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_第1页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_第2页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_第3页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_第4页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马克·吐温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马克·吐温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第三章各类催化剂及催化作用本章重点内容酸碱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催化剂初中数学以其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制约着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过渡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的优点,以及具体实施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模式的优势1.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就是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让给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舞台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中心思想。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初中数学知识时,由于课堂上教师需要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一证明并讲解,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很多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分组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分组讨论以及习题复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探讨中将三角形全等中“边角边”的原则总结出来。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之后,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提问补充,最后再总结出课堂知识点的结论,从而完成三角形全等这一课程的教学。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加认真的完成学习。1.2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进行设计,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会更加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解析,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另外,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共同解决和探讨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提高教学的效果。1.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组学习应用于抽象难懂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分组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让学生以一个个小团体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共同学习、探讨中共同取得学习的进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点的时候不再被动听讲。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分组学习中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要通过课堂拓展的方式,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例如,通过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2.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模式的原则首先,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模式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习的内容设计。其次,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小组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充当学生的伙伴、导师、甚至学生,认真聆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思路。学生的角色要从学会数学变为会学数学,从研究者的角度去深入其境的做数学。最后,控制课堂氛围的原则。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控制课堂“流畅、开放、合作”的氛围,做到减少干预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师生之间讨论和对话的形式开展、以解决数学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学习方向,并通过发现获得成功的价值。3.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模式的方法3.1做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在新课标教育要求的深入和发展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各学校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到彻底摒弃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学生死记硬背、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完善自身的数学学习;其次,要体现和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和纠正,避免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同时,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也需要及时提高,避免学生认为合作学习与成绩无关的错误观念的产生,要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以及总结的过程中懂得小组学习的重要性。3.2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构建由于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小组构建,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方式需要结合合作学习的目标来具体定,主要原则是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3.3做到对小组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部分内容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也有许多学习内容适合教师来讲解,还有的适合学生进行自己思考等,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内容设计时,要充分对这些内容进行划分,从而更好的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例如,在强化知识点记忆的时候进行小组学习,互相检查和监督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公式、定理等内容的记忆;在巩固练习时,通过课后小组合作来实现巩固的教学目标。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它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呢?一、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奇心,以调动学生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以在教授公式之前,先让学生在不分解因子的情况下,进行口头计算。这样的要求就会使学生觉得很困难,需要思考很长时间。教师可以快速告诉学生答案并告知是采用了新的解法。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是什么样的公式可以让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对数字进行分解,并寻找公式,学生有结果后,教师就只需做总结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这一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点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让学生保持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观察中寻求知识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从观察开始。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点、公式进行认真观察,从而找出最优的解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认真的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大胆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与自己的备课有异而怕影响教学进度给予制止。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从而更乐于学习,更乐于自主学习。教师要通过寻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再创造。四、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实施学习的再创造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学习,学生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寻求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通过相互学习,共同去探索知识点。给学生自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精神是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教师必须积极地去开发,一次次的思维创新成果才会激励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五、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支点,由于它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等性质,因此,训练发散思维可以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打基础。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练习,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1.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的学习中,有些题目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有些结论开发性的题目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2.利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方式是多变,问题出现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通过一个题目引出多个数学知识点,让学生通过一道题目就能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总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学会吸纳、思辩、创造,让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第三章各类催化剂及催化作用本章重点内容酸碱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催化剂3.1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酸碱的基本概念-应用、定义与分类酸碱的性质及表征固体酸的结构及其性质固体酸的催化作用及催化机理超强酸,杂多酸,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3.1.1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工业上重要的酸碱催化反应:催化裂化,烷烃异构化,芳烃异构化,烷基化转移,烷基化,芳烃烷基化,水合反应,酯化反应,烃类芳构化■酸碱催化剂是石油化工中使用最多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是通过质子或电子对的转移得以实现的■工业上应用的酸催化剂多数是固体酸,常见的有硅酸铝、氧化物、分子筛,金属盐类、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3.1.2酸碱定义【酸碱电离理论】S.AArrhenius(阿累尼乌斯)酸碱(1)能在水溶液中给予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不适用于固体物质(2)能在水溶液中给出羟基离子(OH-)的物质为碱称2.【酸碱质子理论】JN.Bronsted对酸碱定义(B酸碱)(1)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2)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碱3.【酸碱电子理论】GN.Lewis定义(L酸碱)(1)所谓酸,乃是电子对的受体。如BF3(2)所谓碱,则是电子对的供体。如NH33.1.2催化中的酸碱定义·凡是能给出质子或者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B酸或L酸)NH3十H3O+=NH4+十HOB碱B酸·凡是能接受质子或者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B碱或L碱)BF3十:NH3→>F3B:NH3络合物31.3酸碱催化剂的分类酸碱催化剂主要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从IA到ⅦA的一些氢氧化物、氧化物、盐和酸,也有一部分是副族元素的氧化物和盐。液体酸:H2SO4,H3PO4,HC水溶液,醋酸等液体碱:NaOH水溶液,KOH水溶液固体酸固体碱313酸碱催化剂的分类固体酸碱的种类(p59)覆41固体酸的分类表42固体碱的分类1.天然黏土英:高輪土,膨润土、活性臼土、蒙脱土、天浸润类,NaH、KOH润于5O,Al2O上;碱金然沸石等属碾土金属分散于S,A2O、炭,KCO2上;R3N浸2.浸缤类:HSO4,HFO等液体酸浸润于载体上,王A103上;LCO/50等体为SO2、AO硅藻土等2,阴离于交换树出3.阳离子空换树脂3.活性歉在117K下热处理或用N2O,NH3話化4.活性炭在573K下热处理4.金属化物:MgO.BeO、znO.Na:0.K2O.TOh5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A1O2、TiO2CeO2.V2(h5nO等MaO2,Wo、CiS、ZnS等5。金属盐:N:CO、K2CO3、CaCO3.【NH4)2C6.金属盐:MgS1、SrS0、nSO、NSO4,HBi()3、Na2WO4·2H2OKCN等APO4,TCl3、BaFz等6复合氧化物:SiO1-MO、A2O3-MgO、SO2-ZnO7.复合氧化物:SO2A1O、S2-2rO2,A1O3-MaOZrth2zn.T山2-MeO等AlgOa.Cr-O3,TO2·ZnD、TO2V2O3、MoOl2CoOA1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