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思考题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 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感知、测量、分析并判定目标性质,其空间展布、类型及其数量的探测技术。广义上的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上的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遥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地物波谱特性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不同,具有相异的电磁波谱 特性,这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地物波谱特征可通过各种光谱测量 仪器测得。遥感的物理基础任何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这是遥感探测物体的依据。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遥感的特点(优势):面状信息获取:时效性:快速准确连续性:动态观测多维信息:平面、高程(立体)生动、形象、直观:经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说明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根据研究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考虑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波段等因素,目标不同、尺度不同、时相要求不同、光谱特点不同?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多时相图像配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数据融合?特征参数选择波段选择bandselection、特征提取 featureextraction(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波段进行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地物特性的新的参数,如植被指数、主成分等等)?建立分类系统各类及亚类分类指标(定性、定量)?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综合分析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变化特点与趋势、产生的原因)?结果检验与成果输出对结果进行验证(直接验证、间接验证),满足需要则输出结果,反之,返回第三步、第四步,进行相关的修改、调整。4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试举例说明遥感的应用及前景。5.试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层次:地面、航空、航天、宇宙从单一传感器一多传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空间、时间、辐射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全天候、全天时: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静态—动态:短周期、多时相定性一定量:新的算法、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遥感和非遥感资料结合遥感和GIS、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PS北斗、伽利略计划等)结合遥感技术的新特点1三高(1)高空间分辨率(2)高光谱分辨率(3)高时间分辨率2两全(1)全频段(全天时、全天候、多角度)⑵全方位(天、机、球)3一体化(1)遥感、导航定位、通讯、 信息技术(2)空间、地面、应用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掌握辐射出射度M辐射照度E、辐射亮度L的概念辐射通量①(radiantflux),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的辐射能量。 单位为瓦(w),即焦耳/秒(Js-1),表达为:①=dQ/dt 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下图:光谱辐射通量:表示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通量表达为:①(入)=dO/d入=dQ/入单位为瓦/微米(wpm-1)。光谱嵋射通■辐射出射度光谱嵋射通■辐射出射度M(radiantexitance),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米2(wm-2),表达
为:M为:M辐射照度E(irradiance),简称辐照度,指面辐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辐射亮度L:辐射亮度,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Acos。)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如右图所示,单位为瓦/米2・球面度(wm-2sr-1),表达为:L=d/dQ,d4cos8遥感观测到的是辐射亮度值 L.试说明黑体的概念及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黑体:是一个完全的吸收体和完全的发射体,即吸收率和发射率均为1的物体(无反射,也无透射);它是一个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假设的理想辐射体;但可由人工方法制作,它的行为表现可被实验室设备所模拟。黑体辐射遵循普朗克辐射定律、斯特藩一玻耳兹曼辐射定律(Stefan—Boltzmann)和维恩位移定律三条基本的物理定律。.