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金属回收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方案_第1页
内蒙古多金属回收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方案_第2页
内蒙古多金属回收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方案_第3页
内蒙古多金属回收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方案_第4页
内蒙古多金属回收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1.1立项概况 11.1.2项目概况 21.1.3项目区概况 31.1.4方案编制情况 4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5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6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6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71.6水土保持监测 7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71.8结论与建议 81.8.1结论 81.8.2建议 8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12.1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112.1.1编制目的 112.1.2编制意义 122.2方案编制依据 122.2.1法律法规 122.2.2规章 132.2.3规范性文件 142.2.4规范标准 162.2.5技术资料 172.2.6有关文件 182.3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182.4方案编制原则 192.5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202.5.1设计深度 222.5.2设计水平年 223项目概况 233.1基本情况 233.1.1项目提出 233.1.2地理位置和交通 243.1.3厂区范围 243.1.4工程特性 243.2项目组成及布置 253.2.1厂区总体布置的指导思想 253.2.2球团生产区组成 263.2.3有色金属回收区组成 323.2.4生活区组成 323.2.5厂外道路 323.2.6其他公用及辅助工程 323.3生产及施工工艺 393.3.1生产工艺 393.3.2主体施工工艺 453.4工程占地 463.5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 463.6工程投资及进度安排 473.6.1工程投资 473.6.2工程进度 484项目区概况 494.1自然概况 494.1.1地质 494.1.2地形地貌 524.1.3气候特征 534.1.4水文特征 544.1.5土壤、植被 554.1.6地震情况 554.2社会经济概况 56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574.3.1水土流失现状 574.3.2水土保持现状 58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605.1主体工程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 605.1.1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 605.1.2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615.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 615.2.1球团生产区 625.2.2有色金属回收区 635.2.3生活区 635.2.4厂外道路 645.2.5主体工程设计纳入本方案工程量 655.3结论性意见、要求和建议 65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66.1防治责任范围 666.1.1工程占地 666.1.2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 676.1.3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结果 67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87水土流失预测 707.1水土流失预测基础 707.2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类型分析 707.2.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707.2.2水土流失类型分析 717.3水土流失预测单元 72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727.5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 747.5.1扰动地表面积 757.5.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767.5.3弃土(石、渣)量 767.5.4水土流失量 777.5.5新增水土流失量 857.5.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867.6水土流失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877.6.1预测成果 877.6.2综合分析 88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928.1防治目标 92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92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938.3.1生活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 968.3.2有色金属回收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 978.3.3球团生产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 978.3.4厂外道路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 988.4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88.4.1适宜植物种的选择及质量要求 988.4.2工程措施典型设计 1008.4.3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1028.5防治措施工程量计算 1138.6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1159水土保持监测 1169.1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169.1.1监测目的 1169.1.2监测意义 1169.2监测范围、时段、内容和频次 1179.2.1监测范围 1179.2.2监测时段 1189.2.3监测频次 1189.2.4监测内容 1199.3监测点位确定 1229.4监测方法 1239.5监测设施、设备 1269.6监测机构、成序、成果与制度 1269.6.1监测机构 1269.6.2监测程序 1279.6.3监测成果 1279.6.4监测制度 128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130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3010.1.1编制原则 13010.1.2编制依据 13010.1.3编制方法 13110.1.4估算成果 13410.1.5估算表格 13410.2防治效益分析 14310.2.1扰动土地治理率 14310.2.2水土流失治理度 14410.2.3土壤流失控制比 14510.2.4拦渣率 14510.2.5林草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 14510.2.6防治效益分析结果 