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优质_第1页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优质_第2页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优质_第3页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优质_第4页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优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课件优质第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家乡素描二、讲我方言三、乡土发现四、节日探源五、思考讨论第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家乡素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

向班上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第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认识方言第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中国的七大方言:第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乡土发现第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节日探源中国传统七大节日,你知道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春节: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第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春节的起源:第9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第10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农历

)正月十五

第1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元宵节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第1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第1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1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月5日左右。风俗习惯:拜祭祖先清明节:第1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清明节起源:第1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民俗: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第1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挂香袋吃粽子插菖蒲第1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端午节起源:

战国时期,屈原为楚国忧愤跳江而亡,楚人为纪念屈原之死,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第19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起源第20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第2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鹊桥仙

——秦观七夕农历:七月初七节日来源: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第2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又叫七仙女),她私自下凡,与父母早逝的牛郎成亲。在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后来,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急忙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牛郎与织女第2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夕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一说: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第2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理解】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蜡烛发出白色的冷光给画屏增添了几分凉意,一个孤单的宫女正拿着丝绸做的小团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深人静寒气袭人,皇宫的石阶更是冷冰冰的,可是那个宫女依旧坐在皇宫的石阶上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沉思。第2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第2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秋节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吃月饼赏月农历---八月十五第2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秋起源: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第2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传说:吴刚伐桂第29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第30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3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俗习惯:

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出游登高、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农历:九月初九第3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3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恒景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