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表海亭®

欧阳修②

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

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

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

C.尾联写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可见诗人渴盼归隐,思家心切。

D.从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渴盼归隐种田的情怀。

E.从诗歌的整体来看,观察的视角是由上而下;写作思路是由写景到抒情,抒发孤寂、愁苦之情。

2.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运用铺叙手法描绘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不仅赞叹人鹤的形象之美,还寓有诗人求仙学道之意。

B.颔联写诗人看着范山人抱白鹤离去,与自己的距离由近在咫尺了然在目到渐行渐远,直至远远看到他行至崖间。

C.颈联紧承颔联写范山人虽越行越远,但诗人登上高处的天门攀上近处的日观峰,对范山人的身影依然目有所及。

D.尾联写人鹤皆去,伫立送行的诗人面对眼前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不禁油然而生惆怅迷惘之情。

2.整首诗以范山人的行踪为主线,涉及景致色彩鲜明,诗人以此刻画出范山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

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

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

的正面力量。

D.小事问责制度对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无疑起到

了巨大作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瘴了。

①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②前人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③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④在这种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祖辈的经验。

⑤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⑤②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④⑤②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鹃坞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试简要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匪我愆期,o(《诗经•氓》)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o(白居易《琵琶行》)

⑸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⑹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7),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非常散步

老土

成熟住在城边上,离他家不远,有一条僻静的乡间小路。茶余饭后,他常去那儿散散步,品味着湖光山色、鸟语

花香。按他的体会,每每去溜上一越,就仿佛做了次心理按摩,那平日里因事务繁忙、竞争激烈而导致的神疲心累的

感觉便可得到些排解。

然而,事情往往会有例外。

某日,他溜达了一阵后从另一条小路楚回,当穿过一片松林来到湖畔时,猛地看到三个十多岁的小孩在一艘小船

上玩耍,其中俩小家伙各执一根竹杆在随意划动,船儿像个醉汉似的歪歪扭扭地向前。而当时岸边和周围又没有一个

人。顿时,成熟不由自主地顺路一溜小跑起来——咋搞的?他有点莫名其妙。很快,他刹住了步履。哦,原来是我在

担心那些小孩掉水里呐,想尽快回避……这也太多虑了,咋可能恰好这会儿出事喏?他摇了摇头,为自己刚才的举动

感到好笑。继而,他想劝小孩不要在水里嬉闹,可刚刚将口张开,心里忽地说不行不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要一

喊,万一有小孩吃了一惊而掉水里了或恰好这会儿他自己掉下去了,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于是,他抬腿便走,走得比先前快了许多,全然没了散步的韵味,倒像是匆匆忙忙赶路。他并不想走得这么快,

然而似乎后面有人在不停地推他一般。少顷,湖面骤然传来叭啦啦的水声,成熟扭头一瞅,见划船的俩小孩没再划动,

而是用身子在故意地摇晃着小船,船儿像个摇篮似的不停地晃荡,吓得另一小孩哎哎直叫。成熟不禁又跑了起来,心

想这里一个行人也没有,船要弄翻了咋办?救吧,自己水性又不好,有危险;不救吧,良心又过不去,弄不好还有道

德责任……唉——今日是咋回事噢?弄得这么狼狈,像鬼追来一样,这也太过分了!你不制止小孩也就算了,可也用

不着这么紧张呀!就算这时船万一翻了,你不下去,也可以帮忙呼救啊。成熟想再次刹住步子,改为平常散步一样从

从容容地离开,然而却没能做到,两腿像被人遥控了似的,又如同装了弹簧一般,近乎本能地迈着。陡然,后面传来

扑咚一声,一个小孩跳进了水里游泳。成熟回头一望,以为出事呐,耳畔随即响起了压根儿不存在的虚幻的呼救声,

当即他下意识地使出浑身劲头,如同百米赛跑一般朝前冲去,他要尽快冲出这个是非之地,那样子简直像是逃命。当

他一口气跑到一座石拱桥时,因速度太快,一个超起,只觉嗡地一下,就啥也不清楚了。

当成熟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医生告诉他,你这次可摔得不轻,幸亏被湖边几个小孩看到,赶紧叫人

