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1页
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2页
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3页
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4页
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目录287400前言 1284940.1任务由来 1188120.2地理位置 1318730.3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结论 121660.4设计依据 2308440.5工程特征表 291981概述 2209471.1工程的任务与规模 3152861.1.1工程任务 3275271.1.2工程规模 3289531.2主要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3186882治理工程设计 4205792.1设计指标 4292202.1.1工程等级 4301012.1.2工况及安全系数 4163422.1.3计算参数 4305352.2分项工程设计 547442.3工程量 6121483工程监测设计 6128873.1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 6275603.1.1监测工程的目的 6197003.1.2监测工程的任务 6183733.2设计原则与依据 6265993.2.1设计原则 6204003.2.2设计依据 745993.3监测工程布置 7101513.3.1监测工作现状 7134973.3.2监测工作布置 7143553.4监测工程设计 7121683.5监测工程量 102684施工组织设计 10285514.1施工条件 1068984.1.1交通条件 1052024.1.2水电供应 10216934.2料场选择与开采 10285504.3弃土外运 1097264.4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10238874.5施工交通运输 1465594.6施工总体布置 1598814.7施工总进度 15163524.8施工总体要求及原则 15249845环保规划设计 15269325.1设计依据 15112045.2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5145535.3环境保护设计 15124125.3.1生态环保 15218605.3.2噪声防治 16189165.3.3大气污染防护 16283255.3.4水污染防治 16137755.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6193265.4.1环境管理 16262705.4.2环境监测 16265346工程预算 17308526.1编制依据及标准 17103626.2工程量 17219106.3基础价格 17105586.4工程预算 17附图:0前言0.1任务由来烂田湾滑坡位于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属于开州区群测群防点,灾害点编号灾害点5002340040020101,于2015年纳入开州区群测群防体系。该滑坡分别于2019、2021年开展控制性勘查、详细勘查。烂田湾滑坡自2002年汛期以来,滑坡处于缓慢变形阶段,近年受降雨影响,滑坡体上多处房屋和地面发生明显变形。Ⅰ区直接威胁人数为45户186人,可能经济损失约2953.72万元;Ⅱ区直接威胁人数为10户51人,可能经济损失约550.68万元;间接影响危害人数174人,可能经济损失约1784.06万元。因此对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进行治理是紧急和必要的。为保证滑坡体及影响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及交通等公共设施安全,重庆市开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特委托我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根据进行了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报告已通过外审,现在此基础上,我单位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工程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0.2地理位置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部与川东平行峡谷区结合带,南北长120km,东西宽50km,东邻巫溪、云阳,西接四川省开江、宜江二县,南连万州区,北与城口县接壤。烂田湾滑坡位于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X=3460700~3461800;Y=36541400~36542650。滑坡点距离开州区城区约13km,交通较为便利,见见下图。工程区交通位置图0.3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结论及执行情况(1)烂田湾滑坡位于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村6组,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属于开州区群测群防点,于2015年纳入开州区群测群防体系。在2014年“8.31”的特大暴雨后,出现变形加剧,主要表现为中部及后部均出现多条拉张裂隙,根据调查访问,最长贯通裂缝可达200m。根据近几年的巡查结果显示和现场调查访问,该滑坡近几年在强降雨的情况下仍每年在发生明显的变形开裂,主要表现在滑坡体上的居民房屋、养猪场等墙体开裂增大,地面裂缝加剧,出现新增墙裂、地裂变形。这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Ⅰ区危害人数186人、可能经济损失约2953.72万元;Ⅱ区危害人数225人、可能经济损失约2334.74万元。一旦发生滑坡,损失巨大,对该滑坡开展勘查、治理工作极为必要和紧迫。;(2)依据烂田湾滑坡的危害对象、受灾对象与可能的损失,将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二级、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三级;(3)通过复核计算,Ⅰ区整体稳定性一般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次级剪出稳定性一般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Ⅱ区局部变形区稳定性一般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滑坡整体在暴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次级滑面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与滑计算结果与宏观变形分析吻合,与勘查报告基本相同。