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1_第1页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1_第2页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1_第3页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1_第4页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王慧东【摘要】剖析人类情感的生物结构表达方式,为人工智能进行验证提供参考理论依据。【关键字】人工智能、情感、神经网络【引言】有人说机器没有情感,做事冷血不会变通,人有七情六欲,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机器是机器,人是人。似乎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一情感,但是真的是不可逾越吗?【正文】情是在欲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抽象认知。解读‘情’就必定要从‘欲’开始。古人总结出的七情六欲,在儒家、佛教以及中医著作中都有叙述,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兼顾彼此,从中分别提取出与情有关的喜、怒、忧、爱、思、厌、悲、恐、惊,和与欲有关的耳、目、口、鼻、舌、身所关联的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以及它们组合抽象产物,如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情、欲的剖析,来论证人工智能产物获得这些能力的可能性。首先‘欲’有想要,想得到,想达到,希望,愿望,需要的意思,都有着时间属性,目标指向的是那些将在未来发生的事物。本质上讲,欲是对预期的向往。预期是指掌握事物的演变规律后,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对相似事物进行推演处理后所形成的结果。其中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处理过程(也就是逻辑)在高等生物中是由神经网络来承载的,而在低等生物中则是一些生物化学的应激反应。以草履虫的趋光性为例,它的正趋光性就是一种欲的表达,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身体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其中控制身体移动的信息处理逻辑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它或来源于先天遗传,或来源于后天学习,我们将这套处理逻辑所能产生的结果认定为草履虫对光的欲望。在这个认定的过程中,我们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草履虫的这种处理逻辑进行了认知,通过自身构建特定的神经网络结构来将这种处理逻辑所产生的结果的因果关系保存在了我们的大脑当中。所以我们用因果逻辑来判定草履虫有‘光欲’。也就是说草履虫自己是否知道有‘光欲’在此并不重要,它只是提供了一套处理逻辑而已,此外还需要有另一套处理逻辑来对这个处理逻辑进行判定。两套处理逻辑可以集中在一体,也可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个体。在高等生物范畴,由于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已经进化出了更加专业的神经网络系统。通过调整自身的神经网络结构,可以构建出各种各样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复杂度的处理逻辑的映射关系。相应的欲也变得种类繁多起来,在不同场景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推演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预期。通过对这些推演结果的认知,我们可以判定自己存在什么欲望、愿望等等与欲有关的东西,也可以判定其他人或者事物是否具有这些东西。另一方面,生物的趋利避害属性本身就是对某种推演结果的向往,即也可以说是一种欲。由于我们对外界的响应通常都是从视觉、听觉等感受器开始进行的信息加工,所以对这种处理逻辑的认知就形成了我们对欲的主要认知,以至于人们会误认为欲仅仅是建立在感官处理层面的东西。事实上除了来自感官的逻辑外,还有来自遗传的、推理的、遐想的等处理逻辑,以及那些由低层处理逻辑抽象形成新的概念后,用新概念所构建出来的处理逻辑。所以只要是依据某个处理逻辑所进行的处理,那么它就是欲,就是对其预期的向往。将相同或近似的处理逻辑归类,抽象出各阶段的共同特征也可以形成前后的逻辑关系,是我们从感知走向认知,再从认知走向意识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这些常用的、抽象出来的处理逻辑给予命名,方便我们交流对这些逻辑规律的认知。例如情感类的认知,如:喜,字面意思是高兴,快乐,可庆贺的等。真实含义是满足了预期,而满足预期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出来的处理逻辑。另一方面,趋利避害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推演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则去实践之,就形成了一种欲。不论是按照推演过程制定出来的计划实施,还是在计划外产生了异变,一旦最终达到或者实现了预期目标,那么产生的主观感受则被称之为“喜”,这在交流的时候用于表达一种实现了愿望的感觉。那么什么又是主观感受?我们认知的一个个事物,都是从这些物体的属性或过程入手,以特定神经网络结构的方式被构建在我们的大脑当中,该结构的建立过程是我们的记忆中记的过程,而它的激活传递信息的运用过程,则是我们记忆中忆的过程。一个推演过程被实施,那么它就变成了监管者,而行为活动所带来的反馈信息则成为它的输入,比对的结果则成了下一步行动的驱动源。这个源就象我们的感受器接收到刺激信号一样,会向下游传导信息,形成特定的处理逻辑。因为没有对应的感觉器官作为起点,而处理过程又与有感受器的十分相似,那么从认知来看,不是由客观(感受器)驱动的处理逻辑就都被归集在主观范畴,所以称这种驱动逻辑为主观感受。至此,情系列中的喜已经解读完毕,而其他的怒、忧、爱、思等等都是由各种主观感受所抽象出来的词汇,就不一一叙述了。在这众多的情感之上,还能再抽象出一个层次,那就是‘情’。到了情这个层次,人们往往会想到日久生情、一见钟情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情字。情是一种非复杂抽象产物,因为它包含了各种的情感逻辑(有喜有忧、有爱有恨等等),还包括了支撑这些情感的各种事物逻辑。