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化学2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_第1页
2023高考化学2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_第2页
2023高考化学2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_第3页
2023高考化学2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_第4页
2023高考化学2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I题I梳I理

1.有机化合物制备的常用反应装置

球形冷凝管长导管

冷凝回流作用‘冷凝作用

滴液

漏斗

度i防倒吸

烧瓶H吸收剂

2.有机化合物制备中常用的蒸馈装置

[特别提醒]

球形冷凝管由于气体与冷却水接触时间长,具有较好的冷凝效

果,但必须竖直放置,所以蒸用装置必须用直形冷凝管。

命I题I探I究

例1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

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和有关数据如下:

XX浓硫酸.门八

~T+1,2()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沸点/℃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

乙酸601.0492118溶

乙酸

1300.8670142难溶

异戊酯

实验步骤:

如下图所示,在装置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

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装置A,回流50min。反

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

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

无水Mgs。,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4

固体,进行蒸锵纯化,收集140〜143。(2锵分,

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____________O

⑵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产掉大部分硫酸和乙七,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洗掉碳酸氢钠溶液

⑶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D(填字母)。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

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

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⑸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的目前是干燥

(6)在蒸播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字母)

⑺本实验的产率是C(填字母)。

A.30%B.40%

C.60%D.90%

⑻在进行蒸饵操作时,若从130久开始收集储分,会使实验

的产率偏高(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O

命题点研究与答题规范

第⑴问考查仪器的名称

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

第⑵问考查除杂方案的设计

依据各物质的溶解性确定乙酸异戊酯中混有的杂质是乙酸、异戊

醇、浓硫酸、水等。除杂的

第⑶问考查分液的实验操作

乙酸异戊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分层后,先将下层液体从

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第(4)问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乙酸与异戊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乙酸的用量,可以使平衡

正向移动,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第⑸问考查除杂知识[参见第(2)问]

第(6)问考查蒸播的实验操作

蒸储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蒸镭烧瓶的支管口处,且应使用直形

冷凝管,若使用球形冷凝管会造成蒸储液残留而损失

第⑺问考查产品纯度(即产率)的计算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

0H+-OHT-△-J0+H2O

4.4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g乙酸,生成6.5g乙酸异

酯,则可求得该反应的产率为管|X100%=60%

第(8)问考查除杂知识[参见第(2)问|

例2电石法(乙焕法)制氯乙烯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

的方法,反应原理为HC=CH+HC1:整紫CH2=CHC1

(HgClJ活性炭作催化剂)。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测定该

反应中乙快的转化率(不考虑其他副反应)。铁架台及夹持仪器未

画出。(已知CH2===CHC1的熔点为-159・8。匚沸点为一134。6

乙快、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足量

AA饱和食盐水

电加热器

液体AE

电石纤维

浓盐酸HgClJ适性炭aS。,溶液浓硫酸己庚

甲丙丁戊

⑴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箭头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bff—e—h.

-;--c—d1->J。

a-i-------------------------------------

⑵戊装置除了使气体混合均匀,还有

干燥气体和观察气体流速的作用。

⑶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O-->Ca(OH)2+C2H2To

(4)①若实验所用的电石中含有L28gCaC2,甲装置中产生

0.02mol的HC1气体。则所选用的量筒的容积较合理的是

B(填字母)。

A.500mLB.1000mLC.2000mL

②假定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庚装置中收集到液体A的体积为672

mL(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则乙焕的转化率为50%。

【解析】(1)根据给定装置图分析可知甲装置用于制取氯化

氢,乙装置用于制取乙焕,丙装置用于制备氯乙烯,丁装置

用于除去乙快中的杂质,戊装置用于干燥、控制气体流速以

及使气体混合均匀,己装置和庚装置用于测定气体的体积,

根据分析得出装置的连接顺序。(2)戊装置用于干燥、控制气

体流速以及使气体混合均匀等。(3)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aC2+2H2O一->Ca(OH)2+C2H2to(4)①碳化钙的

物质的量为求意,=0.02mol,乙焕与0.02molHC1反应

理论上产生的氯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2molX22.4

L/moI=0.448L=448mL,由于乙焕不能全部转化以及乙焕、

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所以应选取1000mL的量

筒。②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小瑞=0.02mol,故乙焕与

0.02molHC1气体的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2mol+0.02

mol)X22.4L/mol=0.896L=896mL,根据反应原理知,实

际转化的乙焕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mL-672mL=

224mL,所以乙快的转化率为II靠;X100%=50%o

强I化I记I忆

1.有机化合物制备的思维流程

2.重要的有机实验

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的反应

如图所示,在光照条件下,将盛有CH4和C12的试管倒扣于盛

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进行实验。

①反应现象: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试

饱和NaCl

管内有油状液体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

②反应产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

氯化氢。

氯代燃均不溶于水,其中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均为密度比

水大的油状液体。

③饱和食盐水的作用:降低氯气的溶解度,以利于证明氯化

氢气体的产生。

⑵苯的溪代反应

①反应物是苯与液滨.苯与溟水不反应

②催化剂是FeBrj,反应时通常加入铁粉,发

生反应:2Fe+3Br?2FeBr3

③0「即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

注意事项

无色油状液体

④除去澳苯中过量的澳,可以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后再分液

⑶乙醇与钠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①乙醇与钠反应:取一黄豆粒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

的煤油,然后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现象:钠在乙醇中上下跳动,并有气泡产生。

②催化氧化反应:取一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待红

热后迅速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重复几次操作。

现象:铜丝加热后变为黑色,在乙醇溶液中黑^

2mL浓硫酸

由黑色变为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味。

泡和碳酸1

钠溶液

(4)乙酸乙酯的制取

①加入的试剂顺序: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

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②长导管的位置:为防止倒吸,长导管靠近液面上方但不能

插入Na2c。3溶液中。

长导管的作用:防止倒吸、导出乙酸乙酯、冷凝回流乙酸和

乙醇。

③药品作用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饱和Na2c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

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

分离得到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与吸水剂,提

高反应速率及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④反应现象:饱和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振荡后油

状物由厚变薄。

⑤产物分离:用分液法分离,上层油状物为乙酸乙酯。

⑸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①实验流程(忽略反应条件)

淀粉2。川、()j水解液NaOH溶液>中和液(呈碱性)

,碘水|银氨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