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及答案解析(全国甲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植物审美是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先秦以来的植物审美传统形

成了比德、移情、畅神等基本审美模式,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植物审美在继承

传统的同时,将比德、移情与畅神植根于清明的理性上,从而丰富了植物审美的

理论内涵和哲学品格。宋代植物审美是古代植物审美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所体现

的美学精神空灵生动、亘古常新,在现当代植物审美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

②宋代植物审美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对岁寒之美的欣赏,这是继孔子的"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后,再次从性理之学上对其加以理论的自觉重构,

并成为宋代流行的审美精神,也是后世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的鲜明体现。"岁

寒三友"的称呼出现在宋代。宋人林景熙《王云梅舍记》云:"即其居累土为山,

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对梅花的欣赏在宋朝达于极盛,且多与"孤洁"

等相关,如辛弃疾《临江仙探梅》"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与花的形态相比,

更注重其精神。

对岁寒及与此相关的幽独精神的推崇成为宋代植物审美中的重要

风尚,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③首先,从自然气候环境来看,宋代出现的对寒林雪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潮

流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梅花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与其时气候变冷有重

要关系。北宋后期,开封常出现冬天极寒、春秋寒等恶劣气候,气候环境的变化

第1页(共32页)

也会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表现中。

④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岁寒美学也与社会家国和个人的遭际相关。气候

的变化引起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

感受、艺术表现乃至哲学精神。尤其在北宋灭亡后,文人多借荒寒之景写民生疾

苦,表救世之心,寄一己之肠。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有顽强的生命力,这

其中包含着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生命体验。

⑤再次,从哲学层面来看,理学赋予宋代岁寒美学不同的哲学精神。晚唐形

成的禅宗美学对岁寒之美有一定的影响,理学又为宋代岁寒之美提供了一种新的

观念。宋人尚理,理与天地之性密切相关,天地之性即生物之性,天地之理即生

生之理,植物的岁寒之美即与天地生生之理有重要关系。理学家善"就草木来证

明宇宙",他们认为,万物生意即天地的生生之意,生生之意四时皆有可观,然

最可观之时,即是天气严寒之时,天地一阳初生,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于岁寒

之时更见生生之意,这一思想对宋人植物审美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四时中尤其

推崇对"寒"意的审美,如对寒梅、寒林、雪景的欣赏。

⑥这种岁寒精神既体现在对植物的审美中,也体现在人生态度中。人处于困

顿时,求无可求,得无可得,万念俱泯,心中寂寥,也最容易见出世界的本来面

目和自我的本来面目,其内心可能更坚定。由此可见,在大自然的冬天与人生际

遇的冬天最易见出那一点仁心。岁寒精神是在困顿中见出一丝生意,是自然、人

生和社会中的仁心和元气的发端处。正如黄庭坚在《画墨竹赞》所写:"人有岁

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⑦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如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感通之力、天

人之际的岁寒之心和人由此所体悟到的不改之乐,在现当代植物审美文化中仍然

第2页(共32页)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丁利荣《宋代植物审美中的草木精神与天地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以来的植物审美传统形成了比德、移情、畅神等基本审美模式,宋代植

物审美在传承中有发展。

B.孔子是我国最早对岁寒之美进行欣赏的人,他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便是证明。

C.气候环境决定了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他们欣赏荒寒幽寂之景,有顽

强的生命力。

D.从哲学层面上看,晚唐形成的禅宗美学和理学都对宋代的岁寒美学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宋人推崇"岁寒三友"为例,论证了欣赏岁寒之美是宋代植物审美的一

个重要特点。

B.文章主体部分从自然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哲学三方面展开,剖析了宋代推

崇岁寒之美及幽独精神的原因。

C.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阐述观点,不仅加深了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也使论证

更生动形象。

D.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论述了宋代植物审美中的草木精神与天

地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对梅花的欣赏更注重其精神,由辛弃疾《临江仙》"更无花态度,全有

第3页(共32页)

雪精神"可见一斑。

B.梅花之所以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是因为气候变冷,汴京常出现冬天极寒、

春秋寒等恶劣气候。

C.拥有岁寒之心,使苏轼在被贬黄州的人生困顿时期见出世界和自我的本来面

目,内心变得更坚定。

D.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的美学精神在现当代植物审美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眼下,河北省景县全县10万亩红高粱喜迎丰收。正值高粱成熟收割季节,

在王谦寺镇马贾庄村,当地农民正组织农机加紧收割。田地里机声轰鸣,多台农

机来回穿梭,一片丰收景象。据了解,10万亩高粱产生的收益惠及该县110个

村2万多名种植户,刨去各种成本,仅高粱种植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1.6亿元。

下一步,景县将继续把高粱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扩大高粱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

