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洪区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4.本试题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浮躁(zào)缄默(jiān)哀竭(shuāi)目眩神迷(xuán)B.旷野(kuàng)追溯(sù)奠定(diàn)销声匿迹(nì)C.矗立(chù)思募(mù)抉择(jué)川流不息(chuān)D.缭原(liáo)羁绊(jī)蛮横(hèng)戛然而止(g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哀竭(shuāi)——衰,目眩神迷(xuán)——xuàn;C.矗立(chù)——zhù,思募(mù)——慕;D.缭原(liáo)——燎,戛然而止(gá)——jiá;故选B。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______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的憩息,心中______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______,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______的维系……A.新颖贮满清闲慵懒牢固 B.别致贮存清闲慵懒坚强C.别致贮满从容安适牢固 D.新颖贮存从容安适坚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新颖:指新鲜和不同一般,既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别致:指与众不同,新奇。常指外观或景色。第一个空,依据“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______码头”可知,应使用“别致”。贮满:意思是装满,填满。贮存:基本意思把必要的东西或物资提前储藏在某个地方。第二个空,依据“心中”“诗意的沉醉”可知,应使用“贮满”。清闲慵懒:形容心情悠闲,舒适自在的状态。一般指心情。从容安适:安闲舒适。一般指外在状态。第三个空,依据“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可知,这是指人活动的状态。所以,使用“从容安适”。牢固:坚固,结实。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使坚强。依据“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可知,这是指三者的关系牢靠。所以,使用“牢固”。故选C。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寒梅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曙光。A.“苍劲”是形容词;“呈现”是动词;“平滑而柔韧”“纷纷飘落”都是偏正短语。B.“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一句中“花朵”做主语,“在阳光下”作定语,“绽放”做宾语。C.“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是并列关系复句。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把“曙光”改为“精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平滑而柔韧”是并列短语;B.“在阳光下”作状语,“绽放”做谓语;C.“不只……更……”是递进关系复句;故选D。4.下列选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C.诵读《革命烈士诗抄》,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愿为革命事业粉身碎骨的壮志雄心。D.《红岩》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小说塑造了江姐、许云峰、成岗、甫志高等英雄人物。【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的把握。D.甫志高是一个叛徒,不是英雄人物;故选D。5.默写(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4)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明灭可见。(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窈窕淑女②.白露未晞③.吏呼一何怒④.豁然开朗⑤.斗折蛇行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词“窈窕、淑、晞、吏、怒、豁、朗、突兀、庐”的正确书写。二、阅读理解(52分)(一)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卢主簿王勃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注释】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对仗严整。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表现了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C.《送卢主簿》尾联勾勒出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松柏竹子已凋零,这就不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送卢主簿》诗人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希望能与友人并肩前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根据尾联“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可知,句意为:惟一感到安慰的是东岩这个地方盛产青松、翠竹,年末“我们”有幸一同回去。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满怀希望地期待再次相逢,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综上所述,选项表述有误。故选C(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②,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④。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⑤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严:尊重,尊敬。②道尊:师所传之道才能受人尊重和相信。③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则面东,教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待,以表示尊师重道。④庸之;归功于他。⑤怒之:怨恨于他。⑥节目:“节”是指树的枝干交接处,“目”是指纹理不顺处,泛指节疤。⑦说:同“悦”。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学之道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B.善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C.不善问者反此始一反焉(《愚公移山》)D.此皆进学之道也皆出酒食(《桃花源记》)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10.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甲】文中“学学半”运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进一步论证了“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乙】文告诉我们增长学问的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7.D8.(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尊敬教师这样之后老师所传之道才能受人尊重和相信,老师所传之道受人尊重和相信这样才能使百姓懂得敬重学习。9.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10.①.道理;②.教学相长也(或“教学相长”);③.善于提问(或尊敬老师,或善于问答,或循序渐进地学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方法/名词,道路;B.