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部分高考专题第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继续教育专业】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第2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第2讲化学能与热能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2.燃烧热与中和热
感谢观看谢谢大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2.0微能力认证作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考资料[易错警示]1.键能越大,物质所含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所含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如H—F键的键能远大于H—I键的键能,HF的稳定性远大于HI,HF含有的能量<HI含有的能量。常常被误认为键能越大,其物质所含的能量也越大。2.物质所含能量越低,断裂其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越高,而形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越多。3.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原因是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炭的燃烧),而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如NH4Cl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4.中和热只强调H+和OH-结合生成1mol水时对应的热效应。Ba(OH)2与H2SO4反应既有水又有沉淀生成,故不属于中和热。燃烧热强调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故H2和Cl2作用生成HCl不属于燃烧热。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注意ΔH的符号和单位若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的单位为kJ/mol。2.注意反应热的测定条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H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但绝大多数Δ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5.注意ΔH的数值与符号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易错警示]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明物质状态。2.热化学方程式不用注明“点燃”、“加热”等条件。3.对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平衡移动时,体系的反应热随之发生变化,但热化学方程式后的ΔH不变。三、盖斯定律的应用1.理论依据:反应热只与反应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2.计算模式3.主要应用: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4.注意事项: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关键在于设计反应途径。(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Δ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2)热化学方程式加减运算以及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ΔH都要带“+”、“-”号进行计算、比较,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判断。(3)在设计的反应途径中常会遇到同一物质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4)当设计的反应逆向进行时,其ΔH与正反应的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易错警示]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若为放热反应,热量越多,ΔH越小;若为吸热反应,热量越多,ΔH越大。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如果题中说出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则不用再写“+”、“-”号,热量多少也只看数值。如果题中只说“反应热为……”等,则数值前应标出“+”、“-”分别表示“吸热”、“放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
[例1](2011年潍坊模拟)在298K、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答案]
C
解析: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选项A错误;辛烷的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H2O(l)而不是H2O(g),选项C、D均错误,故选项B正确。答案:B反应热与化学键断裂与形成之间的关系
[例2](2011年高考重庆理综)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A.-1780kJ/mol
B.-1220kJ/molC.-450kJ/molD.+430kJ/mol[解析]
断裂1molS—S键吸收能量280kJ,断裂3molF—F键吸收能量3×160kJ,则吸收的总能量为Q吸=280kJ+3×160kJ=760kJ,释放的总能量为Q放=330kJ×6=1980kJ,由反应方程式:S(s)+3F2(g)===SF6(g)可知,ΔH=760kJ/mol-1980kJ/mol=-1220kJ/mol。[答案]
B2.(2010年高考重庆卷)已知H2(g)+Br2(l)===2HBr(g)ΔH=-72kJ·mol-1,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ΔH=(436+30+a-369×2)kJ·mol-1=-72kJ·mol-1,a=200,D项正确。答案:D盖斯定律的应用
[例3](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A.-67.7kJ·mol-1B.-43.5kJ·mol-1C.+43.5kJ·mol-1D.+67.7kJ·mol-1[解析]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5.6kJ·mol-1,当氢氰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氢氰酸为弱酸,存在氢氰酸的电离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两者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较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少,两者的差值(55.6-12.1=43.5)就是氢氰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的热量的数值,电离反应吸热,ΔH为正值,故C项正确。[答案]
C3.(2011年高考海南化学)已知:2Zn(s)+O2(g)===2ZnO(s)ΔH=-701.0kJ·mol-12Hg(l)+O2(g)===2HgO(s)ΔH=-181.6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答案:C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1)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3)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CO与H2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p2(填“<”、“>”或“=”),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解析:(1)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用太阳能分解水最节能。(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将三个方程式进行形式变换,2CO(g)+4H2(g)2CH3OH(g)
ΔH=-181.4kJ·mol-12CH3OH(g)CH3OCH3(g)+H2O(g)
ΔH=-23.5kJ·mol-12CO2(g)+2H2(g)2CO(g)+2H2O(g)
ΔH=+82.4kJ·mol-1三式相加得: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122.5kJ·mol-1(3)由图示可知,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说明正反应放热,ΔH<0,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答案:(1)C(2)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122.5kJ·mol-1(3)<<1.(2011年高考海南卷)(双选)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解析:某反应的ΔH=+100kJ·mol-1,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100kJ·mol-1,正反应的活化能应大于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小。答案:CD答案:B
3.(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解析: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答案:C4.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0.50mol·L-1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____。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教育学籍工作总结
-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四单元 8.1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护理演讲比赛:传承与创新
- 赣南脐橙创新创业计划书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设计
- 采购合同合同管理专业成果转化重点基础知识点
- 采购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报告重点基础知识点
- 安全漏洞修复合规性咨询费用重点基础知识点
- 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及其DSA质量控制
- 2022年四川专升本考试真题及答案(语文)
- EDTA及其配位特性
-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全单元》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餐饮部作业流程图
- 重庆市2022年高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WS/T 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GB/T 7078-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甲醛色牢度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课件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综合训练第一单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