民增收致富。

在山西芮城县,3万亩早熟苹果迎来丰收。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

正忙着采摘。为了扩大农村电商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芮城县政府部门从

2021年开始依托7个苹果主产乡镇,建立发展布局,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

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减少农产

品销售中间环节,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目前,芮城

县从事电商行业、助农增收的新农人已经达到了600余人,其中大学生占比70

第4页(共32页)

%以上,每年为当地农民卖出的农产多达2000万斤,直接增收2100万元。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漠腹地的粮食种植基地里,一眼望去,1万多亩沙漠粮食

喜迎丰收。据了解,这里的沙漠种粮未来将有望带动两万户农民致富,有力推进

乡村振兴。

(央视网2021.9.21《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二: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民的生产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今年,全国投入春耕

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

超过2万台套。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目前,我国小麦、

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均超8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12.9亿亩,预计全年

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在科技的助力下,农民朋友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种地养牛。青海

甘德县的这家智慧牧场里,饲养着被称为"雪域之舟"的牦牛。这里的每只黑牦牛

都带有耳标,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这头牛的防疫、保险及生长信息就能被

查到。当地还依托互联网开展了牦牛认养活动,客户可以远程挑选牦牛作为认养

对象,经过两年的托管,最终收获加工好的成品牛肉。

(央视网2021.9.23《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三:

"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

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

重要作用。"

第5页(共32页)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

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在这个致敬辛勤的节日,放眼中华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

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蔚蓝的海滨,洁白的羊群赤橙黄绿青蓝紫,到处

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这是天道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民汗水描绘的画卷,

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小康新颜。

(中国新闻网2021.9.23《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2021年中国农民

丰收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芮城县政府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

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B.为了维持粮食安全的重任,全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进

农村产业链升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C.目前,我国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

12.9亿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D.今年,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又喜

获丰收,这与农业大局的稳定密不可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对种植的限制已经降低,沙漠未来将成

功种植粮食,同时也是防沙治沙的一种手段。

B.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全程机械化与综合机械化已大面积覆盖,

第6页(共32页)

在主粮生产上现代化的投入比农副产品大。

C.为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供,增加农

民收入,需要大力发展村级电商平台,增加电商新农人的助力。

D.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因为战胜新冠疫情和克服洪涝自然灾害

等不利影响,中华大地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6.在促进农业丰收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

行概括。6分)

(三)现代文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桂公塘

郑振铎

文天祥耿耿的光着双眼,一点睡意也没有。他的腿和脚经了好一会的休息,

已不怎么酸楚了。

他低了眼光望望杜浒——那位死生与共,为了国家,为了他,而牺牲了一切

的义士。杜浒的眼光恰恰也正凝望着他。杜浒哪一刻曾把眼光离开了他所敬爱的

这位忠贞的大臣呢!

"丞相,"杜浒低声的唤道,"不躺下息息么?"他爱惜的提议道。

"杜架阁,不,我闭不上眼,还是坐坐好。你太疲乏了,也该好好的睡一会

儿。""不,丞相,我也睡不着。"

文天祥从都城里带出来的门客们已都逃得干干净净了,只剩下杜架阁是忠心

耿耿的自誓不离开他。

他们只是新的相识。然而这若干日的出死入生,患难与共,使得彼此的肺腑

第7页(共32页)

都照得雪亮。他们俩几成了一体。文天祥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依靠架阁的。而杜

架阁也尝对丞相吐露其心腑道:

"大事是不可为的了!吴坚伴食中书,家铉翁衰老无用,贾余庆卑鄙无耻:

这一批官僚们是绝对的不能担负得起国家大事的。只有丞相,你,是奋发有为的。

他们妒忌得要死,我们都很明白。所以,特意的设计要把你送到鞑子的大营里去

讲和。这魔穴得离开,我们该创出一个新的有作为的局面出来,才抵抗得了那鞑

子的侵略。这局面的中心人物,非你老不成。我们只有一腔的热血,一双有力的

手腕。拥护你,也便是为国家的复兴运动而努力。"

丞相不好说什么,他明白这一切。他时刻的在罗致才士俊侠们。他有自己的

一支子弟兵,训练得很精锐;可惜粮饷不够——他是毁家勤王的——正和杜浒相

同。人数不能多。他想先把握住朝廷的实权,然后徐图展布,彻底的来一次扫荡

澄清的工作。

然而那些把国家当作了私家的产业,把国事当作了家事的老官僚们,怎肯容

他展布一切呢!妒忌使他们盲了目。"宁愿送给外贼,不愿送给家人",他们是抱

着这样的不可告人的隐衷的。文天祥拜左丞相的谕旨刚刚下来,他们便设下了一

个毒计。

蒙古帅伯颜遣人来邀请宋邦负责的大臣到他军营里开谈判。

这难题困住了一班的朝士们,议论纷纷的没有一毫的定见。谁都没有勇气去

和伯颜谈判。家铉翁是太老了,吴坚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

这难题便落在文天祥的身上。他是刚拜命的左丞相,年刚气锐,足以当此大任。

大家把这使命,这重责,都想往他身上推。

"谁去最能胜任愉快呢?"吴坚道。

第8页(共32页)

