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太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是由于黑子增多引起的,黑子主要出现在图中()A.甲处B.乙处

C.丙处

D.丁处参考答案:A2.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30.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C.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31.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参考答案:30.B

31.C30.读图分析可知,绿洲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变化比半沙漠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变化和缓,说明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小。绿洲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半沙漠地区滞后,B正确;新疆属于温带地区,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会小于0℃,结合图中两条曲线的数值判断,C错误;太阳辐射最强时是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气温最高时要滞后2小时,D错误。故答案选B项。31.读图分析可知,①时间段半沙漠的温度高于绿洲的温度,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白天沙漠是热源,垂直方向上升气流,形成低压;绿洲是冷源,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形成高压,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绿洲吹向半沙漠,在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的影响,结合方向标,判断为西南风,故答案选C项。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3.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1~2题。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2.②国可能位于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参考答案:1.B

2.D4.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增大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距地面越高,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据此完成11~12题。11.假设将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变化的是()12.根据上题图示信息,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

B.南

C.西

D.北参考答案:AB解析:11.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故A项正确。12.结合上题分析,高压应位于该地南侧。

5.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26题。26.该工业可能是()A.家具厂

B.炼铝厂

C.电子元件厂

D.制糖厂参考答案:A6.北半球,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是A.极地东风

B.中纬西风C.东北信风

D.东南信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为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北信风。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并注意南北半球信风带风向的差异即可判断。7.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B.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C.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一小时D.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参考答案:B8.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不正确的有()A.①就是大气平流层 B.②就是岩石圈C.③就是软流层 D.④就是外核3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物质可能是液态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参考答案:BB29.【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解答】解: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30.【分析】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解答】解: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不符合题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故正确;C、③圈层物质可能是固态,横波可以通过,故不符合题意;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横波不可以通过,故不符合题意.9.下中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若只考虑大气状况,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参考答案:A10.图2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图2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B解析:首先要清楚世界大洋洋流的分布主要是由全球风带决定的,其次根据风带分析出正确选项。我们可以把大洋洋流模式图巧记为:8/8,在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是北顺南逆,中高纬为北逆南顺。所以正确的图示应为③④。11.依据气象统计资料,我国将春季定为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参考答案:B1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出生率低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出生率低参考答案:B13.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7~18题。17.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8.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参考答案:17.B

18.C14.北京时间12月22日9:00,我国东部某城市,老人望着窗外的纷纷雪花,不由紧了紧身上的毛衣,仿佛小区暖气还没有供暖一般,再次看了看日历,她拨通了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思琪的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22号,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还好不算太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妈妈和思琪所在地的气候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16.思琪留学所在的地点可能是A.罗马(42°N,12°E)

B.悉尼(33°S,151°E)C.旧金山(37°N,122°W)

D.多伦多(43°N,79°W)参考答案:15.D

16.C15.根据材料,妈妈在国内东部某城市,有降雪天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B错。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内陆地区分布,不属于东部地区,A错。思琪所在地前几月还阳光明媚,现在也不冷,说明前几个月是夏季,现在也是冬季,位于北半球。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D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C错。16.结合上题分析,思琪留学所在的地点在北半球,不可能是悉尼,B错。多伦多位于大陆东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北京时间12月22日9:00,留学的城市还是21日。根据经度,罗马是22日2点,与北京日期相同,A错。旧金山是21日17时,C对。15.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6.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参考答案:BB16.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下题。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C.A3纸(42cm×29.7cm) D.B3纸(51.5cm×36.4cm)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实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用1:1000的比例尺输出,用比例尺换算成的图幅的长为30厘米,宽为22厘米,所以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应该是B选项。17.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右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3.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24.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444km

B.3333km

C.2222km

D.1823km25.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为()A.40oN,60oE

B.50oN,120oEC.40oN,100oE

D.50oN,120oW参考答案:23.B

24.C

25.C【23题详解】相同经度间隔,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向正东走时跨的经度多,向正本走相同距离,跨的经度少,回不到原来的经线上,最终位置在M点的正东方,B对。A、C、D错。【24题详解】M和N两点位于60°纬线上,长度是赤道的一半。两地经度差是40°,赤道上经度相差1°,距离是111千米,两地的实地距离约是2222km,C对。A、B、D错。【25题详解】纬度间隔1°,距离是111千米。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飞行的距离是8880千米,跨过的纬度是80°,过北极点后纬度值减小,到达的地理位置为40oN,沿经线圈飞行,相对经线的经度是100oE,C对。A、B、D错。18.读图9,回答19~20题。19.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1880~1900年B.1920~1940年C.1958~1978年D.1980~2000年20.图中所反映的全球气温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属于()A.地质时期的气温变化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C.仪器观测时期气温变化D.人类历史时期和地质时期共有的气温变化