14610.3水土保持损益分析 14711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4911.1组织领导措施 14911.2后续设计 150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150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15111.5水土保持监测 15211.6水土保持竣工验收 15211.7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15312结论和建议 15512.1结论 15512.1.1本项工程水土保持特点 15512.1.2方案编制结论 15512.1.3方案编制可行性 15612.2建议 157附件1:投资估算单价表附件2: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附件3:有关文件附图:1、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总体布置图2、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图3、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4、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位置图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立项概况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属于技改项目,隶属于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股份制国有合资企业,由XX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XX人民政府,XX地质勘查开发院和XX农电局等四家组成,为加速XX矿区的开发,XX年进行资产重组,由包钢集团控股。XX市XX富含铁矿,并伴生有丰富的有色金属锡、锌和砷,但是矿物经选矿后,其中的锡、锌和砷的含量仍然超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也不能满足高炉的要求。故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30万吨砂铁矿1座,以此开发XX铁矿,综合回收有色金属锡、锌和砷。据此,提出“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本项目已经得到XX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立项批复(内经贸投资发[XX]577号),并编制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将于XX年底完工进行试运营。1.1.2项目概况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厂址位于XXXX市XX经棚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256.6-1267.6m之间,场地中间有1条自南向北的道路(路面宽8m)。场地东面为草场,南面6km处有地方铁路线,北面可直达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有矿山。场地含多金属回收,占地面积为34.114hm球团生产区位于场地南面,占地面积10.377hm2,由还原剂及脱硫剂仓库、煤筛分及脱硫剂配料室、铁精矿仓库、精矿干燥室、添加剂及粉尘配料室、润磨室、生球破碎室、造球室、链篦机室—回转窑—冷却筒、主电除尘器、主抽风机、主烟囱、产品分选室、铁粉仓、成品装车矿仓、胶带运输通廊、转运站等工艺建筑物以及配料袋式除尘系统、精矿干燥室除尘系统、分选袋式除尘系统、环境电除尘系统、成品袋式除尘系统、电气楼、配料成品变电所、净循环水泵站、浊循环水泵站、软水泵站、锅炉房、煤场、渣场、压缩空气站、地磅房、厕所、大门等设施组成。有色金属回收区布置在场地东面,占地面积为5.129hm2。生活区布置在北面,占地面积为2.76hm2,布置有办公楼、餐厅、住宅、单身宿舍、停车场、摩托车及自行车棚、球场等设施。生活区和球团生产区、有色金属回收区之间布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生产区对生活区的影响。厂区内道路形成环形路网,并在厂区东南面与外部道路相接,满足厂区各车间检修及消防要求,确保检修方便,消防通畅。道路路面宽为7.0和4.5m,按公路型道路设计,道路长度为9654m。对厂区中间现有的1条南北向的道路,改移至厂区的东南面,在厂区北面与现有道路相接,道路宽度9m,道路改移长度1100m。工程占地35.544hm2,永久占地35.544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总投资40214.4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556.97万元,其他费用2875.93万元,基本预备费2914.63万元,贷款利息866.88万元。工程XX年4月开始动工,XX年10月完工,建设期18个月。工程完工后进入试运行阶段,XX年10月试投产,XX年12月正式投产。1.1.3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所在地XX位于XX高原XX山脉到XX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既有层峦叠嶂的山峰,又有开阔坦荡的高原,还有波状起伏的沙丘,全境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1700m左右。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高程为1267.6m,最低海拔高程为1256.6m厂区气候为大陆性半干旱草原气候类型,冬长夏短、气候严寒根据XX市XX水温气象资料:年最高气温为30.72℃,年最低气温为-41.1℃,雨季大都在7-8月,年平均降雨量为388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85mm,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50mm,该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90cm,全年季主导风为西南风,夏季平均风速为2.1m/s,冬季平均风速为2.4m/s,最大风速(50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是栗钙土,土层深度0.5-1.0m,主要植被为草地,厂区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值0.1g,地质构造对厂区稳定性不会构成影响,该区适宜厂区建设。XX土壤容许流失量为200t/(km2·a)。根据《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XX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号文,项目区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其土壤侵蚀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由于植被生长良好,覆盖度高,侵蚀强度较低,基本以轻、微度为主,中强度分布面积小。1.1.4方案编制情况XX年10月,受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XX公司承担了《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任务。依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要求,在全面搜集和详细掌握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外业勘查,对厂区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明确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拟定出编制依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分析及水土流失预测等工作内容和方法。