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专题:理学。选文:理学家中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朱熹的?<朱子语类>三那么?: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表达了朱熹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是被后世奉为标准的、正统的理学思想的重点表达。李贽的?童心说?:是论及明代思想开展必提到的经典,是针对程朱理学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的议论,倡导个性解放,对虚伪的世风,突出个体的思想,是对理学的批判。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是当代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认识。第七单元学习价值:理解理学思想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可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进而形成对理学的正确评价。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们对道德与情感、道义与利益、克制自我与张扬个性等进行辨析,并形成正确认识。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整合主题:人的欲望满足与社会的道德标准提升人生的境界?朱子语类?的教学内容
1、读P61〔一、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朱熹所谓“天理〞“人欲〞的概念天理:是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理智四德,表达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那么,是社会整体利益的表达。人欲:是外在所求,表现为追求超越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生活,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恶的,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2、读第2段,如何在行为上去贯彻“天理〞,克制“人欲〞?
埽除打叠、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比喻论证——形象解释概念大路:天理小路:人欲荆棘芜秽:品行低下的境界分类论证——如何区别对待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贤人:先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中人:大段着力,时时照管克治引用论证——如何用功——内在以“仁〞为己任,坚持始终——
面临种种诱惑,更要有一种恐惧感,时刻自律、自警、自省,认认真真,小心谨慎。难点:第二那么中引用语句的内涵和作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责任担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漫长的。社会国家许多事,要去挑起来,走这历史无穷的路。所以中国过去教育目的,在养成人的弘毅,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南怀瑾?论语别裁?读第3、1段,两相联系,探究思考:朱熹主张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为什么要读书?
难点:第三那么中朱熹有没有正面答复弟子廷秀的问题?读的是圣贤书。不忍舍掉、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穷得义理、见得真味。读书便是修己,将圣贤之理内化难点:第三那么语录中对所引用经典理解及其作用为己:把学习当切身之事,为义而学,向内寻求自我确立,到达圣贤之域。为人:把学习当求人知之事,为利而学,向外寻求他人赞誉,趋向愚不肖之途。为己:其最终目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为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大儒张载〕为人:最终目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为己〞,也就是让自己出风头,践踏他人,炫耀自己。归纳:朱熹的思路
读圣贤书——内化天理——驱除人欲探究一:结合现实,以及P61的内容,谈谈你对?朱子语类?中“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认识。
从背景角度认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相对兴旺,市井生活丰富多彩,一度出现物欲横流的局面,“利〞占了“义〞的上风。社会道德建设,面临重建和调整。于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有了合理的兴起背景。从正面价值角度:反对纵欲,提倡节制,可以提升自我。“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而是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劝士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淫荡……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不自私而是为更多人着想的杰出的人。从局限性的角度认识:对个人的欲望应有一定的尊重,理学对此采取了过于抽象和消极的态度,影响了社会开展。从两者关系角度认识:朱熹认为两者没有明显界限,此消彼长,。从产生渊源角度认识:孔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把孔子的义利观提到新的高度。随笔与写作:话题一:克制自己与张扬个性话题二: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级。生理的需要,平安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请思考马斯洛理论,结合你对人的欲望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理解,以“人生的需要〞或者“我的人生需求〞为话题,写一篇随笔。?童心说?的教学内容1、了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朱熹之后,明代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他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他还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在王守仁看来,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比方,他认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这就是他所谓的“良知〞。要认识“理〞,即所谓“知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会先验的伦理道德观念。他要求人们主动自觉地为善去恶,用伦理道德去标准自己的行动。2、了解李贽和李贽的“童心说〞。阅读P62
“阅读指南〞〔三〕,心学更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恰是这一点,引发了李贽对文化经典的反思和对理学的批判。他的“童心说〞思想实质,便是尊重个体,保持真我,追求人性自由。3、梳理内容,概括段意
失童心之质:失去真心,失去真人——人性沦丧失童心之因:圣人著书,学者多读——主于其内识其义理,广其闻见——障其童心失童心之祸:所言皆非己出——假!天下至文不见——惜!失童心之悲:六经、?语?、?孟?——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竟作万世之论呜呼!真正圣人不见,真文不见!失童心之思:批判“天理〞,肯定“人欲〞,提倡保持本真自我,保存独立个性。4、讨论:?童心说?将童心的丧失归因于对儒学经典的阅读,你如何看待这一点?儒学经典的价值不可否认李贽的观点也不是否认读书本身其目的是批判盲从轻信、虚伪矫情、食而不化、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探究二:?童心说?被统治者指责为“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你认为“童心说〞有哪些正面价值?其一,他的思想表达了传统观念压抑下知识分子要求返归本我、还人性以自由的时代潮流。对促进社会开展、思想进步是积极的。其二,他所谓“童心〞就是“真心〞,是指未被世俗义理扭曲和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表达出了他对于自然人性的充分尊重,对人的尊重。其三,他反对丧失童心,就是批判虚伪的世风,批判假道学,对于纯洁社会风气有一定作用。其四,他是儒学的“异端〞,对于儒学本身既有批判,也有改造,对于中国文化具有自我反省的意义。随笔练笔:你认为在现代生活中,一个人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童心不会丧失?
大作文:成熟与天真
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假设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防止地会失掉童心。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安防及弱电系统2025年度施工合同
- 2025年天津货运从业资格证题
- 2025年廊坊货运从业资格证在哪里练题
- 土石方装卸作业2025年度物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卫生应急预案与租户安全协议4篇
- 事业单位市场营销合作协议(2024年修订版)3篇
- 二零二五年高性能混凝土运输及安装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瓦产品售后维修及保养协议3篇
- 2025年度窗帘行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瓦屋顶检修保养合同样本2篇
- 中国末端执行器(灵巧手)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北京离婚协议书(2篇)(2篇)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Samsung三星SMARTCAMERANX2000(20-50mm)中文说明书200
- 2024年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高中学校开学典礼方案
- 内审检查表完整版本
- 3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