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_第1页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_第2页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_第3页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_第4页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第一篇: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近年来中国煤化工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许多煤化工产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但煤化工产业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高油价背景下煤化工经济性的凸显、企业延伸产业链追求更高产品附加值的要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两者诉求的契合、政策规划的暂时性缺失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煤化工产业的超常规发展。煤化工产业繁杂、品类众多,不同煤化工产业面临的风险水平存在差异,项目所在地区的基础条件、煤化工项目的技术条件、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和竞争等是关注的重点因素。目前,煤化工项目集中地区对基础条件的要求都较高,其中煤制甲醇水资源需求量大、能耗高,更易面临各地环保政策的限制;煤制天然气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和新疆,充分利用了两地天然气管道便利的优势,其布局较为合理;煤制油受制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约束,面临政策约束和生态风险;煤制烯烃多位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由此产生的运输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煤制乙二醇布局东部地区项目居多,靠近下游消费市场,布局较为合理。此外,不同煤化工产品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和竞争风险存在差异,其中煤制甲醇市场风险水平较高,但未来可能出台的支持政策对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煤制天然气风险较小,前景乐观;煤制油、煤制烯烃有一定技术风险,但其市场风险较小,未来两者的市场风险有扩大的趋势;煤制乙二醇在技术方面、市场和竞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整体风险较大,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第二篇: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一是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限期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重点在炼焦煤、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设焦炭、电石生产基地,新建焦炭不得低于20XX吨/年(焦炉炭化室高度须4.3米以上),电石不低于30万吨/年(单台炉容量≥25000KVA)。二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建设百万吨级尿素生产基地。新建煤制合成氨装置,加压气化不得低于30万吨/年,常压或低压气化不低于20XX/年。三是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化试验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烃产业化步伐,适时启动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烃工程的建设。新建煤制油品不得低于300万吨/年,煤制烯烃不低于60万吨/年,煤制甲醇和二甲醚不低于100万吨/年。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近年来,焦炭、电石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尚需继续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集中度。但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对资源、环境等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实际开工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并不多,大部分项目尚在规划研究阶段。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针对近一时期煤化工产业电石和焦炭等产品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承受能力片面追求产业发展速度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了上述问题对资源供给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负面影响;从产业布局、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应把握的原则;要求各地区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深刻认识盲目发展的危害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发展全局,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源、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关系,从规划入手,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变。石油替代产品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必要的,但煤化工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近期工作重点是:抓紧制定、出台煤化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电石、焦炭等行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新型民用和车用燃料使用示范及标准制定工作。从各方面进展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焦炭、电石等行业结构调整仍是煤化工产业工作重点。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要待试点、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后,才能逐步展开。目前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煤化工产业发展和项目审核工作,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认真清理;科学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产业的衔接,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煤化工产业要充分处理好与原料的衔接关系,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尽量利用劣质煤、高硫煤进行煤化工产业;充分处理好与水资源的关系,我国产煤地区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大规模的煤化工可能会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水资源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企业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目前世界化学工业重心东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对我国化学工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化工产业内在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进入煤化工领域门槛相当高。首先是资源保证问题,煤化工产业项目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为例,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此外,还将面临环保容量的限制发展和倒逼机制问题。“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做后盾,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计算和衡量因石油紧缺及油价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实际上油价走势谁也预测不准。”李晨表示,“煤化工是一个巨大型项目,进入这一行业,必须有强大的煤炭资源做背景,同时要有煤气化等核心关键技术。”为避免煤化工项目的盲目跟风,去年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煤化工项目各项消耗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产业面临升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作为价值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的煤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形势是技术与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领域应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如何促进我国化肥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建议,国家要出台优惠和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大化肥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制造。