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中学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拉力拉同一物体由静止起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第一次用水平力拉,第二次用与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上的力拉,若两次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也相同,则有
A.两次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相同
B.第一次合外力对物体做功较多
C.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相同
D.第二次拉力对物体做功较多参考答案:A2.单选)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s停止,刹车距离为9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s的位移是()A.4.5m
B.4m
C.3m
D.2m参考答案:B3.(单选)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加速直线运动B、开始阶段乙跑在甲的前面,20s后乙落在甲的后面C、20s末乙追上甲,且甲、乙速率相等D、40s末乙追上甲参考答案:D4.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φa、φb和φc,φa>φb>φc。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KLMN所示。由图可知(
)A.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B.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C.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D.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动能增加参考答案:ACD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B.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C.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D.是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参考答案:AB【详解】A.平抛运动只受重力,所以平抛运动为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正确;BC.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正确,C错误;D.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故D错误。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图7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正电荷从A点沿直线向B点运动时,速度逐渐减小,则Ua_____Ub(填>、=、<)参考答案:7.以10m/s速度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s停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是
.参考答案:﹣2.5m/s2.【考点】加速度.【分析】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解答】解:根据v=v0+at得,a==﹣2.5m/s2.故答案为:﹣2.5m/s2.8.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图甲图乙(1)试计算B、C、D各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m/s,vC=______m/s,vD=______m/s.(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参考答案:.(1)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10-2m/s=1.38m/s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10-2m/s=2.64m/s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10-2m/s=3.90m/s.(2)由上述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斜率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12.6m/s2.9.拉杆箱可以装许多物品并能拉着行走,是人们外出旅游常用的工具。如图所示,拉杆箱的质量为20kg,在水平地面行走时,箱体(沿拉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人沿拉杆方向施加的拉力为50N,拉杆箱受到地面的阻力为5N,则在沿直线行走10m的过程中,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J,地面阻力对拉杆箱所做的功为____J。参考答案:250;-5010.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m,物体在抛出5s内位移大小为
m,5s时物体速度大小为
m/s.参考答案:45m,
25m,
20m/s1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8,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不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参考答案:12.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式子中,l是长度、v是速度、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试判断下列式子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单位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
(2),单位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参考答案:s,时间
m/s2
,加速度
13.一物体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2m。所用时间为2s,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为5m/s。则该力在2s内的平均功率是
,2s末的瞬时功率为
。参考答案: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若保持桶和砂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时,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速度,取其中的两次实验结果,作出小车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设前后两次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分别为M1、M2,则M1和M2关系为
A.M1>M2B.M1<M2C.M1=M2D.三者都有可能参考答案:B15.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填器材前的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2)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以上两空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2,4,7
0.375,0.380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原长分别为-和,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个质量为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地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这时托起平板竖直向上的力是多少?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7.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提醒:要求有原始公式)参考答案:9m/s18.如图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1kg的小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O与质量M=0.5kg的物体B相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阿米巴病病因介绍
- 肝衰竭病因介绍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读《处处留心皆学问》精美课件
- 老年人喉癌病因介绍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电子教案 30客户服务概述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4章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教学课件
- 《短文三篇》课件
-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6下(教案+课件)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庄诗倩
- 《神经系统查体》课件
- 《BAS架构培训》课件
-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GF-2000-0204(岩土工程设计、治理、监测)
- 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部门-档案工作-汇报-数字化81页PPT课件
- 化工精馏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长治碳纤维项目投资计划书(参考模板)
-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定语从句关系副词习题(含答案)
-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诊疗方案
- 幼儿园算术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直接打印版1
- 控制系统的校正
- 陕西生物医药项目融资报告-(模板范本)
- 一起来配置MA5680T
- 企业创新成功案例(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