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知道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那么什么是平均分呢?1、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你真棒,前面的知识掌握真牢固。)2、填一填,并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12里面有()个216里面有()个2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平均分、还能列除法算式,而且又能完整地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你们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例1情景图)(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指名读题,并说明题意。(3)生摆一摆师:请同学们用6根小棒按题目的要求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指名一生到前面摆一摆,师巡视指导)师:汇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生: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你能再找一名同学也完整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吗?师:谁能用算式把平均分的过程表示出来?那么怎么用算式表示呢?生:6÷2=3(盘)这两个同学说说得好不好?(表扬语:棒棒,你真棒,我要和你一个样!)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6、2、3分别表示什么呢?生:这个算式表示6里面有3个2,6表示6颗草莓,2表示2颗2颗的分,3表示有这样的3盘。师:谁能说出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呢?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师:你能举几个生活中的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师板书。小结: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板书:除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件出示:如果不是6颗草莓,而是7颗草莓,你还会吗?读一读题目要求,你知道了什么?再动手摆一摆。(2)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3)汇报交流想法。指出剩下的那一颗怎么办?怎么摆?放在哪儿呢?指名一生到前面摆一摆。师:你们同意吗?(同意)师:说一说你的想法。师:平均分后没有分完有剩余,怎么办呢?那么怎么用算式表示?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师:试着写一写行吗?可能出现①7÷2=3(盘)②7÷2=3(盘)剩1(个)③7÷2=3(盘)多1个。也可能出不来。如果出来了,让学生说①对吗?为什么?②和③对吗?师:对,孩子们这个1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不是平均分的7颗草莓了。所以②和③都是正确的。但在数学上要求简明易懂。所以我们就要把“剩””多”这样的描述,用符号表示出来。为了与商区分,就用6个小圆点在商后面隔开。教师边说边板书:7÷2=3(盘)......1(个)余数师:像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师补充板书课题):有余数的师:什么叫余数?生:余数就是平均分后不够一份,剩下的或多出来的。师:领渎上面的算式。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算式中7、2、3和1,又分别表示什么?师:它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生:7表示平均分7颗草莓。每2颗草莓一盘,可以分成3盘,还剩1个。在这个算式中7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出余数。(随及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师:你能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刚才情境图中的摆法吗?学生说一说。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试着写算式。用11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能摆几个图形?4、观察比较(1)师:观察比较像6÷2=3(盘)与 7÷2=3(盘)......1(个)这两类算式有什么异同?生:学生口答(2)师再出示一个师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但是不够再分一份。不够再分,剩下的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学生口答。师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学习的怎么样,做几道题行吗?(行)请孩子们打开课本60页做“做一做”。三、巩固提升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后再集体订正,并说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1)17个,2个2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17÷2=()(组)......()(个)(2)23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23÷3=(组)……(个)2、(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把分的结果画出来。3、用摆小棒或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下面各题。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4、19条小鱼,每()条一份,平均分成了()份,还剩()条小鱼。19÷5=(份)……(条)拓展延伸20条小鱼呢?21条?22条?23条?24条?25条?你发现了什么?五、总结:说收获。六、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6÷2=3(盘) 7÷2=3(盘)......1(个)余数11÷4=3(个)......1(根)学生举的例子11÷3=3(个)......2(根)11÷5=2(个)......1(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学生在前一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实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余数的除法》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索法,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知识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余数的产生,余数的意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的应用。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密切关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相应地,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并且将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呈现在黑板上。作用有四点:一是承上启下。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图形时,自然地会关注摆几个图形,但不会特别关注还剩几根小棒,而这正是本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二是便于操作。题目清晰、简洁,学具简单,利于准备和操作;三是激发兴趣。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剩余情况,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剩的不一样?”“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出来?”等,产生探究的愿望,同时体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四是作好铺垫。图中呈现的几种摆法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有剩余的情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物分得的结果的对比;一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其中第一个对比是理解第二个对比中的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也是理解第二个对比中商和余数的名数不同的基础。“做一做”的两道题,都是先用语言描述操作要求,再让学生圈、连、填,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即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其中第1题与例题相似,都是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并且将要求与结果以图分开呈现,便于学生根据操作写出除法算式,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2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包含和等分),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名数什么时候相同(等分),什么时候不同(包含)。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难点是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评测练习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后再集体订正,并说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1)17个,2个2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17÷2=()(组)......()(个)(2)23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23÷3=(组)……(个)2、(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把分的结果画出来。3、用摆小棒或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下面各题。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4、19条小鱼,每()条一份,平均分成了()份,还剩()条小鱼。19÷5=(份)……(条)拓展延伸20条小鱼呢?21条?22条?23条?24条?25条?你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索法,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知识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余数的产生,余数的意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