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_第1页
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_第2页
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_第3页
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_第4页
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文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人文地理总括

第一节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必修下——第五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在中国人文地理部分)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在中国人文地理部分)

1、农业

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用心爱心专心

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

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

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

c.饲养猪、牛、羊和家禽。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

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

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lk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

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

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

府。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第二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必修下——第六单元与选修-----第二单元)

2009年考试大纲: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后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后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1、聚落的形成

①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乡村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

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城市形成条件: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

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梆②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城市的区位

3①城市化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最

重要的指标。

用心爱心专心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4、城市地域结构

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节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必修下——第七单元)

2009年考试大纲;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2用心爱心专心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

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

(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

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

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

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

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

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

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

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

发展: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

交通运输网。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

的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

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

全)。

用心爱心专心

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

重点是客运,早晚匕下班是高峰;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

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

形式:主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一环行一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放射有利于进

入市区,环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

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⑥现

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比用电通信更新、更快、更

安全。电子邮件最大特点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而电话和传真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方

式。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i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

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

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使世界各地的

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

3、商业贸易

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

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

线。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b.自然

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

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路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

商业小区。

用心爱心专心

③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古代: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

④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纺织、服装、日用工业品、煤、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进口:

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

⑤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各国

⑥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当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突出表现是,以各国I、可商品和劳务

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

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

式。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

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

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

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第四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必修下——第八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

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

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

危及人类的生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城市地区主

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

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

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

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

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K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③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保事

业:

a.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设的人口);b.资

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c.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

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用心爱心专心

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

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

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

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③中国的可

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

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1994年

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

议程》。

第五节人口与环境(选修一——第一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

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

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

长或负增长。

用心爱心专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

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

43%,人口占94%)

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也发达、城镇多,城镇人

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④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

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2、人口数量与环境

①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世界1999年10月达60亿,每年约7800万速度

的增长;我国2000年II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总量达12.95亿,每年1200—1300万的速

度增长)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的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

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如水土

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三废噪声污染问题,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

会问题。)

因此,人类必须控制自己,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

协调。

能力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⑤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准确的定义就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

用心爱心专心

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⑥合理容量:在不产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

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人口容量。

⑦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以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

生态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3、人口的素质与环境

①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a.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是影响人口身

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越来越大。

b.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温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

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

②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a.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b.人口科学文化素

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

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d.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资源,对资源利用

的充分程度也有大不•样;e.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4、人口的迁移与环境

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I、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

了当地的人地矛盾;造成人才流失。

n、对迁入地的影响:

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用心爱心专心

注: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

大的压力。

5、中国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

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我

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①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4—1960年为活跃时期;

1961—1976年为低潮时期;1977—1984年为回升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

区主要是辽宁、上海、山东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为人口净

迁入地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等管理制度的控制较多,而自发性的较

少。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和流动的目的(即原因)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这一时期,

有些由人口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③两个时期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和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的区别:

I、从迁移规模上看

前者规模小,频率低;后者规模大,频率高。

II、从迁移方向上看

前者是从城市到农村、边疆,从沿海到内地;后者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

in、从影响迁移的因素上看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前者主要受国家政策控制多;后者多自发性的。④20世纪

80年代我国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

I、我国的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1984年我国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

供契机)

III、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用心

爱心专心

第六节文化景观(选修-----第三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

的人类活动形态。如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等)和人类精神活动

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等)

2、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景观通常附着在自然物质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而任何自然物质都必须占据一定的

自然环境空间,所以文化景观也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空间性)。文化景观在一定的环境

基础上形成,必然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文化景观可以指示自然环境(指示性),与人类生

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指示更为明显。文化景观是特定历史时代

下的产物(时代性)。

3、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①文化源地:是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②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文化传播扩散通过人实现。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短的,称为扩展扩散,又可

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的,称为迁移

扩散。

第七节旅游活动与环境(选修-----第四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①旅游活动的特点:现代旅游主要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

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②旅游活动的作用:

a.满足人类需求: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过程;

人们积累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往往是在闲暇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接受培

训来实现的;人们为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而进行旅游。

b.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

一;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用心爱心专心

币、稳定市场的•个重要途径;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

c.扩大交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们都可通过旅游来实现科技、文化、商

品等方面的交流。

2、地理环境与旅游

①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景观)和人文景

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其特点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

性。

②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a.选择最佳观赏位谿(千峰万壑一远眺俯视、地貌的造型一特定位谿、一线天一谿身其

中近观、瀑布景观一适当距离仰视、江河湖海一远望俯视、湖沼池塘一低临水面欣赏、山

水组合一乘船观景);

b.把握好观赏时机(把握季节、天气、时间);

c.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主配、层次、框景、借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