相反/同“返”,返回;C.善于/好的,优点;D.都解释为“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2)严:尊敬。道:指教育。敬学:重视教育。【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据此断句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学学半”引用《兑命》中语句,运用道理论证方法,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结合乙文“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此皆进学之道也”分析,乙文告诉我们增长学问的好方法是“善于提问”。【点睛】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难以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这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理受到尊崇,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学习。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请臣子在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时候,不把他当臣子对待;一是教师,不把他当臣子对待。根据大学的礼制,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以此来表示对教师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学生从而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大树,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等到时间久了,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待被撞的钟从容不迫地回响,这样之后钟才会缓缓地响完它的余音;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以上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细致谨慎而又甘于平凡的卓越追求。积极地倡导“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的教育甚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也要过硬。在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当中,我们不应当仅仅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精神世界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必须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活动等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材料二】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宣传阵地内,加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老师有效地利用“工匠精神”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演讲、征文、辩论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这些活动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授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材料三】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择一事“钟”一生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的意外走红;2020年,“我为兵马俑拍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火上了微博热搜,他在23天内,每天6到8个小时穿梭在桶坑里不停地在站起、蹲下、跪下的姿势间切换,为了一次合适的光线会等上一年,已完成862尊陶俑的拍摄……他们用自己的执著诠释着文物“匠人”的信仰与热爱、坚守与初心。这个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传承、坚守、钻研、创新,以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为历史之书书写注脚,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材料四】调查探究结果如图: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极地倡导“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的教育甚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B.在校园中用“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替代传统及课堂教授内容,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C.这个时代总有像王津、赵震这样的人,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D.分析【材料四】数据可知:一半以上的调查者非常认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践行“工匠精神”。12.某学校想通过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更好地领会“工匠精神”,请帮助学校设计一些活动项目,如制作端午福袋、学习蒸馒头、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设计两个即可)【答案】11.B12.①.制作风筝②.制作新年贺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B.根据材料二“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宣传阵地内,加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同时,组织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演讲、征文、辩论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这些活动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授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可知,是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组织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而非“在校园中用‘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替代传统及课堂教授内容”;故选B。