(4)确定滑坡治理方案为:抗滑桩+截排水+裂隙封闭。0.4设计依据施设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1)设计合同;(2)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有:(1)《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详细勘查报告》及其认定意见;(2)《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其认定意见;(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7)《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文);(8)《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2〕116号文);(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0.5工程特征表表0.5-1工程特征表项目内容工程所处位置烂田湾滑坡位于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X=3460700~3461800;Y=36541400~36542650。滑坡点距离开州区城区约13km,交通较为便利。水文、气象特征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年平均气温16.6°~18.7°,极端最低气温-4.5°C(1968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42°C(2006年8月25日),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306天。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24.7mm;春季(3~5月),雨量331.3mm,夏季(6~8月)为502.5mm,秋季(9~11月)为333.3mm,冬季(12~2月)为54.6mm,其中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9月份出现高峰位,占全年降水的15.6%,调查区地处大巴山迎风面,常形成雨量中心,一日最大雨量最高达336.8mm(2014年8月31日),三日最大雨量446.7mm。滑坡区两侧为冲沟,在暴雨或多雨时节,大量水体下渗,补给地下水,部分地表水沿坡面流入冲沟;区内零星分布鱼塘,据访问,大部分存在漏水现象。滑坡体坡面水由两侧冲沟及坡面地表汇水流入前缘堆渣灰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①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崩坡积堆积体含碎石粉质粘土、块石土、碎石土孔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补给,在斜坡下部低洼处以渗流状排出地表。②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泥岩风化裂隙带中。在基岩露头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埋藏区主要接受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补给,局部地方有地表水如水塘的补给。裂隙水沿浅部风化带裂隙、孔隙运移,在沟谷、河谷等地形低洼处排泄,未排泄出地表的部分,则蓄集于风化带裂隙中。该类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总的特征是,具就近补给,沿风化带裂隙短程径流,于低洼处分散排泄或蓄集。滑坡区出露地层为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岩性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崩坡积(Q4col+dl)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及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滑坡处于处于长店房向斜南翼南东段近核部位置。区内岩层产状为:240~270°∠5~7°,区未见断层、破碎带通过,地质构造简单。采取措施抗滑桩+截排水+裂隙封闭。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约876.34万元。1概述1.1工程的任务与规模1.1.1工程任务①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②复核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③总体工程布置设计,并对方案进行了分项工程设计;④提出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监测设计方案;⑤工程预算的编制。1.1.2工程规模滑坡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区域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地形较缓,滑坡区外北方向为基岩出露,距离滑坡区垂直距离为10m~50m,出露基岩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滑坡区后平坦地带,坡度约5~10°,呈折线形。滑坡区域内斜坡坡度为7~15°,坡向225°;滑坡区前缘为陡缓交界,坡度为15~30°,可见基岩出露,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滑坡区东西两侧以深沟为界,沟谷可见基岩出露。据现场调查,该区滑坡后缘最高高程335m,前缘最低高程265m,相对高程70m。Ⅰ区:平面形态呈“舌型”,分布于高程265.0~332.0m一带,地形平均坡角约11°。前缘位于陡缓交接部位,分布高程265.0~289.0m;滑坡区后缘分布高程320.0~332.0m,中后部可见有拉张裂缝形成。前缘位于斜坡坡脚陡缓交界处,局部反翘,滑坡边界明显。西侧以冲沟为界,局部可见基岩出露,东侧与Ⅱ区以山脊为界,边界形态呈直线延伸。滑坡区横宽平均约280m,纵长约320m,主滑方向226°,面积约8.96×104m2,土体平均厚度约18.0m,总方量约161.28×104m3,为大型土质滑坡。Ⅱ区:平面形态呈近似“长舌型”,分布于高程277.0~310.0m一带,地形平均坡角约10°。前缘位于陡缓交接部位,分布高程277.0~291.0m;滑坡区后缘分布高程307.0~310.0m,后部区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后缘边界特征不明显。西侧区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特征不明显;东侧以冲沟为界,沟底可见基岩出露,边界形态呈折线延伸。变形区横宽平均约100m,纵长约170m,主滑方向162°,面积约1.7×104m2,土体平均厚度约9.0m,总方量约15.3×104m3,为中型土质滑坡。