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和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确定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计算了水土保持工程量,编制了工程实施进度和投资估算,落实了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编制完成了《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本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和XX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水平年确定为2011年。方案的服务年限为10年(XX年~2019年)。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在主体工程设计报告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有球团生产区、有色金属回收区、生活区的排水沟等,这些工程一方面有效保护主体工程运行安全,另一方面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布局合理、紧凑,防治措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是主体工程中主要设计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未考虑植被恢复、防护林建设等植物措施,裸露地表仍易受雨水和风力的侵蚀,不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因此本方案进一步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使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砂铁矿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为35.544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7.988hm2,包括生活区、有色金属回收区、球团生产区、厂外道路分区。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确定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类型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属风水蚀复合侵蚀区。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分为球团生产区、有色金属回收区、生活区和厂外道路区4个一级分区。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分为项目建设期(分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和生产运行期,预测期确定为9.5年。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为18个月(XX年4月~XX年10月),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为3年(2011~2013年),生产运行期预测时段为9年(2011年~2019年)。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确定为26.19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5.544hm2;工程建设期产生弃土弃渣量4.23万m3;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3373.68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239.56t。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分区为球团生产区、有色金属回收区、生活区和厂外道路,防治措施体系采用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完成浆砌石护坡787.96m3、覆土6000m3、植被恢复面积为4.53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监测区域分为球团生产区、有色金属回收区、生活区和厂外道路监测分区,监测总面积35.544hm2。工程共设置8处监测点,其中地面定位监测点3处,实地调查监测点5处,监测时段为建设期(2008-XX年)和生产运行期(2011年~2019年)。实地调查监测频次为每年春秋季各监测1次。定位监测频次:风蚀监测期主要安排在春季(3~5月份)及秋末、冬季,水蚀监测主要安排在5~9月份。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690.88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352.54万元,本方案新增投资239.72万元。新增投资中,工程措施投资26.84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12.88万元,临时工程投资2.40万元,独立费用69.11万元,基本预备费9.3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7.77万元。项目区采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9.7%;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6.9%;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拦渣率可达98%;林草植被恢复系数可达到99.44%;植被覆盖率达到21.83%;六项防治指标均达到目标值。1.8结论与建议1.8.1结论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弱还原球团及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一期工程30万t/a)水土保持方案通过实地勘测、调查,测量及预测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总量、新增水土流失量,在总结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设计,技术可靠,可操作性强。经分析,本方案实施后,能够达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故本方案可行。1.8.2建议(1)建设单位尽快按照前期已做方案设计对原有防治区进行治理;在项目新建过程中及运行过程中,对造成的水土流失必须负责治理,应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做好项目区及影响区水土保持防治工作。(2)方案中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不能达到水土保持防治要求的,进行了详细补充设计。建议建设单位按批准后的水保方案,组织实施。(3)在进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时,明确提出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4)施工时加强各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强化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5)建设单位应按报告书要求,认真落实方案,配合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好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监理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度,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积累并保留与水土保持竣工验收有关的资料,做好水土保持竣工验收准备,在主体工程竣工后一年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同时要加强管理后续管理,保证水土保持长久发挥效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2.1.1编制目的《XXXX有限责任公司采砂选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是在充分了解项目和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水土流失现状、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工程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形式、范围和水土流失影响程度后完成的。