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记叙文阅读》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记叙文阅读》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记叙文阅读》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记叙文阅读》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记叙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记叙文阅读1苏州考情综述考情概览年份考查篇目作者考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分值2019淤泥偏自出芙蓉胡晓军诗歌内容理解赏析文段理解句子含义筛选信息探究标题/162018饺子记盛谢冕探究标题概括内容赏析句子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文意分析情感主旨/162017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毕淑敏词语含义及作用理解文意理解句子含义分析句段作用//152016骑自行车翻山越河舒飞廉概括内容赏析句子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192年份考查篇目作者考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分值2015杏荫井台杨闻宇理解文意赏析句子筛选信息分析情感理解文章主旨/182014《故乡》选段鲁迅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文意省略号作用理解文意分析情感主旨/8红豆树下陈歆耕概括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分析情感主旨理解文意分析语段作用/172013《故乡》选段鲁迅感叹号作用概括内容赏析词语///8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理解文意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文意语段作用赏析词语概括内容/173年份考查篇目作者考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分值2012《绿》选段朱自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词语概括内容分析情感///8快手刘冯骥才分析人物心理分析语段作用理解文意概括人物形象探究标题/172011《孔乙己》选段鲁迅理解文意赏析词语分析写作手法///8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赏析句子词语理解分析句子作用概括内容拓展表达/172010《我的叔叔于勒》选段莫泊桑分析人物心理分析写作手法赏析词语///9寂寞的月亮汪建中概括内容筛选信息理解句子含义探究标题分析语段作用分析情感主旨174纵观苏州2010—2019年中考题,记叙文是必考内容。10年10考,分值在8—19分之间。在这10年真题中,出现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课内外都出现,二是只考查课外。2010—2014年,课内和课外选文都出现。课内选段的篇幅都比较短,选取的都是经典课文,设置了3个简答题,分值是8分或9分。主要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写作手法及人物的心理等;课外选文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散文和小说,涵盖了记叙文的基本类型,考查的为简答题或选择题,从概括内容、探究标题、赏析句子、赏析词语、拓展表达等角度设题,分值都是17分。从2015年开始,直到2019年,连续5年只考查了单篇课外选文。除2016年考查了一篇叙事散文外,其他选文都偏重抒情。延续了简答题的形式,题量4—6题,以5道题为主。题量不同,分值也相应增减,在15—19分之间浮动。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赏析、对段落的作用及文章主旨的分析为重点。在记叙文的备考中,除了着重对抒情类散文做针对性训练以外,还要对叙事类、小说类等文体进行相应的训练。另外,还要关注课内的重点课文,做到有备无患。考情分析5文体知识精讲一、记叙文知识归纳(一)记叙文定义、六要素1.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2.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内容。示例《背影》: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潸然泪下(结果)。(八年级上册)6(二)记叙文的分类及结构1.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从狭义上讲是指叙事类文学作品,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散文和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就中考体裁划分来说,我们通常使用广义上的记叙文来进行分类研究。7分类特点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述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抒情散文一般不详细描述事情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讲述道理,加以评论,抒发作者的观点态度。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及矛盾冲突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记叙文类型可以划分如下:82.记叙文的结构段落作用类型开头过渡结尾叙事散文交代起因概括内容表达情感总结全文抒情散文奠定基调承上启下照应前文呼应开头哲理散文引起下文点明中心承上启下卒章显志小说交代背景、设置悬念促进情节发展作铺垫结局完整9(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类型特点作用示例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①叙事完整,有头尾,条理清楚。②使文章层次井然,脉络分明。《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发感悟。(七年级下册)10(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类型特点作用示例插叙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文艺作品中。①交代了……内容。②解释了……原因。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塑造人物形象。⑥突出文章的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紫藤萝瀑布》插入回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因为十几年前紫藤萝也曾凋零,也曾遭遇不幸,可它们如今却长得生机勃勃,证明了人和花一样,都会遭遇不幸,可生命是永无止境的。(七年级下册)11(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类型特点作用示例倒叙①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头使用了倒叙,交代了百草园的“结局”——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之后讲述“是我的乐园”,引出了下文。(七年级上册)12(四)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人称概念作用示例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便于叙述,真实自然;③便于直接抒情。《社戏》以“我”的口吻来叙事,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少年时代在乡村看社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八年级下册)13(四)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人称概念作用示例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通常是以配角来作为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为配角来叙述,这便是以第二个人的思考模式与态度来评判主角,其实意在讲述隐藏主角的故事。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产生亲切感;②便于交流情感,便于抒情。《雨的四季》文章后半部分,把“雨”称作“你”,像与“雨”面对面地倾诉,读来亲切感人,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七年级上册)14(四)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人称概念作用示例第三人称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用“他(她)”“他(她)们”的口吻来叙述,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③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第三人称的运用,充分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九年级上册)15(五)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指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线索,对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极大的作用。类型特点示例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猫》以“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的时间推移为线索。(七年级上册)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八年级上册)16类型特点示例人物线以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回忆我的母亲》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二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八年级上册)事物线某一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台阶》以台阶为线索,建造新屋写得简略,建造高台阶写得详细,紧扣题目,同时突出了父亲为了追求生活目标而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精神。(七年级下册)17类型特点示例事情发展变化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是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和于勒的经历来展开叙述的。(九年级上册)18(六)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知识归纳排比特点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作用①

