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强调“体验式、感悟式”学习,要求将课堂变为学生的舞台,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本节课,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发挥自己想像力,培养他们的悟性、灵性和创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体悟词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设计思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词这种体裁特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感染,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创造性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武陵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一种刻骨铭心的愁情,初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几首代表作品中的名句。因为在整个初中阶段李清照的作品只有两首,初一上册课外诗词十首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九年级上册课内精讲《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引领同学们了解李清照的一个好机会,所以我想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以《武陵春》中流淌的浓浓的愁思贯穿,其间穿插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相关诗词,来丰富这堂课的内涵,有效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我觉得《武陵春》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首词情感的把握。因为学生离李清照的年代久远,并且对李清照的身世知之甚少,所以我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对比理解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感情。(一)对比导入。本堂课由复习旧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目的是用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与如今她的凄凉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同学们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觉。(二)情感衬托。法国作家罗拉曾说:“我们读诗,不是看白纸黑字,而是随诗人心灵在字里行间穿梭。”在品评“风住尘香花已尽”时,结合背景材料“国破、家亡、物失、夫逝”品评“尽”的内涵,体会暗含在“景语中的情语”。在品评“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时,我引入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恩爱甜蜜的幸福生活,归来堂上的猜书斗茶;建康城中的踏雪觅诗,相国寺内的品评诗文,花前月下的吟诗唱和,今昔对比女词人的凄凉悲苦就显而易见了。(三)知人论世。在品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我引入背景资料,丈夫去世之后,偌大一个世界,只剩孤苦伶仃一个弱女子,辗转流离于战乱之中,飘泊无依,以及再婚后的不幸,社会的指责,白眼,非难,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的内心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她的容身之所,种种遭遇,人将不堪,何况双溪这里小小的舴艋舟呢。资料的引入,有利于同学们理解此刻李清照心中愁之深,愁之重。整堂课氤氲在李清照浓浓的愁情中,再加上相关资料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对女词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学生读起来自然就会心沉沉而泪潸潸了。具体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看到你们朝气蓬勃的样子,老师很喜欢你们,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可以吗?(生:可以。)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不过我的介绍里有虚假信息,请同学们发现后及时举报。我叫,是县中学的老师,今年69岁了,是初班的语文老师,今生最得意的一件事,写了一部名著《红楼梦》。发现问题了吗?(生回答)同学们真聪明,细心并具有发现精神,下面我们就带上聪明、细心和发现精神开启这节课的学习之旅。情景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武陵春》;体会一种情,它会让你刻骨铭心;认识一个人,她就是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李清照的作品,我们曾学过什么?生答:《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背。词中描绘了什么?(生答: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可如今53岁的她,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武陵春》中流淌的是女词人怎样的情怀呢?先听老师来朗诵这首词。(配乐朗诵)初读悟愁。对于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择善而从”,请同学们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自由朗读这首词,并做好在全班朗读的准备。生读生评。师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咂摸出这首词的滋味了吗?生答:愁苦、凄凉、悲惨。(板书:愁)师问:女词人的愁绪缘何而来呢?同学们再读文本。赏读析愁。上阕:同学们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插图,看图中哪些内容与词的意境是不相符的?生答:(1)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图中繁花开满枝头,不相符。(2)词中“日晚倦梳头”,应是日上三竿之时,图中不应有月亮。(3)词中“欲语泪先流”,图中应是女词人泪流满面,守着窗儿,独自流泪到天明的情形。同学们真细心,发现了整幅图与词中上阕的意境是不相符的。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上阕内容吧。我们来看第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吧。(展开想象,语言优美一点,诗意一点)生答:昨夜雨疏风骤,第二日清晨,风停了,雨住了,花落了,零落成泥了,花里带着落花的香气。师问:面对眼前这满地落花,遍地残红的暮春景象,词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了。究竟在女词人身上发生了什么?让她面对落花竟如此伤感!多媒体显示背景材料。板书:国破、家亡、物失、夫逝。(写在“愁”字上面,圆弧形,将“愁”笼罩。)师问:女词人的种种愁绪,通过第一句中那个字可以体现?生答:“尽”,花尽了,国破了,家亡了,文物丧失了,丈夫去世了。师问:这种种愁绪扰的女词人内心烦乱,日上三竿了,仍无心梳洗打扮。第二句中体现作者内心愁绪的字眼是什么?生答:倦。师问:“倦”仅仅是一种表象,它代表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从第三句中找出关键字来说明作者的生活态度。