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理论_第1页
学案教学理论_第2页
学案教学理论_第3页
学案教学理论_第4页
学案教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教学的研究一、实验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一)、背景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向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过去常常被我们视之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教案,如今同学生的学案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把握教学的主导思想,从而更加能动地掌握课程的设置初衷、目标,并且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教师手上拿的应该是剧本——学案,在学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才是成功演好课堂舞剧的关键.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不能只凭教师的想象设计教学程序,甚至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学习.流、合作学习,不能由教师“满堂灌”、“讲深讲透”,甚至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每一位教师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尽管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各异,但都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之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重负低效、容器式灌注、单向传输、重知轻能、重智能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这些弊端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缺失,压抑了创造思维的能力,更是遏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成长的空间。如果教师始终是知识的已知者,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造成交流的障碍。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接受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怎样才能弄清楚这堂课的知识呢?在备课中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学案,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还存在着课堂只管教学、课后作业巩固的陈旧观念,把课堂教学割裂为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既缺乏目标的引领观照,又缺乏训练的达标检测,导致学习效能低下;有的课堂训练缺乏层次和梯度,没有检测和反馈,显得模糊和草率,导致学生在新的困惑中走向课后沉重的作业负担,这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动、高效的学习场景显然不合拍。我们必须思考:在效益优先的时代氛围中,如何简化课堂环节,优化课堂策略,深化达标训练,使学生在明朗乐观的心理氛围中走出课堂情境,使学生在当堂巩固的知能前提下走向延伸提高,从而使轻负高效真正变成现实。我校是一所具有美术特色的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落,尤其是理科知识水平,明显比其它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因为高考“3+1"不需要加考理科,所以理科教学始终被学生不太看重,教学过程存在比较严重的忽视问题。教学质量始终不高。学校理科教师面对教学存在的困惑,存在强烈改变现状的意愿。其中部分教师已经进行多年的教改实践,希望找到一种符合紫竹园中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我们所进行的学案设计侧重于理科教学过程,目前在上海市内研究比较少,实施者更少.我们希望将教案和导案相结合得到—-学案,学案是供给教师和学生一同使用的工具.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理科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之目的。我校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学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践,按学科类别划分子课题,在化学、物理、生物、科学、计算机、劳动技术等学科中均展开了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作为一所具有美术特色的普通完全中学,我校把学案教育研究定位在初高中生学科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上,把研究目标确定为探索学科课堂教学探索自主策略体系,在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性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实验的依据1、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教育社会学认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要使课前、课后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空间”,把学生个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3、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实验的目标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研究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理念的树立,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现代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强调三个维度的内容:价值取向上培养创新人才;过程取向上促进个体充分、自主、和谐地发展和创新个性的发展;知识取向上在内容、方法、途径、目的、手段、评价等方面的多样化和丰富性。1、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删旧增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通讯的便捷,人们迅速传递接受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交流的便利和多样化,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等等,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改变着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电脑的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的个体化日趋明显,学校功能逐渐由传播知识为主转向以应用和创造知识为主,这就要求尊重学生个人,保护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完美的人生奠定基础.因此,让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成果及时进入现代课堂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一种学习观的基础上,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其产品”.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改变整个教育的学习方式,由维持性学习转向预期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不仅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更要使其学会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并学会创新以解决问题。创新活动常常以个体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个体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最重要。现代课堂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普鲁塔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相机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学生“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在于是一个好“演员”,而在于是一个好“导演”.2、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布警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数学课上,教师若将生动有趣的数学命题、多姿多彩的数学逸事、悬而未决的数学猜想、似是而非的数学悖论,巧妙地贯穿于响应的教学环节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的动机。此外,在语文学案中,设立一些一题多问的问题,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探索问题,都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每种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其中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独立地运用框架、图表等将所学单元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现代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分强调知识传输的结论性教学转变到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性教学轨道上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3、在教学评价的改革上提倡教师通过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谐自由地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其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活动的空间.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评价应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导向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全面评价,注重育人整体质量,突出个性。上海市建平中学提出的“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育人理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四)、实验的内容1、激趣导入,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2、精心设计讨论题,合作探讨学习掌握新知。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组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3、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控合作活动。教师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对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便与于使所有的学生都了解发生在各“学案”小组中的事情,并知道他是如何解决的。教师的反馈要具体,但对事不对人.4、实际运用延伸发展促升华。研究从“教案”到“学案”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五)、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法:本项研究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领导和理化生计算机组全体教师共同完成的开放性实验,实验研究过程与学校教育教学同步进行,需要依据科学指导并根据研究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情况,不断地调整研究方案与进程。2、ﻩ各个研究阶段辅于其他研究方法①、文献法:研究已有的关于学案教学相关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此作为制定研究方案和改进学法方案的理论基石;②、调查法:调查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参与教学的意向需求;学生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③、实验法:构建学案教学系统是一项中长期的教育实验,需在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地基础上,进行科学实验;(六)、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达到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2)在教学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2、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1918-)在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中的扉页上,他写到:“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己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可以说,这一条原理是奥苏伯尔整个理论的核心,他所论述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原理展开的.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就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learning)的描述。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都是意义学习。在学案教学中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己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个变量:(1)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以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材料提供了必要的固定点.(2)这些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如何,就是要防止新旧观念的混淆,使新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3)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影响到为新材料提供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到学生能否对新旧观念做出区别。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二、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的分析(一)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国家兴亡,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课题组师资队伍的现状是:本课题组人员结构合理,有学校的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参加,有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资深教师组成.其中青年教师多,14名课题组成员中,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7名,占课题组人数的50%.青年教师思想敏锐、积极热情,好学上进,充满活力,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但缺乏的是教学实践经验.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尚显不足。(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信息量大,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主动提问的学生在不断增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多,融会贯通的少,识记强于运用,知识强于能力,正如中国的中学生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场上所向披靡,“笑傲江湖”,但这种优势却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挥.杨振宁教授曾就此作过深刻的比较分析:中国的学生往往只培养了解题的能力,而美国的学生则注重实践(动手)与创造能力。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教育上的弊端密切相关。三、“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工作(一)、1、2005年10月我们完成课题申请报告;2、2006年2月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06年3月完成各子课题的开题报告)3、2006年4月完成课题的调查报告《中学新教材理科“学案”教学调查》;(使用新教材的年级)涉及年级:预备(112份)、初一104份)、高一(102份)。共计:318份.(二)、根据区教研室的布置,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如林琳老师开展了《初中劳技课探究》实验课题研究;陆毅华老师开展了《科学课“问题-探究”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实验课题研究;周卫老师开展了《初中科学课学案教学的研究》实验课题研究;门长蓉老师开展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教学研究》实验课题研究;肖洁老师开展了《章节导学在初中物理中的探究》实验课题研究;余琦老师开展了《章节导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探究》实验课题研究;曾颐春老师开展了《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学线索的研究》实验课题研究;孙重文老师开展了《物理实验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实验课题研究;关士伟老师开展了《高中化学中应重视“导读"的研究》实验课题研究等等。