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

便于抒情,增加感染力。示例《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想象丰富,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充满动感,表现了桃花、杏花、梨花盛开的情景。(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的气势,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19修辞手法知识归纳比喻(2017、2015、2011年)特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常见的比喻词有:如、像、好像、似、犹如,等等。作用①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示例《春》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春雨的细腻和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人物……的心情。20修辞手法知识归纳拟人(2016、2015、2012、2011、2010、2009年)特点把事物人格化,将物当作人来写。作用①

将物人格化,描写生动;②

表意丰富,使事物更形象有趣。示例《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小雪的模样、情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心情。21修辞手法知识归纳双关(2017年)特点字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含着另一个意思。作用①

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②

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示例《台阶》中“台阶”表面上是供人上下的一级一级的建筑物,深层意义上却是地位的象征。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其实表明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以及他那不断上进的精神。(七年级下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含蓄,给人以深刻印象。22修辞手法知识归纳反问(2014年)特点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作用①

态度鲜明;②

加强语气,抒情强烈。示例《白杨礼赞》中“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发人深思。(八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23修辞手法知识归纳设问特点为突出所说的内容,用问句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作用①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

启发思考。示例《济南的冬天》中作者连用两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24修辞手法知识归纳夸张特点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夸大或缩小。作用①

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

引发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

突出事物的特征。示例《皇帝的新装》中“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用“既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总”这些词语把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夸张到极点。(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25修辞手法知识归纳对偶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思相近或相反。作用①

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示例《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和高雅。(七年级下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的感情。26修辞手法知识归纳反复(2015年)特点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作用①多次强调,加深印象;②情感强烈,具有感染力。示例《春》中“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心情。272.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知识归纳托物言志(2017、2014年)特点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作用①

间接表现主题,意蕴深刻;②

寄托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示例《白杨礼赞》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八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表现了……的特点,赞扬了……的精神。28表现手法知识归纳对比(2016、2015、2014、2013、2009年)特点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形成相反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作用①

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②

强调所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示例《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进行比较。(九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与……的对比,表现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9表现手法知识归纳铺垫(伏笔)(2016、2015、2012年)特点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事件,衬托或暗示主要人物或事件。作用①

衬托,渲染气氛;②

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示例《皇帝的新装》的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交代了他被两个骗子骗,最后什么也没穿就在街上游行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这部分内容交代了……,衬托(补充)了……,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情节更加完整。30表现手法知识归纳象征(2016年)特点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示例《海燕》整体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海燕”象征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九年级下册)答题格式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1表现手法知识归纳衬托(正衬/反衬)(2012、2009年)特点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情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作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作反衬。作用①

