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CO2B.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选青少年型糖尿病C.模拟尿糖检测的实验用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模拟糖尿病人的尿液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应将洋葱直接放入4oC冰箱诱导生根参考答案:C【分析】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详解】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来检测CO2,酸性重铬酸钾通常用来检测酒精,A错误;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模拟尿糖检测的实验用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模拟糖尿病人的尿液,C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应待洋葱长出约1cm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oC冰箱中诱导培养36h,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调查人类遗传病、尿糖的检测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和试剂便可解答本题。2.下列细胞中,全能性最容易得到表达的是A.青蛙的皮肤细胞

B.人皮肤的生发层细胞C.小白鼠的肝脏细胞

D.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参考答案:D3.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5是保留着分裂能力的细胞参考答案:B略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并不是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配比会影响植物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生长素的作用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生长素类似物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扦插枝条的大小、扦插枝条留的芽的多少、叶的多少等等,只有这些条件都相同,所需的生长素类似物的量才相同;在失重的条件下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极性运输不受影响. 【解答】解:①、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处理植物能促进植物增高,故①正确;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故②正确; ③、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除受2,4﹣D浓度的影响外,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故③错误; ④、失重条件下,生长素不能正常进行横向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是极性运输不受影响,仍可以进行极性运输,故④错误. 所以①②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5.两种纯种白花香豌豆甲和乙杂交,F1全是红花,F1自交,F2白花植株占7/16。现随机选择一株F2白花植株与和一株甲品种杂交,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不可能是A

0

B

25%

C

50%

D

100%参考答案:B6.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一系列调节机制的调节下实现的,下列对生命活动调节和动物行为相关判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破坏小白鼠的下丘脑,动物便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B.对于较轻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C.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参考答案:D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故A错误。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故B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发生显著差异,有可能慢慢形成生殖隔离,故C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而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8.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B.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参考答案:D9.某高等植物的配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该植物在种子的胚在形成过程中,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最多为A.8条B.12条C.24条D.16条参考答案:C10.(06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课本是的调查类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的了解程度。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参考答案:A12.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故选:D.

13.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凋亡受基因的控制,细胞衰老则不受基因控制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内DNA量始终保持不变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D.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参考答案:C14.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参考答案:C15.如图是某生物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为某种显性基因,b为某种隐性基因,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和b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基因A和b及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C.若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D.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M不会遗传给子代参考答案:C【分析】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既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又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经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形成的,故所有体细胞都含有A和b基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有基因A和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C正确;基因A和b属于非等位基因,二者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某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图解,考查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遗传定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参考答案:D17.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S型菌有荚膜,R型菌无荚膜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出现上清液放射性偏高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详解】A、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两类。R型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是无毒性的;S型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是有毒性的,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这些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标记)将分布在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错误;故选:D。【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1)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由于32P标记的是DNA,而DNA是要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所以,理论上,当全部的噬菌体都侵入大肠杆菌时,经过离心后,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而噬菌体的外壳在上清液中,这样放射性就集中在沉淀物中。但是,如果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过长,新合成的噬菌体释放出来了,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偏高,因为子代噬菌体中有一部分的遗传物质是带有放射性的。

(2)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定放射性。18.如下图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B.过程3、4的完成都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进行,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图中7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而8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可用于叶绿体中的7过程参考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表示ATP的水解反应;2表示ATP的合成反应;3表示转录过程;4表示逆转录过程;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6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8表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详解】2表示ATP的合成反应,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上;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6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A正确;过程3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4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错误;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8表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不可用于叶绿体中的7暗反应阶段过程,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发生的场所;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下列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了部分片段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了部分片段D.对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参考答案:D20.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乙中c处细胞失水参考答案:A21.个体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它以细胞衰老为基础.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有()A.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不变 B.细胞不断分裂C.细胞不断分化 D.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参考答案:D【考点】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据此答题.【解答】解:A、衰老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减少,A错误;B、衰老细胞的分裂能力减弱,甚至丧失分裂能力,B错误;C、衰老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化,C错误;D、衰老细胞内的多种酶活性降低,D正确.故选:D.22.右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均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C.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参考答案:B23.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参考答案:D24.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参考答案:D25.一般常利用会产生荧光的颜料对DNA进行定量分析,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时期中DNA的含量变化。(以I,II,Ⅲ,Ⅳ,v表示不同时期)请将下列细胞分裂过程l一5不同时期的名称,与上图的罗马数字编号进行正确的配对。

l、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质分裂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1=Ⅱ,2=Ⅳ,3=V,4=Ⅲ,5=I