把你送来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检m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非常散步”中的“非常”,既意味着成熟此次散步不同往常那样从容;还意味着此次散步遇到了非同

寻常的情况,从而引发了非同寻常的情节。

B.成熟在散步时,看到孩子们在湖面一艘小船上玩耍,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立刻逃命似的奔跑,想

尽快冲出这个可能惹事上身的是非之地。

C.小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但作者运用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

形象,揭示了有现实针硬力的深刻主题。

D.“耳畔随即响起了压根儿不存在的虚幻的呼救声”一句以虚写实,写出成熟内心的惶恐,为下文写他“速度太快”、

“摔得不轻”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2.请简要概括成熟的形象特征。

3.请分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雨

任文

在故乡北山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没有电视可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庄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

的当儿可以清闲几天,坐在炕头上听雨,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和温馨。

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过去了,

小麦需要滋润,土城需要硫松,小苗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这时节,蒙蒙细雨下起来,扛着锄头进村的农人,笑

嘻嘻推开院门,边放锄头边念叨:“好雨,好雨!”随手取来毛巾擦干满脸的雨水,身心轻松起来。男人架起二耶腿

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瞅着窗外;女人则洗手和面,趁着这闲暇擀面条或包饺子,饺子馅有的是,年前就

晒干的萝卜丝,这会儿正好用着。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

自由自在。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

春雨过后,小麦迅速成熟,玉米疯长起来,形成绿色阵势,铺排开来,占领着季节里的一道长河。

当人们还沉浸在绿色梦想中,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忧愁。夏雨多变,

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男人只顾吸烟吐

烟圈,看天听雨,烦了骂女人几声,女人不吭声,只顾干手中的活儿。山里女人总有干不完的活,扫地、做饭……做

不完的繁琐事儿。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烦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气

就消了。雨下着下着,屋外的院子积满了水,流不出去,男人挽起裤腿,披着蓑衣拿着锄头在檐下挖开水沟,水流走

了,男人身上湿透了,女人给他换,湿衣服在火炕头烤着,男人笑了,卷个纸烟吸着,很舒服!身旁的孩子试探着开

口了:“肚子饿了,想吃饭呢。”女人去做饭,窗外的雨仍旧下着,孩子在檐下玩起柳条做的水轮转……

白雨天(北山人把下暴雨叫“白雨”),雨倾天覆地而来,很快就会遮住眼前的一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雾,

伴随着雷鸣闪电,让人惊恐不安、兴奋异常。白雨到来时,北山庄稼人大多还在地里。一声闷雷响,一团黑云扯过头

顶,眼前附近的村子看不见了,有人高喊:“白雨来了!”闻此呼声,地里的人慌忙逃跑。人们未来得及跑回村子,

暴雨就到了,只好就近避雨,雨点打落在地上,地上泛起了土泡儿。避雨的人家热闹起来,屋里坐满了人,檐下站满

了人,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说笑打闹,无所顾忌。干渴的屋檐上已吊起了急落的水柱,地下顷刻积起了水洼。避雨

的男女一边听雨一边说笑,谁家的女娃有出息,嫁到了山外,谁家的男娃长得好,把山外的女子引进了山。爱打扑克

牌的年轻人就地铺排,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伙子拿个脸盆放在檐下,听那“叮当叮当”响的乐声,和着风声、雨声、

雷声一起,一片兴奋和喜悦。

白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檐下的雨线止住了,屋里屋外的男女哗啦一下就走开了,主人好意留客吃饭,劝也劝

不住,大家热闹着扛起农具匆忙回家。夏夜里,躺在炕上睡觉的北山人听着屋外涝池里传来“呱儿——呱儿——”的

青蛙叫声,忘记了疲劳和困苦,香甜地酣睡……

秋雨连绵的日子,庄稼已收获归仓,这时节,庄稼人难有静下心来听雨的闲心,那些玉米棒子要收拾架在楼上,

大豆小豆需要通风晾晒。人们忙活起来,煤油灯下熬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睡觉,男人呼噜,女人也呼噜,在