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所要描述的事物特点更加鲜明;②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示例《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八年级上册)答题格式用……来正衬(反衬),表现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32表现手法知识归纳照应(2017、2016、2014、2011年)特点指文章前后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的解释、说明和交代。作用①情节完整;②结构严谨;③中心突出。示例《紫藤萝瀑布》的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情节完整。(七年级下册)答题格式运用了照应的手法,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完整,突出了……中心。33表现手法知识归纳悬念特点先将疑问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作用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九年级上册)答题格式文章用……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故事发展。34表现手法知识归纳烘托特点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作用①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②使文章更富表现力。示例《故乡》中作者使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哀伤的心情。(九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将表现对象与……作比较,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5表现手法知识归纳联想(想象)(2017年)特点联想是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作用①使文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深刻。示例《春》中“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由闻到的花香,联想到树上结满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看着桃树、杏树、梨树所产生的美好想象,从而更深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使……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了……的主题,抒发了……的情感。36表现手法知识归纳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特点“扬”指褒扬;“抑”指贬低。作者想要褒扬(贬低)某人或物,却不直接褒扬(贬低),而是先从相反处着笔。作用①使文章情节富有变化;②为文章蓄势,突出所表现对象的特点,使情感更加强烈;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事物特征,。示例《白杨礼赞》先写白杨树的平凡普通,再写“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欲扬先抑,突出了白杨树不屈不挠的特点。(八年级上册)答题格式采用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7表现手法知识归纳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用①形象感人,感情强烈;②内涵深广,极富情趣。示例《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不但写出白雪覆盖下小山的美景,而且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这段内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了……,虚写了……,使表达对象形象感人,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极富情趣。38表现手法知识归纳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对环境的渲染抒发人物的情感。作用①情景交融,便于表达情感,富有感染力;②景物和情感细腻真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感同身受。示例《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春雨的特点: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极富感染力。39表现手法知识归纳动静结合特点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作用①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②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七年级上册)答题格式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写得富有活力,形象地刻画出了……的形象。403.常见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定义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以及仪态等的描写。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描写定义对人物的对话和自白的描写。作用展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动作描写定义对人物的动作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定义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作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品质,凸显人物个性,给人真实感。心理描写定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作用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4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定义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作用①

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②

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一定影响,作品用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③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④

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答题格式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的气氛,营造了……的氛围,衬托了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定义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的描写。作用①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

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

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⑥

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答题格式运用了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的背景,为人物设定了……的环境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表现……的主题奠定基调。42人物、环境描写正面描写定义也叫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作用直截了当地刻画人物,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示例《孔乙己》中外貌(青白脸色、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语言(君子固穷……)、神态(颓唐、涨红了脸……)、动作(排、摸……),还有写茴香豆的茴字、分豆子给孩子吃、喝酒等几件事情,都是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九年级下册)侧面描写定义也叫间接描写,对要描绘的人或物不作正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来烘托描写的对象。作用①

使人物或事物更加突出;②

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示例《孔乙己》中旁人的议论和笑声是间接描写,间接体现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九年级下册)43人物、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定义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①

刻画人物性格;②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③

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④

点化人物关系;⑤

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示例《变色龙》中通过“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帮我把大衣脱下来……”“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状态,刻画出了一个出尔反尔、趋炎附势的人物形象。(九年级下册)44二、小说知识归纳(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二)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形象(核心)(1)人物的分类及作用分类作用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围绕主要人物进行,主要人物起着决定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往往通过主要人物揭示主题。次要人物小说次要描写的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主要人物。45(2)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分类特点外在特征指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人或物的特征。内在特征指人或物内在的性格、品质、态度、价值观等。(3)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方法特点直接刻画通过情节和人物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地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间接刻画对人物不从正面描写,通过侧面衬托来突出人物形象。46(5)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分类特点环境角度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情节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人物的性格、品质可以通过情节来反映,人物的行为变化也可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4)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分类作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472.环境(依托)自然环境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①

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②

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一定影响,自然景物描写可衬托人物心情。③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④

