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章第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学习目标:1.熟悉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单位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特点。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熟悉尿量的正常值,了解尿的浓缩与稀释、尿生成的调节。4.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第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对维持机体水平衡和酸碱平衡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水的代谢产物。第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肾的构造一、位置与形态形态:蚕豆形,腹腔后上部。二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二面:前面隆凸,后面平坦。二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凹陷,中份有肾门,有进出肾的血管和肾盂。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凹陷,内有肾盏、肾盂。第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位置成年人的肾位于11胸椎到第3腰椎的高度,左右各一,右肾较左肾稍低。第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构造皮质:细粒状,红褐色,伸入髓质的部分为肾柱。髓质:呈锥体形,有15~20个,锥体的尖端为肾乳头,有乳头管的开口于肾小盏(7~8个),每2~3个肾小盏汇合为肾大盏,最后形成肾盂,移行为输尿管。第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肾的结构特征及其血液循环第1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肾单位

1、肾小体概述:呈球形,d:200um,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A发出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A。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层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为足C,包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第1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肾小管(1)近端小管:肾小管最粗最长的一段,分直部和曲部。曲部与肾小囊外层相连,盘曲在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第1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细段:单扁上皮围成,管壁薄,利于水和离子交换。它与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部形成髓袢。(3)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与尿的浓缩有关,并受激素控制。曲部结构与直部相似,但不如直部发达。第1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集合管可分为弓状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集合管的管径较粗,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有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并有浓缩尿的功能。第1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分布在肾皮质外层和中层,髓袢很短,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第二次分成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分布在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髓旁肾单位分布在靠近髓质的皮质内层,其髓袢很长,深入到内髓皮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无明显差异。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分成两种小血管:一种是形成毛细血管网,一种是分成许多细长的”U“形直小血管。第1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1、球旁细胞:在入球小动脉接近肾小球的一小段上,血管壁的一些平滑肌细胞特化成上皮样细胞。细胞内含分泌颗粒,能合成、储存、释放肾素。2、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上皮细胞变窄变高变密,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能感受滤液中Na+的浓度,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3、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三角地带内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第1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直接发自腹主A,血流量大,压力高,血流量1200ml/分。2、入球小A粗短、出球小A细长,进多出少,有利于原尿的形成。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4、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的浓缩有关。第1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尿的生成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第2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尿量:正常人尿量为1.0~2.0L/d,平均为1.5L/d。每天尿量在0.1~0.5L,则为少尿,少于0.1L,则为无尿;每天的尿量长期多于2.5L,则为多尿。1、尿的化学成分95%—97%是水,3%—3.5%是溶质,Cl-、K+、Na+较多,硫酸盐和磷酸盐次之,尿素等较少。2、尿的理化特性pH在5.0—7.0之间,摄入蛋白类食物较多时,尿液呈酸性,摄入蔬菜,水果等食物较多时多呈碱性。第2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成分血浆原尿终尿终尿中浓缩倍数水9009809601.1蛋白质80微量0_葡萄糖110_Na+3.33.33.51.1K+

0.20.21.57.5Cl-3.73.761.6碳酸根1.51.50.040.05磷酸根0.030.031.240尿素0.30.32067尿酸0.020.020.525肌酐0.010.011.5150氨0.0010.0010.4400第2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血尿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到达肾小囊囊腔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组成。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第2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血浆蛋白外,均能透过滤过膜而成为肾小球滤液(原尿)。第2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泌:是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第2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选择性重吸收即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全部(如葡萄糖、氨基酸)或大部分(如70%的Cl-、K+、Na+和水,85%的HCO3-)重吸收,而基本没有用的或作用比较小的物质就小部分(如尿素)或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酐)。这样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的稳定。有限性重吸收即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如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过多时,就不能完全被重吸收,从而尿中就出现该物质(糖尿)。第2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Na+、Cl-的重吸收:小管液中99%以上的Na+被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入血,只有1%由终尿排出体外。Na+重吸收绝大多数在在近端小管通过钠泵主动重吸收,水、HCO3―和Cl―的随之被动重吸收。但在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并伴随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第2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K+的重吸收原尿中约94%的K+被重吸收,大约65%~70%的K+在近端小管,大约25%~30%在髓袢被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重吸收K+也能分泌K+。K+的重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重吸收,其机制不清。终尿中的K+则绝大部分是由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血K+浓度,并受醛固酮的调节。

第2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HCO3-的重吸收正常由肾小球滤过的HCO3-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约80%~90%,余下的则主要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随尿排出的HCO3-量极少。第3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葡萄糖的重吸收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相同,但葡萄糖在流经近端小管时往往全部被重吸收(其它各段小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所以终尿中几乎不含有葡萄糖。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第3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水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水约99%被重吸收,仅排出1%。如果水的重吸收减少1%,则尿量将增加1倍。故水重吸收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对终尿量多少产生很大影响。第3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一)H+的分泌进入小管液的H+可与小管液中的HCO3―结合生成H2CO3,而H2CO3再分解成CO2和H2O。CO2能迅速透过管腔膜而扩散进入细胞,成为细胞内合成H2CO3来源的一部分。小管细胞每分泌一个H+,就可以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回血,这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第3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NH3的分泌NH3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来源于谷氨酰胺的脱氨反应。NH3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管腔膜扩散到小管液中。分泌的NH3能和此处分泌的H+结合生成NH4+,NH4+再与小管液中Cl-结合生成NH4Cl并随尿液排出。第3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K+的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管腔内为负电位,造成细胞内与小管腔之间的电位差;另外,该部位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Na+泵活跃,是形成上皮细胞内高K+的基础,在细胞内与小管腔之间也产生了浓度差。这样K+可顺电化学梯度由管腔膜上的K+通道分泌入小管液内,因此,K+的分泌是被动过程。体内K+代谢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第3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其它物质的分泌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还有代谢产物如肌酐、尿酸、以及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酚红、青霉素、速尿(呋噻米)等。进入体内的酚红、青霉素、速尿等,它们在血液中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很少能被肾小球滤过,主要是是近端小管分泌。第3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尿的浓缩和稀释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如果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高,称为高渗尿,表明尿液被浓缩;反之,排出低渗尿,表明尿液被稀释。第3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1.尿液的稀释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NaCl等溶质继续被重吸收,使小管液溶质浓度进一步降低,于是形成了低渗尿。尿量增加,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第3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

尿液的浓缩

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管壁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当低渗的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由于髓质组织液渗透压高,小管液中的水在管内、外渗透压差的作用下可被“抽吸”出管外而后重吸收入血。这样小管液中溶质被浓缩形成高渗尿,即尿被浓缩,从而保留体内水分。第3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当人体剧烈运动或在病理情况(如严重缺氧、大出血、中毒性休克)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并且交感神经还可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大出血时还伴有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等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增多,以上神经及体液因素均能使肾血管收缩,且入球小动脉收缩强于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及终尿减少。第4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神经—体液调节

抗利尿素第4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第4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节排尿及其调节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第4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输尿管1、概述:肌性管道,长25~30cm,直径0.4~0.7cm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骨盆上口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