附:具体实践案例八个:案例一:林琳老师开展了《初中劳技课探究》案例二:陆毅华老师《科学课“问题—探究”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案例三:周卫老师《初中科学课学案教学的研究》;案例四:门长蓉老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教学研究》;案例五:肖洁老师《章节导学在初中物理中的探究》;案例六:余琦老师《章节导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案例七:曾颐春老师《信息科技课堂中项目设计的研究》;案例八:孙重文老师《物理实验对学生学力的培养》;案例九:关士伟老师《高中化学中应重视“导读"的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2008/9/19/11:02来源:现代教育报作者:孔宪荣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十一年了,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等方面论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应用价值,以推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置的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学案导学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七、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八、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刘孔范一、“学案导学”基本理论“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二、进行“学案导学”的目的1.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教育理念。“学案导学”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2。“增效”而不“增负"。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借助“学案”自学,作好笔记、探究问题,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段实践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这样,教师工作量减少了,学生也学会了概括、总结知识网络,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3。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知识结构网络及学习目标。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网络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认知和掌握、落实教学目标。2.知识导学。3.运用能力训练。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教师自己设计题目。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相关内容,也要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训练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4。探究、反馈和讨论。在“学案"的最后,要预留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探究、反馈和讨论。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四、“学案导学”的实施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所区分,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适当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预习没有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引导和推广。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先让学生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一些学生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同时教师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3。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学案导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赵晓燕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生的能力,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探索。ﻫ“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ﻫ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ﻫ2、心理学依据ﻫ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ﻫ3、教学最优化理论ﻫ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我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中体会到,上好思想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学案的编写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例如我在《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ﻫ(1)、识记对外贸易、顺差、逆差、贸易平衡、海关、关税的基本含义.