"这是我们做臣子的最好的一个效力于君国的机会,我倒想请命去,只可惜

我是太老了,太老了,没有用。"家铉翁喘息的说道,全身安顿在东边的一张太

师椅上。

"国家兴亡,在此一举,非精明强干,有大勇大谋的不足以当此重任。"贾余

庆献谀似的说,两眼老望着文天祥。他是别有心事的:文天祥走了,要是不能回,

那左丞相的肥缺儿便要顺推给他享受了,所以他怂恿得最有力。

朝臣们纷纷的你一言我一语的,都互相在推诿,其意却常在"沛公"。

那纷纷营营的青蝇似的声响,都不足以打动文天祥的心。在他的心里正有两

个矛盾的观点在作战。

他不曾预备着要去。并不是退缩怕事。他早已是准备着为国家而牺牲了一切

的。但他恐怕,到了蒙古军营里会被扣留。一身不足惜,但此身却不欲便这样没

有作用的给糟蹋掉。

他明白自己地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他一去,国家将何所赖乎?杜浒,他

的新相识的一位侠士,也极力的阻止他去;劝他不要以身入虎口。杜浒集合了四

千个子弟兵,还有一腔的热血,要和他合作,同负起救国的责任。也有别的门客

们,纷纷扰扰的在发挥种种不同的意见。但他相信,纯出于热情而为远大的前途

作打算者,只有一个杜浒。

然而,文天祥在右丞相吴坚府第里议事时,看见众官们的互相推诿,看见那

种卑鄙龌龊的态度,临难退缩,见危求脱的那副怯懦的神气,他不禁有些冒火。

他的双眼如铜铃似的发着侃侃的恳挚的光亮。他很想大叫道:

"你们这批卑鄙龌龊的懦夫们呀,走开;让我前去吧!"

然一想到有一个更大的救国的使命在着,便勉强的把那股愤气倒咽了下去。

第9页(共32页)

他板着脸,好久不开口。

但狡猾如狐的贾余庆,却老把眼珠子溜到他身上来,慢条斯理的说道:"要

说呢,文丞相去是最足以摧折强虏的锐锋——不过文丞相是国家的柱石——

他很想叫道:"不错,假如我不自信有更重要的使命的话,我便去了!"然终

于也把这句不客气的话强咽了下去。

一时敞亮的大厅上,鹅雀无声的悄静了下来,虽然在那里聚集了不下百余个

贵官大僚。空气石块似的僵硬,个个人呼吸都艰难异样。一分一秒钟,比一年一

纪还难度过还是昏庸异常的右丞相吴坚打破了这个难堪的局面:

"文丞相的高见怎样呢?以丞相的大才,当此重任,自能钟有余裕,国家实

利赖之。"他不能不表示什么了。锋棱的眼光横扫过一堂,那一堂是行尸走肉的

世界;个个人都低下了眼,望着地,仿佛内疚于心,不敢和他的锐利如刀的眼光

相接触。他在心底深喟了一声,沉痛的说道:

"如果实在没有人肯去,而诸位老先生们的意见,都以为非天祥去不可的时

候,天祥愿为国家粉碎此无用之身。惟恐嚣张万状的强虏,未必片言可折耳。"

如护国的大神似的,他坐在西向一张太师椅上。西斜的太阳光,正照在他的

身上,投影于壁,硕大无朋,正足以于影中笼罩此群懦夫万辈!

个个人都像从枷锁下逃出了似的,松了一口气。

文天祥转了一个念,觉得毅然前去,也未尝不是一条活路。即使冒触虏帅而

被羁,甚至被杀,还不是和战死在战场上一样的么?况且北虏的虚实,久已传闻

异辞,究竟他们的军队是怎样的勇猛,其各军的组织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方法

训练这长胜之军,一切都该自己去仔细的考察一下,作为将来的准备。那末,这

一行,其意义正是至重且大。这样一想,他便心平气和起来,随即站起身来,说

第10页(共32页)

道:

"诸位老先生,事机危矣,天祥明天一早便行;现在还要和北使面谈一切。

失陪了。"头也不回的,刚毅有若一个铁铸的人,踏着坚定的足步离开大厅而去。

(有删改)

