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五课课时2把握逻辑要义_第1页
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五课课时2把握逻辑要义_第2页
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五课课时2把握逻辑要义_第3页
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五课课时2把握逻辑要义_第4页
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五课课时2把握逻辑要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三十五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时2内容索引“逻辑”的多种含义核心考点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时精练核心考点二核心考点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角度举例关系“规律”意义上的逻辑①科学研究的逻辑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意义上的逻辑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①霸权主义的逻辑②诡辩家的逻辑“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2.形式逻辑、推理、论证、论辩(1)形式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2)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构成。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4)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或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1.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纠正: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属于狭义的逻辑学。2.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纠正: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论证即论辩。纠正:用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易错矫正典例1听说《逻辑与思维》很烧脑,毛林同学想网购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而且,逻辑学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你认为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①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②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③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是狭义逻辑学

④狭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一逻辑的含义√考向探究强化关键能力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是并列的,故①说法错误;应是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狭义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故④说法错误。典例2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主观性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考向二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逻辑思维的规律,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和规则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②表述有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主观性认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返回核心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要坚持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内涵任何一种论断都必须有其确定性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公式A是AA不是非AA或者非A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易犯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注意事项①只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②并不否认思维的变化和发展③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表态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1.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纠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2.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纠正: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易错矫正典例1某报刊载小品文一则,讽刺某些人“向钱看”。小伙子:“您总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以下对这位女孩的论断评价正确的是①遵循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论断未保持自身同一性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④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考向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考向一同一律√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该女孩对其进行庸俗化理解,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该论断违反同一律,并未涉及矛盾律,④排除。典例2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情景:一教室门前,就学生迟到问题进行的师生对话。下面学生的回答,违反逻辑规则要求的是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矛盾律√典例3某仓库物资被盗,现查明罪犯是张、王、李、赵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王:赵是罪犯。张:不是我偷的。赵:不是我偷的。李:王是罪犯。考向三排中律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罪犯应该是A.根据排中律,说真话的非王即赵,若王的话为真,按照张和王的话,

赵是罪犯B.根据矛盾律,说假话的非张即赵,则王和李的话都真,按照赵的话,

张是罪犯C.根据排中律,说真话的非张即李,若张的话为真,按照赵和张的话,

李是罪犯D.根据矛盾律,说假话的非王即赵,则张和李的话都真,按照李的话,

王是罪犯√根据排中律,说真话的非王即赵,若王的话为真,则赵的话为假,赵为罪犯,那李的话显然不正确,此时四人中有两人说假话,与题意不符,A错误。根据矛盾律,说假话的非张即赵,则王和李的话都真,由于罪犯只有一人,按照王和李的话,此时罪犯有两人,显然与题意不符,B错误。根据排中律,说真话的非张即李,若张的话为真,则李的话为假,王和赵的话为真,按照两人的话,显然互相矛盾,王和赵的话必有一个是假,此时四人中有两人说假话,与题意不符,C错误。根据矛盾律,说假话的非王即赵,则张和李的话都真,按照李的话王是罪犯,此时只有王一人说假话,符合题意,D正确。混淆矛盾律与排中律。矛盾律要求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易错提醒返回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常用一些所谓的数学公式,但数学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让人有良好的思维,可以让人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这里的“逻辑”是指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②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③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思维的规律、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2.“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对下面语句中的“逻辑”所表达含义理解正确的是①“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观点,论调②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规律、规则③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逻辑学④“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理论,论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②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对应错误。③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对应错误。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3.交警:“你骑电动车没戴头盔。你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人:“这是我第一次不戴头盔。”下列对话与上述对话犯有同类逻辑错误的是A.审判员:你作案后跑到哪里去了?被告:我没作案,也没跑B.母亲:我让你一放学就回家,你跑哪里去了?女儿:我的作业还没做

完呢C.老师:你早上怎么又迟到了?小林:公交车晚点了D.记者:贵公司为何拖欠员工的工资?经理:因为投资方资金没有完全

到位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题干中交警强调的是“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人回答的是“第一次不戴头盔”,属于“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选项中母亲强调的是“女儿放学不回家,去哪里了”,女儿的回答强调“作业没写完”,属于“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符合题意。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4.以下观点与对其逻辑思维规则的理解对应正确的是①甲说:“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甲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②小男孩妈妈离家做抗疫志愿者,小男孩看到小区的大白,说:“我知道你不是妈妈,但我知道你是最美妈妈。”——小男孩观点符合客观实际,没有违背矛盾律③“小说是文学作品,散文不是小说,所以,散文不是文学作品”——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甲的说法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①不选。“我知道你不是妈妈,但我知道你是最美妈妈”,第一个妈妈是指小男孩自己的妈妈,第二个妈妈,是指勇于奉献的最美妈妈,符合客观实际,没有违背矛盾律,②入选。大项“文学作品”在前提中没有周延,但是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③入选。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④不选。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5.《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是一本极具分量也饱含深情的中亚地区旅游探访之书。有人说值得一读,有人说不值得一读。小林说:“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小林的观点A.违背了同一律 B.违背了矛盾律C.违背了排中律 D.没有违背逻辑规律√通常用“A或者非A”表示排中律的内容,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材料中小林对值得一读与不值得一读都不赞成,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故C正确。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6.有人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对这一观点是否合乎逻辑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不愿在是否面前明确表态,以求回避矛盾②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有“两不可”的态度④人生在世是否有追求取决于是否具有科学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而非排中律,②错误。人生在世是否有追求受是否具有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取决于是否具有科学思维,④错误。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7.互联网上有一段“人民币推出首枚10元钢镚”的视频,制作者将央行发行的纪念币描述成流通货币,并称“(这)意味着人民币新一轮的贬值开始”。在这里,制作者A.自相矛盾,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通过迁移联想,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C.运用了类比推理,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D.偷换了概念,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制作者将央行发行的纪念币描述成流通货币,并称“(这)意味着人民币新一轮的贬值开始”。在这里,制作者偷换了概念,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D符合题意。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要么报名1000米,要么报名3000米”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如果该断定为假,那么方毅的选择可能是:同时报1000米和3000米;同时放弃报1000米和3000米,或选择另外的项目。因此“只报名了50米”和“既报名了1000米,又报名了3000米”为真,②④符合题意,①排除。题干中,“方毅在长跑项目上拿不定主意”与“不愿意报1000米,坚持报名了300米”相互矛盾,③排除。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9.为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某校举办了“矢志不渝听党话,青春奋斗跟党走”征文比赛,下面是该校某班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对话。若其中只有两位同学说的是真话,那么说真话的同学是甲:“我们四个人有人获奖了。”乙:“我们四个人都没有获奖。”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获奖。”丁:“我没有获奖。”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甲乙二人所说的话存在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果乙真,则丙丁也真,这与“若其中只有两位同学说的是真话”相矛盾,因此,甲是真的。不考虑其他条件,丙丁说的话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但甲真,则丙丁为一真一假,如果丁为真,则丙也为真,因此丙真丁假。C正确,排除A、B、D。12345678910课时精练1110.某市在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中,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三人篮球赛。赛后,记者采访了获胜的市女篮队,记者问:“你们三位哪位是队长?”三位队员一嘀咕,齐声说:“我们三人各提示你一句,其中只有一位说的是真的,然后你猜!”队员甲说:“不是我。”队员乙说:“也不是我。”队员丙说:“是乙。”记者一停顿,就采访到了队长。记者推理到的队长和依据是A.甲矛盾律 B.甲排中律C.乙排中律 D.丙矛盾律12345678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