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⑥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483.情节(骨架)角度作用开端确定了作品矛盾的性质,预示了情节展开的途径和发展线索。发展明确事件发生的过程,使情节完整,具有可读性。高潮矛盾激化到高峰,营造紧张的气氛,富有张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局使故事情节完整,表达文章主题49高频考点突破一、记叙文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1.赏析语言;2.理解句子含义;3.筛选信息;4.探究标题。真题再现(2019·苏州,共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淤泥偏自出芙蓉胡晓军我之爱莲,初与别人相同,是因观其盛开,恋羡其花纯洁、其叶圆碧、其香清远。其花,纳兰状为“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其叶,东坡喻成“重重青盖”,诚斋夸作“接天莲叶无穷碧”;至于其香,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我之爱莲,后又进了一层,是因读《爱莲说》称其“花之君子者也”,得以因物及人、由目入心,实现了从视觉、嗅觉到心境的升格。50莲花与君子的相同处,周敦颐只用三句话便道中道全了。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即便身处污浊动荡之境,但心始终高洁稳正,不受污染,不为矫饰,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不会倚靠附和,不会攀缘拉拢,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党”;第三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抄写、诵读《爱莲说》无数遍,每至文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时,都不禁脱口而出:“我!”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叹息与周敦颐相隔了近千年,不能同他一道,前去赏莲。据闻周敦颐为了赏莲,特命人挖了个大大的池塘,池塘中心置小亭一座,以九曲桥相通,以便从各个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我猜周敦颐赏莲时,可能独自一人,方出此言;即使有人伴随,却对他的爱莲之切、知莲之深,未必懂得,这反倒增了他的孤独。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此番心境,还可再溯千年以上。屈原钟爱鲜花香草,曾让山鬼披薜荔、配女萝,又用各类花卉饰满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房间,其中就有莲叶。而他自己,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1这身装束,自然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屈原紧接着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孤独之强之烈,直到使他绝望自尽的程度。我想屈原之所以选择投水,是想从一个君子变成一朵莲花吧。君子和莲花的区别,只是一个在大地上,一个在水中央。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当然,泛泛而言,所有的花儿都可比作艺术;但我以为唯有莲花,最能揭示艺术的真谛。“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使所思澄澈、所感幽远;“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通透简约为高,以含蓄蕴藉为尚,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者方为妙境上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他花儿只需如常孕育、萌生开放,期间未尝有太多的曲折艰难,好比从人间顺利升入天堂;唯独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必须先突围后方可孕育生长,恰似先要从地狱来到人间,然后进入天堂。艺术亦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莲花将根向下扎入淤泥,为的是向上生长,当终于开出花来时,必向上空高高擎起,离得淤泥越远越好。52反过来说,也是淤泥成就了莲花、困境成就了君子……生活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种种坎坷,都能给人以最有效的磨砺,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既然君子、艺术皆与莲花相类,那么两者必然互通,即君子可成就艺术、艺术也可成就君子。君子有了艺术,可以不再过于孤独。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心中悲凄,却以书画遣怀。他画莲花,寥寥数笔便神完气足,这莲花就是他的化身。板桥居士曾咏过一朵入秋方开的莲花:“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这朵莲花便是他的化身,不是不想顺时应序,只因困顿太久、积攒太难,故而开得稍迟一些罢了。淤泥偏自出芙蓉,代有前贤为此钟。屈子衣裳逐水去,周生笔墨待人逢。从来孤独皆难耐,当是艺文最适从。初夏深秋俱恰好,何妨盛放在春冬。(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531.下面这段文字中也有描写荷香的,与文章第一段中曹寅的描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3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通过比较阅读,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赏析。描写荷花的香味,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语言通俗,却不乏清新;朱自清“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新颖独特。[答案]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语言通俗而意味无穷;朱自清把香味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打通了人们的嗅觉和听觉,新颖而独特。(3分)题目解析54考点梳理考点1赏析语言(10年5考,2019、2018、2016、2015、2011年)[方法归纳]解答语言赏析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描写方法角度: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等方面进行赏析。(2)从修辞手法角度:可从常见的修辞手法入手。(3)从表现手法角度:可从对比、象征、欲扬先抑、衬托、铺垫等表现手法入手。(4)从表达方式角度:主要赏析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表现了……552.联系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说说你如何理解“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这句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本题给出了周敦颐和苏轼的感叹,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二人恰恰是为“君子”作诠释。所以,答题思路较为明确:解释“君子”的内涵——是学问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人;紧扣“孤独”来具体分析“君子”——他们的孤独不仅仅是指缺乏与之共处的人,更是指缺乏心灵深处志同道合的人;最后以周敦颐和苏轼来具体注解。[答案]君子是学问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人。他们的孤独不仅仅是指缺乏与之共处的人,更是指缺乏心灵深处志同道合的人。周敦颐感叹同他一样爱莲之高洁的人很少,苏轼感叹不汲汲于名利、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很少。他们的孤独感是对“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的最好诠释。(4分)56考点2理解句子含义