风声、雨声、秋虫的伴奏声中睡一个踏实觉。

雨歇,风住,天晴。抬头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远,湛蓝湛蓝的,无一丝纤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既有总括全篇的作用,又是全篇的思想感情所在,奠定了文章亲切温馨的感情基

调。

B.作者围绕着“听雨”,以季节为顺序,深情地描写了北山人在艰苦的岁月中朴实繁忙又不失温情的雨中农家生活。

C.散文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中摄取素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写了一段生存记忆,字里行间,流淌出丝丝温情。

D.作者善于观察,注重描摹人物的语言、动作,欲抑先扬,在细腻的描绘中抒发情感,寄寓了对昔日故乡生活的追

忆和怀念。

2.本文标题为“听雨”,请概括文中农人听雨的情境?

3.文章以对秋日晴空的描写作结,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

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

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

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泰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

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

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

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

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

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

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

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

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

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

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

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

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

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

洁白。

⑨许多个秋灰,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

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

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

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

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

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

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

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1.第②段描绘“河流真美”的用意是O

2.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或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用笔简洁、开门见山,交代本文写作对象。

B.作者通过河流、苇浪、苇花、白雪等意象,以写实的笔法,细腻的描绘,将情与景有机融合,勾勒出大自然美妙

动人的图景。

C.第⑦段作者通过写芦苇安静的特点表达一种青春流逝、岁月不居的忧伤。

D.文章后半部分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着力描绘苇花纯白之美,意在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浑浊、庸常的不满。

E.第⑩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情侣在苇花丛中走着的动人情景,表现出初恋的浪漫与纯真。

F.本文用唯美的笔调描绘芦苇荡,在给读者带来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然的深刻思索,给人以启

迪。

4.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含义。

5.从全文来看,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包含哪些内容?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

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理寿,

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初,与耳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

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

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我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

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直

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

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精,悉修城池楼槽,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

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生正手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

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宫师傅。《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

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元祜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

赠太师、温国公,谥日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

饮食必祝。建炎中.甲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

B.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

不可

C.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日/非司马光不

D.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也作“卤部”。

B.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建立的朝代,因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C.戎夷,戎指北方少数民族,夷指东方少数民族,文中“戎夷”泛指少数民族。

D.配飨,古代专指帝玉宗庙及孔子庙的树祀,后通指其他祠庙的衬祀,也作“配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孝老爱亲,能身体力行。父亲在杭州任职,他请求外调苏州,以便待奉父亲;父母去出后,他谨守礼节守

丧多年,以至容貌憔悴。

B.司马光心系边关,献安边之策。对于边境事务,他认为关键在朝廷政策和用人,他反对赵滋以勇猛凶悍治边,也

反对李中祐的姑息纵容。

C.马光关心百姓,重休养生息。他主持永兴军务,抵制宜抚使分拨人马、征调百姓戍边的命令,敢于承担责任,呼

吁国家和人民休养生息。

D.司马光一心为国,得身后荣宠。他去世后,太皇太后和皇帝亲自吊丧,赠封爵位;京城百姓罢市前往吊唁,有的

人甚至卖掉衣服来祭奠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2)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右丞集笺注

(清)赵殿成

传称诗以道性情,人之性情不一,以是发于讴吟歌咏之间,亦遂参差其不同,盖有不知所以然西然者。唐之诗,

传者几百家,其善为行乐之词,与工为愁苦之什相半。虽于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温柔敦厚之教者,未易藜藜

期也。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

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

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论者以其不能死禄山之难,而遽讥议其诗,以为萎弱而少气

骨:抑思右丞之服药取痢,与甄济之用为欧。血,苦节何殊?而一则竟脱于樊笼,一则不免于维繁者,遇之有幸有不幸

也。普施拘禁②,凝碧③悲歌,君子读其辞而愿其志,深足哀矣。即谓揆之致身④之义,尚少一死,至于辞章之得失何

与,而亦波及多微辞焉。毋乃过欤?