费维扬说,现在煤炭的大化肥国产化示范装置有了,要促进其推广。还可以选择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集成国内创新技术,对国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争取以比引进国外技术低50%的成本,建成处理能力提高50%和能耗降低20XX年产5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二三年内实现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工程后,在“十一五”后期组织推广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我国煤化工领域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在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能源化工项目已经启动。有专家表示,我国煤化工业能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专家同时提醒,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正值工业化的前夜,还远不到大型工业化的程度。因此,“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煤化工需要适度发展,稳步推进。”而对于企业来说,因为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处于启动期,因而要慎重进入煤化工领域。(记者赵惠见习记者卢青/证券时报)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XX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XX年至20XX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4、环境污染20XX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5、可持续发展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6、宏观调控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第三篇: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20XX14074耿杰中国20XX年这一年马上就要走上年末,马上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这一年确实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中国的电影产业有创下了新的辉煌。当第20XX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安徽合肥落幕,评选出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8项大奖得主那一刻时。电影,又一次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瞩目的焦点。从20XX年中国电影开始产业化的步伐以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令人振奋着。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20XX年到20XX年九年的改革,从最初的不断翻拍古装电影、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素材,被外国电影利用和重视,《花木兰从军》、《成吉思汗》、《末代皇帝》等故事和历史史实被外国人拍摄成电影,备受各个国家观众的喜欢,并在中国赚得了大利润,到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凭借自己的实力高速发展,票房屡创新高,各种新模式、新企业、新渠道不断涌现。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说,“在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里,电影产业是发展和增长最快的、最有亮点的;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上升态势,未来几年内也仍将保持发展、繁荣的景象。并且影视传媒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与核心内容。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屡创新高,这一可喜可贺的成绩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电影人的努力的。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力发展益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扶植文化产业的政策发挥效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长久以来,政府对于电影行业采取“自由发展”的态度,确实激励了不少电影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行业“领头羊”。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其次,我国电影业自身经过多年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推进,产业模式与类型化生产初现端倪,产业体系与市场结构基本形成,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影人的发展电影产业的模式。第一,电影在题材、创作手法、类型上有了很大突破,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模式迈进。近几年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出现多样化,喜剧、爱情、校园题材、军旅题材、主旋律题等等,各式各样题材电影出现在荧幕上,且从20XX年开始《非诚勿扰》、《十全九美》、《爱情左右》、《风云决》等在喜剧类型方面有了全面突破,《超强台风》、《千钧一发》、《破冰》等主旋律题材的电影有了积极的探索。《李米的猜想》、《即日启程》等文艺片建立了个人化写作与戏剧性故事冲突的统一。一个明显特点是,除了大投资影片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外,一大批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成批涌现,在主流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杜拉拉升职记》、《越光宝盒》、《全城热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决战刹马镇》、《人在囧途》、《海洋天堂》等影片的热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中国电影市场的种类结构正在走向成熟。第二,小成本电影的发展。从电影改革初期,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一直都是惨淡景象,如贾樟柯的电影,葛优的电影《气喘吁吁》,赵本山的《落叶归根》等等,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小成本电影似乎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从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到东京电影节,获奖的国产片中小成本电影比重越来越大。第20XX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特别为“制作成本低于800万元的数字、胶片电影”设立“最佳”奖,专家呼吁“为‘小片’搭建平台”。业内人士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正在迎来发展春天。20XX年导演宁浩、300万元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为中小成本电影开辟道路。而后5年,已有20XX中小成本电影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大众熟悉的《疯狂的赛车》《孔雀》等。国内市场上映的影片如《爱情呼叫转移》《十全九美》《李米的猜想》等也通过好口碑创造不俗票房。最近广受影迷喜爱的《钢的琴》就是一部总投资仅600万元人民币的中小成本影片。男主角荣膺第23届东京电影节影帝,影片并入围本届金鸡百花节“最佳故事片奖”。但是最成功还是今年上映的《失恋33天》一部《失恋33天》彻底改写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小众电影=没票房”的历史规律,某种意义上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的“最大赢家”。根据娱乐咨询公司艺恩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失恋33天》累计票房达3.5165亿元,引领国内中小成本电影票房收入。今年7月上映的另一部中小成本影片《孤岛惊魂》,也意外地成为票房“黑马”,用500万元的投资博回了8935万元的票房,爆冷内地电影市场。不少视频网站负责人表示,丰富的当代文化元素和针对现代人群设定的剧情,使得今年的中小成本电影更具高人气,在视频网站播放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部分商业大片,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消费内容。第三,中国特色节日档期刺激电影市场自20XX年开始,五一长假取消后,全年一共有7个大、小长假,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和国庆。新的假日格局出现后,中国电影市场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XX年的电影市场月月有超亿元票房的中外大片撑市,热门影片排期均衡,中小影片搭配上映。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以往十分低迷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影市,以及介于暑期档与国庆档之间的9月,由多年形成的淡季变为旺季。