生答:事事休。师小结:“事事休”——万事皆休,万念俱灰,代表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绝望、放弃。师:女词人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之景,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花谢了还可以再开,人走了还可以再来吗?忆往昔,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恩爱甜蜜的幸福生活不禁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多媒体显示两段古文材料。分别是归来堂上的猜书斗茶的情形和建康城中的踏雪觅诗的情形。他们也曾在相国寺内的品评诗文,他们还曾在花前月下的吟诗唱和,即使偶有几日小别,女词人的心头便会涌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佳句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但那毕竟是生离啊,而如今,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已撒手人寰,阴阳两隔,自己心中纵有千般相思万般愁苦,既无丈夫,又无子女,这愁苦更与何人说!满腹的话儿,唯有化作泪千行。品评到此,相信同学们已走进女词人的内心世界,那就让我们用声音传达出对女词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生读上阕。生评。(从语速、语调、重音、情感等几个方面品评)下阕:师:我们从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生:浓浓的愁思。师:浓浓的愁思积聚在女词人心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试想:同学们内心有了忧愁苦闷之时,会怎么样?生: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排遣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情。师:女词人也想走出阴霾,排遣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吗?从哪里可以看出?生:也拟泛轻舟。师:“拟”何意?生:打算。师:打算去干什么?生:去双溪泛舟,排遣自己内心的哀愁。师:听说双溪春色尚好,女词人心动了,行动了吗?为什么?生:未行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师:试问:女词人内心的愁到底有多重呢?53岁的她,经历了山河破碎,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逝,偌大一个世界,舍下她孤苦伶仃一个弱女子,辗转流离于战乱之中,漂泊无依,她既要保全性命,又要保护她和丈夫积攒了大半生但又所剩无几的文物,多难啊,她多想有个人帮帮她,保护她,她多想有个肩膀让她靠一靠,歇一歇,于是他勇敢地冲破世俗的观念,走出了一步再婚,可没想到,婚后丈夫见她财物不如自己想象的多,便对她拳脚相向,无奈,不到100天,这桩婚姻宣告结束,她也因此惹来了社会上的白眼,非议,指责,偌大一个世界,竟没有一个人理解她,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她安稳地生活,这种种不幸压到她的身上,人将不堪,何况这小小的舴艋舟呢?(在“愁”字下面用红色笔画出小小的舴艋舟)解读到此,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词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品读下阕。注意要读出下阕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前两句,词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读时,语速要——稍快,语调要——上扬一点,后两句,要读出愁思的浓重,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生读。生评。研读品愁。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为千古绝妙好词。我们来品一品它的妙处。生讨论。生1发言:运用了比喻,把“愁”比喻成可装载的物体,比喻新颖奇特。生2发言:运用了夸张,把“愁”说成载不动。师:“愁”本是一种情感,看不见,摸不到,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女词人独辟蹊径,把它写得有了重量,有了质感,并且说船都载不动,好像成了可触可摸的实体,这就是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历代文人墨客有很多描摹“愁”的佳句,请同学们搜集一下。生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生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生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生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李白的“愁”有长度,有韧度,李煜的“愁”能流动,唯有李清照的“愁”有重量,这浓重的愁思,笼罩了他的后半生,让她无法走出,以至于她64岁时在《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五、深情诵愁。通过整首词的解读,我相信:此刻,同学们已成为李清照的知己,下面同学们以知己的情怀吟读这首词,争取熟读成诵。指名背诵。师生共同点评。(同学们如泣如诉的朗读仿佛李清照来到了我们中间,向我们低低诉说着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六、结束语:让我们师生一起深情朗诵这首词,来表达对九百年前这位卓尔不群的旷世才女的深深敬意!学情分析对于古诗词,初三学生并不陌生。很多唐诗宋词都耳熟能详。小学六年背通的古诗词已经有73首,其中词共有四首,并已经知道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词人的词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婉约派的词学习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并且在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背通学习了《如梦令》,对于李消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步骤、方法。整个初中阶段诗共有67首,七年级重在基础知识,八九年级重在培养能力。每个年级的考察点分别是:七年级重在考察学生把握诗的内容,划分诗歌节奏,找出诗的韵律。鉴赏诗的语言:特别是字词的妙用。八年级在此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写作的各种技巧,如用典、烘托、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等。区分诗人的风格特色如现实派、浪漫派和田园派。九年级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根据用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做出自己的观点评价。词共有18首,重在考察准确把握词的内容,进行语言赏析,区分两大词派:婉约派、豪放派和他们的代表人物。体会各种写法。每一首诗或词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环境,特定的环境直接制约着诗或词的风格以及它将要反映的内容。《武陵春》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逝物失,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凄惨。