又古今来推许其诗者,或称趣味澄复,若清流贯达;或称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或称出语妙处,与造物相表里

之类:扬诩⑤亦为曲当。若其诗之温柔敦厚,独有得于诗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发明之者。诗注虽有数家,颇多舛雷;

至于文笔,类皆阙如。鄙心有所未尽,爰是校理旧文,芟柞浮蔓⑥,搜遗补逸,不欲为空谬之谈,亦不敢为深文之说,

总期无失作者本来之旨而已。独是能覆材请读书参广纵有一隅之见告之管窥筐举所得几何主而生逢圣世文教诞敷炳炳

麟麟典籍于今大备。而博物洽闻之彦,接武于兰台麟阁⑦之间,可以折中而问难。行将访其所未知,订其所未合,以定

斯编之阙失。其或有雌霓谬呼®,金根妄易⑨者,苟有见闻,克以应时改定,是固区区之志焉矣。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正月望日,仁和赵殿成松谷氏漫题于书圃之目耕堂。

(注)①欧:通“呕”。②普施拘禁: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

获。他服药自取痢疾,又假装不能说话,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

并被拘禁在普施寺。③凝碧:王维被俘后曾写《凝碧诗》明志。④致身:出仕献身君王。⑤扬诩:赞扬。⑥芟柞浮蔓:

比喻删改文字。⑦兰台麟阁:借代朝中、宫中。⑧雌霓谬呼:比喻荒谬、错误。⑨金根妄易:比喻乱改文字。

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氐做的一项是

A.未易数数靓也数数:经常

B.与甄济之阳为欧血阳为:假装

C.君子读其辞而愿其志原:复原

D.而博物洽闻之彦彦:人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有不知所以然画然者君子博学四日参省乎己

B.乃论者以其不能死禄山之难今君乃亡赵走燕

C.而亦波及以微辞焉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若其诗之温柔敦厚君子哉芳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无确的一项是

A.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性情的,唐朝传世的诗人有几百人,写乐的诗作和写愁的诗作平分秋色。

B.王维性情高远,与世无争,诗才卓著,无论是写送人远行的诗篇,还是写怀古悲歌的诗作,都是浑厚高雅,不会

流露怨恨之情。

C.对于王维的诗,古往今来,有人评价它趣味纯净,有人称之为如秋水芙蕖,有人称之为出语精妙,作者认为这些

评价并不恰当,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温柔敦厚。

D.全文叙议结合,而以议为主。叙事简练,议论深刻、全面,既肯定了王维的为人气节,又高度评价了王维的诗作,

指出了王维的诗作特点与其为人性情密切相关。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独是能薄材谟读书未广纵有一隅之见譬之管窥筐举所得几何幸而生逢圣世文教诞敷炳炳麟麟典籍于今大备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2)诗注虽有数家,颇多舛凿;至于文笔,类皆阙如。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手下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人遗弓,楚人得之',何必寻找呢?”

孔子听了此事,说:“楚王心胸不大,'人失弓,人得之',何必非要楚人捡到不可呢?”

老子听了此事,说:“连人也应该去掉,失弓,得之,对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1.AD

2.颔联描绘了凄寒黯淡的画面。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乌云低垂到山上。诗人借景抒情,以此景烘

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

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项,“危”是“高”的意思,并不是“危险”的意思。

D项,颔联并没有表现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因为这并不是美景;尾联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ADo

2.本题考查鉴赏颔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立足颔联内容分析,第一步,抓住颔联中的意象,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第二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并分析诗中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

在表情达意中作用。颔联“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的大意是: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

乌云低垂到山上。根据意象及其修饰语分析其意境特点,“冰”“流水"是“苦寒”的,“雪”是“欲”下的,“云”

是“垂四面山”的,整个画面显得凄寒、黯淡。给人一种压抑感。借景抒情,其作用在内容上显然是借凄寒、黯淡的

意境烘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并在结构上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