1.2主要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1、抗滑桩工程布置Ⅰ区:在X1-X1’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8-X8’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5.0m(地面高程为289.62~287.19m),悬臂段10.0m,嵌固段5.0m,截面1.25×1.5m,桩间距5.0m,共布设A型抗滑桩15根,桩顶埋入地表约4.0m。在X2-X2’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8-X8’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6.5m(地面高程为287.00~280.20m),悬臂段10.0m,嵌固段6.5m,截面1.50×2.00m,桩间距5.0m,共布设B型抗滑桩16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5m。在1-1’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9-X9’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21.5m(地面高程为294.10~295.20m),悬臂段14.0m,嵌固段7.5m,截面2.25×2.75m,桩间距5.0m,共布设C型抗滑桩11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0m。在X3-X3’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9-X9’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7.0m(地面高程为295.05~297.21m),悬臂段11.0m,嵌固段6.0m,截面1.50×2.00m,桩间距5.0m,共布设D型抗滑桩14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6m。Ⅱ区:在X5-X5’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10-X10’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3.5m(地面高程为296.82~301.29m),悬臂段9.0m,嵌固段4.5m,截面1.25×1.50m,桩间距5.0m,共布设E型抗滑桩29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5~3.0m。2、截水沟工程布置在滑坡后缘修建一条截排水沟,用于拦截坡体后部汇水,让其不进入滑坡体内,设置长度492m,截水沟截面尺寸0.6(底宽)×0.6(沟深)m的矩形沟,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壁厚度0.2m;在滑坡Ⅰ区中部公路内侧修建一条排水沟,西端接入冲沟,总长约370m,截水沟截面尺寸0.6(底宽)×0.9(沟深)m的矩形沟,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壁厚度0.2m;按要求设置泄水孔、反滤层、伸缩缝、防滑榫等。2治理工程设计2.1设计指标2.1.1工程等级根据对滑坡危害对象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的调查,烂田湾滑坡整体稳定;Ⅰ区直接威胁人数为45户186人,可能经济损失约2953.72万元;Ⅱ区直接威胁人数为10户51人,可能经济损失约550.68万元;间接影响危害人数174人、可能经济损失约1784.06万元,区域内主要以村社居民居住为主,其重要性定为一般性建筑。确定烂田湾滑坡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二级,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2.1.2工况及安全系数一般工况:自重+地表荷载+地下水压力+20年一遇暴雨。Ⅰ区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161、Ⅱ区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1.100。2.1.3计算参数根据勘查报告,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表:表2.1-1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位置滑体Ⅰ区土体内部软弱带Ⅰ区岩土界面相对软弱带Ⅱ区相对软弱带滑床岩性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中等风化砂岩中等风化泥岩重度(kN/m3)天然19.719.720.020.220.325.024.6饱和20.120.120.220.420.525.225.0抗剪强度天然ckPa21.2515.0017.7217.2717.8549202360φ°14.4923.6011.7812.5411.9038.6638.7饱和ckPa16.7213.0013.9013.7714.081390φ°11.4419.609.329.719.0638.0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23.3610.64饱和16.836.80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28040018513748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451806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440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800400压缩模量(MPa)4.53压缩系数(MPa-1)0.31弹性模量Ee(104MPa)6166.412710变形模量E(104MPa)5664.772210泊松比0.230.30基底摩擦系数**0.250.350.450.42.2分项工程设计1、抗滑桩工程桩芯采用砼C3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面筋、架立筋采用HRB400,桩底采用10cm厚C15素砼垫层,桩护壁采用HRB400Φ12双向双筋配置,护壁砼采用C30;锁口采用HRB400Φ12配置,砼采用C30。Ⅰ区:在X1-X1’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8-X8’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5.0m(地面高程为289.62~287.19m),悬臂段10.0m,嵌固段5.0m,截面1.25×1.5m,桩间距5.0m,共布设A型抗滑桩15根,桩顶埋入地表约4.0m。在X2-X2’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8-X8’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6.5m(地面高程为287.00~280.20m),悬臂段10.0m,嵌固段6.5m,截面1.50×2.00m,桩间距5.0m,共布设B型抗滑桩16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5m。