方案的编制以国家和地方颁布、实施的水土保持及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规章为基础,以相关的行业规范和与本项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为依据,编制目的在于:(1)明确建设方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范围,为其制定明确的防治目标,使业主的法律义务落到实处;(2)制定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通过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效的遏制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维护项目区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3)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与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治理、监督、检查以及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提供依据。2.1.2编制意义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采砂选铁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壤结构、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同时产生大量废土、砂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加速当地的水土资源损失,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经审批后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力,将水土保持防治方案纳入主体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能够及时遏制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将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维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保障主体工程建设安全运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的。因此,《XXXX有限责任公司采砂选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意义。2.2方案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第120号令;(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颁布;(4)(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务院令,2005年国发[2005]39号;(6);(7)《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XX人大常委会,1997年修订。2.2.2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5号,2005年修改;(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起实施,2005年7月(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24号,2005年(5)《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2004年;(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令第14号;(7)《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2.2.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2)《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保[2004]165号文;(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年513号文;(5)《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第2号,2006年;(6)《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5]6号;(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定》,水利部1999年288号;(8)《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XX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号文;(9)《XX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XX人民政府,1995年163号文;(10)《关于印发{修订建设工程监理费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11)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年15号文;(1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建管[XX]79号文;(13)《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XX]89号;(1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办函[2002]154号;(15)《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5]第6号;(16)《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17)《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5]121号;(1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19)《关于印发{XX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XX水利厅内水保[1996]29号,1996年5(20)《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的通知》,XX水利厅等八委厅局,内水保[2002]47号文;(21)《XX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内水保[XX]39号文;(22)《XX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规定的通知》,内水保[2005]29号文;(23)《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程序的通知》,XX水利厅,内水保[2006]120号文;(24)《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XX水利厅,内水保[2006]191号。