被动遥感的主要‘能源’是什么?试分析它们的特点。地表与大气的最主要能源是太阳辐射以及相伴的地球辐射。30%被大气里的云、其他大气成分反射回太空17%被大气吸收22%:被散射,以漫射的形式到达地表31%:直射到达地表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照度E与太阳天顶角。有关。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还与大气的吸收及散射有关(感觉不太对)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还与大气的吸收及散射有关(感觉不太对)2、地球辐射长波辐射(6代也上):指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此范围短波辐射可忽略不计。短波辐射(〜:指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辐射。此范围长波辐射可忽略不计。中红外辐射(〜6区项: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影响均有,均不能忽略。4.试分析遥感在研究地表辐射平衡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利用遥感研究地表净辐射属二线凡T+&J—七T=(l-a)HsJ十%b窘一/b5为地表反照率(半球反射率)(可由VIS-NIR遥感反演获得);TS为地表温度(可由TIR、MW遥感反演获得);Ta为大气温度,可用红外测温仪对天空测得;£2为大气发射率,是大气温度Ta、大气水汽压ea、天空云量C的函数,无云天气下公式:£=1.24(e/T)1Z7多云天气下公式:£巨(<?)=(1—0,84<?)6^+0.84c£,为地表发射率,是波长的函数,约为,可测量;(T为斯特藩一玻耳兹曼常数为:|5.67xlO^wj///2k4第一项表示入射的短波辐射能量和反射的短波辐射能量差,即收入的短波辐射;第二项为大气的热辐射部分,第三项为地物向上的热辐射部分,三项之和为地面的净收入。(参看书p432)需要说明几点:遥感所测得的数据:,Rs(反射太阳的短波车g射)和长波珅寸R具有非连续(窄波段)、窄视场、特定方向 的特点;而自然界地物的反射与发射具有全波段、半球视场、各向异性的特点;两者间的差异是影响遥感反演地表参数反照率 与温度Ts精度的重要原因,是定量遥感迫切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途径:①通过方向模型,把地表方向反射率p转换为地表光谱反照率%;②通过野外(同步)试验,用遥感、地面、大气数据,建立宽波段辐射值(反射或发射),与窄波段遥感数据间的关系(多为统计模型)。3.散射的概念及大气散射作用对遥感的影响。大气散射(Atmosphericscattering )散射指电磁波在非均匀或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大气散射对遥感的影响大气散射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造成遥感图像辐射畸变、图像模糊大气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 ,增强了地面的辐照和大气层本身“亮度”;使人们有可能在阴影处得到物体的部分信息,使暗色物体表现得比它自身的要亮;降低了遥感影像的反差(对比度),降低了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及图像上空间信息的表达能力(灵敏度)。因此,遥感器常利用滤光片,阻止蓝紫散射光透过。散射对低层大气尤为重要(约低于3km,湿度大、气溶胶集中。大气散射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区。因此,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大气纠正及其基本方法。大气纠正:为了从遥感图像数据中提取真实地表信息,必须对传感器进行大气校正。这已成为定量遥感的必要条件之一。大气纠正就是消除这些大气效应(吸收、散射等)的处理 。大气纠正模型基于图像特征模型2)地面线性回归经验模型3)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模型 (具体的查看书本 p25).试分析电磁波与地表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及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物理过程:反射(Reflection)吸收(Absorption)透射(Transmission)其中,能量R、AT的比例及每个过程的性质,对不同的地表特征是变化的,它既依赖于地表特征的性质与状态(如物质组成、几何特征、光照角度等),又依赖于电磁波的波长。.反射率的概念。反射特征用反射率(Reflectivity)p表示。它是波长的函数,又称光谱反射率 ( ),被定义为:\-J’''-反射能)―etw一入射能以百分数表示,其值在0—i之间,为无量纲的量..朗伯体的概念。当入射波长比地表高度小或比地表组成物质粒度(直径)小(粗糙表面)时,入射能量均匀地向各方向反射,则为漫反射(朗伯反--Lambert),即L在2兀空间上各向同性。一个完全的漫射体称为朗伯体。严格讲自然界只存在近似意义下的朗伯体。只有黑体才是真正的朗伯体。对可见光而言,土石路面、均一的草地表面可属漫射体即是朗伯体。第二章思考题1.试说明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辐射分辨率及其在遥感应用上的意义。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在应用上的意义:(1)空间分辨率高一一划分地物越细,识别地物细节能力强。(2)不一定是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要根据应用的特定目的选择合适的空间分辨率。不同的研究目标、尺度需要相应的数据(城市、地质;区域、全球)。光谱分辨率(答案不一定对)?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中心波长位置;?波长间隔的大小。意义:光谱信息丰富,可探测到地物光谱的细微变化、微小差异时间分辨率:指遥感器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时间分辨率的意义:动态监测;时序分析时间分辨率的大小,除了主要决定于飞行器的回归周期外,还与遥感探测器、遥感系统的设计等因素直接相关(如:卫星测摆等)。