在1-1’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9-X9’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21.5m(地面高程为294.10~295.20m),悬臂段14.0m,嵌固段7.5m,截面2.25×2.75m,桩间距5.0m,共布设C型抗滑桩11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0m。在X3-X3’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9-X9’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7.0m(地面高程为295.05~297.21m),悬臂段11.0m,嵌固段6.0m,截面1.50×2.00m,桩间距5.0m,共布设D型抗滑桩14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6m。Ⅱ区:在X5-X5’剖面控制段,根据地形、地面建筑,在X10-X10’剖面附近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13.5m(地面高程为296.82~301.29m),悬臂段9.0m,嵌固段4.5m,截面1.25×1.50m,桩间距5.0m,共布设E型抗滑桩29根,桩顶埋入地表约1.5~3.0m。2、截水沟工程1)截排水沟的布置原则:一是从排洪安全角度考虑,分散布置沟渠,同时最大限度的排水地表积水。二是遵循随坡就势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天然沟道,以降低工程造价。沿天然沟道布置截(排)水沟时考虑的因素有:截水沟的渠底坡降应保证沟渠不冲不淤,即根据设计流速确定渠底坡降,保证坡面汇水进入截、排水沟后维持一定的流速,既不会因流速过低而出现泥沙淤积,也不会因流速过大而冲刷破坏沟渠结构。尽量避免与其他构筑物交叉,尽可能减少弯道。2)排水工程的平面布置:截排水工程设计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附录F、G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详见计算书。在滑坡区Ⅰ区后部布设一道截水沟,设计区汇水面积3.5ha,区域综合径流系数=0.35,粗糙系数n=0.014,设计重现期为20年,设计流量Q=0.61m³/s。在滑坡区Ⅰ区中部布设一道排水沟,设计区汇水面积5.3ha,区域综合径流系数=0.35,粗糙系数n=0.014,设计重现期为20年,设计流量Q=1.22m³/s。根据计算结果,本次设计截水沟的截面尺寸:顶宽0.6m,底宽0.6m,高0.6m,侧墙厚0.2m,底板厚0.2m,采用C25砼浇筑,总长492m。本次设计排水沟的截面尺寸:顶宽0.6m,底宽0.6m,高0.7m,侧墙厚0.2m,底板厚0.2m,采用C25砼浇筑,总长370m。通过公路段采用预埋圆形管涵连接,管涵直径500mm。3、裂隙封闭:滑坡范围内地表裂缝(隙)人工扩挖后采用粘土夯实回填封闭,扩挖深度0.5m,宽度为裂隙宽度+0.3m。建筑或表面硬化的裂缝采用M10水泥砂浆封闭。2.3工程量表2.3-1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一抗滑桩1人工挖孔桩土方m35134.832人工挖孔桩石方m31459.97风镐施工3C30桩芯混凝土m34125.274钢筋t306.345声测管m5778人工回填碎石土6C15桩底垫层m324.187桩顶回填m31227.338机械连接套筒个4396二锁口1C30砼m3182.122钢筋t12.283模板m2760.24二护壁1C30砼m31753.562钢筋t117.833模板m28272.46三截排水沟1模板m229522C25混凝土m3452.643土方开挖m31170.964砂石垫层m3985土方回填m3334.566伸缩缝m298.4四土石方工程1土石方外运m36203.87人工转运约200m,机械外运5km五裂隙封闭工程1M10砂浆m3102裂隙封闭m3400六其他工程1施工便道km1.32临时供电km0.53临时供水km0.44永久征地亩1.295临时征地亩9.196渣场占地亩1.53工程监测设计3.1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3.1.1监测工程的目的为防止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检验和指导施工,必须建立健全滑坡监测网络。3.1.2监测工程的任务①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监测预报滑坡变形发展趋势;②在整个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期间滑坡区施工人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③监测成果用于施工期间反馈设计,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果。④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实时跟踪滑坡的变形破坏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突发灾害一旦发生时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3.2设计原则与依据3.2.1设计原则(1)建立有效简便的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资料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的位移、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并为长期稳定性预测研究提供资料。(2)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监测监测工作采取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各种监测成果相互印证,提高监测成果资料的可靠性。(3)监测点尽可能进行长期监测贯彻全过程监测的工作思路,包括地面和地下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点。(4)监测仪器选择原则1)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2)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3)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4)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3.2.2设计依据(1)地质依据《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详细勘查报告》;《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2)测量技术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3)《GPS测量规范》;4)《工程测量规范》;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3.3监测工程布置3.3.1监测工作现状烂田湾滑坡为区级群测群防点,目前已开展了群测群防工作,未建立专业的监测网络。