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第四次课 20年代散文 话剧作品赏析课件_第1页
汉语言文学第四次课 20年代散文 话剧作品赏析课件_第2页
汉语言文学第四次课 20年代散文 话剧作品赏析课件_第3页
汉语言文学第四次课 20年代散文 话剧作品赏析课件_第4页
汉语言文学第四次课 20年代散文 话剧作品赏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20年代散文话剧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20年代散文发展;第二节概述中国早期话剧的确立;第三节讲述田汉的戏剧创作。教学目的:使同学们了解20年代散文、话剧的的发展状况及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教学重点:周作人散文类型;中国话剧诞生的过程;对丁西林、田汉的剧作的评述。

必读作品:周作人《苦雨》《北方的茶食》《喝茶》、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冰心的《笑》、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等。

第一节20年代散文概述

一、《新青年》作家群的“随感录”。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新青年》9卷共发表随感录130多篇。其中,代表作家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

在杂文创作中成就最高、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无疑是鲁迅。二、《语丝》社散文作家1924年11月《语丝》发刊词:

我们并没有什么主义要宣传,对于政治经济问题,也没有什么兴趣,我们所想做的是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的反抗则没有差异。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1.名词解释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社团,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从事社会、文化批评,所写杂文和散文形成一种具有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因而被人们称为“语丝派”。

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成就。他提倡“美文”,促进了艺术性散文的发展。三、文学研究会散文作家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冰心以文字优美著称。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的《空山灵雨》(1925年)是五四运动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20年代瞿秋白发表的散文中重要的有《心的声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是最早反映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它以洋洋洒洒的长篇,写20世纪初震撼世界的第一件也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第二节

周作人

朱自清等

(一)周作人1.周作人(1885-1967)简介:

初名櫆寿,号星杓,常用的笔名有启明、起孟、遐寿、知堂等。“五四”时期,曾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论文,揭起了“为人生”的文学旗帜。

“五四”落潮后,趋于消沉。抗日战争爆发后变节附逆,出任伪职。1945年因汉奸罪被捕。1949年1月全国解放前夕交保释放。晚年定居北京。2.周作人的散文成就:

周作人对散文的贡献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贡献了大量的散文名篇;另一方面,是理论贡献。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它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以为文章的外形与内容,的确有点关系,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做诗,便可以用论文式去表它。它的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我们可以看了外国的模范做去,但是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不可去模仿它们。3.周作人的散文类型:

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乌篷船子荣君: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和白萍,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二)朱自清

1.朱自清(1898——1948)简介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写诗,后写散文,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从题材来看可分为三个系列:一、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有《生命价格--七毛钱》、《执政府大屠杀记》。二、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散文创作

三、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背影》的写作背景: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带我的很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叶圣陶评价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写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是必被提及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第一,五四运动对于人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容。第二,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第三,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第四,受世界文学广泛影响。第五,20年代散文,表现了作者们深厚的学养,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第三节20年代话剧概述

一、“五四”前的中国话剧:

中国话剧的滥觞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上海的学生演剧《官场丑史》、《六君子》等。

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应运而生。

1906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了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及《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话剧演出。

1910年由任天知发起的“进化团”成立,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

早期戏剧表演上的一些特色:

①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专设“言论老生”。

②演出采用“幕表制”。这些在中国话剧初期出现的内容、形式有别于旧戏的新剧当时被称作“文明新戏”。

【资料】据徐半梅说,文明戏“最初是由妇女观众命名的,”她们以为,没有吹打的结婚称文明结婚,那么,没有吹打的戏剧就该称文明戏“。(《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

【资料】洪深认为,大概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剧及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中国的传统戏曲特点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型悲剧)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再现性方式,“一两步万水千山,三四人千军万马”。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二、“五四”后的话剧运动:1.

“五四”后话剧发展的原因:①两个专号的理论倡导: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1918年《新青年》第5卷第4号又推出了“戏剧改良专号”。

②重新振兴戏剧的需要。

③戏剧成为“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

2.话剧建设的实绩。

②新月社的小剧场运动推动“爱美的”话剧。

③“国剧运动”。

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杂志。

④创作实绩。胡适的《终身大事》、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欧阳予倩的《泼妇》、《潘金莲》、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一只马蜂》等是影响较大的。郭沬若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的《卓文君》、《王昭君》、《聂嫈》[yīng]。

胡适发表于1919年3月《新青年》第6卷第3期上的《终身大事》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因而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⑤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由汪仲贤倡议,沈雁冰、陈大悲、熊佛西、欧阳予倩等13人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主张戏剧向大众“普遍”,不受国家支配的“独立”,为民众提供“娱乐、能力、知识”。民众戏剧社高扬民众的、为人生的、“真的戏剧”的旗帜,倡导写实的社会剧。第四节田汉的话剧创作及丁西林的喜剧艺术

一、田汉的话剧创作:

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县人,国歌词作者。田汉是现代剧作家中最多产的一个,他与洪深、欧阳予倩一起被夏衍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田汉是20年代中国戏剧创作剧目最丰富、成就最高的戏剧家。代表作品:

《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名优之死》、《南归》、《回春之曲》、《秋声赋》与《丽人行》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