(2)、理解征收关税的道理以及关税保护对发展民族工业的意义。ﻫ(3)、分析说明近几年我国关税下调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列出导读提纲

ﻫ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本“框题”的学习目标,把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教材的逻辑体系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并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提纲:ﻫ一、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ﻫ(1)定义:

(2)

类型:

2、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ﻫ(1)对外贸易的构成

进口:

出口:ﻫ(2)贸易顺差

逆差

:

平衡:ﻫ(3)正确处理进出口的关系ﻫ

关系:

处理;ﻫ3、关税及关税的征收

(1)关税

(2)征收关税的意义ﻫ(3)海关的性质和作用ﻫ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ﻫ

(一)、选择:ﻫ

我国拥有12亿多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1978年国务院宣布批准成立首批对外承包公司以来,劳务输出得到较快的发展,到1988年底,我国从事劳务输出的外经公司已达86家,除青海和西藏外遍布各省,与世界上11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劳务合作,共派出劳务人员30万次,签订劳务合同工5100多项,合同金额106亿美元。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ﻫ1、这种贸易活动属于:A、国际商品贸易B、国际技术贸易C、国际商品贸易D、对外贸易

2、其交换的对象是:ﻫA、可以从事务性劳务和物质生产性劳动的活动ﻫB、技术知识和转让技术知识有关的机器设备等

C、食品、燃料、原料、油脂、机械及运输设备ﻫD、商品、劳务和技术ﻫ3

1995年我国外贸进口总额达到2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出口额1488亿美元,进口额为13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和14。2%.可见,199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是:

A、顺差(出超)B、逆差(入超)C、收入大于支出D、支出大于收入ﻫ4、1995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顺差1350美元.这说明:ﻫA、发达国家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1350美元

B、发达国家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1350美元ﻫC、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出超

D、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二)、辨析:ﻫ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所以进口越少越好ﻫ2、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应提高关税ﻫ(三)、分析: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自1992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四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与此1992年相比,我国的平均税率已从43。2%降为17%。至2005年,我国将力争把关税总水平降至10%的水平.试运用辩证观点分析我国降低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ﻫ四、“学案"的使用ﻫ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ﻫ

同时,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新信息的输入,为进一步探索新知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师应以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为依据,不断变换设置疑问的方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图示、比较、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结合先进的媒体表现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ﻫ五、“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ﻫ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ﻫ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书目

1、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1996年1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年第3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文献综述

2010—07—2819:38:36|

分类:HYPERLINK””\o”学案教学研究”学案教学研究|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切实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对于适合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研究,应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学案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题概念界定: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课题组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所谓“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学案”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三、“学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建构(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了对“学案制”核心思想的认识,我们首先必须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二)“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然是有机的整体就必定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那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案制”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如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学案制”模式概括为:“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案"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因而,“学案制”成为教学活动进程中由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四、学案制教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目前国内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思的培养都极为重视,这也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的客观背景。目前国内一些省市也已经在开展“学案制"的教学探索,在苏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都出现了将“学案制”教学尝试作为课题在开展研究。甚至也出现了一些学校将“学案制”作为一所学校的统领课题,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研究和探索。说明“学案制"教学确实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实施也加速了大家对传统的注重教授知识转化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去。

五、“学案制”教学的设计(一)“学案制”的设计原则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宜的。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能与“学案制"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学案制”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2。引导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探索性原则:“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科学地设计问题引起探索,适时引线搭桥帮助探索是“学案制”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4.系统性原则:中学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确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5。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制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6.知识迁移性原则:学案的书写应该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迁移,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例如,在数列学完后,教师在学案中安排了新问题:如银行中的存款利率问题?用何种方法最合理?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会发现这是一个新情境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式教学,效果良好.(二)学案的组成根据课型的不同,学案的组成应有所不同,一般新授课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阅读思考等部分.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录、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复习课学案的编写应体现专题的特点,其内容应包含下列四大要素: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三)学案的设计思路1.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上述原则,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研究下述三项内容:(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基础,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制”教学认为智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非智力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系,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2.编辑推荐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辑推荐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3.选编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在学案的“阅读思考"栏目中,教师选编一部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最新科技成果,兼具知识性、思想性并渗透科学方法的文字材料供同学们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阅读之后,紧接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六、“学案制"实施的策略(一)示案亮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进行情境创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课前下发学案,通过自学式、讨论式、教师点拨式等方式,呈现与学生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是实施“学案制”的首要条件。(二)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制”的主要环节.(三)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小组内同学讨论、邻组互补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精讲释疑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五)评价小结学生通过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达标练习,检查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临近课堂结束,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反思、归纳所学知识、规律、思维方法。教师布置推荐作业,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对于上述学习操作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调整,如学习内容较易时,可把4与5换序。七、实施“学案”教学的优势通过“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体会到这一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这是因为,第一,该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来设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第三,学习目标的认定、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可见,此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案制”教学法通过以学案的形式,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对教学情境进行创造.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探索新知,获取方法,获得体验,增长智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三)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学案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分散的,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齐步走的方式,就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创造了条件。(四)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案制”教学模式,使教师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的“服务者”,有时又是与学生共同研讨的“参与者”。这样,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会使教师教育思想进一步端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依靠集体的力量,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2006年7月11日