2.2.4规范标准(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4-1995);(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11)《水(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XX]67号;(14)《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XX]67号;(1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2.2.5技术资料(1)《XX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XX水利厅;(2)《XX市土壤侵蚀图斑登记表》,XX市水土保持工作站;(3)《XX市河流水系特征》,XX市水利水产局;(4)《XX市统计年鉴》,XX市河统计局,2007年;(5)《XXXX市XX和XX含铁砂石矿开发利用方案》XX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XX年8月;(6)5)《XXXX市XX和XX含铁砂石矿资源储量说明书》XX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XX年12月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区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确定本项目防治标准为Ⅲ级。2.3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在科学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临时工程及防护措施,改善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控制建设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以改善项目区各建设单元的生态环境、保证主体工程运行安全;为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当地经济开发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注重景观建设绿化、美化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鼓励废弃土石方综合利用,建立一个与主体工程相衔接、水土保持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从而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保障工程安全运营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为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三同时”的落实,解决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景观建设,使建设区和周边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保障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2.4方案编制原则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方案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责任明确原则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该砂铁矿由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开发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对水土流失治理负全部责任。通过外业调查、勘测和资料分析,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在防治范围内负责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2)预防为主原则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及时配置临时防护措施,施工队始终贯彻“先拦后弃、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土石方临时堆放和地表裸露的时间,并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使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低。(3)综合治理原则根据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特点,本方案合理布置各种防治措施,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永久性防治措施与临时性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与主体设计中已有的措施相互衔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作用。(4)因地制宜原则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项目分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就地取材,植物措施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提高措施布局的适宜性,使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与主体工程及周边环境相协调。5)坚持“综合防治”原则按照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确定防治分区,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科学、严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6)坚持“与现有工程相衔接”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首先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到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做到不重不漏,系统全面。水土保持工程进度与主体工程进度相衔接,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7)坚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按照先拦后弃的防治原则,水土保持拦挡工程首先实施。(8)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力求定性准确,定量合理,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9)坚持“减少扰动”的原则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规范施工单元界限,实施先拦后弃的施工组织,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活动及弃土弃渣等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工程建设实施永临结合、节约用地。(10)坚持“景观协调”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地貌景观及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以植物措施为主,所选草树种要与原地貌生态景观相一致,以恢复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循环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11)坚持“永临结合”的原则根据主体工程建设特点,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中,将永久性防治措施和临时性防治措施相结合,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建设的目的。