【注】

《桂公塘》得名于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

过其门,几落贼手死"一句,叙述文天祥赴元讲和被扣押,后设法逃脱,辗转数

处,终于暂时脱险的故事。全文共十六章,本文节选自第一章,其时文天祥正"坐

桂公塘土围中"。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腿和脚经了好一会的休息,已不怎么酸楚了",这句话表明文天祥从敌

营成功逃出,一路奔波,也反映了其艰险处境。

B.杜浒为了挽救国家,"毁家勤王","牺牲了一切",与文天祥志同道合,在文

天祥门客纷纷投敌的时候,仍追随着文天祥。

C."两眼老望着文天祥""老把眼珠子溜到他身上来",两处对贾余庆眼神的描写,

是他希望文天祥挺身而出的写照,表现出他的卑鄙无耻。

D.贾余庆等官僚对外胆怯退缩,对内排挤文天祥,各怀鬼胎,各谋其私,与文

天祥、杜浒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二人的光辉形象。

8.在朝臣商议过程中,文天祥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

梳理。6分)

9.文中文天祥"坐土围中"的情节与朝臣商议的情节有多处呼应,试举三例简要

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第11页(共32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襄公①如楚,及汉,闻康王卒,欲还。叔仲②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

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于楚。非义楚也,畏其名与众也。夫义人者,固

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③实嗣,其谁代之

任丧?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将

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

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说侮不懦,执政不贰,帅大仇以惮小国,其谁云

待之?若从君而走患,则不如违君以避难。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计乎?

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反,及方城,

闻季武子④袭卞⑤,公欲还,出楚师以伐鲁。荣成伯曰:"不可。君之于臣其威大

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

命焉守必固矣若楚之克鲁,诸姬不获窥焉,而况君乎?彼无亦置其同类以服东

夷,而大攘诸夏,将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若不克鲁,君以蛮夷伐

之,而又求入焉,必不获矣。不如予之。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醉而怒,醒而

喜,庸何伤?君其入也!"乃归。

(节选自《国语·鲁语》有删改)

材料二:

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⑥问,玺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

..

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后闻取卞。公曰:

"欲之而言叛,只见疏也。"公谓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

第12页(共32页)

敢违君?"公与公冶冕服。固辞,强之而后受。公冶致其邑于季氏,而终不入焉。

曰:"欺其君,何必使余?"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无以冕服敛,非德赏

也。且无使季氏葬我。"

(节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有删改)

[注]①襄公,鲁襄公。②叔仲,鲁国大夫叔仲带。③楚王芈姓。④季武子,鲁国

大夫,名宿(一作夙)⑤卞,鲁国公室的一座城。⑥公冶,季武子的私属大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

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B.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

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C.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

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D.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

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汉,闻康王卒"与"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及"字含

义不同。

B."而何德于君"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

同。

C.玺书,文中指季武子以印章封记送给鲁襄公的文书。"玺书"秦朝以后专指皇

帝的诏书。

第13页(共32页)

D."固辞,强之而后受"与"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

)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叔仲带认为大家应该借鉴君子"计成而后行"的智慧,凡事要考虑

周密,既然两国开战在所难免,鲁国就应该提前谋划好抵御楚国的办法。

B.材料一中,荣成伯认为,尽管鲁国大夫季武子夺取卞城的举动不合规矩,但

是如果请求楚国出兵来讨伐季武子,无论胜负,对鲁襄公来说,都是不利的。

C.材料二中,鲁国大夫季武子侵占卞城,却谎称卞城有人叛乱,自己率部下去

平叛,已经取得了卞城。鲁襄公识破了季武子的谎言,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

D.语》和《左传》对鲁襄公回国后的记述,显示出不同的侧重点,

《国

《国语》

重在记言,以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左传》也记言,但叙事较为翔实,刻画人

物生动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

(2)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第14页(共32页)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作柳州刺史。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

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橘之品行。柳宗元在本诗中将柑与橘看作

同一物。木奴:指柑橘的果实;据晋习凿齿《襄阳记》记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

作宅,种柑橘千株,他临死时叮嘱儿子说待柑树长成则可赖之维持生计,后果然。

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叙事语开篇,自然流畅,第二句中,诗人使用"新""遍"两个看似平平

无奇的字,却分别写出了柑叶的嫩绿和繁盛,颇具匠心。

B.颔联先借屈原爱橘的典故表明自己和屈原对橘树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又借

李衡的典故直言自己虽为生计所困也不会对柑树存功利之心。

C.颈联想象奇特,用"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开香四溢一笔写出,又

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将上文"怜"的内容具体化。

D.在尾联中,诗人说如果让他等到柑树成为柑林的时候,果实的滋味还能够供

养他这个老人,暗藏担忧之情,唯恐贬谪的时间太长。

15.古人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试着分析一下,这

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木材和金属的改变说明人们是可以改变自己

的学识和品行。

第15页(共32页)