情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处理逻辑,来提高对某些事物的处理效率,例如讲人情世故。就感知而言,比如视觉,平日里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只有当看东西开始模糊了才会想到去保护眼睛,试想一旦彻底失明,那么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视觉之下是上亿的感光细胞、其后相连着若干神经链路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信息处理网络,即使个别感光细胞或神经链路有残,也不会对整体视觉有多少影响,这也是神经网络容错性非常强的原因之一。在视觉之上是那些抽象层次更高、覆盖面更广的情感系列也是如此。还是以喜为例,得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物件,那么主观感受是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了视觉处理、听觉处理、互动过程处理、相关事物认知处理以及这些处理过程所抽象出来的偏好处理等等,这些处理逻辑聚合在一起就形成喜的处理逻辑,即使其中存在一点点缺憾,也不会降低多少主观感受。我们先来看看日久生情是怎么回事。首先对事物的认知是大脑的一个积累过程,尤其是对人,认知一个人需要一个过程,要深刻就要经历一些事情,以获得对方对事件的处理逻辑,这些逻辑要是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说是比较了解对方。熟悉对方的处理逻辑,其实就是能预判对方会怎么做,掌握这些规律的好处与我们掌握自然规律一样,通过运用规律来趋利避害,这是形成共生关系的最原始驱动力。一旦他(含她和它)的规律与自身的规律进行了衔接,彼此应用,那么应用的越多,彼此的依赖关系就越强,分开或终止的难度就会加大,这就是最原始的‘情’。由于人是高级动物,更善于推演,能够在意识中构建(假想)出一些应用场景,如果在现实中对方并不配合,那么这个情就会成为一种‘单边账’。至于多巴胺、肾上腺素之类的因素,则都是神经系统对那些强耦合事件的信息处理时做出的应急反应,这种现象也会被纳入到抽象范围之中,但并不是主要因素。这就好比过春节会贴对联,而春节的主因是由日期来触发的,伴随着走亲访友以及各种仪式,其中贴对联只是其中一项,不代表全部。然后是‘性’,可能也会参与其中,这个往往跟情挂钩是因为,繁衍是可预见的强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再来看看一见钟情。还是以人为例,人会利用学习得到的规律来趋利避害,同时也能够在意识中构建(假想)出一些应用场景,这是个大背景。那么“想得美”就是特指那些对自己最有利且又脱离现实的推演过程(想法),在这些想法中难免会有一些确实在现实中发生了的情况出现,即梦想成真(是不是很惊喜?)。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的另一半,他(她)的相貌、举止、性格、神情、动作等等……甚至还会和自己有一些互动。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相符合的人,即会被深深地吸引,这种对对方的了解是提前完成的,所以才会一见有情(钟情),当然这是单方面的情况。升级版,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以及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想象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大小,认知掌握的越多就越准确,那么推演出的结果就越容易在现实中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幻想出来的人,往往都会想象成为一个最合适与自己衔接的人,而衔接是双方的事儿,他(她)对你合适,也就是你对他(她)也是合适的。这种情况一旦在现实中发生,那么双方是最容易对上眼的。人类的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一旦生出了情,那么就意味着有不计其数的交互活动,已经促成了彼此在各个抽象层面上的认知联系,形成了多种的依赖关系,促成了一种默契。情难断就是因为牵扯面太广的缘故,对于日常事务,处理逻辑如果运行顺畅,那么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然而一旦遇到阻塞心情也会低落。例如喜的处理逻辑一旦被意外终止,那么会很容易演化成为悲剧,而到了情的层次则更胜之。抽象层次越高,涉及面就越广,阻塞的地方也就会越多,主观上感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这就是当人们在失去亲人或突然失恋时,常常遇到的状况。在情的覆盖范围之内,还有一个特殊的子集需要单独说明一下,那就是爱。很多人常常会把情与爱混为一谈,这其实是不对的。情是由各种逻辑依赖关系抽象而成,而爱则是特指这些依赖关系中的一种非利己行为逻辑的抽象部分,即为爱情,通常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生物有情而机器无情,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说法,然而这些只是暂时的。机器无情,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机器上运行的逻辑都是人类直接赋予的程序,机器自身还没有形成抽象能力,产生不了新的程序,也就无法认知自己的欲,更别说那些由若干欲所抽象出来的感情了。另一方面,人与机器的频繁交互会使人对机器产生依赖关系,这个依赖关系可以上升到感情层面(例如一些人如果离开手机、互联网会有严重的不适感),但是这种情感目前还都是单方面的,仅仅是人类自己单方面建立的情感认知。机器还做不到这些,所以在终止交互关系方面就会‘显得’很无情。相对智能程度更高一些的生物,比如猫狗等,它们受大脑硬件资源所限,虽然不能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智能,但是它们的神经网络本身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认知周围环境,可以与经常接触的人建立起相互依赖关系,从而能够产生情感。不过由于身份、立场、知识背景等各种的不同,双方彼此衡量相互依赖程度的标准就会有所不同,从而判定对方为‘无情’的事儿也就时有发生。情的产生并不会受物种限制,也不会受血缘限制,只与依赖关系有关,当然有这些条件会有益于产生更多的依赖关系。让机器拥有情不是难事,首先需要给予它们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强智能有别于弱智能的唯一衡量标准。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