2.5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2.5.1设计深度通过实地调查,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目前尚未开工,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2.5.2设计水平年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于XX年10月试投产,本工程建设期为半年,XX年9月底建成,因此本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XX年。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方案服务期为4年(XX年~2014年)。3项目概况3.1基本情况3.1.1项目提出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中国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593亿t,到2000年末铁矿资源量为458.94亿t。2000年末中国保有铁矿石储量约176亿t,只占世界铁矿石储量1400亿t的12.6%。探明储量中1/2已经占用,而且平均品位仅约33%,只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富矿资源国平均品位的1/2。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期,在未来10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工业化进程将会加快,钢材需求将会持续增长。2006年中国钢材产量为3.8亿t;所产钢材40%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建国以来,中国铁矿石不能满足需求,一直依靠进口矿弥补。近年来中国铁矿石和铁精粉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使国内钢材生产企业的成本剧增,企业效益不断下滑。立足国内资源,是目前的重要资源战略,为最大的限度的满足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原料的需求,在国内探求铁矿石资源已列入国家重点勘查项目。据统计,2007年中国铁矿采掘业行业投资额达59亿元,较2006年46亿元的投资额增长30%。XX年1—4月,中国铁矿业投资额为15.2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74%。XX年l—5月份,中国铁矿石产量已达到31090.5万吨,同比增长25.7%。在当前形势下,利用社会资金开发利用低品位铁矿石,是对铁矿原料不足的一种探索和补充,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此工程,将大幅度地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当地的税收。有利于XX市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带动附近乡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3.1.2地理位置和交通矿区位于XX市西南约80Km的XX镇XX,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XX,北纬XX,行政区划隶属XX市XX镇管辖。本次设计矿区范围面积0.04914平方千米。矿区南东距XX镇l0km,XX至XX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XX至XX市60km,有G111国道相通,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3.1.3厂区范围根据XX市国土资源局批复意见,XX本次拟出让矿区包括2个采区,开采总面积0.04914km2,开采范围起止标高+440—+各采区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见下表。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XX一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525234521433069352521522143303425252124214329004525255721432899工采标高:+440--+493m,面积:0.04914km23.1.4工程特性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性质:新建,属建设生产类项目工程等级: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设计采砂石原矿200方/d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为100万元,土建工程费90万元。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6个月,XX年4月开始,XX年10月正式投入生产。设计服务年限:3.2年。项目组成及工程特性详见表3-1。表3-1项目组成及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内容一、总体概况1项目名称111砂铁矿2建设地点XX市XX镇3建设性质建设生产类项目4水源及供水管线水源为地下水,由地埋式供水管线输送5供电线路供电线路由附近变电站引接,线路长2.5m6进场道路进场道路由XX~XX公路引接至G111国道。7运输汽车运输8建设期XX年4月~XX年11月,3个月9建设总投资工程总投资100万元3.2项目组成及布置3.2.1厂区总体布置的指导思想①满足厂区功能要求,为生产过程创造有利条件;②在选择各场地位置时合理的节约用地,优先利用荒地和山地;③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简化运输装卸工艺,利用地形和重力以减少运输能耗,降低运营费用;④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缩小污染范围,便于管理;⑤满足各种防护距离的要求,减少互相干扰;⑥尽量利用原有设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益。根据总体布置的指导思想,本工程由工业场地、露天采坑、尾矿库和取土场四部分组成。详见“XX市XX有限责任公司砂铁矿项目总体布置图”。3.3项目组成及布置3.3.1项目组成项目建设区主要由工业场地(磁选场、渣场、挡渣墙、水选场干选料库、铁精粉库和生活区);露天采坑(进场道路、蓄水池、排水沟、);尾矿库(库区、溢洪道、拦渣坝);取土场(挡渣墙)组成。3.3.2总体布置3.3.2.1平面布置总体布置充分利用项目区场地条件和周边自然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建筑形式,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管理、保证生产安全和节省占地,减少基建工程投资的原则进行。总体布置见附图2、附图3、附图4。1、工业场地,其内布置有各生产构建筑物、磁选场、水选场,挡渣墙、渣场、库房、生活区。整个矿山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山坡自然地形,各个建筑物相对集中,干选水选等工作场地设备配置力求合理、紧凑。生活区留有宽阔的空地,便于进行重点绿化、美化,为建成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创造有利条件,能较好地体现现代企业的新形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0.5hm2,永久占地0.7hm22、露天采坑露天采坑位于矿区的东面,露天采坑布置蓄水池、临时工作道路、排水沟、输水管线。总面积4.91hm,其中永久占地4.85hm,临时占地0.06hm,(1)进场道路进场道路由XX至XX公路引接至厂区,长7.5km,进厂区道路宽6.0m,为砂石路面,路面组成为垫土层0.30m,粗砂0.15m,碎石0.30m,砂砾石0.10m,厂内设临时作业路与厂外道路连接。厂内道路用机械开挖,上切下垫。场内道路在填方前均采用推土机清除原地表20~30cm表土,然后进行压实,铺筑路基、路面,路基清及临时集中堆放,待恢复植被时覆土利用。占地面积为0.33hm2,永久占地0.33hm2。(2)输水管线厂区输水管线包括水泵站至高位水池的取水管线和高位水池至工业场地的输水管线,管线全部为地埋式,长6.0km,占地宽度为1.0m(机械开挖,临时堆土放置管路一侧)。包括管沟开挖区、施工便道和开挖土料堆放区。管道全部是机械开挖。管线占地面积为0.06hm(3)截排水沟设计矿段无地下水,影响开采的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该区设计可采矿砂层均位于地表浅部的正地形之上,采坑积水一般可自然下渗。