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1、玩游戏:名称:《说反正话》

师生互动:玩《说反正话》的游戏。

2、引发知识冲突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3、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自主探索、感知负数

出示新疆吐鲁番的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零上13℃和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①巧用温度计,深入认识负数

②小组活动:创造符号,感知负数,通过交流对比确定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用“+-”号表示。③课件出示一组温度,读读写写,进一步强化负数的使用方便。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二,海平面以下155.31米什么意思?怎样表示?讨论突破:海平面是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的分界点。利用数字卡片,探究0的问题。师生互动学生进一步掌握负数的意义并比较大小。结合认识正负数的历史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四、回顾总结对知识的回顾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五、反思负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六、板书

四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利用学生身边的、现实的课程资源来认识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2、四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3、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班级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4、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5、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认识负数》效果分析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决不是一种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乃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效途径。]

整节课时,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进步,时刻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学生都会感觉亲切。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采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全体评价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辩论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各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比,科学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习环境和支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实现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分析与评述;这是一个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案例。现在,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们提出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应该定位于支持教学实践。而多媒体课件的价值目标则要定位在支撑教学实践。

回顾和总结,从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上看,教学过程不外乎,1、教学引入阶段,2、教学探索与建构阶段,3、教学训练阶段,4、教学总结阶段。多媒体课件更多的在教学探索与建构阶段、教学训练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支持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实践水平的提高,完全能够做到支持教学实践。符合教学原理,遵循教学规律,具有学科课程的科学性、方法性、更加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等。那么,多媒体课件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价值目标确定在支撑教学,就不难理解和接受了。《认识负数》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中国的热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情景,利用其数学信息,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熟悉的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学生在学习《认识负数》知识之前,已经系统认识了自然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本章内容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之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五、教学难点感知正、负数的大小。六、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采用课件直观演示法,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2、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七、教学建议1、学习第一个红点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零下温度到数学地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过程,了解正负数在表示温度时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这是单元学习的基础,要用足时间,为学生迁移学习第二个红点的内容奠定基础。2、第二个红点的学习要适当放手,促进迁移;适时讲解,提升认知。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感知,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借助直观支持,初步感知负数的大小。负数的大小比较,在小学阶段只要借助直观初步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补充抽象地比较负数大小的题目。5、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课标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为主,以教材上的为主,不要随意增加难度。6、要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不但使学生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会将负数在具体情境下,能说出一个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补充习题1.一个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如果向左移动12m记作-12m,那么+8m表示该物体向移动了m。2.下面是清凉水库8月2日至8月6日的水位情况。8月2日低于警戒水位12厘米8月3日高于警戒水位5厘米8月4日高于警戒水位10厘米8月5日高于警戒水位4厘米8月6日低于警戒水位3厘米超过警戒水位用正数表示,低于警戒水位用负数表示。请填写下表。日期8月2日8月3日8月4日8月5日8月6日水位情况(厘米)3.在下面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2.521.5-0.5-3-1.53-110-110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教学《认识负数》这节课时,我的设计思想是力求体现以下特点: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4、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再教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识负数》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课标解读负数的引入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扩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只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仔细研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是一个与“正数”的意义相反的数学概念,它的形成源于对生活中完全相反的事物数量的刻画,如进与出、上与下、进与退等。显然,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负数概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概念以后,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的“度”要把握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负数提出的要求,一是限定在了解的层次,并且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了解。也就是说,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例如,可以利用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