(2)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以高超的技艺弹奏琵琶,经过沉重雄壮、清

脆圆润、轻快流利等旋律后,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戛然而止,结束弹奏。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是湖光作色的乐景给人

带来的喜悦,与淫雨、阴风、浊浪等哀景给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伤情绪形成对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传媒人李方在《我最愿意生活的十个时代》一书中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测试,

问你()实是想让你回答()从中可见你的三观及对生活方式的理解。

,其

李方最推崇的,是11世纪的宋代。他在《我们都是宋朝人》中写道:"我们被称

为汉人唐人,没人说我们是宋人。但我们还是汉人唐人吗?()们更像宋

。我

人:)"如果从国力强盛角度看,唐朝必居各朝代之首;但如果从生活方

式角度看,宋代却更受推崇。

宋朝是中国古代难得的几乎取消夜禁的时代,尤其到了南宋,夜禁制度更是

①,徒有成文而已。梦梁录》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更钟鸣,早市者又开店矣。"宋代夜生活的繁盛从中②。在自由开放的社会

氛围中,人们被压抑的享乐欲抬头,整个社会崇尚奢靡,与宋初的严肃氛围③。

其后晚明、晚清亦受影响,时风开放自由,民间娱乐丰赡。

有人说,中国的文艺复兴发生在宋代,人们发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随之发

展起一种贴近民生、开放自由的商业文化。北宋曾占有世界超过一半的财富,她

第16页(共32页)

的商船队遍及亚洲各海域,她的技术文明领先世界,她的知识分子崇尚优雅纤细

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时代不被打断,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

17.请在文章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愿意生活的时代/最喜欢的时代/气象宏阔的、虽远必诛的/享受世俗生活的、

情感细腻的

B.最喜欢的时代/最愿意生活的时代/享受世俗生活的、情感细腻的/气象宏阔的、

虽远必诛的

C.最喜欢的时代/最愿意生活的时代/气象宏阔的、虽远必诛的/享受世俗生活的、

情感细腻的

D.最愿意生活的时代/最喜欢的时代/享受世俗生活的、情感细腻的/气象宏阔的、

虽远必诛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三个"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春节临近,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稳就业、促消费的举措,使用

现金补贴在供给端稳就业,在需求端促消费。消费可以被刺激,发放现金补贴或

者消费券能改善居民福利,

带动生产和就业,

促进经济循环重回正轨。是,①:

一方面对于耐用消费品而言,发放补贴的方式仅能实现消费节奏的转移,而非消

费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消费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②,由于中西部地区更

多是净消费、东部地区是净生产,而中国税制是生产型税制,即生产和注册地征

税。因此,如果中西部地区发放现金给当地居民,相当于中西部地区补贴了东部

第17页(共32页)

地区,而这部分"补贴"需由中西部地区财政来支出。

短期稳增长的工具箱中应当包括刺激消费这个选项,但稳增长、稳就业最好

的方式是提供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以及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疫情形势变化

以及防控政策优化的背景下,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

式,③,市场主体自发寻找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20.某报纸经济板块拟对疫情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次专题报道,下面是

其拟定的四个选题。根据上面文段,最恰当的选题是()3分)

A.现金补贴不可取,刺激消费应缓行

B.市场经济待推动,政策制度需健全

C.上下一心共聚力,生产生活齐繁荣

D.多策并举活市场,经济当头回正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熹曰:"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

复其初也。"意思是人性本善,但知觉有先后之分。后知后觉者通过效仿先知先

觉者可以明白事理,恢复人性最初的善良。在生活中,先知先觉者往往能觉察事

物的变化发展之道而成为开路先锋,后知后觉者因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慢人一

步,这是否意味着后知后觉者就是被动可悲的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18页(共32页)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解析

1

A

2

D

3

B

4

B

5

C

7

B

10

C

11

A

12

A

14

B

18

A

20

D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孔子是我国最早对岁寒之美进行欣赏的人

"错误。根据"这是继孔子的'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后,再次从性理之学上对其加以理论的自觉重构"可知,

孔子是从性理之学上对岁寒之美加以理论的自觉重构,而不是"欣赏岁寒之美";

并且根据原文也不能得出"最早"这个结论。

C."气候环境决定"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气候环境只是一方面原因,

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不完全由气候环境决定,选项以偏概全。

D."晚唐形成的禅宗美学和理学"错误,根据原文"晚唐形成的禅宗美学对岁寒之

美有一定的影响,理学又为宋代岁寒之美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念"可知,"理学"不