浙江省金华一中课题组2。运用学案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05年11月1日

陈毅中学课题报告3.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开发研究

2005年11月

富阳市常安镇中课题组4。学案研究的基本定位

丁晶

2006年4月4日5.《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实施方案

宜兴市教科研网

2006年11月16日6.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一技术,1996年第3期。7.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8.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9.赵加琛等,优化教学结构

培养学习能力,中学化学,1999年第9、12期,2000年第4期。10.姚承智等,“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11.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教育研究,1997年。12.刘知新等,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13.刘知新等,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语文“学案导学"实验阶段总结锦山小学课题组新学期开始,四、五年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开展起来,每个教研组认真研究:如何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案使用计划,如何导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语文教研组选择几位教师上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语文展示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的六步教学模式大致是:一、情境导入,目标定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语,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并出示认定目标。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学案引领,法,规定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有疑难问题小组合作,然后交流展示.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学生做不到的突破点,教启发引导,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师的作用就体现了。。系列训练,教师需要当堂检测一下,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对于本节知识能否掌握,若不好,需进行弥补.回扣目标,六、回扣目标,总结反思最后小结反思,谈收获。现将我校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一、真正理解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更好的使用学案,我校对四年语文组进行了重点培训,通过和教研室领导交流学习,让四年级年轻教师不断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出研讨课和示范课使教师对学案的使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学案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给教师提供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教与学融为一体,切实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学案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习得读书方法、读中积累。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这一环节,学生每一步学习都是在读书中进行,而且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可以说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小学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做到夯实基础,激励学生读书积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读书习文能力的教学理念.1、关于阅读批注:关于阅读批注:为了便于教师们更好的使用学案进行教学,每篇学案都删除了一些细节内容,增加并强化了学生阅读批注相关指导性内容,如第一单元:导读里涉猎了批注方法、批注位置、如何批注……,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在第一、二单元里具体进行了相关指导,师生根据这两个单元的指导会摸索出规律,在后面的单元里指导的痕迹逐步减少。2、应该注意的内容:阅读批注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而已,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应该注意的内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可为了批注而批注,却忽略了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学生能力的培养点。二、在活动中,发现有以下优点: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认真备课,严格按照六步教学模式来备课、上课。每一位教师的学案设计都比较实用,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再是满堂灌,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但因学案导学正在探索阶段,所以不免出现许多问题.1、一些导学案的设计不合理,有的看上去就象是课堂达标题、单元检测题,缺少学法指导.有的看上去像教师的教案,丝毫看不出学案的“学"是学什么?“导"是“导”什么?为什么要“导”?谁学谁导的思路一点也不明确;有的看上去虽然有那么回事,但是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或者撇开导学案另行一套,或者只是机械的照搬,不敢在课堂上大胆整合、大胆发挥。2、学案教学的容量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容量特别大,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有的学案容量太少,一节课干不了什么。3、对于时间的把握问题。一节课40分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点拨、当堂测试、课堂小结,这六个步骤时间如何合理分配,还需要时间的摸索,不太好控制。4、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有些不同,它不仅仅是讨论几个问题,做几个测试题而已,语文的精华是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而这如何与学案紧密衔接起来,是语文教师的困惑。5、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去,尤其是后进生,他能不能学到点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融入到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去,这也是个难点。6、新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期待着进一步的转变,新的学生观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重教师讲解传授,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还很严重.相当多的教师虽有学案,但仍不敢放手,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思考的时间太少,训练的时间太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使用不到位,课堂上不能真正地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总是部分“活跃分子”主宰着课堂。四、教学的困惑:1、分层教学如何落实。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