这首词篇幅短小,全词仅四十九个字・字字句句离不开一个“愁”字,学生能理解是写愁的诗词,却不知作者为何而愁,因而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与愁有关的很多古诗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向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效果分析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一篇篇古典诗词闪烁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在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古诗词的阅读目标是“有感情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进行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应是情感教育活动。我的这堂课以一“愁”字为情感主线,以学生“入情——动情——抒情”的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构筑了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具体来说,整堂课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以情感人设计巧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教学,应是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随文中人物的喜而眉飞色舞,因文中人物的悲而黯然神伤,从而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课堂伊始,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诵,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要知人论世。”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词坛中独树一帜,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卓越的文化素养,还与她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在种种凄苦与悲愁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时,和着血泪写下的,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是女词人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的映射。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语调,将国破、家亡、物失、夫逝的情景加以渲染,引领学生走进了女词人内心的凄苦。品评“物是人非事事休”时,老师引入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恩爱甜蜜的幸福生活,归来堂上的猜书斗茶;建康城中的踏雪觅诗,相国寺内的品评诗文,花前月下的吟诗唱和,今昔对比女词人的凄凉悲苦就更显而易见了。层层感情的涟漪在学生心底荡开,课堂结束时,已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情感效果。二、以读为主功效实整堂课以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每一环节都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朗读时,老师同学专注地听;朗读之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从停顿、重音、轻读、延音、语调、速度、节奏等方面加以点评,然后扬长避短再读,学生就在这样一步步的朗读中获得情调、韵味,一步步贴近作者心灵,引起共鸣,学生读后音过情留,耐人寻味。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浓浓愁情仿佛出于己之心。可以说,只有对文本语言作这样的反复朗读,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这不仅仅是感悟、体味语言的需要,也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通过这样的诵读,传统的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沉淀、内化、吸收到血液里。三、以图入境思路新为引领学生尽快进入词的意境,我独辟蹊径,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巧借插图析意境,将错就错理浓愁。课前“发现问题”式的交流,已为此环节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谁都不会留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一课的课文插图,与词的意境竟然是不相符的,我发现了这一点,并巧妙利用了这一点,于“山穷水尽”之地,翻出“柳暗花明”新意,放开手让学生读文本,看注释,找不符,说看法,谈见解,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争得面红耳赤。老师徜徉其间,微笑着倾听同学们的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得以锻炼,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石数鸟,思路可谓新矣。四、以词解词语言美本堂课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与如今她的凄凉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同学们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觉。讲解到“也拟泛轻舟”时,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例佐证李清照泛舟游玩是最爱,可此时已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课堂讲解中,“守着窗儿,独自流泪到天明”,“昨夜雨疏风骤”,“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一些经典词句的适时穿插运用,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一句句“突出了作者愁思如大山压顶般浓重,似东流春水般无绝”,“眼前景色不堪入目,心中愁情惨淡凄楚,太阳已高,头还没梳,想要说话,泪已先出”,不能不说是受了老师的熏陶与感染。我觉得语文老师身上就应当散发着书卷气,弥漫着语文味,充溢着语文场。用学识,引得学生折服;用诵读,赢得学生掌声;用板书,获得学生赞许,教师本身“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自身的这种美感与气质去熏陶、感染学生,为学生积淀丰厚着语文味儿,濡染浸润着语文精神,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所在。教材分析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她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砌词,在辞赋之坛一枝独秀。同时李清照生活经历丰富坎坷,历经岁月的沧桑。我一直以为,只有那种看遍人间风景,一生大起大落,历经风雨而又内心细腻、情感丰富,有着自己一贯追求的人才能写出绝世的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这样的作品。《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离乱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阙中一场春风摇尽百花,一个细节传出愁思;下阙化虚为实增愁情,比喻夸张摹愁重,表现她的故国之痛,亡夫之思,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整首词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感受词的意境美,捕捉体会词人内心深处如山之重的愁情,从而逐渐提高其审美品位。