是晚唐形成的,选项"晚唐形成的理学"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A。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错误,结合原文"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

植物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比德、移情与畅神植根于清明的理性上,从而丰

富了植物审美的理论内涵和哲学品格。

宋代植物审美是古代植物审美思想的集大

成者,其所体现的美学精神空灵生动、亘古常新,在现当代植物审美的理论建构

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从自然气候环境来看""其次,从社会环境

来看""再次,从哲学层面来看""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如

第19页(共32页)

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感通之力、

天人之际的岁寒之心和人由此所体悟到的不改之

乐,在现当代植物审美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知,文章先总写宋代植

物审美是古代植物审美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岁寒之美的欣赏是宋代植物审美的一

个重要的特点;再从自然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哲学三方面展开,剖析岁寒之美

形成的原因;

最后总写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的美学精神在现当代植物审美中仍然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启示意义。综上所述,文章采用的应是总分总的结构

方式。

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为气候变冷,汴京常出现冬天极寒、春秋寒等恶劣气候"错误,根据原文"梅

花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与其时气候变冷有重要关系。北宋后期,开封常出现冬

天极寒、春秋寒等恶劣气候,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感受和艺术

表现中"可知,原文表述的是梅花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与其时气候变冷有重要

关系,

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表现中。项强加因果,

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B。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可知,发展优势

产业,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是维持粮食安全的问题。

故选B。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20页(共32页)

A."沙漠未来将成功种植粮食,同时也是防沙治沙的一种手段"将已然当作未然,

从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在沙漠中成功种植粮食已经是事实。

B."在主粮生产上现代化的投入比农副产品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将主粮生

产和农副产品上现代化的投入进行比较。

D."因为战胜新冠疫情和克服洪涝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中华大地到处呈现一

派丰收景象"强加因果。"中华大地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并非因为"战胜新冠疫

情和克服洪涝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材料三只是提到了"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

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

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选C。

6.①升级装备,提高收割效率;②抓住主导产业,扩大种植面积;③发展优

特产品,建立溯源体系;④发展村级电商,减少销售中间环节;⑤依托新农人群

体,帮扶农民销售;⑥有效开发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如何促进农业丰收和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从三则材料中的找到相关内容。

从材料二第一段"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民的生产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今年,

全国投入春耕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

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已基

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均超80"可总结出:升级装备,提高收割效率。

从材料一第一段和第二段河北省景县和山西芮城的例子可知,

两县都是抓住了主

导优势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从中可总结出:抓住主导产业,扩大种植

面积。

第21页(共32页)

从材料一第二段"芮城县政府部门从2021年开始依托7个苹果主产乡镇,

建立发

展布局,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可总结

出:发展优特产品,建立溯源体系。

从材料一第二段"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为乡村

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可总结出:发展村级电商,减少销售中间环节。

从材料一第二段"芮城县从事电商行业、

助农增收的新农人已经达到了600余人,

其中大学生占比70%以上,每年为当地农民卖出的农产多达2000万斤,直接增

收2100万元"可总结出:依托新农人群体,帮扶农民销售。

从材料二第三段"在内蒙古科尔沁沙漠腹地的粮食种植基地里,一眼望去,1万

多亩沙漠粮食喜迎丰收。据了解,这里的沙漠种粮未来将有望带动两万户农民致

富,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可总结出:有效开发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在文天祥门客纷纷投敌的时候"错,根据"文天祥从都城里带出来的门客们已

都逃得干干净净了",可知门客逃散,并非投敌。

故选B。

8.①在议事初,官僚们暗示或明示文天祥前往敌营,文天祥不为所动,他深

知自己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轻易前往敌营,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但官僚们推诿

退缩,令他愤怒,他心里也有主动前往的冲动。②在议事进入僵局,吴坚明确提

议文天祥前去时,文天祥被迫同意。但他转念一想,前往敌营可以打探敌军虚实,

以便于筹备防御敌人的策略,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前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

议事之初:

第22页(共32页)

由原文"那纷纷营营的青蝇似的声响,都不足以打动文天祥的心。在他的心里正

有两个矛盾的观点在作战"可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互相在推诿,想把这重

责往文天祥身上推,暗示或明示文天祥前往敌营,文天祥不为所动。

由原文"他不曾预备着要去。并不是退缩怕事。他早已是准备着为国家而牺牲了

一切的。但他恐怕,到了蒙古军营里会被扣留。一身不足惜,但此身却不欲便这

样没有作用的给糟蹋掉"可知,他深知自己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轻易前往敌营,

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由原文"然而,文天祥在右丞相吴坚府第里议事时,看见众官们的互相推诿,看