B.1=I,2=II,3=Ⅲ,4=Ⅳ,5=VC.1=V,2=Ⅳ,3=Ⅲ,4=Ⅱ,5=I

D.l=I,2=II,3=Ⅳ,4=Ⅲ,5=Ⅱ参考答案:答案:A26.下列关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都清晰可见B.换上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C.苏丹Ⅳ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常用健那绿染色参考答案:D【分析】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详解】真核细胞中的细胞核一般需要染色后才能观察到,且有些细胞免疫细胞核,A错误;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苏丹Ⅳ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红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常用健那绿染色,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原理等知识点,明确在高倍镜的实验过程中,千万不能动粗准焦螺旋。27.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产生ATP最多,过程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B.进行②过程的CO2都来自大气,产生的有机物存在于液泡中C.进行③过程时,需要水参与,产生少量的ATPD.给植物浇H218O后,根细胞会产生少量C18O2,过程④不会产生H218O参考答案:C28.下图中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参考答案:C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渗透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装置和实验过程,经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由甲图变为乙图,漏斗内的液面升高了,说明通过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图中的③半透膜进入漏斗内,A正确;图中①是烧杯内的液体,②是漏斗内的液体,由于达到动态平衡时漏斗内的液面明显升高了,说明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B正确,C错误;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水分子数越多,图乙中的水柱越高,D正确。【点睛】疑难点拨——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渗透系统图解组成条件半透膜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体系(S1,S2)细胞液(S1)与外界溶液(S2)之间渗透作用发生S1<S2漏斗内液面下降细胞失水;可发生质壁分离S1>S2漏斗内液面上升细胞吸水;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S1=S2水分进出平衡,液面不变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29.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3滴,振荡摇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参考答案:3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比较,β链上第6位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造成β链上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通过分析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C.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谱图,可以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D.如果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可以选择改造其造血干细胞参考答案:B31.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别装于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①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②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③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全部消失④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B32.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参考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详解】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B错误;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绿色b,D正确,故选D。

3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参考答案:A34.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B.核糖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跑器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参考答案:A【考点】2H: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1、蛋白质的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向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氦酸后,酵母菌细胞结构中含有蛋白质的结构都可能含有放射性.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解答】解:A、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蛋白质,3H标记的亮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因此细胞核内会出现3H标记,A错误;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糖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B正确;C、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因此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C正确;D、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如果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参考答案:D36.(05江苏卷)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于的方式体现出来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遗传信息是指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后代,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遗传信息全部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方式体现出来。37.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红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C.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细胞间不可能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参考答案:B【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番茄等组织样液呈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的砖红色沉淀的观察,因此不能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A错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其甲液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相同,乙液与蒸馏水混合可以配制成双缩脲试剂的B液,因此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正确;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错误;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因此脂肪鉴定中加入苏丹Ⅲ染液可以用显微镜在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D错误。【点睛】知识点拨:(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2)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稀释的鸡蛋清。38.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加快。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B.使C3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C.暗反应过程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参考答案:B3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参考答案:C40.祭祖是我国民间的风俗。在一起祭同一祖先的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位男性,其体细胞中碱基排列顺序最相似的DNA为(

A.线粒体中的DNA

B.常染色体上DNAC.Y染色体上DNA

D.X染色体上DNA参考答案:C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D)对甜质(d)有完全显性作用。以玉米紫冠非糯非甜为母本,非紫冠糯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得到F1代植株。对其自交和测交,得到8个自交穗和7个测交穗。F1自交和测交结果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紫冠非糯非甜紫冠糯非甜紫冠非糯甜非紫冠非糯非甜非紫冠糯非甜非紫冠糯甜合计(粒)F2代结果11801974861992691602491F1测交结果4261245711364125632232(1)F2代出现的新类型有

种。(2)以上三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实验结果可在

(全部/部分)自交穗上观察到F2代性状分离现象。(3)F1测交呈现1:1:1:1分离比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4)F1自交后代中紫冠甜的个体所占百分比是

。(5)由于玉米含赖氨酸较少,科学家采用了

技术,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其在玉米植株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参考答案:(1)4(2)紫冠与非紫冠,非糯质与糯质,非甜质与甜质

每对自交分离比是3:1,

(或:每对测交分离比为1:1)

全部

(3)紫冠与非紫冠、非甜质与甜;非糯质与糯、非甜质与甜(2分,答出一组得1分)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3/16(19.5)

(5)基因工程

合成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多42.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一种常用的工具之一,经修饰改造后的质粒如下图七一1所示。PUC118上的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一条多肽链,其表达产物与菌落颜色有关;经“修饰”后的“多克隆位点”位于LacZ基因之中。AmpR是抗氮卞青霉素基因。61.PUC118上的基因AmpR作用的是:________“多克隆位点”中含有多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如HindⅢ,其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断中含有的部分序列是

,则限制酶HindⅢ的识别序列是

。62.图(七)—2示意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的操作步骤。其中,I~V表示操作过程;A—F表示使用的相关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