(10年4考,2019、2017、2016、2010年)[方法归纳](1)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2)抓关键词: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3)抓修辞手法。(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①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②抒情句:联系全文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感情。③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答题模板:这句话表达了……,抒发了……573.在作者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具备哪些特性?(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从“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开始,便是写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特性,文中有以下几处: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艺术当……所感幽远”,讲的是“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为妙境上品”,讲的是“通透简约、含蓄蕴藉”;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他……汲取营养、积攒力量”,讲的是“在困境中汲取营养、积攒力量”;四、“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则在讲“突破”。[答案]予人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通透简约,含蓄蕴藉;须在困境中汲取营养、积攒力量;有所突破。(4分)58考点3筛选信息

(10年1考,2019年)[方法归纳](1)直接提取文段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2)先提取文段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直接引用,或用更恰当的词句进行概括替换,形成题干要求的答案。(3)在对文章部分或全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594.谈谈你对文题“淤泥偏自出芙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一般情况下,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回答此题,应侧重从文章内容来分析。文中第1—4段,强调淤泥之于芙蓉的作用——给予营养和力量;第5、6段,从“君子之质”,谈到“艺术之境”——困境如淤泥,磨砺并成就了君子和艺术;全文启迪人们要勇于面对困境,积极进取。联系文章的内容来理解文章的标题就比较简单了。[答案]强调了淤泥给予芙蓉营养和力量,成就了芙蓉;困境也如淤泥,磨砺并成就了君子和艺术。从而启迪人们要直面困境,勇于接受磨砺。(3分)60考点4探究标题

(10年4考,2019、2018、2012、2010年)[方法归纳](1)标题含义。①分析标题中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首先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然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内容。③分析标题的双关义。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④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⑤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可以从文章表达的情感出发)(2)标题指代。①明确标题中词语的本义。②明确文章体裁。如果是叙事散文,标题很可能是对这一件事情的概括,作答时找到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根据标题筛选概括即可。如果是抒情散文,标题则为作者情感的寄托。作答时,找出抒情句、议论句,以此来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再结合标题概括作答。如果是小说,标题大多含有某种深层含义,要通过故事情节从文章主旨的角度来作答。61(3)标题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揭示文章的中心。这种情况下,标题中往往会出现表示情感或作用的词语。③交代文章的线索。这种情况下,标题往往是事物,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贯串全文。④交代记叙的对象。⑤新颖别致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这种情况下,标题往往使用修辞或比较新奇。⑥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答题模板:“xx”标题的含义是……,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具有……的作用。62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蔷薇四月天武晴①中国的大,并不仅仅是国土,连人连风景都是大的。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王者之民凭栏处亦有无限江山。一枚草叶,一朵野花,凡生在中国,便有乾坤万象。蔷薇这般好名字的植物,单单是在口里念念,就能闻得见香气。一旦它舒叶吐花,天地间全然是阳光月光的流泻,风风雨雨的豪华,山河照影,遍天遍地都是人间的好日月。②蔷薇开花的时候,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它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麦子已经抽穗,青青的麦芒刺枪一般好看地亮出来,天地间没有比麦子更好看的仪仗、更有诗意的军威、更漂亮的容颜。湘戏里描述相府千金的出行是“八个丫鬟前头走,八个丫鬟后面跟,八个丫鬟左边站,八个丫鬟右边行,小姐攒成菊花心”。此般风光与蔷薇相比,就如星星之于月亮,难以相提并论。63③它这般汪汪漾漾地在原野上开起来,好像还未来得及准备停当,田埂水坝,高坡低洼到处都是它的鲜妍,蓬蓬的植株筛面大小,带刺的枝条四面披散。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有户庭的亲切,但绝非庭院之物。它是大野之花,需要养在天光地气中。我小时候常是蹲下来看,绝少去采摘,并不仅仅因为它有刺。淡红的蔷薇接近于桃花,然而桃花可以任人插瓶装点,相与相携,蔷薇不能。就像日月,可以从门窗里照进来,但不可以关进屋内,能关进屋里,收进箱笼里的,肯定不是日月。④后来走进户庭与城市的粉团蔷薇等都是它的变异。真正的野蔷薇依然驻守在原野上,花瓣随风落进沟渠河塘,在清亮的水面上漂泊,有一种迷惘。像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玩疲惫了,被大人抱到床上去睡,醒来时客人已经走了,地也扫干净了。又比如到中饭的时辰,赶集的大人还没有回来,站在门口张望的孩子就到大路上去接,却没有接到,只得不舍地一步三回头,心里的感觉就像这水面上漂着的蔷薇。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这真是句好话,天地悠悠,浩浩阴阳,谁在明白里?还不都是在不明白里,渐渐地、忽然地明白起来。就算尧舜也不能从64娘胎里出来就决定去做千古贤君,秦始皇也不会一出生就清楚自己要扫六合,无数的革命先烈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决心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明白了一个时代的大事,就去承担并做成这件大事。⑤世间的好,全在有一个好的糊涂,因为没有邪念。蔷薇也不在明白里,它的花是没有准备的,只开了个大概,开着开着忽然明白了这个季节,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季节里的位置。它是这个季节里的一朵花,是这个季节里的一页锦绣,虽不能嫣然百媚,但清洁单纯至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乐器的磬、缶、鼓、筑都是一音,连佛也以一音说法。蔷薇就是日月山河中的一音,恒久地响在这个季节里,有着无尽的余地给世人穿行逗留,云日回照里,人人都是四月天里的花与叶。(选自《桂林晚报》,有删改)[注释]一音:佛教称佛说法之音。1.(赏析语言)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和情感。就像日月,可以从门窗里照进来,但不可以关进屋内,能关进屋里,收进箱笼里的,肯定不是日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将蔷薇与日月类比,增强了蔷薇的神秘感,歌颂了其为“大野之花”的简约轻扬。652.(理解句子含义)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筛选信息)请分条概括出作者笔下蔷薇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标题)请探究标题中的“蔷薇”和“四月天”的深刻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没有谁自始至终真正活在“明白里”;②每个成功者都是由起初的“不明白”逐渐成长、成熟并最终变“明白”的。