见那种卑鄙龌龊的态度,临难退缩,见危求脱的那副怯懦的神气,他不禁有些冒

火。他的双眼如铜铃似的发着侃侃的恳挚的光亮。他很想大叫道:'你们这批卑

鄙龌龊的懦夫们呀,走开;让我前去吧!'"可知,官僚们推诿退缩,令他愤怒,

他心里也有主动前往的冲动。在

议事进入僵局:

由原文"他在心底深喟了一声,沉痛的说道:'如果实在没有人肯去,而诸位老先

生们的意见,都以为非天祥去不可的时候,天祥愿为国家粉碎此无用之身。惟恐

嚣张万状的强虏,未必片言可折耳。'"可知,当吴坚明确提议文天祥前去时,文

天祥被迫同意。

由原文"文天祥转了一个念,觉得毅然前去,也未尝不是一条活路。即使冒触虏

帅而被羁,甚至被杀,还不是和战死在战场上一样的么?况且北虏的虚实,久已

传闻异辞,究竟他们的军队是怎样的勇猛,其各军的组织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

方法训练这长胜之军,一切都该自己去仔细的考察一下,作为将来的准备。那末,

这一行,其意义正是至重且大"可知,文天祥转念一想,前往敌营可以打探敌军

第23页(共32页)

虚实,以便于筹备防御敌人的策略,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前往。

9.

【示例】①文天祥从敌营逃脱与他在议事时断然决定前往敌营形成呼应。②

文天祥被扣留之事与朝臣议事时文天祥对被扣留的担忧形成呼应。杜浒对朝廷

官僚的评价与议事时朝廷官僚的言行形成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结构的能力。

①"文天祥从都城里带出来的门客们已都逃得干干净净了,只剩下杜架阁是忠心

耿耿的自誓不离开他"文天祥从敌营逃脱,与"'诸位老先生,事机危矣,天祥明

天一早便行;现在还要和北使面谈一切。失陪了。'头也不回的,刚毅有若一个

铁铸的人,踏着坚定的足步离开大厅而去"他在议事时断然决定前往敌营形成呼

应。

②"特意的设计要把你送到鞑子的大营里去讲和。这魔穴得离开"文天祥被扣留之

事,与"他恐怕,到了蒙古军营里会被扣留"朝臣议事时文天祥对被扣留的担忧形

成呼应。

③"吴坚伴食中书,家铉翁衰老无用,贾余庆卑鄙无耻:这一批官僚们是绝对的

不能担负得起国家大事的"杜浒对朝廷官僚的评价,与"家铉翁喘息的说道,

全身安顿在东边的一张太师椅上""贾余庆献谀似的说,两眼老望着文天祥。

他是别有心事的""朝臣们纷纷的你一言我一语的,都互相在推诿,其意却常在'沛

公'"议事时朝廷官僚的言行形成呼应。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对于臣,权威应该是很大的。如今君主命令在鲁国国内行不通,而依赖

其他诸侯国,天下诸侯还有谁来亲近鲁国呢?如果搬来楚军讨伐季武子,鲁国民

众既然不违背季武子袭取卞城的意志,那么就一定会听从季武子命令,他们的防

第24页(共32页)

守一定是很坚固的。

"不能令于国","于国"为"令"的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D;

"诸侯"为"暱之"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

故选C。

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

力。

A."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意为"到"。句意:到达汉水,听说楚康王去世

/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

B.都为介词,对。句意:他们对您会有什么恩德/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

C.正确。

D.坚决。句意:公冶坚决推辞,襄公坚持要给才接受了。

本来。句意:本来是当世的英雄。

故选A。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既然两国开战在所难免"错误,材料一原文是"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

计乎?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叔仲带论述了

两种情况,且明显认为鲁国不宜得罪楚国,更不宜与楚国开战。

故选A。

13.1)认为别人有正义,本来就应该庆贺他的喜事,慰问他的忧患,何况我

们是出于畏惧而服从楚国呢?

(2)季武子侍奉君主,不敢不改。喝醉后发怒,醒来后欢喜,这难道会有什么

伤害?