辐射分辨率 ——指遥感器探测目标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即探测器的灵敏度。辐射分辨率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体现(量化级数)。图像的灰度级越多,视觉效果越好(分辨能力越强,但数据量越大 )。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谱范围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性?光学波段----反射波段(区项、发射波段(3-15^m)反射波段:遥感器主要接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面物体的反射辐射的能量,包括UV()、VIS()、NIR(^m>、SWIR( wm)、MIR(3-6"m);其中的紫外一近红外波段()又称摄影波段;发射波段:遥感器主要接收来自地面物体自身的发射辐射的能量,又称热红外波段(TIR);包括MIR(3-6mm、FIR(6-15 m),其中因水汽强吸收地面遥感无法利用)。微波:(1mm-im,遥感常用 〜30cmi波段Ka、K、Ku>XC、S、L、P如何理解地物的波谱反射与辐射特征研究是遥感研究的基础?自然界的任何物体自身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和特征。物质的这种基本特征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电子的不同运动状态所造成的。从高能向低能状态的转动,将释放(发射)能量;从低能向高能状态的转化,将吸收外来能量。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原子组成、运动方式不同,发出的光的频率也就不同,则具有不同的电磁波谱特性。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随波长而变化。人们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地物波谱特性 ,即地物波谱。物波谱可以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测得。(不全好像也不对)地物波谱特性地物波谱特性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干扰,变化十分复杂;本身也是因时因地在变化着,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物波谱特性的复杂性,决定了遥感影像解译的不确定性,以及定量遥感的艰巨性。由于难以将这些干扰因素逐项加以定量消除,因而定量遥感研究中需要通过大量 地面样本分析,建立先验知识,确定遥感模型的约束条件,以便提高定量遥感的精度。地物波谱研究地物波谱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对它的研究与分析,是遥感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地物波谱是遥感定量化的依据,是联系遥感基础研究与遥感应用的桥梁;是选择遥感仪器最佳探测波段,以及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中最佳波段选择、专题信息提取等的重要依据;也是遥感应用分析的基础;简述植被、土壤、水体的反射波谱特征,并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水分亏缺等状态不同,植物叶片的组分、结构均会变化,使叶片光谱特性变化。(参看书§12.1p366)叶片光谱特性的变化在近红外区最为明显。这对于植物/非植物的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识别、植物长势监测等是很有价值的。红边位移“红边”是指红光区外叶绿素吸收减少部位到近红外高反射肩之间,健康植物的光谱响应陡然增加(其亮度增加约 10倍)的这一窄条带区(约um)。它是植物敏感的特征光谱段。它的移动反映了叶绿素含量、物候期、健康状况及类别等多种信息实验证明:作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会发生光谱 红边红移;而植物受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影响(诱发中毒性病变 ),则其光谱 红边蓝移。红移与蓝移的幅度大致7—10nmi在严重受压抑情况下,蓝移可达40nm (参看书p98)14L514L566 0.7Dfi漉K,IUE0H^^JKSLFb5眯nD2G附015r.Qiq005植物光谱的“红边”位移植物波谱特性的影响因素植物波谱特性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干扰,变化十分复杂;本身也是因时因地在变化着,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植物冠层的组分、形状结构(与叶的类型、植物生长阶段等有关);植物背景----主要指土壤(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应该说,野外植物波谱并非植物的生理波谱而是植物的环境波谱;辐照及观测方向(包括地形起伏改变辐照方向 );大气状况、气候变化、大气透过率等。因此,如果忽略了对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研究,植物波谱研究也就失去实用价值。土壤的光谱特性土壤对所有入射能均吸收或反射,透射很少。土壤的反射率总体上是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此趋势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尤为明显。土壤波谱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土壤湿度增大则反射率下降。土壤光谱的水吸收带:在wm附近有一弱吸收带,在、、wm处有三个强吸收带。这为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同类型干土反射率大部分粘土在wmwm处有较强的吸收带。这是区分土壤类型的依据之一。