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江苏经济发展展望江苏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匮乏、社会资源丰富、经济高度发达的年轻省份,江苏的面积只占到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6%,但近年来江苏人民每年都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一)江苏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2002—2011)江苏GDP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不含港澳台),经济总量及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前列,经济总量自02年开始一直在前三甲,特别是10年和11年,GDP总量仅次于广东排名第二。绝对量方面,2002年江苏GDP总量仅为7438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7.35%,而到2011年,GDP的绝对量为40903.5,占全国生产总值的8.67%。近十年来江苏的GDP值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经济都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江苏的增幅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江苏省各年GDP总量及排名,单位:亿元年份排名GDP总量2002年37438.02003年212451.82004年315000.22005年318272.62006年321548.32007年325560.12008年331000.02009年333478.72010年240903.52011年248604.8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下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造成较大的人力资本浪费,而且创造附加值极低,初加工产业技术含量也较低,而随着中国出生率的下降、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有效劳动人口绝对数在下降,有效劳动力1在不断增加,所以,目前的经济转型中改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另一方面,传统的粗加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也急需改变。江苏也在不断探索,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十年前(2002年)江苏三大产业1有效劳动力:在索罗模型中,有效劳动力是指实际劳动人口数量和每个劳动力的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劳动效率将会增加。中,第一产业(主要包含农、林、牧、渔等行业)年GDP产值占总体的比例为10.47%,第二产业(主要包含能源、制造、建筑等行业)产值占总体比例为52.84%,而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6.69%。而到2011年三大产业所占的比例分别变为5.70%,54.48%和39.81%。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后也开始回落,第三产业的比重十年,特别是04年以后比重不断攀升,说明江苏的经济转型的成果已经开始展现。(见表2及图1)表2江苏省近十年三大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年份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200210.4752.8436.6920039.3454.5536.1120049.1256.2434.6420057.9856.5735.4520067.1056.4936.420076.9855.6237.420086.7854.8538.3720096.5653.8839.5520106.0954.1439.7820115.7054.4839.81但江苏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状况也是非常不平衡的,从经济发展看,近年来,苏北经济增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较大,苏中苏北的人均GDP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人均城镇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苏南远低于苏中苏北。另外从产业结构看,江苏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相差不大,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差异较大,苏北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大,这说明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二产业上。另外江苏就产业结构的演进进程大大滞后于其生产结构的升级变化步伐,劳动力向非农业的专业明显滞后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二) 江苏经济发展方式探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江苏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时期,苏南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无论从国内外发展大环境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素质,都是目前江苏最需要完成的任务。首先,传统的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负激励,并创造了一些与现存经济增长方式不同的隐私,目前的路径对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并且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其次,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相符一寸是一种不平状态,制造业对服务业依赖程度较低,而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尽管现在江苏制造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制造业规模扩大与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并不相适应,制造业企业的加工环节与服务环节没有形成有效分离,导致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江苏近期在区域上要从点状分散状态向片状、带状集中集聚转型,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区;在产业链构建上,要从中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环节转型;推动工业经济从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加快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三) 各要素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第一,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的变化,目前工业作为江苏的重要支柱产业,虽然技术发展较快,目前江苏的工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可以从绝对数量上提升江苏工业的产值。另外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所以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转型,劳动力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江苏已逐步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科技创新将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高素质的劳动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通过技术进步,知识积累提升有效劳动率,从索罗模型中知道技术进步、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有效源泉,随之江苏教育投入的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江苏产业结构的转型将进一步加速,经济将健康良好

地发展。有表3可知,人才集聚程度2越大的地区平均生产总值越高,说明其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反之,人才集聚程度越小的地区平均生产总值越低,其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缓慢。表3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才聚集度及GDP情况单位:亿元地区人才集聚程度GDP北京0.3149914113.58上海0.21951617165.98天津0.1748029224.46辽宁0.1196518457.27江苏0.10814740903.48新疆0.106355437.47陕西0.10556110123.48内蒙古0.10207711672.00吉林0.09898667.58湖北0.09532815967.61浙江0.093327722.31宁夏0.091521689.65黑龙江0.0906710368.6山西0.087219200.86山东0.08694539169.92重庆0.0864267925.58青海0.0861591350.43福建0.0836114737.12广东0.0821446013.06海南0.077682064.50湖南0.07594916037.96甘肃0.07524120.75河北0.06960420394.26江西0.0684749451.26安徽0.0669712359.33四川0.06675417185.48河南0.0639823092.36广西0.059779569.85云南0.057787224.18西藏0.055071507.46贵州0.052924602.16数据来源: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及根据相关数据推算。2人才集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人才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规模性。人才集聚规模以及如何有效地集聚人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因素第二,资源对江苏经济的发展方式提出挑战。江苏资源匮乏,煤炭基础储量、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比重不足1%,一次能源生产量占全省消费总量不足五分之一,80%以上的煤炭、90%以上的是由从省外输入;江苏人口密度全国最高,江苏拥有土地面积仅为10.26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倍以上,未来还将继续加剧。资源环境和人口的矛盾,居民耗能的上升、生活污染治理负担加重、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等一些负面因素将困扰江苏经济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江苏的经济发展注定要远离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第一产业中不断提高机械化,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中,改变原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方式;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及服务业,通过信息业的发展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发展服务业,推进江苏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四)要素结构变迁未来展望劳动力结构将逐渐优化。江苏不仅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近十年来从义务教育,到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根据江苏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2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为161.41亿元;而到2011年,江苏地方教育投入达1450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1025.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五倍多。未来,江苏还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据计划将超过一般预算支出比例的18%。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江苏全省2002年有普通高校94所,到2011年已增加到126所。十年里,全省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从2002年的70.0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65.9万人。在校生人数之中位于全国前列。研究生的数量变化更大,2002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66万人,在校研究生4.11万人;2011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4万人,在校研究生增长两倍多,达到13.4外人,毕业生3.8万人。未来江苏教育投入带来的成果将进一步展现,劳动力素质将逐渐提高,人力资本的优化将为江苏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支撑。资源供给将步入瓶颈。江苏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已经使江苏本就贫乏的资源更加恶化,而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资源本身具有难以再生性的特点,廉价的自然资源价格将逐渐消失,自然资源的估计也将进一步减少,而多年来的粗放增长液使得江苏的环境逐年恶化,这都将限制江苏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资源具有生产投入要素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环境质量的下降、能源供给和水资源供给的不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额恶化将极大地约束江苏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资本积累主要通过生产率的提高和扩大化生产来实现,近年来,江苏在教育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一方面通过教育改善了人口素质,提高劳动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