第25页(共32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义",意动用法,认为有正义;"固",本来;"吊",慰问。

(2)"事",侍奉;"悛",改变;"庸",难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襄公到楚国朝贡,到达汉水,听说楚康王去世,便想返回鲁国。叔仲带说:

"您来楚国,并不是想找一个安身之处,而是为了鲁国的利益,因此才不怕劳苦

路远而听命于楚国。我们并不是认为楚国有正义,而是怕它的大国之名和甲兵众

多。认为别人有正义,本来就应该庆贺他的喜事,慰问他的忧患,何况我们是出

于畏惧而服从楚国呢?由于畏楚而前往朝贡,听到楚王去世就返回,如果楚国仍

然是芈姓继承王位,谁又能代替楚国嗣王作为丧主呢?楚王太子已经年长,而执

政的人又没有换人,我们为先君楚康王而来,康王去世后就返回,谁能说楚国嗣

王以及执政的人不如先君康王呢?鲁国本来应该为楚丧有所举动,如今闻丧之后

却返回,谁能说鲁国这种行为不是轻侮呢?楚国大臣侍奉新君而当政,谁能说他

们对新君已有二心?楚国君臣追求除掉那些轻侮自己的国家,比他们的前人动

作还要快,

这样楚鲁之间的仇恨不是更大了吗?楚国君臣除掉那些轻侮自己的国

家毫不手软,

执政大臣对楚王没有二心,以楚国这样大的敌国来恐吓弱小的鲁国,

谁又能抵御楚国呢?跟随君主走向祸患,还不如违背君主意志来规避灾难。况且

君子先成计谋而后行动,你们的计谋形成了吗?如果有抵御楚国的战术,有守卫

鲁国的防备设施,那么我们是可以不去楚国的;如果这些都还没有,那就不如到

楚国朝贡。"于是鲁国君臣继续前往楚国。鲁襄公从楚国返回,走到方城时,听

说季武子袭取卞城作为己有,鲁襄公想返回楚国都城,请楚国出兵讨伐鲁国正卿

第26页(共32页)

季武子。荣成伯说:"不可以。君对于臣,权威应该是很大的。如今君主命令在

鲁国国内行不通,而依赖其他诸侯国,天下诸侯还有谁来亲近鲁国呢?如果搬来

楚军讨伐季武子,鲁国民众既然不违背季武子袭取卞城的意志,那么就一定会听

从季武子命令,他们的防守一定是很坚固的。如果楚国战胜了季武子,姬姓诸侯

国连窥测鲁国土地的机会都没有,何况是您呢?楚国也会安置他们的同姓来镇

服东夷,排除华夏诸侯国,这样楚国就会称王天下,他们对您会有什么恩德,难

道会把卞城还给您吗?如果楚国不能战胜季武子,那么您率蛮、夷讨伐鲁国,如

今又要求进入鲁国,季武子一定不会答应的。不如把卞城送给季武子。季武子侍

奉君主,不敢不改。喝醉后发怒,醒来后欢喜,这难道会有什么伤害?君主您还

是归国吧!"于是鲁襄公一行回到国内。

材料二:

鲁襄公回国,到达方城。季武子攻占了卞城,派公冶去问候鲁襄公,公冶走后,

季武子又派人追上公冶,带给他用印章封好的书信,让他交给裹公,信中说:"听

到守卞人要叛变,下臣率领部下讨伐,已经占领了卞城,谨此报告。"公冶拜见

襄公后退出,到了住处以后才知道攻取卞城之事。襄公说:"想要得到它却借口

说它叛变,只能说对我表示疏远。"襄公问公冶道:"我可以入境吗?"公冶回答

说:"国君拥有国家,谁敢违背国君?"襄公奖励公冶冕服。公冶坚决推辞,襄公

坚持要给才接受了。公冶把自己的封邑还给季武子,就再也不进季氏的家门。他

说:"他要欺骗国君,何必派我去?"到病危时,公冶召集身边人,说道:"我死

后,一定不要用冕服入殓,因为这不是靠德行得来的奖赏。同时不要让季氏来安

葬我。"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27页(共32页)

B."又借李衡的典故直言"表述错误,借用典故使表达含蓄雅致、言简义丰。

故选B。

15.①对柑橘树喜爱之情。从"新"可见柑树青翠,"遍"可见柑树茂盛种得多,

洋溢着诗人对柑树的喜爱;

②淡泊清高之情。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与屈原一样秉持高洁品行;用李衡的典故,

表达自己不像李衡一样谋利,而是淡泊宁静;

③被贬的伤感、孤寂之情。颈联与尾联,想象几年后柑树开花,花香四溢,结出

硕果,用果林的热闹长眠反衬诗人孤寂、落寞的境遇;

④自我调侃的旷达之情(或前途未卜的担忧之情)。尾联感伤自己也许迁谪的日

子要很久,要在这里待到柑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果实味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

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

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

兴致暗暗点出。

关于自己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的原因,诗人这样说:"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

荆州利木奴。"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

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表达

自己淡泊清高之情。

诗人从幼小的柑树,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开花闻喷雪,人摘实见垂珠?"

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

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

第28页(共32页)

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

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

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

尾联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