①出场风光,汪汪漾漾开遍原野;②花繁叶茂,香气深稳清洁;③执着坚守,勇敢担当;④清洁单纯,至正纯美。文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蔷薇”这一形象是执着坚守、清洁单纯、有恒久影响力的代表;“四月天”是花开的季节,是人间的好日月,标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精神品质的赞颂和追求。66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乡野豆子陈重阳①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人们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黄豆、赤豆、绿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②豆科作物一贯深明礼仪,它们在自己的季节里,托着饱满沉实的豆荚,面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手相让的姿势。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后,在场地里集结的豆荚们,经历一场棍棒的击打,噼里啪啦响作一团,这是它们对农民最高的礼仪!③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豆荚皮轻舞飞扬,壮烈地飘散而去。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遗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发出黄、赤、绿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母亲欣喜的目光里。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67④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榨油。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⑤最奢侈的莫过于炸油果。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和好的面团擀、轧、切,做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一缕缕幸福的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焦脆的油果新鲜出锅,供我们一一解馋,我们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⑥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宝,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⑦提一罐子给下地干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沉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抱着罐子,挺身仰脖,咕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68⑧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姐弟都冷得缩着脖颈。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小时煮到软烂,加些陈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做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⑨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便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姐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⑩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命的原香,挥之不尽。(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691.(赏析语言)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及蕴含的情感。黄豆、赤豆、绿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句子含义)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筛选信息)文章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试根据下文内容分条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标题)谈谈你对文题“乡野豆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写乡野豆子尽管生活环境平凡,却蕴藏着蓬勃生机,特别是“摇曳生姿”“渲染”这些词语,增加了描写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乡野豆子的喜爱和赞美。句子中“亲吻”“轻抚”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丰满”预示着收获,“秋风”象征着丰收在即,整句话借用豆荚深明礼仪的品质,来说明作者对秋季的收获的赞美之情。①滋润生活,脱离干涩;②降温祛燥,给人力量;③制作美食,让人幸福;④传递心意,让人温暖。“乡野豆子”是指人要像成熟的豆子一样做一个深明礼仪的人;像豆子一样在经历磨砺后,收获生命的美好;像赤豆包子一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乡野豆子”的喜爱。70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多闻草木少识人王开岭①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②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了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真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在这座庞大的动物收容站,我遍访那些完全不同于己的生物,那些传说中的异类,打探其故乡、家族、数量,聆听其身世、命运和生涯故事……③不错,动物园即收容站,或者说拘留所,但我是来探监的,不是来观赏的,我是以亲友身份来的。这样说有点矫情,但我确实这么想。每每注视笼子里的对方,那么瑰丽的皮毛、那么精致的斑纹、那么神奇的习性、那么伟岸或袖珍的形体……我都自惭形秽、羞愧难当,我觉得人类配不上它们,配不上如此丰美灿烂的生灵,不配与之为伍。④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躲开车声鼎沸的聒噪、高楼大厦的逼视,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拼、脏口与脏口的对骂……71草木乃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体最伟大的保姆:献花容以悦目、果茎以充腹、氧气以呼吸、林荫以蔽日,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⑤香山植物园,最大的魅力是阔,阔得足以让人忽略其败笔:院墙和门票。