监测手段采用了巡视、记录等手段。3.3.2监测工作布置结合烂田湾滑坡的特点,布置主要监测工程如下:(1)地表位移监测为跟踪滑坡地表位移情况,在滑坡体剖面线上沿主滑方向布置地表位移监测点,滑坡区共计9个地表位移监测点。(2)抗滑桩位移监测根据抗滑桩的类型共布置11个桩顶位移监测点,用以跟踪监测桩顶位移变化情况。(3)裂缝监测近年来,该滑坡有较为明显的变形迹象,对已有小裂缝进行监测,用以判断治理后滑坡区的稳定情况。布置裂缝监测点6个。(4)监测基准点鉴于滑坡区通视条件较差的现状,烂田湾滑坡共布置5个基准点。形变监测网中各视准线上固定点可进行高精度联测,以确定形变点观测其相对动态变化量。3.4监测工程设计(1)监测等级根据《规程》规定,一般场地滑坡观测,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级进行观测,即按沉降观测时观测点高差中误差≤1.5mm,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误差≤l0mm精度要求进行观测。(2)监测周期的确定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重大变化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因此,观测的周期应视滑坡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在遇暴雨、发现变形速度加快或观测过程中发现突发灾害的可能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及时增加观测次数。目前在雨季每10天观测一次,旱季每半月观测一次;施工期间继续监测坡体水平、垂直位移变化,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施工结束后转为长期监测,在暴雨期间,应该每3~5天观测一次,平时每十天观测一次;待坡体变形基本稳定后,可每半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3)监测控制点1)选点按《规程》要求,控制点须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变形观测点选设在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观测点应尽量均匀布设。2)埋石①岩体上、建筑物顶上的控制点标石埋设采用水泥、砂浆现场浇固有“十”字中心的钢筋,岩体上凿孔深度不小于10厘米,建筑物顶上凿孔深度不小于5厘米,埋好后,标志顶部露出岩体面、建筑物顶上5厘米。②岩体上的滑坡观测点埋石与控制点相同。③土体上的滑坡观测点埋设预制有“十”字中心的钢筋混凝土标石,标石埋深不小于1米。标石顶部露出地面20厘米。3)控制点、变形观测点测量观测使用Ⅱ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点稳定后方可施测,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平面观测按附表中二级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基准网与监测网施测方法一致,采用边角测量,基准点施测6个测回,监测点施测4个测回。①水平角观测角度测量a、角度测量应在目标成象清晰稳定的有利观测时间进行,最好在可控环境中进行,视线距周围障碍物应超过0.5m;b、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始终保持照准部水准气泡居中,气泡居中若超过一格,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c、仪器的转动应平稳,匀称,照准目标时,应按规定方向旋转;d、为消除或减弱全站仪的度盘分划长短周期误差、测微器分划误差及行差的影响,或为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在观测时,应使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均匀的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e、控制网观测应采用双照准法,在半测回中每个方向连续照准两次,并各读数一次;每站观测中,应避免两次调焦,当观测方向的边长悬殊较大、有关方向应调焦时,应采用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可不考虑两倍视准误差2C变动范围;对于大倾斜方向的观测,应严格控制水平气泡偏移,当垂直交超过3°时,应进行仪器竖轴倾斜改正。②距离测量a、测距前,应预先将仪器、气压表、温度计打开,使其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观测;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b、在测回始末,分别在测线两端上测定温度和气压数据,温度读至0.2°C;气压读至0.5mmHg。读取气象元素时,气压表应置平,防止指针搁滞,温度计须悬挂在离地面约1.5m左右或全站仪近似同高,不受阳光直射、受辐射影响小和通风良好的地方,所测气象元素的互差,温度不应超过1°C,气压不应超过3.0mmHg。c、测距仪应在呈象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雷雨前后、大雾、大风、下雨、下雪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晴天作业时应对全站仪和反射镜进行遮阳,不宜顺光、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d、测线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1.3m以上,测站不应设在电磁场影响范围内;e、测距时严禁有另外的反射镜位于测线或测线延线上,对讲机暂时停止通话;f、观测读数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回光信号范围内;j、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h、每次作业后,作业人员应对仪器及附件进行清点,维护和擦拭,但注意手指不能触及镜头和反射棱镜。③垂直角测量垂直角施测四测回。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其测距技术要求按附表中相应等级执行。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7″。④监测网精度指标表3.4-1监测网精度指标最弱点点位中误差±4.2mm测角中误差±2.0″测边中误差±2.8mm控制网全长相对闭合差1/4.5万一测回2c值互差13″测回较差8″左、右角闭合差≤4″方向角闭合差≤4距离一测回读数间较差限值(mm)3指标差较差(〞)7垂直角较差(〞)7⑤基准网点的复测在监测期间,对基准点稳定性的检测每半年观测一次。检测时观测方法、各项限值、限差及技术要求与首次观测基准网相同。