土壤是一种由物理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些物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土壤的光谱特性。土壤反射率的影响因素: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氧化铁的存在、土壤颜色、结构、表面粗糙度、植物残体或生长着的植被以及太阳——目标地物——遥感器三者的几何关系等。这些因素是复杂的、变化的和相关的。如何有效地识别土壤?谱特征、几何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地貌位置、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母质、地下水状况(水深、水质)….水体光谱特征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并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水的反射率总体比较低,且随着波长增大反射率降低。?VIS<区m,水的吸收少、反射较低、 大量透射。清水在蓝绿波段反射率4-5%,并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呈 3-10%不等的变化?VIS>wm的红光波段反射率降到2—3%。?NIR-MIR,水几乎吸收全部的入射能量,反射很小。(参看书p414)这与植被、土壤光谱形成十分明显的差异。?水体的光学特征由可见光在水体中的辐射传输过程决定。?对清水而言,入水的透射光对水中微粒(水分子和溶解性物质 )产生瑞利散射,峰值位于蓝波段(约w成清水呈蓝色);?对较大悬浮物质颗粒产生米氏散射, 峰值位于黄橙波段(约wm,浑浊);?水中物质分子吸收光---再发射(浮游生物叶绿素光合作用所发出的荧光),峰值位于橙红波段(约wm);水体光谱特征水体的光谱特征(即水色)主要表现为体散射,即不仅反映一定的表面特征,且包含了一定厚度水体的信息(与陆地特征不同),且这个厚度及反映的光谱特性是随时空而变化的。水色主要决定于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混浊度大小)、营养盐含量(黄色物质、溶解有机物质、盐度指标)以及其它污染物、水底部形态(水下地形)、水深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叶绿素、悬浮泥沙等主要水色要素的垂直分布并非均匀。大量研究表明,叶绿素、悬浮泥沙等主要水色要素的垂直分布并非均匀。叶绿素浓度大致在 18米左右达到最大值, 然后下降, 在20米左右降到最低值并趋于恒值;对于温度,水体表层最高, 15米左右为最低值,然后趋于恒值;盐度相反,是表层低, 20米左右达到最高值,然后趋于恒值。5.试说明光谱特性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的含义,及在遥感中的应用。时相变化面对象都有时相变化过程,即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有些地物或自然现象在它发展的时间序列中表现出某种周期性重复的规律。如,植物生长的“季相节律”。遥感研究中,必须考虑研究对象的时相变化特性(农事历、物候期、耕作制度等),抓住合适的遥感信息获取时机,以达到专题应用目的。时间效应:遥感研究时相变化主要反映在地物目标光谱特性的时间变化上。这种光谱特性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光谱特性的时间效应。它可通过遥感来动态监测。充分认识地物的时间变化特性以及地物光谱的时间效应有利于选择有效时段的遥感数据,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和遥感应用效果。空间效应:同种地物在同一时刻、不同空间位置会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这种光谱特性随地点的变化,称为光谱特性的空间效应。它的空间尺度可以只有几米(如作物行距或植物形态变化造成的变化),也可以几公里、几百公里较大地理范围(体现为地物的区域性,要区别对待)。(在遥感中的应用自己总结)第三章思考题1.试说明摄影成像与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各自优势?(一)摄影系统摄影系统选用光学摄影波段(紫外—近红外)的电磁辐射能量,通过照相机直接成像 。因为紫外多被大气吸收与散射,目前较少被遥感利用。摄影系统是一种分幅成像系统。一幅像片为瞬间成像,多为中心投影。因地面常有起伏、多数物体具有高度、像片又有倾斜,所以会产生像点位移、图像变形。变形规律:以像主点(相片上框标连线的交点,或者相机主光轴对应相片上的点。)为中心呈辐射状,越往边缘变形越大,地形起伏越大变形越大。像点位移量 (d),可表示为:d=hr/Hh--物体高度, r-- 物体距像主点的距离,H--飞行高度。摄影系统的优势?空间分辨率高;?视场大(可达 80°,甚至更大);?立体像对,利于精确地测量与分析;?高度的灵活性、实用性、成本低;因此,尽管摄影系统与多波段扫描系统相比,胶片的光谱响应范围要窄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应用领域,被广泛应用,并派生出一门技术成熟的摄影测量学。光学机械扫描系统是利用平台的行进和旋转扫描镜对与平台行进的垂直方向的地面(物平面)进行扫描,获得二维遥感数据,故又称物面扫描系上图5通道光机扫描仪的成像过程。入射光束通过一个二色镜分离成可见光和红外能量。可见光部分再通过棱镜进一步分离成三个子波段,同时红外能量的分离成两个子波段。分离后的这5个较窄波段的光分别感应相应的探测器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并被放大和记录在多波段磁带记录仪上。特点:行扫描、多中心投影,离投影中心越远,像点位移量越大。优势在课本p76五条.试比较彩红外像片与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的异同;结合地物光谱特性,理解植被、水体、裸地、土壤居民地等地物的颜色规律。假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的真是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彩色红外像片又称假彩色像片。指用彩色红外摄影拍摄的像片。记录景物反射的绿、红、近红外光,并在像片上呈现由蓝、绿、红3色组成的假彩色影像。本质上也是一种多波段摄影像片。