体重相等的蜜浆,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

故选:A。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D

【解析】解:A、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一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

B、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

C、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因此调节反光镜能调节视野的明暗,而视野的大小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故选:D。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2)准焦螺旋:在镜筒后方有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并且能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据此解答.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4.【答案】B

【解析】解: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以简化为“擦”“滴”“撕”“放”“展”“盖”“染”;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故选:B。

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做出合理的解释。

5.【答案】C

【解析】解: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的细胞结构相似,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刚形成的细胞较小,成熟的细胞较大;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细胞一般是扁平状的,肌肉细胞多是纺锤状的等;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肌肉细胞能收缩和舒张,神经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等等。可见构成人体的细胞结构相似,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故选:C。

细胞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此题难度不大,知道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明确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即能解答此题。

6.【答案】D

【解析】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分布于植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分布于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动物没有保护组织,B错误。

C、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但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系统是动物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7.【答案】B

【解析】解:A、番茄和黄瓜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番茄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家兔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有明显差异,B符合题意。

C、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C不符合题意。

D、狗和猫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系统。

8.【答案】A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故符合题意。

B、b点表示植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现图示中ab段的情况。故不符合题意。

D、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两个变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做好此题,要认真分析图示。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9.【答案】A

【解析】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

故选:A。

本题考查植物中有机物的运输.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一旦破坏树皮,植物将无法把绿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部位,导致植物死亡.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10.【答案】B

【解析】解:表格中的数据显示:水温在60℃时去除奶渍需要4s,50℃时用时6s,40℃,70℃时都是12s,,30℃时需要28s,80℃时用时17s,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催化效果增强,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温度升高,催化效果减弱,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B。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的关系,根据提供数据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据此解答。

解答时要根据酶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

A、据分析可见: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

D、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解:A、维生素B1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B1,就会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等维生素缺乏症,A错误;

B、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B正确;

C、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C正确;

D、当人的体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时,就会导致先天愚型,D正确.

故选:A.

维生素、无机盐和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少,作用却很大,一旦不正常就会患某些疾病.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营养物质以及激素的作用.

13.【答案】B

【解析】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因此,“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故选:B。

咽鼓管是咽与鼓室相连的通道。鼓膜外通过外耳道与外界相通,鼓膜内(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口腔相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

14.【答案】D

【解析】解: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5.【答案】A

【解析】解:“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卷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属于蕨类植物。

故选:A。

苔藓植物主要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植株比较高大。

熟练掌握几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6.【答案】D

【解析】解:A.Ⅱ一消费者和Ⅲ一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不符合图中所示的图解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Ⅲ一种子植物包括I一裸子植物和Ⅱ一被子植物,但I一裸子植物和Ⅱ一被子植物不存在从属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Ⅲ一鸟类属于I一脊椎动物,不符合图中所示的图解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因此选项D符合该图解含义。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染色体上包含DNA分子,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

17.【答案】A

【解析】解:如图生命树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故选:A。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动物进化的历程。

18.【答案】B

【解析】解: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B。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19.【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林木,消费者--植食昆虫(初级消费者)、食虫鸟(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则植食昆虫先因食虫鸟的减少而增加,导致林木数量减少,后来则因林木的减少而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答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等方面切入。

解此题的关键理解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20.【答案】D

【解析】解:A、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说明了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原有的微生物,而不是瓶内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的空气,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还不能形成原始生命,B正确。

C、观察露西的化石特征发现,她的上肢骨较细,下肢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C正确。

D、观察孔子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孔子鸟是爬行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D错误。

故选:D。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21.【答案】B

【解析】解:A、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的白色幼虎的白色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性状,因此可能是基因突变,A正确;

B、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XX,她生下的就是女孩。否则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是由父亲的染色体决定,B错误;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性状的表现也受环境的影响;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鼠的个体的大小是由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因此,转基因鼠的获得是基因控制性状的典型实例,D正确。

故选:B。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基因的遗传。

22.【答案】C

【解析】解: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利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可见,“多利”羊的培育利用了克隆技术。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巨型小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故选:C。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本题考查了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解: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烟雾回收液浓度越大,水蚤的运动能力越差,死亡率就越高。说明烟雾回收液会对水蚤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实验并未提到对心血管的影响。可见A错误。

故选:A。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青春期青少年正确的生活方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青春期青少年正确的生活方式。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青少年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据此解答。

【解答】

​​​​​​​A、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大量有害物质,为了身体健康,青少年坚决拒绝第一支烟,A正确;

B、进行适宜锻炼,利于身体健康,属于健康生活方式,B正确;

C、有了心理矛盾,常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能闷在心理,要保持愉快的心情,C正确;

D、沉迷网络游戏,会使人的意志消沉,不利于身心健康,D错误。

故选:D。

25.【答案】C

【解析】【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答】

​​​​​​​A、随手关紧水龙头,可减少水的浪费,利于保护水资源,做法恰当。

B、绿色低碳出行,可减少碳排放,利于保护环境,做法恰当。

C、废电池含量大量有毒物质,随意丢弃废电池,会污染环境,做法不恰当。

D、纸张双面使用,可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做法恰当。

故选:C。

26.【答案】肺静脉

B

静脉

A

A

【解析】解:(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如果②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即氧气含量逐渐减少,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增多;因此,图示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

(2)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的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由于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因此③内流的是静脉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A。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因此图示中曲线A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故答案为:

(1)肺静脉;B

(2)静脉;A。

(3)A。

图示中,横坐标表示血流方向,因此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曲线A、B表示的是血液流经身体的某个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关于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考查的难点,可结合着血液循环的路线掌握。

27.【答案】骨连结;收缩;舒张;关节腔;①

【解析】解:(1)运动系统由骨骼肌、骨和骨连结共同构成.

(2)当你用手捂住嘴打喷嚏时,图甲中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3)乙图中结构[③]关节腔内有滑液,具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4)平时我们说的“脱臼”是指乙图中标号①关节头所示部分从关节窝脱出.

故答案为:(1)骨连结

(2)收缩;舒张

(3)关节腔

(4)①

(1)甲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骨,④关节.

(2)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由关节模式图(乙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8.【答案】DNA

蛋白质

父方

有耳垂

性染色体

【解析】解:(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图中所示,若基因B来自母方,则基因b来自父方。

(3)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假定这对基因Bb控制的性状是某人的耳垂,已知有耳垂是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而无耳垂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那么此人的性状为有耳垂。

(4)正常人的体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XX,男性性染色体为XY。

故答案为:

(1)DNA;蛋白质

(2)父方

(3)有耳垂

(4)性染色体

(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的组成、性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9.【答案】不同程度的尾损伤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或不同程度的尾损伤不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增加取样随机性

水温、水生植物等(合理即可)

编号、组别、在规定时间移动的距离

轻微尾损伤不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而严重尾损伤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解析】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本实验根据任务情境,可作出的假设是:不同程度的尾损伤会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或不同程度的尾损伤不会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