除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和地气充沛,它还有个好处:人寡。再多的人撒到如此大的林子里,也成了丛中蚂蚱,被稀释了。⑥人寡,则幽,则清,则定。⑦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她们的名字。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寥无几。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甚至无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⑧其实何止我,翻翻书报,“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懒汉比喻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他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72⑨我把此事告诉一位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是演艺明星的名字,所识草木却少得可怜至极,真是奇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的赠书:《野花图鉴》。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⑩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⑪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若再奢侈一点,容我多带一本书,该是什么呢?⑫在我眼里,《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精神明亮之书。我想,从古到今,即使只有这么薄薄一册,华夏文化也堪称灿烂。后人若能承先民衣钵、循童年心性,文明又何尝堕落至此?扔掉《诗经》,遗弃它的纯真精神,背叛它的诗意逻辑和生存美学,乃悲剧之始。⑬《诗经》伟大在哪儿呢?夫子看得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即纯洁、烂漫,即清澈、雅正。作为教书匠,夫子总不忘唠叨,续了串大道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最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小儿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73⑭这是我极欣赏的一句话,也是酷爱《诗经》的一大理由。⑮它确乎一部生物百科全书。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诗经》里的物类作了详解,计草本80种、木本34种、鸟类23种、兽类9种、鱼类10种、虫类18种,共计动植物174种。而据台湾学者潘富俊统计,《诗经》藏有草木160种,比陆玑多出近半百。⑯感谢这些草木鸟兽吧,感谢这部险几绝版的大自然吧。⑰很大程度上,我们所谓“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依据,即在其中。⑱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一句:多闻草木少识人。⑲这年头,名人的繁殖速度比细菌还快,都急疯了。⑳草木润性,尘沸乱心。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绿色稀缺的年代,即便“少识”,业已识多;即便“多闻”,亦然寡闻。(选自《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有删改)741.(赏析语言)赏析“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句子含义)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第⑳段画线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筛选信息)阅读文章,说说“我”在不同地点看到草木生灵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标题)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题“多闻草木少识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自然万物对人的恩泽,表达了“我”对自然万物的无限感激之情。自然界的花草可以使人性情得到陶冶,现实社会的复杂使人无所适从;快节奏的现实,让人们远离自然,错过了许多美好事物;呼吁人们亲近自然,远离名利;提醒人们不要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保持自己内心深处的纯净。“我”在动物园里,看到丰美灿烂的生灵,感到惭愧;在植物园,面对安静的草木、妖娆的花木,颇为尴尬;徜徉《诗经》,感悟其魅力,对书中的大自然,无限感谢。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的态度;②形象地写出自然的美好带给人心灵的抚慰,而人们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丢失了本真;③含蓄地表达了希望人们能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的愿望。75二、记叙文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5.概括文章内容;6.分析句段作用;7.理解词语含义;8.分析情感主旨。真题再现(2016·苏州改编,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骑自行车翻山越河舒飞廉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76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77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晚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果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魂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78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交,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选自《文汇报》,有删改)795.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时,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范围,关键词是“以前骑自行车”,再定向到文中去寻找答案。作者描写“以前骑自行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第②—⑤段。回答本题时,按照“何人做何事”的格式,用自己的语言精简概括作答即可。[答案]①“我”学骑自行车;②“我”骑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