参考答案:D

C19.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与可能发生滑坡的面积关系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7.甲图显示()A.坡度越大滑坡发生的频率越高B.滑坡发生频率与坡度呈反相关C.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高D.坡度40°以上的陡坡不会发生滑坡8.从乙图可知()A.滑坡发生频率与土质无相关性B.土质颗粒越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C.土质颗粒越小,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D.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9.下列地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加大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的有()①横断山区开荒②黄土高原采煤③云贵高原修筑公路④武汉扩大港口规模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CDD解析:7.读图可知,坡度15°左右,可能发生滑坡面积百分比最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坡度40°以上的陡坡会出现滑坡。8.直接根据乙图判断,滑坡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9.平原地区人类活动不会诱发滑坡,排除④。

20.(双选题)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判断甲图中M点的纬度、乙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A.30°

B.60°

C.1月

D.7月参考答案:BD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是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两极最小速度为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是835km/h。通过图甲可知M点的自转速度是835km/h得出M处纬度应为60°,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每年一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每年七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通过图乙可知N点公转速度最慢得出N点应位于远日点,对应时间为7月初,D正确。故答案选B、D。21.下列行星属于巨行星的是(

)A.木星

B.海王星C.火星

D.金星参考答案:A22.下左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下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2.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上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1.C

2.D23.右侧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8.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沉积参考答案:C

C24.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5~6题。

5.图2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参考答案:CD25.“密集农业”是指:

)A.以销售农产品为目的进行生产B.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C.以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农产品总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D.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参考答案:D略26.读“兰州市略图”,兰州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参考答案:D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位于黄河谷地中,依山傍水,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所以D正确。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该图中,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弧线MP是________线(晨或昏)。(2分)(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3)此时,110°E的区时是______时;O点的昼长为

小时,其日出

时。(3分)(4)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___(东、西)侧。(1分)(5)此日,我们在济宁看到的旗杆影子的方向是(

)(1分)A.正西-正北-正东

B.西北-正北-东北C.西南-正北-东南

D.东北-正南-西北参考答案:(1)东南晨(2)23°26′S,45°E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16

18

3(4)东(5)B解析:(1)根据自转方向,中心南极点,P点距离南极点更近——在N点之南。根据自转方向,P点在N点的东侧。沿自转方向,过MP如昼,故其为晨线。(2)图示,南极圈极昼,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经线时刻12时,即45°E。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110°E所在时区为110÷15≈7即东7区,此时45°E时区是东3区,时间是12时,故东7区时间是12+(7-3)=16时。O点此时时刻21时,正在日落,故日出3时,昼长=日落-日出,为18小时。(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度,时差3小时)(4)E点射向F点方向,南半球左偏,故向东。(5)太阳直射南半球,济宁将日出东南,中午正南,日落西南,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故答案为B.28.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全年受甲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A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特征是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带。(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4)E地的气候类型⑧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为基础的。参考答案:(1)西南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2)整体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3)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温带落叶阔叶林

(5)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解析:(1)据气压带风带图可知,甲风带地处北半球副高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可判断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实际风向为西南风,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据图可知,A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据气候图可知,E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与之对应的⑧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5)据图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2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所示的日期是

。判断的理由

。该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

。(2)右图中c点的时刻为

;这一天a点的昼长是

小时。(3)右图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地球公转中_

点的位置。(4)兰州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增大的时段与左图中①②③④中的

段吻合。(5)当地球位于左图中的A位置时,地球上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参考答案:(1)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cba(2)12时(12:00)

8(3)C(4)①②(5)北半球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相关知识。(1)本题光照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及以南为极昼,北极圈以及一杯为极夜,节气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点距离南回归线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点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次之,a点位于北回归线,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c、b、a。(2)读右图,c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时间为12时;图中晨昏线为昏线,a点所在的纬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间为a点的日落时间,该交点和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相差30°,两地相差2小时,根据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可知a点所在的时间为16点,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得出a地昼长为8小时。(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有图时刻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左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4)兰州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在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随后太阳直射北移,兰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兰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兰州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的时间段是从冬至—春分—夏至。左图中的C为冬至,D为春分,A为夏至,对应的过程为①②。(5)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30.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作用过程:A

,C ,D

。(2)图中字母 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3)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图中字母

表示的作用弱(4)晴天温差比阴天

。(大或小)参考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D

(3)C

(4)大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辐射。(2)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据上题分析可知,D为地面辐射。(3)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出现霜冻。(4)晴天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阴天则昼夜温差小。【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注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的能量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升温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射向地面,把向下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三、综合题(共38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2011年中国稻米产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布图(甲)和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示意图(乙)。(1)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最大的是

,主要原因是

。与其相比,湖南省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2)简述我国南方稻米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参考答案:(1)黑龙江

人均耕地面积大(或地广人稀)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2)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大米是我国南方人们喜爱吃的主食,粮食需求量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解析:(1)由材料乙图可以分析得出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最大的是黑龙江,黑龙江地处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湖南省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和降水两方面,地处亚热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