只是集三波段摄影、假彩色合成成像于同一感光胶片。彩红外摄影像片的色彩主要取决于地物对红、绿、红外光的反射特性。?绿色植物叶子反射绿光 (G)和近红外光 (NIR)。在彩红外像片上,健康绿色植物呈红色系列(如水稻-暗红色、作物生长旺季呈鲜红色针叶林呈紫红色、阔叶林呈红色、幼林呈粉红色等)。枫叶、红果实等反射红光(呈绿)、红外光(呈红), 在正片上什么颜色?植物病虫害时,其红光反射增强(呈绿),绿光、红外光反射大大减弱,在正片上什么颜?(课本 p74)水体强烈吸收红外光,并吸收红光而反射兰绿光,在正片上呈黑+蓝的蓝黑色、蓝灰色。当水体含泥沙或被污染时,便较多地反射红光、红外光,则影像色彩从蓝-青-黄色变化。因此,彩红外像片对清水、浊水、污染水及土壤湿度等易于判别。裸地或土壤对红外、红、绿、蓝光均有反射。随着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的不同,颜色变化较大。若水分含量少,则呈淡黄、棕色;若湿度大些则呈不同的灰青色。盐碱地、沙地为白色、黄白色。云和雪均呈亮白色。居民地(城区),因多为水泥材料,青灰屋顶反射兰、绿光反射率较低,而呈灰蓝色,若为红瓦房反射较强的红光、红外光而呈淡黄色。.了解高光谱遥感的概念,掌握其主要特点(与宽波段遥感相比)。高光谱遥感概念高光谱遥感一用很窄的(波段带宽约5—10nm)、大量的(可有几十至上百个波段)、近连续的光谱波段,对地面物体进行遥感成像。地物波谱研究表明,地表物质在一wmt谱区间内均有可以作为识别标志的光谱吸收带,具带宽约20—40nm。成像光谱的特点波段多,光谱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为纳米级。如AVIRIS在范围有224个波段,Hyperion有242个波段,“图谱合一”(和地物的实际光谱更为接近,有更多的“诊断”波段,可进行地物的精细分类,获取更多的地物信息,提高分类精度);高光谱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MODIS勺空间分辨率250m-1000m,Hyperion的空间分辨率30m;波段间相关性强,数据“冗余”明显(特征参数选择问题更为重要)数据量大,计算量大、复杂(对算法、计算机软硬件提出新的要求)
第四章思考题.什么是比辐射率?地物比辐射率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比辐射率真实物体并非黑体。它的辐射出射度小于同温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因而引出了“比辐射率”的概念,用 (T,)表示。比辐射率(又称发射率)被定义为:物体在温度T、波长入处的辐射出射度MS(T,入)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B(T,入)的比值。即:£(0%)=£(0%)=Msg)比辐射率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的取值在0-1之间它是波长入的函数。由于£是由材料性质决定的,通常在较大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为常数,因而常不标注为温度的函数。比辐射率的影响因素:物体比辐射率取决于:?表面组成成分?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等)?表面其它物理参数(介电常数、含水量等)?波长、观测角度等如:?组成成分变化:随着各种岩浆岩中氧化硅 sio2含量的降低,岩石发射光谱曲线的吸收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比辐射率随 表面状态不同而变化,常温下白云石的磨光面的比辐射率为、粗糙面为(粗糙表面比辐射率高);落叶树的单叶为,整个树冠为;?土壤的比辐射率随着 土壤水分含量而变化, 如20℃时沙地为、 干土为、湿土为(深色的、湿度大的比辐射率高,浅色的、湿度低的比辐射率低);.为什么只在晚上用3-4wma量常温地表?对于中红外谱段(3-5区项白天地表反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物自身发射的中红外波段热辐射能量在数量级上相当,要从遥感器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中把这两部区分出来是困难的。因此,白天中红外波段的应用比较复杂。(对么?).热红外遥感中波段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地表物体的温度一般在 +40℃—-40℃之间,平均环境温度为27c(相当于300Ko。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地面物体的辐射峰值波长在之间,正是在热红外谱段 8〜14区m勺大气窗口内。地表高温目标,如火燃等,具温度达 600K以上,辐射峰值波长为[im]在红外谱段3〜5^m的大气窗口内。需要说明的是:?地球环境地物的热辐射谱段主要集中在热红外波段,微波辐射能量很弱(低于TIR许多数量级),但微波遥感器的测量敏感度高于热红外光谱仪,因而利用微波辐射计也可测量目标温度,只是它们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不同。?大量观测表明被地球表层系统所吸收的短波辐射能量,与地球自身发射的长波辐射能量大致相当,这正是地球环境温度相对稳定的缘由。.试说明分子动力学温度、辐射温度、亮度温度的含义,及研究地表真实温度的意义。分子运动温度 ---KineticTemperature分子运动温度 ---动力学温度( Tkin),又称为真实温度。它是物质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的平均热能,是组成物体的分子平均传递能量的“内部”表现形式 。一般通过仪器(如温度计)直接放置在被测物体上或埋于被测物体中来获得。但是, 接触测温法 ,往往因测温感应元件接触物体表面而破坏了原表面的热状态。如温度计的点测法,既有温度计本身量测时遮挡太阳辐射的降温作用,又有温度计自身散热的增温作用,还有温度计感应部的薄层玻璃的吸热作用。同时还应考虑微气象、环境条件等的影响。辐射温度---RadiantTemperature辐射温度(Trad)又称为表征温度(Apparent),它是物体向外辐射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可用热遥感器(如热辐射计、热扫描仪等)来探测。