若发现基准点有移动或移动的可能时,要及时复测,并以复测结果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成果。当各次检测结果表明基准点是稳定的,则仍用原基准点平差结果来计算本周期的变形点坐标。4)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①各周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坐标及高程的计算。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为初始值,以后观测点各周期的坐标高程值相对于初始值的差,即为变形观测点各周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的大小。②内业计算取位表3.4-2监测数据取位表水平角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mm)边长、坐标、高程(mm)垂直角及改正数(″)坐标增量及高差(mm)0.10.10.10.10.1③各周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应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变形观测点以各周期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所测变形与内因、外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在回归方程中逐个引入显著因子,剔除不显著因子,获得回归方程。④提交资料:监测工作应分阶段提交变形区观测系统点位位置图、观测成果点、观测点位移与沉降综合曲线图、观测成果分析资料。3.5监测工程量监测基准点5个,地表位移监测点9个,桩顶位移监测点11个,裂缝监测6个,安排专人1人进行人工巡查。监测周期为治理工程竣工后1个水文年。表3.5-1监测工作量表防治效果监测地质灾害体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点监测周期监测年限Ⅰ区地表位移全站仪630天1个水文年抗滑桩位移监测全站仪830天裂缝监测钢尺430天巡查1次30天Ⅱ区大地位移监测全站仪330天抗滑桩位移监测全站仪330天裂缝监测钢尺230天巡查1次30天4施工组织设计4.1施工条件4.1.1交通条件烂田湾滑坡位于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有公路通往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治理工程区附近有公路通过,有道路进入治理工程区,施工条件一般。施工材料、施工机具等需人工二次转运;临时施工人行便道宽1.5m,临时施工车行便道宽3.0m;需修建临时车行施工便道650m,临时人行施工便道650m。截水沟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弃方等需人工二次转运,人工转运平均距离200m。4.1.2水电供应治理工程施工区为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水电供应有一定保障,需搭接临时供电线路0.5km,临时铺设施工供水管道0.4km。4.2料场选择与开采钢筋、木材、水泥可在开州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采购。汽油、柴油由开州区石油公司组织供应。砂、石等建筑材料,经调查砂石可在县城购买,运距约为15公里。4.3弃土外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外运的土石方可运至临近渣场,需占地1.5亩,运距约5km。4.4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一、锁口和护壁工程挖孔桩护壁:土层、强风化岩层设置护壁,每段护壁1.0m,须原槽浇。1、材料要求: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钢筋在使用前均应进行除锈和调直等处理。混凝土:锁口和护壁混凝土强度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2、施工要点及要求①必须先进行锁口的施工再进行抗滑桩的开挖;②本工程中护壁通长设置。③桩井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设置钢筋混凝土锁口及护壁,护壁采用每一米一节施工,不得在滑动带处分节,待混凝土强度达设计的75%,方可进行下一节的桩孔开挖。④混凝土护壁应紧贴围岩灌注,灌注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滑动面处的护壁应予加强。在松软破碎的滑动带及滑体段,应在护壁内侧顺滑动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并经常观察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当发现横撑受力变形、破损而失效时,孔下施工人员必须立即撤离。二、抗滑桩工程桩芯采用C30混凝土,护壁采用C30混凝土。抗滑桩保护层70mm,护壁保护层厚度为25mm。每根桩通长布置4根声测管。详细布置见施工设计大样图。(1)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定位→桩径人工土石方开挖→桩孔孔壁支护→挖孔→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2)施工方法本工程抗滑桩土层和泥岩层采用人工开挖,禁止爆破。当孔挖至设计深度前0.5m时采用人工凿石设计深度。桩钢筋在钢筋加工房内下料,搭架运送至桩孔内,在孔内进行安装。桩芯砼采用集中拌制,设置搅拌站,桩砼用振动器振捣密实。(3)施工放线测量按设计坐标,放线复测桩位,在桩位外设置龙门桩,以便施工时随时校正桩位,保证桩心偏差≤20mm。(4)搭设施工平台在护圈上用钢管搭设操作平台,平台3m×3m,平台上铺设8mm厚木板,并在平台上搭设提升脚手架井架,以利土石方运输,井架荷载≥2000kg。平台上搭设彩条布,以遮挡雨水。(5)人工挖孔①开挖方案挖孔采取人工开挖及风镐开挖方式相结合的开挖方案,土层和泥岩层采用人工挖孔桩,开挖后再进行人工清除、修建。②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A、施工方法跳桩开挖:采用二序施工法开挖,即一序开挖孔号为每间隔一桩孔开挖。边挖边支护:强风化基岩孔段开挖时,应根据土体的稳定性确定每循环的开挖深度,挖好一段必须及时支护一段,并保证井壁的支护质量。B、安全照明孔内照明设施必须用安全电压照明,电压24V以下,并全部采用防爆灯具。C、地下水的处理措施(孔内排水)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坍孔。渗水应设法排除,如用井点降水或集中泵排。孔内积水必须及时抽排。挖孔如遇到涌水量较大时,可用水泥砂浆灌压环圈或其它有效的措施。D、孔壁保护桩孔挖掘及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坍孔。护壁每天必须检查是否有变形、裂缝、渗水等情况。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人员上下井采用安全可靠并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的吊笼。