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平均每个月上映20XX上的国产新片,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在20XX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电影市场日票房纪录、周票房纪录、月票房纪录皆遭刷新。《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四部大片携手瓜分12亿元,成就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贺岁档纪录。全年除6月受世界杯分流观众,致使只收5亿多元票房外,20XX年全年其余月份都在6亿~12亿元之间高位运行。这种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国际影史上都十分罕见。“欧美电影市场早已根据观众需求,针对不同节假日细分市场档期,并根据每一个档期的观众口味制作拍摄不同影片。除了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重要的节日档期,就连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片方也都会准备合适的新片上映。”根据节日选择合适影片上映的形式在中国最明显得是体现在影片《失恋33天》,该影片在11月11日光棍节前后上映,一部小成本的电影收获了大票房。但目前国内电影业的档期规划,除了引进欧美市场的概念外,还应该开发更多适应中国本土观众需求的档期。我国在本国特色传统节日档期安排上应突出传统节日的影片。第四:走出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也随之走向国外,如前几年《千里走单骑》、《卧虎藏龙》、《无极》、《英雄》等华语大片在国外大放异彩,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典范。近几年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所到之处,也均产生热烈反响。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团圆》、《观音山》、《钢的琴》等影片都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除版权预售、音像、新媒体分销等方式外,中国电影企业开始借助资本运作进入国际电影市场。博纳影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橙天嘉禾入股好莱坞传奇影业等,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进一步加大电影业的融资力度、丰富融资手段、促进与金融业的广泛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影片走出去之外,中国在拍摄影片上也开始和外国优秀电影人合作,如今年上映的《巴黎宝贝》和《金陵十三钗》。邓超饰演的《巴黎宝贝》拍摄于法国巴黎,采取法国式的喜剧风格,为这部中国影片大放光彩。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更是“孤注一掷”,以6亿元的投入冲开大片包围,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投入最高的电影。片方介绍,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来自20XX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英国的爆破特效团队乔思·威廉姆斯,都是超一流的业内顶级人物。另有日本的美术指导、中国香港的服装造型指导、韩国的斯坦尼康摄影师等。种种高成本投入充斥了影片的各个细节。以上是电影发展的几个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国内电影各方面快速增长,电影作为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社会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青睐有加,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未来应该发展一个“大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大电影产业”就是超越影院的、“影院后”的电影产业,不只是一个影院市场,还应该包括影像、电视、视频、演员经纪等并带动其他媒介以及消费。电影产业必须跨行业、跨媒介、跨区域综合发展,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而且更加开放地跟国际合作,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政策调整。整体来讲,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最坚决,受益最早也最多,而要做好“大电影产业”,“还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并且应该更改革,更开放”。第四篇: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新华社西安9月3日电(记者马述昆)在1至2日陕西榆林举行的“2009年陕西榆林新能源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为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方向把脉。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优化煤化工产业链,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振经济,并减少污染排放,可谓“一箭双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一大煤化工生产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高世宪说,中国能源消耗中接近70%来自煤的消耗,这造成了中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由于中国的能源国情是“煤多油少”,与会专家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指出,中国的煤资源主要由地方政府控制,由于“GDP政绩”因素影响,各地方政府对传统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不减。而企业为了做大做强争夺市场份额,也在“积极”扩大规模,这就造成了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同时也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挑战。据悉,目前中国甲醇产能过剩约50%,电石、焦炭产能过剩30%以上。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举例说,2008年全国甲醇产能2092万吨,产量1100万吨,开工率不足60%,预计2011年产能将达3000万吨,此外还有拟建规划产能2000万吨。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各地各企业应该抑制传统煤化工产业,而应该优化煤化工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这些新型煤化工产业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同时也是煤炭清洁转化的新途径。国家在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到要重点抓上述项目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新途径。顾宗勤提出可以利用甲醇制汽油(MTG),为甲醇产能过剩问题找到出路,并且是从煤炭出发生产清洁汽油的重要技术路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行美表示甲醇制烯烃(DMTO)是石油替代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中国石油紧缺的问题。另外有专家建议大力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这种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在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的同时还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专家表示,目前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科技创新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能,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产业化才是中国解决能源稳定供应和安全保障的手段。第五篇:煤化工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稿辰龙化工创业基地企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划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通知精神及要求,现将辰龙化工创业基地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发展规划汇报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辰龙集团为了实现战略发展以及产业拓展,于20XX年10月开始投资建设辰龙化工创业基地,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20XX。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和团结奋战,已完成四套生产装置的施工建设和试车调试工作:一是中盛化工公司5万吨/年醋酸乙烯项目;二是开元生化公司6万吨/年环氧乙烷项目;三是奥克化学公司5万吨/年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项目;四是龙川化工公司10万吨/年乙烯储运项目。现有的四套化工生产装置正常稳定生产后,每年可生产化工产品实物量约21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二、存在问题1.环氧乙烷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据行业统计,到20XX年底,国内环氧乙烷有效产能将要达到318万吨,产品产量约215万吨,产能利用率(开工率)为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