【12题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项目要切实可行。示例:制作木梳、制作福葫芦(四)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①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兴奋地向正在田里收割麦子的父亲报喜去了。②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穗仿佛笑弯了腰,也在为我点头祝贺呢。我挥舞着殷红的录取通知书,激动地向父亲高声地呼喊着。父亲直起了腰,脸上露出笑眯眯地笑容。他将汗渍渍的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接过录取通知书,古铜色的脸庞,也愈发红润了。他忽然冲我肩膀上打了一拳,说道:“好小子,行啊,有出息啦!”③我猝不及防,往后倒退了几步,脸一下子红了。父亲见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嗯,身子骨还弱了些,还经不起摔打。”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④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道:“爸,这株麦穗有什么尖锐和辽阔的,它只是这么一株细细、软软的,还耷拉着脑袋,一点也不尖锐和辽阔啊。”父亲听了,脸色变得严峻起来,他说道:“不,别小看了一株麦穗,它有着别样的尖锐和辽阔的。它托起那么一片天空,立在广袤的田野里。无论狂风和暴雨,它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从不好高骛远。它的目光是尖锐的、它的舞台是辽阔的,尖锐的傲然屹立,辽阔成一片天空。”父亲对麦穗的一番描述,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在父亲的眼里,一株麦穗,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空间,绽放出它的妖娆和美丽。⑤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这株麦穗,放在掌心,轻轻摩挲着,好像生平第一次认识了麦穗。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⑥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这株麦穗,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当兴奋与新鲜感渐渐消失了,我的心渐渐地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与同学相比,我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关系……我几乎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什么有特别的地方,走在同学中间,很快被淹没了,没有一点色彩和灵动。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了隐隐的怨言和情绪。父亲看了信,心里有了重重的心思,他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焦虑和茫然。他终于放心不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父亲见了我,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株麦穗,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一株麦穗的故事吗?”我疑惑地看着父亲,有些困惑和不解。⑦父亲说道:“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的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你会得到一种别样的收获和喜悦。”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有种深深的震撼。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心灵仿佛一下有了一种明媚和清澈,我感到我的舞台,变得格外宽大和妖娆。⑧大学毕业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地连夜赶到城里来。父亲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的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⑨瞬间,我仿佛读懂了什么,我心溢满了柔软。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送给了我这份寓意深刻的礼品,您送给我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承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听了我一番话,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突然伸出拳头,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我站在那,一点反应也没有,父亲却往后踉跄了几步。⑩好熟悉的一幕啊!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小青年踉跄地往后退了几步。⑪而今,当父亲在我肩膀上击了一拳,我站在那纹丝不动,他却踉跄后退了几步。⑫那一刻,我的目光顿时变得一片朦胧……13.阅读选文,完成下列表格。故事情节“我”的心理“我”的感悟第一次接过麦穗接到高考通知书,父亲送我麦穗做礼物鼓励我A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第二次接过麦穗B震撼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第三次接过麦穗我要结婚时,父亲送我嵌着麦穗的镜框感动C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穗仿佛笑弯了腰,也在为我点头祝贺呢。15.赏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终于放心不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16.选文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突然伸出拳头,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17.选文第⑫段“那一刻,我的目光顿时变得一片朦胧……”的原因是什么?18.选文多次写到“一株麦穗”有什么作用?【答案】13.A敬畏和感动(或惊讶);B大学时“我”心情失落,父亲赶来看“我”送麦穗;C“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14.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田的广阔和丰收的景象(或成熟的样子);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15.“风尘仆仆”的意思是旅途奔波,忙碌劳累;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感受到“我”不适应大学生活后对我的担心(或紧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16.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听了“我”的一番话后内心的欣慰和激动(或认可)。17.看到父亲年老体衰而心疼;父亲以送麦穗的方式鼓励“我”成长而感动(或感激)。18.线索;麦穗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解析】【13题详解】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感悟的梳理。A.根据“第一次接过麦穗”可锁定答题区域在①-⑤段。此空需要填写的是“我”的心理。结合第⑤段“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这株麦穗,放在掌心,轻轻摩挲着,好像生平第一次认识了麦穗。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可知此处应填:敬畏和感动。B.根据“第二次接过麦穗”可锁定答题区域在⑥⑦段。此处需要填写的是故事情节。根据第⑥段“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这株麦穗,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当兴奋与新鲜感渐渐消失了,我的心渐渐地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父亲看了信,心里有了重重的心思,他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焦虑和茫然。他终于放心不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父亲见了我,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株麦穗,深情地说道”可概括出:大学时我心情失落,父亲赶来看我送麦穗。C.根据“第三次接过麦穗”可锁定答题区域在⑧-⑫段。此处需要填写的是“我”的感悟。结合第⑨段“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送给了我这份寓意深刻的礼品,您送给我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承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可概括出此处“我”的感悟是: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14题详解】考查句子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句,把“一片金黄的麦子”比作“金色的地毯”,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田里的麦穗仿佛笑弯了腰,也在为我点头祝贺呢”一句中写麦穗笑弯了腰,点头祝贺,由此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麦子变黄,麦穗弯腰,说明此时麦子已经成熟了,写出了丰收的景象,从“一片”可看出麦田的广阔。