E、有害气体检测自桩孔开挖开始,每次下井前检查井壁并进行孔内有毒气体的检测,当有害气体超过规定浓度时,应用鼓风机连续送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孔底凿岩时应加大送风量,加强通风防尘措施。F、垂直度保证每天必须校核挖孔的垂直度。挖孔桩垂直度偏差小于0.5%。G、地质工作现场地质工程师及时对开挖面进行地质编录和检测,重点检查滑带、滑面的位置,准确划定滑带土的厚度,进行岩性编录,如滑面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报告,以及时妥善处理。挖桩底高程应会同设计、勘察单位现场确定。H、终孔检验挖至设计孔深(最后0.5米采用人工剔打),清理孔内积水、残碴,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砂浆封底。施工特别注意事项:抗滑桩施工应跳挖,不得一次性开挖,并做好施工期地表位移监测,谨防施工触发滑坡。(6)钢筋制作、安装①钢筋的存放施工现场应将不同型号的钢筋标明并分别堆放,以便明确识别。钢筋应保持清洁并应无锈蚀、锈屑、氧化皮、油、油脂、柏油、泥土、油漆、缓凝剂、滴下的混凝土以及盐或其他任何材料的污染等使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受到损害。所有材料应堆在木板或混凝土的支承上并覆盖好。离地面至少有150毫米的净空,并以足够的支撑防止钢筋变形。②钢筋加工成型钢筋制作设于现场外的基地加工场,由内业技术人员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提出加工计划,在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按现场进度随用随运。同时,现场准备一部分各种规格的钢筋以备急用,在各种规格钢筋入场时,做好抽检工作。=3\*GB3③钢筋配料表应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最终的钢筋一览表,在绑扎孔内钢筋架之前,将钢筋最终一览表提交业主批准,并绘出图纸中的钢筋形状和尺寸。钢筋笼位于滑带位置部分的箍筋加密一倍,接头避开滑带。在钢筋的供应、断料和弯折作出安排之前,应对这类钢筋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全面负责。=4\*GB3④钢筋接头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质量标准应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5\*GB3⑤钢筋绑扎桩筋定位:桩筋的顶部增设两道φ10箍筋与主筋用铁丝扎牢固,保证主筋间距位置均匀排列。桩筋底部在机械连接前,将上层筋位置校正,再与下层筋机械连接,桩箍筋绑扎采用分层套箍法,保证箍筋只数。主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砂浆垫块固定其位置。绑扎钢筋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连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的区段的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容许百分率。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必须符合钢筋连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5毫米(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在绑扎骨架中非机械连接的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毫米;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毫米(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大直径)。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要求。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浇筑砼时钢筋使用的垫块应在砼浇筑前获得业主的批准。混凝土垫块的等级应保证与浇筑构件的混凝土等级相同。此垫块应用铅丝绳系在钢筋上。钢筋内架绑扎好后,在未经业主检查认可之前不得进行砼的浇筑工作。(7)桩芯混凝土强度应达到C30及以上,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C25及以上。混凝土制作及运输施工前应会同搅拌混凝土施工小组根据结构种类、技术要求、钢筋疏密程度及混凝土输送和浇捣的方法提交具体施工方案,在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在整个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按稳定连续的速率为混凝土的浇筑作出周密的安排。高处倾落混凝土时,其卸落高度不应超过2m。若超过2m时,应采用滑槽、导管或串筒等,但在使用前必须用水湿润,如卸落高度超过10m时,导管、串筒内要装有减速装置,以防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灌入桩内应及时进行捣实,要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混凝土分层捣固时,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一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5cm。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或预埋件。表面振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浇筑前底部应先填筑5—10cm厚与砼配合比相同的砂浆,桩砼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如因特殊原因,桩砼浇筑时留有施工缝,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砼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前,施工缝砼表面应凿毛,剔除石子,并用水清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砼,同时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且满足“埋管超声波法”检测要求。=3\*GB3③砼养护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盖草垫和浇水,浇水次数应以保持砼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准,养护期一般不小于7昼夜。=4\*GB3④砼质量检查砼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定进行检查,砼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的留置应符合规范规定:A、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其取样不少于一次;且当有一工作班施工量不足100m3时,每一班取样一次。