重点:品析全词,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等表现手法。难点: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风格。设计缘由:初三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是运用具体的表现手法表达感情相对有点难度,因此设计这样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预习提示:一、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二、李清照生活的三个时期及作品(一)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二)伉俪情深的幸福生活。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他们花前月下吟诗唱和;他们相国寺内品评诗文;他们归来堂上猜书斗茶:他们建康城中踏雪觅诗。(三)颠沛流离的凄凉愁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描摹愁的名句: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评测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词人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宋词赏析。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故A项不正确。二、诗词赏析。(5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2分)答:(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3分)答:【答案解析】(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分)(2)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③舴艋:小船】(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答案解析】(1)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2)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武陵春》教学反思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课,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教学,应是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随文中人物的喜而眉飞色舞,因文中人物的悲而黯然神伤,从而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这堂课,我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中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自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堂伊始,我充满深情的朗诵,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要知人论世。”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词坛中独树一帜,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特质,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学习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诗词,一定要结合她所经历的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在种种凄苦与悲愁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时,和着血泪写下的,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是女词人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射。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将国破、家亡、物失、夫逝的情景加以渲染,很快将学生领进了女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再如,整堂课我以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朗读时,老师同学专注地听;朗读之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从停顿、重音、轻读、延音、语调、速度、节奏,包括读长句时该怎样换气等方面坦诚地加以点评。学生就在这样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获得情调韵味,一步步地贴近作者,触摸心灵,引起共鸣,学生读后音过情留,耐人寻味。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浓浓愁情仿佛出于己之心。可以说,只有对文本语言作这样的反复朗读,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这不仅仅是感悟、体味语言的需要,也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也是为学生积淀与丰厚着语文味儿,濡染与浸润着语文精神。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了,这种以学生“入情——动情——抒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是到位的。
本堂课学生入情入境的成功朗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二章节练习题四
- 校园文化与美育浸润的融合策略
- 人工智能时代美术师资培养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共50题)
- 口算除法(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18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PROTAC-SMARCA2-degrader-18-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机械波 5 波的干涉、衍射教学实录1 教科版选修3-4
- Phenylpyruvic-acid-sodium-Sodium-phenylpyruv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Org-31710-生命科学试剂-MCE
- GB/T 45089-2024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
- 政府还款协议书(2篇)
- 领导干部个人违纪检讨书范文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文化与变革》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宣传工作实务》专题测验1-12参考答案
- 2024年初级电焊工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度人工智能AI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传感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