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1.C

2.诗人刻画了一位怀抱白鹤、浮云相伴、现身青崖、云深身没、仙风道骨的高士隐者形象。诗人突出白色,目光随着

这片白色移动,先是“初行若片云”,白色飘逸轻盈;再是“杳在青崖间”,青色映衬,清晰可见;飘过天门,行至

日观,最后隐身层云。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

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颈联……但诗人登上高处的天门攀上近处的日观峰”说法错误。登上日观峰的不是诗人,而是范山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整首诗以范山人的行踪

为主线,涉及景致色彩鲜明,诗人以此刻画出范山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然后逐句翻译诗句,依据

诗句的内容分析概括范山人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先概括范山人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

具体特征。首先,诗人刻画了一位怀抱白鹤、浮云相伴、现身青崖、云深身没、仙风道骨的高士隐者形象。“鲁客抱

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白鹤”

在诗歌中常用来比作羽化成仙,有归隐之意,“鲁客抱白鹤”,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

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

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

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在浮云相伴、青崖、云深这样的环境中隐约可见,

有求仙学道之境。

【点睛】

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

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

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

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

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

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

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学习如何做人”与“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的位置要互换。

B项,句式杂糅,“借口……”或"以……名义”,删掉其一。

C项,缺少主语,把“通过”放在“政府”后面,或将“政府”放在“加强”前面。

故选Do

4,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

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

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中,根据上文“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

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①句是对这种特点的进一步阐释,意义衔接紧密,①句应排在前面,排除CD;④句句

首“在这种环境里”中“这这种环境”,是对①句内容的指代,①④句意义衔接紧密,应该相连,排除B项。

故选A。

【点睛】

语序题解答方法:抓中心,首先要统观全局,抓住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

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展开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标志,语言标志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陈述对

象或叙述角度、抓句式等;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完成的,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

色彩、气氛要保持一致。

5、1.女子对爱人的体贴入微,临行之时,一边发愁一边替丈夫整理打点行装;女子为了爱情而独自承受痛苦,离别

之前,她无心画眉的苦闷和打点行装时的忧愁,生怕丈夫看见伤心,自己却独自含泪,把这份离别的痛苦独自吞咽。

2.表达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和依依不舍的别情。分别时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

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

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

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

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

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

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

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

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

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

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

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

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己。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

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来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

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

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

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

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

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⑴子无良媒

⑵弩马十驾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四弦一声如裂帛

(5)奈何取之尽锚铢

(6)望帝春心托杜鹃

(7)风霜高洁

(8)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7、1.B

2.①事务繁忙,心理疲惫;②良心未泯,有一定的道德观念;③胆小怯懦,明哲保身,老于世故。

3.①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成熟因害怕受到孩子们的牵连而狂奔逃离,而后却被孩子们相救,出人意料;成熟越害怕

惹事上身越狂奔得厉害,导致最后摔得不省人事,合情合理。②对比鲜明:成熟之前的“不顾孩子们”与摔昏迷后“被

孩子们救助”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人物形象特征。③突出主题:批判成人世界的复杂功利,赞美孩童世界的质

朴纯真。④戛然而止,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

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本题B项,“立刻逃命似的奔跑”错误,原文是“于是,他抬腿便走,走得比先前快了许多,全然没了散步的韵味,

倒像是匆匆忙忙赶路”,并非“立刻逃跑”。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

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根据“那平日里因事务繁忙、竞争激烈而导致的神疲心累的感觉便可得到些排解”,可以看出成熟平时事务繁忙,心

理疲惫;根据“他想劝小孩不要在水里嬉闹,可刚刚将口张开”“心想这里一个行人也没有,船要弄翻了咋办?救吧,

自己水性又不好,有危险;不救吧,良心又过不去,弄不好还有道德责任”,可以看出成熟良心未泯;根据“多一事

不如少一事,你要一喊,万一有小孩吃了一惊而掉水里了或恰好这会儿他自己掉下去了,那不是没事找事吗”“成熟

回头一望,以为出事呐,耳畔随即响起了压根儿不存在的虚幻的呼救声,当即他下意识地使出浑身劲头,如同百米赛

跑一般朝前冲去,他要尽快冲出这个是非之地,那样子简直像是逃命”,可以看出成熟胆小怯懦,明哲保身。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探究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