暴雨期积水也可依据地形自然排泄。矿山开采时要预挖排水沟和泄洪沟,工业场地及各开采平台应形成5%。的坡面角,以利于雨水自然排泄。雨期在矿坑顶部开采境界四周预挖排水沟,疏导积水。上口开挖宽度为1.60m,占地宽度8.60m,包括管沟开挖区、施工便道(沿道路无施工便道),截排水沟设计断面为梯型浆砌石结构:底宽0.4m,水深0.60m,厚0.2m,边坡比为1:1,底层铺设砂砾石垫层0.1m,边坡铺设0.20m厚的浆砌片石。防御标准截排水沟总长1560m(135m在生产区、生活区内)。截排水沟占地面积为0.57hm2,截排水沟建设后,施工便道种草绿化,恢复植被。永久占地面积为0.23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34hm2,(4)采坑露天采坑分成3个带进行开采,采用沿山坡由低向高、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进行开采。选用工作线横向布置的采剥方法,利用各采区的起始工作面,采用挖掘机、直接采挖,一般不需爆破。为方便回填采坑,建议采挖时划分采掘带,采掘带宽度100米,一个采掘带采完后及时回填采坑。3、尾矿库尾矿库为主体工程设计,尾矿库库址位于拟建选厂下面较宽阔的山沟内。距离选厂非常近便于排出尾矿。尾矿库库区属山区,库区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沟底坡度小,库区汇水面积较小。确定尾矿坝最终堆积标高为712m,总坝高33.5m,长306m。库区面积28.5hm2。防御标准为100年一遇(p=0.5%)设计。尾矿库上游设挡水坝,挡水坝为采矿废石渣堆筑。挡水坝坝顶标高740m,最大坝高12.5m,坝顶长188.49m,坝顶宽4m,上游、下游坡度1:2.0。尾矿库上游设溢洪道,浆砌石结构,梯形断面尺寸(底宽×顶宽×深)为:b×a×H=1.0×3.0×1.0m3。壁厚0.4m,溢洪道设计长度2132.97m。沿库区两岸坡修筑558.0m的截水沟,可将库区部分洪水顺山势截在坝外,截水沟最大泄流量3.09m3/S;库内设计有排水涵管、排水斜槽其泄流量为11.45m3/s,该库区10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4.1m库区铺设复合土工膜(M≥600g/m2防渗处理。库区先铺设0.2m厚的粘土后,再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土工膜铺好后上覆盖0.3m占地面积为30.80hm2,库区占地28.5hm2(永久占地),溢洪道占地0.81hm2(永久占地),溢洪道的施工便道占地为1.49hm2(临时占地)。施工便道宽7.0m,建成后恢复植被。4.取土场为补充采矿场植被恢复时的覆土设置一个临时取土场,面积1.22hm2,取土场内设置临时表土堆场,四周设挡渣墙,取土完成后覆土种树,恢复植被。3.3.2.2竖向布置砂铁矿XX镇德胜村位于北山坡上,自然地形标高430.0m~493m。根据砂铁矿简单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并结合自然地形,在采区一侧布置磁选水选和生活区。采用“一线型”厂区共分为三大台阶,第一台阶布置干选区。包括干选的设备和干选后矿石进入库房。第二台阶布置水选区。干选后的矿石进入水选区,水选后的铁精粉放入库房,弃渣排入尾矿。第三台阶布置生活区。3.4工程占地依据项目可研平面布置,并结合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施工临时占地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施工方法、调查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及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工程建设占用土地面积14.35hm2,其中永久占6.21hm2,临时占地8.14hm2,均为荒草地,详见表3-3。工程征地情况表项目组成占地类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荒地工业场地建筑构筑物0.140.14临时渣场0.60.6料场0.620.6采砂场4.914.91空地0.350.35小计6.26.6尾矿库小计6.216.21线性工程取水管线0.060.06输电线路0.060.06排水沟0.060.06道路0.340.34小计0.520.52取土熟土堆场11合计14.356.218.143.5生产及施工工艺3.5.1生产工艺3.5.1生产矿体位于山坡地带且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地表浅部砂状矿可直接采用挖掘机开采,深部强风化的块状矿如采用挖掘机开挖困难,可少量采用凿岩爆破的方式开采,该矿床属易于挖掘的矿床。开采砂石原矿主要用来回收利用铁,过选砂石不利用,直接回填采坑。选矿流程非常简单:原矿粗碎干式强磁选球磨水选铁精粉。根据矿山实际,确定采用露天开采、汽车运输。开采工艺为挖掘机直接采挖。干式强磁选后矿石的17%进入水选,其余的回填采坑。矿山最终产品为磁选铁精矿,企业最终产品为铁精粉(含铁65%),销售给附近的钢铁厂。矿石中无其它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3.5.1设计矿层位于地表,顶部有腐植土层,需剥离,可采化风砂层厚度5--8米不等,最终采坑深度不超过3.5.1.采用沿山坡由低向高、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进行开采。采矿方法:采用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回采率高、矿石贫化率小、采矿成本低的机械采挖法开采,一次性开采矿层全厚。3.3.1.3开采工艺选用工作线横向布置的采剥方法,利用各采区的起始工作面,采用挖掘机、直接采挖,一般不需爆破。为方便回填采坑,建议采挖时划分采掘带,采掘带宽度100米,一个采掘带采完后及时回填采坑。矿山开采时应注意相邻采掘带及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安全生产和产量稳定。工作面阶段回率为95%以上。矿体开采时上部覆盖物要先期进行剥离,剥离工作量不大,可采用推土机推排。所剥岩土推排至取土场,取3.3.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地质1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万m334.53332矿段赋存状态可采矿体面积km20.04914可采厚度m6-8矿体倾角ya视为水平产出3矿岩物理机械性质矿石体重t/m3矿岩稳定性松散较稳固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5可采资源储量万m319.46矿石平均品位(mFe)%1.348二采矿1矿山生产能力万m3/a6砂石原矿石2矿山服务年限a3.23开采方式露天开采4采剥方法工作线横向布置5采矿方法单台阶开采6台阶构成要素台阶高度m5-10台阶宽度m100台阶帮坡角度557开采边坡角度508采矿损失率%59境界剥采比m3/m30.05三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100.00四产品方案铁精粉t/a1843.2干基含铁66%3.5.2主体施工工艺(1)工业场地施工工艺生产区和生活区依地形布设,水选厂的料场和精铁粉的简易库房采用1.2米高的围墙,房顶用彩刚瓦修成。施工时场地平整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机械对零星场地和边角区进行平整。首先将腐殖表土清除,集中堆放在固定区域内,施工结束后用于覆土恢复植被。厂区余土有挖掘机装载,自卸翻斗车和自卸汽车运输至(2)道路施工工艺厂内运输道路采用机械开挖和回填,辅以人工。道路在挖方前均采用推土机清除原地表20~30cm表土,临时集中堆放,待恢复植被时覆土利用。由于此段道路通行车辆较少,上切下垫整平,进行碾压,路面为沙石路面。覆沙厚度10cm。(3)管线施工工艺水源井施工前,首先进行清基,并集中堆放表层剥离土,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挖除的土方暂存放在周边空地,作为基槽回填用土。回填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管线敷设形式均为地下直埋式,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开挖土料堆放于管线开挖区下风侧,管线安装完毕,进行土方回填,多余表土用于管线开挖区及施工区覆土,多余土方全部平摊在管线开挖区。管线施工时表土与生土依次堆放,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