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创作政治著作01内容简介作品思想出版信息创作背景作品影响作者简介目录0305020406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是苏联革命家列宁创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于1908年。在该文中,列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历程,精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同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修正主义的思想内容和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思想,推动了国际反修斗争的发展。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在该文中,列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历程,精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敌对理论,同工人运动中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坚决斗争中发展的。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修正主义的思想内容和实质,指出修正主义的政策就是: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利益面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分析了产生修正主义的阶级根源,并指出了反对修正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和重大意义。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19世纪初,在西欧资产阶级的哲学中,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经验批判主义极为流行。这一反动哲学思潮,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处于反动时期的俄国,也有人宣扬。曾一度加入布尔什维克的波格丹诺夫、巴札罗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以及孟什维克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等人,就是以经验批判主义作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展开“批评”的理论武器。1907—1908年哲学问题上的斗争日益尖锐,列宁决心要同波格丹诺夫等人进行不调和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就是列宁作为同他们斗争的正式宣战书送到刊物发表的。

作品思想作品思想在文中,列宁首先叙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战斗历程,指出在头半个世纪中,先后取得了对青年黑格尔派、蒲鲁东派、巴枯宁主义和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第二个五十年(从19世纪90年代起)一开始就是同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先前被马克思学说击溃了的那些社会主义流派,现在都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而实际上是修正主义来同马克思主义继续作斗争。这个派别叫做伯恩施坦派。列宁在文中从三个方面来揭露修正主义,揭露和批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在哲学方面,修正主义者跟在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屁股后面跑。教授们要“回到康德那里去”,修正主义就跟在新康德主义后面蹒跚而行。他们宜称唯物主义已被“驳倒”,企图以唯心主义来代替唯物主义,用庸俗的进化论来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宣扬宗教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私人的事情”的滥调。在经济学方面,修正主义者竭力用一些肤浅的片面的所谓“新材料”来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防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有缓和的趋势,马克思论证的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并且根本否定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学说。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危机,反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况更加尖锐。在政治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以阶级调和论代替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列宁指出:“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作品影响作品影响《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是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全面揭露,沉重地打击了第二国际和俄国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思想,推动了国际反修斗争的发展。

出版信息出版信息该文于1908年4月3日以前写成,载于1908年10月圣彼得堡出版的《卡尔·马克思(1818—1883)文集》。中译文被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17卷。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