谐;

d.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用心爱

心专心

真);

e.其它要求(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线路、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

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等)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①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

秩序的冲击。

②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旅游

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对旅游区的

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力,则显示出对旅

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第八节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选修-----第五单元)2009年考试大纲: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断遭受冲击。首先,社会

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其次,西方阵营也出现分化。西欧和

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

发生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分成5个国家,苏联解

体,分成15个国家。除美国这个惟一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

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②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在维护

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

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阿以冲突既有民族和

宗教矛盾.、领土和水源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

东事务有关。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不断扩散,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技术和资本;发展中

国家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用心爱心专

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人员、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

入世界大后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

于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②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发达国家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

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引进外资和技术,加上政局动荡,南北差距

扩大:拉美地区发展较快;东亚、东南亚发展成为吸引对外投资较多的地区;南亚成为劳

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基础薄弱、吸引外资条件差、北非和

西亚困难较多,发展中国家差距将扩大。

③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二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这些

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另一方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成员之

间实行关税互利、取消贸易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化。加强区域内部经济的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3、综合国力

①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综合国力即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体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

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这五个方面。

②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

速增长,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不结盟、不争霸,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用心爱心专心

第二部分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2009年考试大纲: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

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

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

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

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

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

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3.地

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临丘陵10%,山

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

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

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

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也。)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

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

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用心爱心专心

4.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雪峰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

一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一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

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

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⑷弧

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

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用心爱心专心

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

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

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

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

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

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

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

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

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

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

美誉。

用心爱心专心

牧业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2009年考试大纲: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用心爱心专心

我国根据》1O"C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

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mm,

用心爱心专心

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

旱作农业为主;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

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一

—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

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

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

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

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

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

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

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

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

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

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

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

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

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

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2009年考试大纲: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

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

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

况。

用心爱心专心

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

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

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

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用心爱心专心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臧,四川,云南,重

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

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

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

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

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

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碧江、岷江、

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

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碧江)、龚嘴(岷江

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

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用心爱心专心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

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

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

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

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

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90%黄河泥

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

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

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

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洪河和混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

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调配与管理,增强节

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千米,

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

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

用心爱心专心

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

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

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谿,满足广

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

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

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

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

发展。广西地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

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

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

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

力。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

(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

淡水湖。①

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

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

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

m,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

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

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②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

水运条件。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

水;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④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

游价值;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2009年考试大纲用心爱心专心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原为:资源问题)(见必修一第四单元)中

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原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1、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

还是世界上少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和浪费的现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

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

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

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源

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招费在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

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

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

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

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

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

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用心爱心专心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

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它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

护。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

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

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

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钢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银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

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

我国的煤60%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

资源较少。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

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

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

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著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

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

依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

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的天陕北靖

边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长庆气田(以长庆气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输气管道);塔里

木的轮台(西气东输);柴达木的涩北气田(涩宁兰输气管道);四川的泸州、自贡威

远、江油、达川和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地(四川盆地环形输气管道);南海的崖城13-1

气田(向香港输气管道);东海的平湖气田(向上海输气管道)和春晓气田(供气宁波、

绍兴05年建成)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中日关于俄的输油管线的争夺,中哈输油管线。

我国金属矿的分布:(1)铁矿:铁矿是重要的矿产,因为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

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从河北、辽宁、四川最多。著名的铁矿有:河北迁安、内蒙古白

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2)有

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鸨、钛、

睇、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重要的矿山有: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

(铜、铁);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睇矿:湖南锡矿山;汞矿:贵州铜仁;银

矿:甘肃金昌;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金矿:山东招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

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④主要问题和对策:

煤炭、石油、电力不足加强一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用心爱心专心

乱采滥挖,既破坏环境,又浪费严重f依《矿产资源法》护矿,综合利用,并研究利用

替代性新材料。

5、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①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

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暧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

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

夏季的墨鱼汛)

[补充]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

的种类多。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

富。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D位貉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

岸线的中心地带。

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

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补充]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长芦盐场地处渤海

湾西岸。因为这•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1。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2。有利

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是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

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

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④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用养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

6、森林资源

①基本特点:a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b森林覆盖率低(13.9%),林木蓄积量

小;c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②主要分布地区: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

主;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天然林为主;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③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

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④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7、草场资源

①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我国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

草山区。

③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

牛等);新疆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

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

有藏山羊、藏绵羊、耗牛等)。

④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

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

载畜量越不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⑤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部分中国人文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2009年考试大纲: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1、中国的位路: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

(1)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

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⑵领

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多)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50N,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

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着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⑴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

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用心爱心专心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儿个概念:这

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

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

向海上一延伸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

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

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

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

其它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

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

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

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