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

尾处,情节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小说前文一直在写成熟的心理矛盾,怕孩子们出事,又怕就孩子们时自己出事,既良心未泯,又明哲保身,所以当看

到孩子们的船不停摇晃时就逃命似的跑,结果却由于跑得太快而摔倒,结尾却是孩子们把他送到了医院,使小说收到

了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成熟想逃离是非之地与孩子们立刻把他送到医院,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出孩子

们的善良和成熟的功利事故;从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批判成人世界的复杂功利,赞美孩童世界的质朴纯真。

同时,小说并没有写成熟住院之时和出院之后的事,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成熟是不是

心灵受到了震撼,以后会不会变得更加善良等。

8、1.D

2.①春雨滋润庄稼,农人在劳作之后喜滋滋地听雨;②夏雨不停,农人在家中愁闷地听雨;③暴雨(白雨)倾盆,农

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④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入眠。

3.①展现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表达了他对故乡风物

(农村生活)的眷恋与喜爱。③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

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言的理解,有材料安排的意图。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浏览选项,把握考查的

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D项,“作者……欲抑先扬”错误。“欲抑先扬”,“扬”褒扬、抬高,“抑”按下、

贬低;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先说其“好处”,

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从文中来看,作者对文中的男

人或女人没有贬低的意思,文中写不同雨天人物不同的表现,借以展现昔日故乡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表现自己对昔

日故乡生活的追忆和怀念。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文中农人听雨的情境”,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首先应找出

描写农人听雨的段落,然后根据下雨的情景和农人的表现来概括。如第二段,“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

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过去了,小麦需要滋润,土壤需要疏松,小苗

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笑嘻嘻推开院门……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

展,奔跑玩耍,自由自在。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因春雨滋润庄稼,故农人听雨的时

候内心是充满希望的,是喜滋滋的;如第四段,“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

忧愁。夏雨多变,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

烦了骂女人几声……做不完的繁琐事儿……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夏天的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农人无法做

活,只能待在家中,此时的农人是愁闷的,是厌烦的;如第五段“白雨天,雨倾天覆地而来,很快就会遮住眼前的一

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雾,伴随着雷鸣闪电,让人惊恐不安、兴奋异常。……地里的人慌忙逃跑……避雨的男

女一边听雨一边说笑,……一片兴奋和喜悦”,暴雨倾盆,农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如第七段“秋雨连

绵的日子,庄稼已收获归仓,……人们忙活起来,煤油灯下熬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睡觉,男人呼噜,女人也

呼噜,在风声、雨声、秋虫的伴奏声中睡一个踏实觉”,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入眠。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对秋日晴空的描写作结,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

从题干来看,这是结尾段,且结尾的内容是“秋日晴空”,且是“描写”,这属于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故考生可

以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以景作结的效果角度分析。“雨歇,风住,天晴。抬头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远,湛蓝湛蓝

的,无一丝纤尘”,这是写秋日雨后的天空,“高远”“湛蓝”“无一丝纤尘”,表现出雨后天空的明朗,展现出自

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这样的景物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再结合上文对昔日故

乡雨天生活的回忆可以看出,最后“秋日晴空”这一结尾表达了他对故乡生活的眷恋与喜爱;文章以景作结,这就给

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

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

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

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

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9、1.以河流天生打动人的美的力量烘托芦苇形象,为下文进一步展现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作铺垫。

2.运用比喻,将芦苇荡比作招展的旗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片芦苇随风摆动时舒展起伏的动态美,表现了作者目睹

芦苇荡壮阔浓郁的绿色之后内心的激荡。

3.AF

4.①我看到了皎洁的月色笼罩着洁白的苇花,那纯白无瑕的世界如天堂般美好;②我在自然纯白的世界里仿若超脱了

现实,体味到摄人心魂的纯净美。

5.①芦苇荡恣肆壮阔的绿展现着柔弱生命不屈的力度,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震撼。②芦常荡安静、深遂的特质在变化、

