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_第1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_第2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_第3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_第4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根底。千米的长度观念比拟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老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历建立起来,本打算带学生去操场上感受,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就放弃了。于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图,操场一圈长200米,走两圈是〔〕米,走5圈是〔〕米。得出1000米,即1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可走1千米要多长时间呢,这个学生就茫然了。因此只能通过练习去推算。练习中出现一小时学生能走4千米,一些学生就能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要15分钟。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要求学生做好后记住。但是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对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还是没法掌握。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当有的学生说出了从校门口到老菜场大约是1千米,到东门码头我都加以肯定。最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千米”比拟多,以便帮助学生可以正确填写适宜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我以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根底。千米的长度观念比拟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老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我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明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历建立起来,我让学生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在进展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学生掌握的很好。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最后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3《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根底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承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着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展稳固。锻炼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逻辑才能。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拟长的间隔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理论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理论,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稳固换算算理。教学总结: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习惯!2、老师教学方面〔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假如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留做考虑题。老师应灵敏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的。〔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4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消费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消费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根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场,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开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络,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络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目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假如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络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制。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缺乏,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考虑。为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比照,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拟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假如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缺乏,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拟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拟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制。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缺乏,在稳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5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生疏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考虑1千米运发动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