作者把麦子及麦穗写得如此生动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据此结合赏析语言的模式及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进行表述即可。【15题详解】考查加点词语的赏析。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劳累辛苦的样子。“风尘仆仆”用在句中写父亲从家里赶到城里来看“我”旅途十分劳累辛苦。联系上文“我几乎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什么有特别的地方,走在同学中间,很快被淹没了,没有一点色彩和灵动。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了隐隐的怨言和情绪。父亲看了信,心里有了重重的心思,他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焦虑和茫然”可知,父亲之所以不顾旅途劳累辛苦,是因为父亲感受到了儿子的焦虑和茫然,感受到了“我”适应大学生活,他终于放心不下。由此体现出父亲对“我”的关爱。【16题详解】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上文“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送给了我这份寓意深刻的礼品,您送给我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承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可知,此处是父亲听了“我”说的这一番话感到十分欣慰。“伸出拳头”“重重地击了一拳”运用了动作描写,从父亲的动作可看出父亲听了“我”说的一番话后的激动心情。【1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的目光顿时变得一片朦胧”可看出“我”此时流泪了,联系文章内容写出“我”流泪的原因即可。结合第⑩段“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小青年踉跄地往后退了几步”可知,当年父亲年轻力壮;结合第⑪段“而今,当父亲在我肩膀上击了一拳,我站在那纹丝不动,他却踉跄后退了几步”可知,父亲此时已经年老体衰了。“我”流泪了,可看出“我”对父亲年老体衰的心疼。结合第③段“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可知“我”刚考上大学时,父亲送给“我”一根麦穗做礼物,希望“我”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结合第⑧段“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地连夜赶到城里来。父亲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的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可知,“我”结婚了,父亲仍送给“我”一株沉甸甸的麦穗,仍希望“我”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因此此处“我”流泪也有为父亲以送麦穗的方式鼓励我成长而感动【18题详解】文章考查线索的作用。“一株麦穗”贯穿全文的始终,由此可知“一株麦穗”是全文的线索。结合第③段“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文章第⑦段“父亲说道:‘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的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你会得到一种别样的收获和喜悦。’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有种深深的震撼。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心灵仿佛一下有了一种明媚和清澈,我感到我的舞台,变得格外宽大和妖娆”、第⑧段“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地连夜赶到城里来。父亲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的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可知,父亲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通过一株麦穗表达了他对“我”的鼓励和期望,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五)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免疫之战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有水分子的百倍以上。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地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氢、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19.这篇说明文结构严整,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0.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1.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体现说明文语言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2.对选文内容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免疫系统“二”的精髓。B.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C.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D.选文最后一段强调身体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但绝大多数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答案】19.A阻挡B巨噬细胞C拆解。20.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皮肤防线精巧严密的特点。21.生动(或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将巨噬细胞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巨噬细胞吞噬病菌速度快,能力强的特点。22.A【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内容的理解。本文说明对象,“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由第②段“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可知,A为阻挡;第③段“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和第⑤段“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可知,针对上皮组织的阻挡策略是物理屏障和生化武器;第⑦段“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提出“猎杀战略”;第⑧段“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提出猎杀防线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和“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可知,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吃和拆解。所以B为巨噬细胞,C为拆解。【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④段画线句“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将“皮肤”与“人类的任何建筑”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精巧严密百倍”突出强调了皮肤防线精巧严密的特点。