流逝的世界里显得尤其可贵,昭示着天地永恒的大美。③大片的雪白苇花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提醒着我们于尘世间保

持灵魂的空阔与洁白。④雪白的苇花彰显着大自然纯美的意境,让我们感受着自然诗意之美的同时,也品味到纯真情

操的内在之美。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第②段描绘'河流真美'的

用意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

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结合第二节内容“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

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

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及“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

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分析,此处以河流天生打动人的美的力

量烘托芦苇形象,为进一步展现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作铺垫。

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

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

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分析,运用比喻修辞,将芦苇荡比作招展的旗

帜。结合后面“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

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

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

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分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片芦苇随风摆动时舒展起伏

的动态美,写出了作者目睹这一切后,内心的激荡。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

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

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以写实的笔法”错误。有想象和联想等,应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C项,”表达一种青春流逝、岁月不居的忧伤”错误。结合“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

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

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分析,主要表达有一些东西没有变,留下来陪伴着我们。

D项,”意在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浑浊、庸常的不满”于文无据。

E项,”表现出初恋的浪漫与纯真”错误。把芦苇比作白雪,突出了芦苇的纯真之美,以及这种美给人们的心灵带来

的巨大震撼,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故选AF。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

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

言表达艺术。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结合“你能感

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

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

白”分析,尘世的梦指秋夜里芦花飘曳的河滩。天国的梦指秋夜的月光。我在自然纯白的世界里仿若超脱了现实,体

味到摄人心魂的纯净美。

5.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全文来

看,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

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

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分析,芦苇荡恣肆壮阔的绿展现着柔弱生命不屈的力度,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震撼。

结合,,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

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

你的瞳仁”分析,芦常荡安静、深遂的特质在变化、流逝的世界里显得尤其可贵,昭示着天地永恒的大美。结合“在

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

白”分析,大片的雪白苇花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提醒着我们于尘世间保持灵魂的空阔与洁白。结合“置身于大自然纯

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

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

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分析,雪白的苇花彰显着大自然纯美的意境,让我们感受着自然诗

意之美的同时,也品味到纯真情操的内在之美。

10、1.B

2.C

3.C

4.(1)应该给边境的官吏下令,在边疆处理小事动辄用武的人,按犯罪论处。(2)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

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

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

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患言语不流畅的疾病,自己怀疑将离开人世,便预先写了遗书,将其放在屋内卧

房里,打算一旦病情加重,就将它托好友送给皇上。官制施行,皇帝指着御史大夫说:“非司马光不可。”

其中,“豫作”意思是“预先写”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当以畀所善者上之”主谓宾都全,后面断

开;“官制行”意思是“官制施行”,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

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戎指北方少数民族”错,“戎”古代指西方少数民族。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

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

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

发现问题。

C项,“征调百姓戍边”错。原文为“调民造干精”,即征调百姓造干粮。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

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

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敕”,皇帝的命令,此处为“下令”;

“细故”,小事,小的缘故;“辄”,动辄;“罪”,名词作动词,处罚,按罪论处。(2)“相率”,纷纷,相互效

仿;“都中”,京城;“像”,名词作动词,画像;“祝”,祭祀。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

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

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朝廷授予他奉礼郎,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

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多年,以至容貌憔悴。他谨守礼制,守丧

期满,枢密副使庞籍推荐他为馆阁校勘,负责礼院事务。充媛董氏死后,大臣停止上朝,为她服丧。送葬时为其配备

仪仗队。司马光说:“董氏的位次本来低微,病危时才拜为充媛。仪仗队本来是用于奖赏有军功的人的,从来没有用

于妇人。”起初,西夏派使者来参加祭祀,延州指挥使高宜负责护送作伴,他对西夏使者很傲慢,并出言侮辱西夏国

王。使者回去之后,报告了朝廷。第二年,西夏人犯边,杀掠官吏和平民。赵滋在雄州为官,只是凭他的勇猛和强悍

治理边境,司马光先前就认为这样很危险。此时,契丹人在界河捕鱼,在白沟的南面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

中祐没有才能,准备派人取代他。司马光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