大多数热红外遥感系统记录的是物体的辐射亮度(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单位法向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经辐射定标,直接表征物体的辐射温度。辐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关系,K radJkin*真实物体:T5=£立. (0<^<1)可见,物质的辐射温度小于它的分子运动温度;若物体的》未知,则无法估算物体的真实温度7tm.亮度温度---BrightnessTemperature亮度温度(Tb)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辐射亮度与某一黑体的辐射亮度相等时,该黑体的物理温度就被称之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即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的温度。M=scrT^4 4SOT' =O"如土 bT]:d“T..?Tb是衡量物体温度的一个指标,但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Tb总小于它的实际温度(Tkin);?亮度温度等同于辐射温度、表征温度(Tb=Trad),但物理意义更加明确。许多热红外遥感应用中,人们的兴趣在于物体的真实温度。它是地表物质的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只有地表真实温度能与水热能量交换相联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直接参与相关模型(如全球环流模型、地表潜热、显热通量方程、土壤热流量方程等)的计算。试说明地表温度反演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单通道法?多通道法——分裂窗法?单通道多角度法?多通道多角度法(课件第四章 p36)试分析目前陆面温度遥感反演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陆地表面温度(LST)变化大,难于满足均匀、同温的要求,温度的反演相当复杂。其原因在于:① 陆地表面比辐射率具不确定性。②温度与比辐射率的分离很复杂。③大气纠正中必须考虑大气的吸收和热发射等的影响。④ 建立非同温混合像元辐射方向性模型与经验表达式等;陆地表面多为非同温的混合像元,对于精确的地表温度反演而言,像元尺度的平均温度已意义不大,需要反演像元内的组分温度才更有实用价值。⑤地表温度是由物质的热特性及几何结构共同决定的。第五章思考题试分析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相比的主要特点(或优势)。与传统的光学遥感相比,微波遥感的独特优势:?全天时(不依赖日光)、全天候(受大气影响小);?穿透性(可提供一定深度表面以下的地物信息);?对地表粗糙度、地物几何形状、介电性质(土壤水分等)敏感;?反映多波段、多极化的散射特征;?干涉信息的利用、大入射角立体像对等。试分析雷达回波强度(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雷达回波(即雷达后向散射 -RadarBackscatter)的强度,可简单地理解为雷达图像的亮度值。它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雷达遥感系统参数:波长 /频率、入射角、极化方式/探测方向等;?地表特性:物理特性--介电常数、表面粗糙度、散射特点(表面散射与体散射);几何特性---即雷达图像获得时的几何关系,坡度、形状、局地入射角等(雷达波束与实际地面法线间的夹角)。其中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后向散射的强度,即造成图象亮度的变化。微波的穿透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雷达信号的穿透深度与地物(介质)的介电常数£成反比,与雷达波长入成正比。雷达信号的穿透能力与入射角有关,一般说来,入射角越小、穿透能力越大。因此,雷达图像上,穿深能力近射程点最大,远射程点最小。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微波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顶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若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若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请帖 写作课件
- 爱莲说精简课件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9章 第3节 大气压强含答案
- 第三单元(复习)-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 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地理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西京学院《运营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质量专题教学模板
- 中班语言我想
- 西京学院《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脑出血手术治疗
- 延长真空泵机封使用寿命培训课件
-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 110kV清水潭变电站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 九版妇产科学配套教学课件外阴及阴道炎症
- 黄大铁路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内控评价方案
- 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GPS天线可靠性测试报告
- 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孕期学校)PPT通用课件
- 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