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具体、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第⑧段画线句“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赋予“巨噬细胞”以人的行为,使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清晰地说明了巨噬细胞吞噬病菌速度快、能力强的特点。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和理解。A.“分——总”有误。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概括说明免疫系统作战的两种战略及机制,再具体介绍免疫系统作战的两种战略的工作机制,最后收束全文,强调身体遭受病菌侵入是常态,但绝大多数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所以是“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免疫系统“二”的精髓。故选A。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23.作文。“触动”的意思是因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被触动的时候,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个瞬间、一片风景、一次邂逅……请以“触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答案】例文:触动明天就要期末考了,我坐在写字台前,一刻也静不下来。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医院上晚班。我一下人待在家里,真是孤独得有点可怕。想到刚才妈妈走时,我苦苦地请她留下来陪陪我,可她还狠心地丢下我,一个人走了。唉!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会如此的“不幸”呢?我只能无奈地苦笑,又深深地埋下头,面对桌面上那堆厚厚的书本。“叮咚、叮咚、叮咚!”门铃急促地响了三下。一听到熟悉的声音,我浑身一震,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回来了。兴奋地打开门,果真是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奇迹般地站到了我的面前。我伸出双手,想把妈妈迎进屋。妈妈却站着没动,说:“孩子,把妈妈的包拿来,我忘记带钥匙了。”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心凉了半截,兴奋的心情一时跌落到了谷底。我机械地走进里屋,把包拿了出来。望着妈妈渐渐远去身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得又静静地关上了那扇沉重的门。刚坐下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起来。会是谁呢?我轻轻地走到门口,满怀疑惑地打开门。“又出什么事了?”妈妈也许并没有看到我绷紧的脸,说:“孩子,天下雨了,给我拿把伞过来。”“知道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完这三个字,毫无表情在把伞递到了妈妈手上。妈妈一边撑伞,一边还在唠叨着。不过,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妈妈转身,我便“砰”地关上了大门,我对妈妈算是彻底地绝望了。我还没有坐稳,门门铃又响了。哎!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想静一静的时候有人来打忧,我猛地打开门,怎么又是妈妈?“妈妈,你又忘了带什么来了?干脆进来拿齐吧。”我不耐烦地说。妈妈就是这样,不管你怎么生气,总能平静得像一泓湖水,她用手摸了摸我的脸,说:“看来,我这粗心的毛病是改不了。你看,一个晚上就回来了三次。”说完,她又利索地把我领进厨房,说:“明天就要期末考了,一定要注意身体,我为你准备了一些宵夜,你别忘了吃一点!”说完又习惯性地吻了吻我。我惊讶地望着妈妈,好像望着一个来自远方的陌生人。蓦然间,我发现,母亲瘦多了,皱纹也多了。那一瞬间,我懂得了母亲的爱。我还沉浸在飞扬的思绪里,妈妈却早已消失在茫茫的雨幕中。我缓缓地回到写字台旁,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流下了泪水。那润物无声母爱,触动了我的心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触动”的意思是因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这个题目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触动了谁?人、物还是事?触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主观因素是什么?被触动的结果,是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写作时可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的思想情感,思考如何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第二,立意。例如写母爱的触动,通过叙述生活中的细节和场景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母亲为了子女甘愿自己受苦受罪,令人动容。第三,选材。从所给材料的提示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被触动的时候,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个瞬间、一片风景、一次邂逅”来看,可以写人,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事,父母师长、山川树木、虫鱼鸟兽、社会现象及热点焦点等皆是选材范围。如可写不羁的雄鹰触动了我的心灵,传递出对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肃然起敬;母爱的触动,表现母爱的伟大;乡情的触动,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州”触动了国人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赛场搏击的触动,赞颂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等等。24.作文。在生活中,声音具有力量。或声达于天,若出金石;或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天地无言,声音大美;明月惊鹊,清风鸣蝉;月夜山鸟,时鸣春涧;留得残荷,夜听雨声……从声音中,可聆听到一个美丽世界。总有一种声音直达心底……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答案】例文留在心底的声音小的时候,总听奶奶说:“孩子,要静下心来。”当时什么都不懂,只是一笑而过。上初中后,有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却总是急于求成,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当中,每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的劳动合同范本5篇
- 电力传感器采购合同常用电子版8篇
- 生产方合同协议
- 珠宝顾问担保协议书模板
- 猫爪免责协议书范本
- 白酒加盟店转让合同协议
- 电厂粉煤灰合同协议
- 生石灰购销合同协议
- 生产纸张采购合同协议
- 生产空场地出租合同协议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IEC603645523电线电缆载流量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
- PCR培训理论练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 最新安全生产管理教材电子版
- DB13(J)∕T 8054-201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标准
- 混杂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介绍、特点和应用
- 星巴克哈佛商学院案例
-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流程图表
- 强夯试夯报告(共12页)
- 骨优导介绍PPT
- 国标铁路机车牵引电机悬挂抱轴瓦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