B、每次取样应至少留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留设试件组数,具体留设组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C、出具混凝土原材及配合比报告。D、砼浇筑前应架好砼运输通道、人行通道。浇注过程中派专人护筋,桩砼浇筑应连续进行。E、施工缝留设严格按设计及有关规范执行。F、砼的振捣采用φ70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间距不大于300mm,且必须插入下层砼不小于50mm。G、砼的留盘,现场配试验工,配标准试件盒3套,坍落度测筒一个。(8)桩的质量检查及验收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拌制及灌注等三个工序的质量检查。①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和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②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③在灌注混凝土前,应严格按照前述施工质量要求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截面尺寸、垂直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查记录。成桩后采用声波透射法对砼各种内部缺陷的性质、大小和位置作出判断,并给出砼总体均匀性和强度等级的评价指标。未尽事宜参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三、截排水沟(1)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定点→土方开挖→沟体浇筑(2)施工要求①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量定开挖基础范围,准确放出基脚大样尺寸,然后进行土方开挖与沟体砌筑。开挖基坑时,宜根据土质结构进行放坡应留够稳定边坡,以防滑塌。水沟位于斜坡位置时,水沟背侧应适当加高、加厚,高度不得低于地面高度。②截水沟均采用C25砼进行浇筑。③沟渠分缝为防止温差裂缝和渠道基础不均匀沉陷造成渠道断裂,所有衬砌均设置沉降缝。分缝间距在渠道比降增大时减小,比降减小时相对增大,范围为10~15m不等。分缝形式采用搭接式对接缝,在分缝底部的上游一侧做成齿礅,插入地基内,深度为0.3m,以增加衬砌的稳定性,分缝的缝宽l.5~2cm,内填沥青麻筋止水。④渠底人字梁加糙与跌水为减缓沟渠中水流速度,在纵向截水沟中坡降大于20%区段采用人字梁加糙,渠底加糙横梁高度Z=0.05m。当截水沟坡降大于3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沟底断面应砌成多级跌水,跌水的台阶宽1.0m,高度根据地面纵坡调整确定。为使坎上水流下泄时不对下游渠道边墙产生冲刷、且尽量减小上游渠道激流造成的喷射水舌长度,跌水缺口设计为矩形;矩形缺口的宽度相对其渠底略小(小0.20m),从而使缺口上游形成一定的壅水,减小渠道水流流速和下泄水的水舌长度,减弱下泄水流对下游渠道的冲刷。为保障渠道稳定,所有渠道均座落于挖土之上。开挖深度应大于渠底厚度与侧墙高度之和。沟渠开挖临时边坡比降一般为0.5,但可根据具体的微地貌进行适当的调整。截水沟上边坡开挖区均应加护浆砌石护坡墙,厚度0.30m,护坡坡面石缝均进行勾缝处理。衬砌两侧应进行必要的回填和夯实,以保证边坡的稳定。⑤为保障渠道稳定,所有渠道均座落于挖土之上。开挖深度应大于渠底厚度与侧墙高度之和。沟渠开挖临时边坡比降一般为0.5,但可根据具体的微地貌进行适当的调整。截水沟上边坡开挖区均应加护浆砌石护坡墙,厚度0.30m,护坡坡面石缝均进行勾缝处理。衬砌两侧应进行必要的回填和夯实,以保证边坡的稳定。4.5施工交通运输烂田湾滑坡位于开州区白鹤街道文峰村6组,有公路通往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治理工程区附近有公路通过,有道路进入治理工程区,施工条件一般。施工材料、施工机具等需人工二次转运;临时施工人行便道宽1.5m,临时施工车行便道宽3.0m;需修建临时车行施工便道650m,临时人行施工便道650m。截水沟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弃方等需人工二次转运,人工转运平均距离200m。4.6施工总体布置根据本次工程的特点,将滑坡支挡及排水工程分为两个实施区域,以抗滑桩施工为主导施工工序,其中抗滑桩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平行作业。各施工区域之间独立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并行施工而无相互影响,为缩短施工工期,各防治区域可按照合适的施工顺序同时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兼顾施工工期的缩短。表4.6-1征地、临时及赔偿明细表征地、临设及赔偿明细面积(平方米)总计平方米亩永久征地截排水沟部分8628621.29渣场占地渣场占地100010001.5临时征地抗滑桩部分62061249.19截排水沟部分1724施工便道2950办公生活及文化福利建筑400施工仓库4304.7施工总进度拟定总工期10个月。综合考虑防治工程的轻重缓急,初步拟定施工进度如下:表4.7施工进度安排治理工程类型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第四月第五月第六月第七月第八月第九月第十月地表排水工程抗滑桩监测工程工程完工之后,对工程定期实施维护,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4.8施工总体要求及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现场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2)当设计图与现场情况不一致时,经现场监理确认后,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实现动态设计施工,以便达到经济有效的治理目的。5环保规划设计5.1设计依据(1)《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详细勘查报告》及其认定意见;(2)《重庆市开州区白鹤街道烂田湾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其认定意见;(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5.2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本滑坡区当前植被不发育,滑坡区自身的环境条件较好,施工过程中,若不重视场容场貌及现场材料的管理,将会对滑坡及乡村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5.3环境保护设计5.3.1生态环保(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